1、垂体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腺体,该腺体可向内环境释放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内啡肽(EP)等。研究发现,一定强度的运动、吃辣、开怀大笑等能促进垂体分泌EP,该激素可使人产生乐观情绪。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可以通过抽取血样检测人体中的 EP水平
B.EP 可以为细胞提供能量,从而帮助抑郁症患者缓解痛苦
C.运动可促进体内 EP含量增多,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习压力
D.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量不足,会患侏儒症
2、中国古诗词中,许多蕴含着生物学知识,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反映了生物之间的种间竞争关系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传递“信息”来自无机环境
D.“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利用的是根瘤菌和绿豆的互利共生关系
3、种群增长率=(Nt2-Nt1)/ Nt1×100%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某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某些特征数值变化如图所示(注:X>0或X=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曲线 A 表示某种群增长率,且X=1,则该种群第二年末的数量是第一年初的2倍
B.若曲线B 表示“S”形曲线的增长率,则X的值一定大于零
C.若曲线A 表示死亡率,曲线B 表示出生率,则交点对应的年龄结构类型一定为稳定型
D.若曲线 B表示增长速率,且X=0,则该种群一定还未达到 K 值
4、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室外人员的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其体温调节(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B.寒冷环境中,健康人的产热量远大于散热量
C.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会增加
D.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完成的
5、免疫调节是人体内的护卫队,日夜巡视,紧张有序,让“非己”成分销声匿迹,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溶菌酶和抗生素都有杀菌抑菌的作用,均为免疫活性物质
B.结核分枝杆菌侵染人体后会引起机体的细胞免疫
C.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D.抗原呈递细胞将处理并呈递在细胞表面的抗原呈递给B细胞
6、在2023年的杭州亚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激烈比赛过程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员体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以维持体温恒定
B.肌肉细胞产生大量乳酸使血浆pH明显下降
C.体内的肾上腺和甲状腺活动加强促进细胞代谢
D.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保持不变
7、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离色素时,滤液细线画得越粗,得到的色素带越清晰
B.洋葱鳞片叶宜用于观察脂肪颗粒,管状叶可用于提取色素
C.黑藻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有利于观察细胞质流动或质壁分离
D.取洋葱根尖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大部分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8、当兴奋传到轴突末梢时,膜外的Ca2+内流将膜内的负电荷消除,才能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如图表示某兴奋传递过程中膜电位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前膜的膜电位变化主要由Na+外流导致
B.若轴突末梢周围缺乏Ca2+将导致兴奋传递无法进行
C.该兴奋传递至突触后膜,膜两侧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D.该神经递质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
9、桑基鱼塘是种桑、养蚕及池塘养鱼相结合的一种生产经营模式。在池梗上或池塘附近种植桑树,以桑叶养蚕,以蚕沙(蚕幼虫的粪便)、蚕蛹等作鱼饵料,以塘泥作为桑树肥料,达到鱼、蚕、桑兼收的效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
B.流经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鱼塘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桑树同化量的一部分可以通过蚕沙流向分解者
D.桑基鱼塘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10、蝗虫适合在干旱环境中生长和繁殖,是我国西北地区农牧业的主要害虫之一。成年雌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孵化后的幼虫(跳蝻)在地表或矮草间爬行跳跃,成虫的翅发达,善于飞翔,活跃在植株上啃食枝叶。下列有关蝗虫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蝗灾极易爆发,说明其种群密度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B.通常选择不同的方法调查蝗虫的幼虫数量和成虫数量
C.蝗虫虫卵、幼虫和成虫的生活空间不同,有明显的垂直结构
D.蝗虫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其种群增长速率表现为不断加快
11、兴奋的传导是一种电化学过程,通过神经细胞间的电信号和化学信号来实现。下列关于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时的内负外正
C.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D.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12、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下列关于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B.尿液和汗液等不属于体液
C.细胞内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
D.不同体液的成分不完全相同
13、如图为人体内雌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A为某器官,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过程①进行雌激素含量的调节,而在排卵期则启动过程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GnRH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A.GnRH神经元位于下丘脑中,A为垂体
B.据图分析,雌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C.排卵期体内雌激素含量较高,有利于排卵
D.过程①会导致Na+大量内流进入Kp神经元1
14、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是效应器,e是感受器
B.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C.切断d、刺激b,能发生反射
D.Ⅱ处发生的信号转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15、如图为某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B.燃烧沼气为鸡舍增加照明时间以增加产蛋量,这利用了物理信息传递
C.沼液用于水产养殖,沼渣用于喂养禽畜,达到了物质利用的良性循环
D.该生态工程提高了能量利用率的同时也提高了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效率
16、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能达到增产的目的。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与生理效应都与相应的植物激素类似
B.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起促进作用的物质
C.喷洒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可以促进葡萄果实的发育,达到增产的目的
D.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不可以用于连续阴雨天气油菜传粉失败的补救
17、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一猎物模型,如图甲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图乙为相应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乙中P为猎物的种群数量,H为捕食者的种群数量
B.图甲中①②③④种群数量变化与图乙中abcd依次对应
C.图甲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N2和P3
D.图甲模型属于物理模型,该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
18、如图是靶细胞与特定激素结合的方式示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激素,乙为靶细胞表面的受体,它们都是蛋白质
B.若甲是甲状腺激素,则其靶细胞不可能是下丘脑和垂体细胞表面
C.乙与载体蛋白一样,具有特异性
D.图中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19、生长素的发现应该追溯到达尔文父子,他们所做实验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⑥是对照组,④、⑤是实验组
B.①②③的结果证明弯曲生长与胚芽鞘尖端及单侧光有关
C.④⑤⑥的结果证明背光侧生长素的浓度高于向光侧
D.一系列实验结果证明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胚芽鞘尖端传递到了下面
20、内分泌系统是机体整体功能的重要调节系统,各种内分泌腺间具有复杂的功能联系,共同调节机体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相应激素
B.幼年时下丘脑分泌的生长激素较少可能会使人患侏儒症
C.肾上腺皮质可以分泌肾上腺素,提高机体应激能力
D.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21、研究人员为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群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在某马场设置4个大小相同、放牧程度不同的处理区。一段时间后,在每个处理区均随机选取5个1m×1m的样方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处理区 | 草群丰富度/种 | 草群平均高度/cm | 草群密度/(株·m-2) |
未放牧区 | 22 | 14.1 | 305.4 |
轻度放牧区 | 23 | 9.6 | 324.8 |
中度放牧区 | 25 | 9.3 | 329.1 |
重度放牧区 | 18 | 7.2 | 254.5 |
A.草群丰富度的变化不会导致动物类群丰富度发生变化
B.演替最终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状态
C.据表分析,中度放牧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D.放牧的轻重程度可能会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速度
22、小帅上身只穿着短袖去跑操,出门顿感寒风料峭,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扛了个寒战,他返回穿外套,并迅速跑到跑操队伍,三圈过后,他大汗淋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打“寒战”能增加产热,属于神经调节过程
B.感觉到寒冷后及时穿外套的过程属于生理性调节
C.跑操结束后大汗淋漓,此时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D.跑操过程中肌糖原可以分解为葡萄糖以补充消耗的血糖
23、任何一个种群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都会占据一定的生态位,生态位的重叠和分化状况与种间竞争、种内斗争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种间竞争会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
B.种内斗争的加剧可能会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
C.生态位的分化不利于群落的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D.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分开的,则可能会有未被利用的资源
24、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系统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后来的科学家在此基础上概括并提出了更完整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理论的阐述合理的是( )
A.鲸和鲨鱼的鳍是它们有共同祖先的比较解剖学证据
B.可遗传的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导致生物发生进化
C.进化一旦发生,生物越来越高等,越来越复杂
D.发生进化时,物种的基因库将发生定向变化
25、闲农庄以生态农业为轴心,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各种产业相互依存,构成互为资源的、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系统。图甲是某生态系统结构简图,图乙是能量流经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分解者分别是_____。
(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鱼、蟹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C表示_____,原本散失掉的能量_____(用字母表示)经过沼气池发酵得以被人类利用。
(3)图甲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
(4)农业生产中通常不会直接将禽畜粪肥施用到土地中,而是常用沼渣沼液给作物施肥,原因是_____(写出两条)。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是_____。
(5)该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的优点有_____。
26、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j、k、l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狼同化的能量c=________________。
(2)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l×l06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生物所获得的能量为_____kJ(能量传递效率用图中字母表示)。
(3)若将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______________,人类在此过程中对群落演替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
(4)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对初级、次级消费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禁捕或适当放养__________;用喷洒农药等人工方法来减少_____________。
(5)如果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狗尾草大量繁殖,调査其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_。
27、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育种方法,过程如下。请回答问题。
(1)从对该种除草剂敏感的二倍体水稻植株上取花药离体培养,诱导成_____幼苗。
(2)用γ射线照射上述幼苗,目的是________;然后用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结果大部分叶片变黄,仅有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具有___________。
(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______________,获得纯合__________,移栽到大田后,在苗期喷洒该除草剂鉴定其抗性。
(4)对抗性的遗传基础做进一步研究,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______________杂交,如果__________,表明抗性是隐性性状。F1自交,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15(敏感)∶1(抗性),初步推测___________。
28、α1﹣抗胰蛋白缺乏症是一种在北美较为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患者成年后会出现肺气肿及其他疾病,严重者甚至死亡.对于该致病患者常可采用注射人α1﹣抗胰蛋白酶来缓解症状.
(1)图1表示获取人α1﹣抗胰蛋白酶基因的两种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a过程是在 酶的作用下完成的,该酶的作用特点是 .
②c过程称为 ,该过程需要的原料是 .
③要确定获得的基因是否是所需的目的基因,可以从分子水平上利用 技术检测该基因的碱基序列.
(2)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控制该酶合成的基因导入羊的受精卵,最终培育出能在乳腺细胞表达人α1﹣抗胰蛋白酶的转基因羊,从而更易获得这种酶,简要过程如图2.
①获得目的基因后,常利用 技术在体外将其大量扩增.
②载体上绿色荧光蛋白(GEP)基因的作用是便于 .基因表达载体d,除图中的标示部分外,还必须含有 .
③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常用的方法是 .
29、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等。研究发现脑部神经元(图中a、b)释放的乙酰胆碱增加、多巴胺减少使人患病,部分调节过程如甲图所示,乙图是正常个体相应部位示意图。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
(2)图中b神经元释放的“■”表示________(填“乙酰胆碱”或“多巴胺”),该物质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会引起细胞膜上________大量开放,实现了________(信号形式)的转变。
(3)要验证药物M是治疗帕金森病的特效药,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
a.给A组大鼠注射适量的物质X(一种神经毒素,局部注射后,相应区域分泌多巴胺的多巴胺能神经元部分死亡),给B组大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大鼠的行为并检测相关生理指标。
b.将上述实验获得的A组大鼠随机均分为A1、A2两组,A1组注射一定量的药物M,A2组和B组大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大鼠的行为并检测相关生理指标。
回答以下问题:
①与B组大鼠相比,A组大鼠应出现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两个角度作答)才可继续进行步骤b的实验。
②用物质X处理大鼠的目的是________。
③若A1组大鼠注射药物M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说明M有治疗作用,下面关于M缓解帕金森病的机制的推测正确的是________。
A.促进多巴胺的分解
B.促进多巴胺的合成
C.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修复
D.增强多巴胺受体活性
30、如图所示是某种雌激素分泌及作用机制模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结构A是________,结构C是_______;结构A、B、C中具有神经传导和激素分泌双重功能的是______。物质b是______,物质e是________。
(2)过程①通过的方式是________,细胞质受体、核受体与细胞膜上受体的物质属性及功能相似,因此,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受体的物质成分是________,导致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受体差异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若将物质e导入其他高等动物细胞中,结果高等动物细胞也能合成相同的物质f,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
(4)如果C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那么靶细胞能否为垂体细胞?________。试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3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如图为某地一生态工程建设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生态工程以沼气工程为中心,各类植物的秸杆、枝叶用来生产饲料喂养畜、禽、鱼,人、畜、禽粪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渣水返还农田、菜园、果园、苗圃、渔塘,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2)该生态工程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苗木,饲养牛、猪、鸡等多种畜禽,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3)沼气池中的菌群属于________(生态系统的成分),燃烧沼气为鸡舍增加照明时间,可以增加产蛋量,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信息。
(4)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系统内能量的________率。
(5)该生态工程建设中,鱼塘中每一种鱼苗的投放量都不宜超过________。
32、图表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请回答:
(1)图中虚线内的体液组成内环境,其中A为__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__,C为_______________。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______________,继而促进______________,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3)内环境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