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学研究发现,人体血糖平衡的维持需要多种激素及多个器官共同参与,其中GLP-1是小肠上皮中L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具有调节胰岛细胞分泌、抑制胃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降低食欲等多种功能。GLP-1的部分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静脉注射或口服等量葡萄糖后血浆中激素N浓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激素N为胰岛素,其靶细胞包括肌肉细胞,可通过体液进行运输
B.图中细胞M既有血糖受体也有GLP-1受体,口服比静脉注射等量的葡萄糖对激素N分泌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C.GLP-1抑制胃排空、降低食欲等可能是通过作用于神经系统来实现的
D.若想通过GLP-1相关药物来降低血糖,可研发GLP-1的抑制剂
2、焦虑是因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很多学生都经历过考前焦虑,考前焦虑可能会让学生感到紧张不安、心跳加速、排尿增加,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消化不良、呼吸急促的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焦虑导致心跳加快与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有关
B.副交感神经占优势会抑制胃肠蠕动造成消化不良
C.焦虑这一烦躁情绪若持续时间较长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D.呼吸急促可能是内环境中的CO2刺激脑干的呼吸中枢所致
3、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侧光会刺激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
B.生长素在极性运输过程中会消耗能量
C.生长素在浓度过高时会抑制植物生长
D.生长素可在成熟组织中进行非极性运输
4、生态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生态环境的好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生态环境部门梳理出十大重点任务,包括增蓝天、保碧水、护净土、优生态等。为完成生态环境的保护任务,下列相关措施错误的是( )
A.减少尾气排放及减少微生物分解产生的CO2,可实现增蓝天
B.减少生活污水排放,加强河流污染防治,有助于保碧水
C.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控,加强农业用药污染防治,有助于护净土
D.加强山水林田综合治理,推进河湖生态修复,有助于优生态
5、为控制梨小食心虫的危害,减少农药的施用。科研人员利用多位点释放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掩盖雌虫释放的性信息素气味,干扰雄虫对雌虫的定位,降低成虫的交配率,以达到防治目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雄虫通过雌虫释放的化学物质——性信息素来识别雌虫并与之交配
B.多位点释放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目的是提高其死亡率
C.性信息素的传递对梨小食心虫种群的繁衍具有调节作用
D.该防治方法与喷施农药相比,优点是对环境无污染、操作方便
6、生物科学的研究和实验离不开科学方法,下列有关科学发现史、生物学实验与科学方法、结论等的配对,正确的是( )
A | 小鼠细胞与人细胞融合实验 | 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
B | 摩尔根的红眼与白眼果蝇杂交实验 | 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
C | 威尔金斯等获得DNA分子的衍射图谱 | 物理模型,为推算出DNA呈螺旋结构提供了证据 |
D | 班廷的摘除胰腺、结扎胰管等系列实验 | 减法原理,证实了胰岛素是由胰腺中的胰岛分泌的 |
A.A
B.B
C.C
D.D
7、下图甲是神经元及神经元间的结构示意图,A、B分别表示神经元的结构,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乙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①~④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髓鞘套在轴突外面,具有修复神经元的作用
B.突触位于两神经元之间,可传递兴奋或抑制兴奋的信号
C.兴奋在②③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组织液中K+浓度会影响其传导速度
D.图乙可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不受意识支配
8、下列有关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比较长
B.生命活动以神经调节为主,体液调节不会影响神经调节
C.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分别是反射弧和体液运输
9、“苍梧橘柚黄,芸香郁三湘。”永州脐橙驰名中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协同促进脐橙果实的生长
B.脐橙植株合成乙烯的部位是果实,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
C.用适宜浓度的2,4-D处理脐橙的插条有利于插条的存活
D.脐橙的生长发育是基因表达调控、激素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10、一般情况下,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糖蛋白、有氧呼吸的酶、H+
B.过氧化氢酶、受体、血红蛋白、H2O
C.蛋白质纤维、Ca2+、载体、抗体
D.Na+、葡萄糖、氨基酸
11、亚洲象是一种比大熊猫还珍稀的动物,其数量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下降了近90%,截止2022年3月,我国亚洲象数量已由1985年180头增至300头左右,在对这些亚洲象进行统计后可反映种群的某些特征。下列种群特征中,不能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是( )
A.种群密度
B.迁出率
C.年龄结构
D.性别比例
12、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始终维持在37℃左右。下列与体温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严重中暑后,快速饮用大量冰水有利于机体散热
B.皮肤中的温度感受器能将环境温度的变化转换为神经冲动
C.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引起皮肤血管收缩
D.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皮肤主要以辐射和传导的方式散热
13、两株同种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植物,分别置于透明的玻璃罩内,如图甲、乙所示,在相同自然条件下,测得一昼夜中植物氧气释放速率分别如图丙、丁曲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甲的植物叶绿体中,在 14 点时三碳化合物含量比 10 点时高
B.一昼夜中,装置乙中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比甲多
C.ab 段和 cd 段,曲线下降的原因相同
D.e 点时,气孔关闭导致光合作用基本停止
14、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一猎物模型,如图甲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图乙为相应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乙中N为猎物的种群数量,P为捕食者的种群数量
B.图甲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N2和P2
C.图甲中①②③④种群数量变化与图乙中abcd依次对应
D.图甲模型属于物理模型,该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
15、三裂叶豚草是某地危害较大的入侵物种,某锈菌对其表现为专一性寄生,对其生长具有抑制作用,野艾蒿是一种能独立生长的野生植物。科研人员利用锈菌和野艾蒿开展了生物控制实验,样地中三裂叶豚草初始播种量一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 三裂叶豚草生物量/(Kg·m-2) | ||
第1年 | 第2年 | 第3年 | |
组别1:三裂叶豚草 | 8.07 | 12.24 | 12.24 |
组别2:三裂叶豚草+锈菌 | 7.65 | 6.43 | 4.77 |
组别3:三裂叶豚草+野艾蒿 | 4.89 | 4.02 | 3.12 |
A.组别1的实验数据表明,三裂叶豚草的数量在3年间呈“J”形增长
B.研究结果表明,在尚未被三裂叶豚草入侵但入侵风险比较高的区域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是种植适量的野艾蒿
C.研究结果表明,在已经被三裂叶豚草入侵的区域可通过种植野艾蒿并喷洒锈菌菌液来达到治理的目的
D.推测三裂叶豚草和野艾蒿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
16、运动神经中枢中的多巴胺神经元损伤或死亡会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多巴胺含量可以指示多巴胺神经元细胞的损伤或死亡程度。研究发现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CD8受体与其发挥正常免疫功能有关,MPTP可诱导正常小鼠产生帕金森病。给正常小鼠和CD8基因敲除小鼠注射MPTP或生理盐水10天后,分别测定两组小鼠神经元多巴胺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注射MPTP可导致CD8基因敲除小鼠和正常小鼠的多巴胺含量降低
B.推测MPTP可能导致多巴胺神经元细胞损伤或死亡
C.据图推测细胞毒性T细胞可能导致多巴胺神经元损伤或死亡减轻
D.该研究说明帕金森病与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有关
17、IA是一种“智能”胰岛素,既能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又能与葡萄糖竞争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GT),其调控血糖的部分机制如图。已知IA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会使膜上GT增多,二甲双胍是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常用口服降血糖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B.①②③分别表示:减少、IA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增多、增多
C.与普通外源胰岛素相比,IA能有效避免低血糖的风险
D.与注射IA相比,口服二甲双胍治疗I型糖尿病更有效
18、下列物质中,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与外界环境交换的是( )
①葡萄糖 ②血浆蛋白 ③氧气 ④二氧化碳 ⑤尿素 ⑥激素 ⑦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⑦
C.②④⑥⑦
D.③④⑥⑦
19、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衰老细胞体积膨胀,呼吸增加
B.细胞凋亡是一种细胞的编程性死亡
C.细胞凋亡对生物体正常发育有利
D.细胞的普遍衰老会引起个体衰老
20、根据图中人体器官模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器官为下丘脑,则CO2浓度A处高于B处
B.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B处低于A处
C.如果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A处低于B处
D.如果器官为胰脏,则饭后胰岛素浓度A处低于B处
21、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麻风病是由一种胞内寄生菌(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和周围神经,也可侵犯人体深部组织和器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毒性 T 细胞活化后能识别并裂解侵入细胞内的麻风分枝杆菌
B.侵入机体的一些麻风杆菌可与 B 细胞接触为激活 B 细胞提供第一个信号
C.浆细胞与麻风分枝杆菌表面的抗原接触后,产生和分泌大量的特异性抗体
D.当机体再次接触麻风分枝杆菌时,体内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22、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的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C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同30℃的环境相比,人处于0℃的环境中a1>a2,b1<b2
C.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量会增加
D.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属于非条件反射
23、关于突触及其传递过程的不正确描述是( )
A.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使肌肉收缩
B.突触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C.突触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D.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的方式形成突触
24、奶茶近年来是街头巷尾的热门饮料,奶茶中既含有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等糖类,也含有一定量的脂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奶茶中的糖类是人体细胞的能源物质
B.用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不能区分葡萄糖和麦芽糖
C.在对奶茶提取物之一的脂肪进行检测时可以不使用显微镜
D.脂肪在人体细胞中氧化分解时释放的能量比同质量的糖类多
25、某地区推广的“稻——鸭”共作生态农业模式部分结构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图中还缺少__________。水稻、鸭、害虫、田螺和杂草等生物构成了该农业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
(2)农民经常利用黑光灯诱捕稻田中的害虫,这是__________信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这种做法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保护了环境,这属于控制动物危害技术中的__________。
(3)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数量的目的是调整__________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害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__________。
(4)人工养殖池塘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的元素主要是__________。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__________。
26、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图中a、b、c、d、e分别代表不同激素,依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体温调节过程中,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____,热量散失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_,其次还有呼吸、排尿和排便等。
(2)当受到寒冷刺激时,图中____(填字母)的分泌均会增加。
(3)由图可知下丘脑是____和____的调节中枢,当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____渗透压感受器,促进垂体后叶释放[e]____增多。
(4)图中表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____、____均为效应器。
27、小鼠体内的脂肪组织可分为白色脂肪组织(WAT)和褐色脂肪组织(BAT),二者可以相互转化。WAT的主要功能是将多余的糖等能源物质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起来。BAT则专门用于分解脂质等以满足额外的热量需求。研究人员对两类脂肪组织进行了相关研究。
(1)图1是小鼠WAT和BAT细胞结构模式图,WAT转化为BAT之后,一方面_____数量增加,细胞呼吸产热增加;另一方面_____ 易于分解产热,从而使细胞产热效率提高。
(2)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获得了基因缺陷小鼠(KO)。将野生型小鼠(WT)和基因缺陷小鼠(KO)同时暴露在4℃冷环境中进行实验,结果在第6小时KO小鼠全部死亡,而WT小鼠死亡率很低。说明该基因缺陷与小鼠抵御_____环境有关。检测两种小鼠在4℃冷环境中体内BAT和WAT的数量,计算其比值(BAT/WAT),结果如图2,WT组该比值大的原因是 _____ 。
(3)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BAT细胞发现,KO小鼠的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物质UCP1显著低于WT小鼠,结合图3推测,UCP1的化学本质是 _____ , H+通过UCP1回流时,有助于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转化为_____。据此推测KO组小鼠线粒体内ATP产生量 _____(大于/小于/等于)WT组。
(4)综上研究可知,WT组小鼠适应寒冷环境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如图所示,①②③④表示相关物质,Ⅰ、Ⅱ、Ⅲ、Ⅳ表示参与调节的系统,甲、乙、丙、丁表示四种液体,A、B表示相关过程。请据图回答:
(1)Ⅰ表示____________系统,Ⅱ表示____________系统,维持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
(2)图中乙、丙、丁三种液体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__;若A过程受阻,会引起____________(症状)。
(3)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填甲乙丙或丁)。
(4)红细胞中的O2被肝脏细胞利用至少需穿过____________层生物膜。
29、如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a、b、c表示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______免疫.
(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______.
(3)b细胞是______,由____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产生
(4)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因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与人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物质d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病.
(5)研究发现,SARS病毒的增殖需要逆转录酶,从遗传物质分析,研究SARS疫苗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30、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四组,其中一组饮水,其余三组饮醋酸铅溶液,60天后进行检测。
检测a:用如图水迷宫(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进行实验,大鼠从入水点入水,训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重复训练4天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原平台水域的时间;
检测b:乙酰胆碱(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Ach发挥效应后在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催化下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两活性。测定脑组织匀浆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
组别 | 醋酸铅溶液浓度/g·L-1 | 脑组织铅含量/g·gprot-1 | AchE活性/U·mgprot-1 | 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s |
① | 0 | 0.18 | 1.56 | 22.7 |
② | 0.05 | 0.29 | 1.37 | 23.1 |
③ | 1 | 0.57 | 1.08 | 26.9 |
④ | 2 | 1.05 | 0.76 | 36.4 |
(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通过该指标可知第_______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
(2)Ach发挥效应后在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是通过测量单位时间内_______的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
(3)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水解速度越_______,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_______,以此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31、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G)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这种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从而使DNA序列中G—C碱基对替换成A—T碱基对。育种专家为获得更多的变异水稻亲本类型,常先将水稻种子用EMS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种植,通常可获得株高、穗形、叶色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处理后发现一株某种性状变异的水稻,其自交后代中出现两种表现型,说明这种变异为________突变。
(2)用EMS浸泡种子是为了提高______________,某一性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说明变异具有_________________ 。
(3)EMS诱导水稻细胞的DNA发生变化,而染色体的_______________不变。
(4)诱变选育出的变异水稻植株还可通过PCR方法(即DNA体外复制)进行检测,通常该植株根、茎和叶都可作为检测材料,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农业科技工作者在烟草中找到了一抗病基因,现拟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该基因转入棉花,培育抗病棉花品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获得该抗病基因,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
(2)将载体与该抗病基因连接,连接后得到的DNA分子称为_________________。
(3)再将连接得到的DNA分子导入农杆菌,然后用该农杆菌去_____________棉花细胞,利植物细胞具有的______________性进行组织培养,从培养出的植株中______________出抗病的棉花。
(4)该抗病基因在棉花细胞中表达的产物是_______
A.淀粉 B.脂类 C.蛋白质 D.核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