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49年10月,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表对外宣言: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取消外债;外国军队退出中国领土领空领水。这反映了新中国的成立
A. 提高了中国人民的地位
B. 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C.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D. 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2、国家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A. 没收
B. 赎买
C. 摧毁
D. 合作化
3、下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①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法国巴黎公社 D.俄国十月革命
4、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会谈的内容不包括
A.重申坚持“九二共识” B.反对“台独”
C.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D.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5、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思想;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中国又相继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和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这些体现了我国外交形成的布局是( )
A.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C.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D.引领世界潮流
6、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党的哪次会议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7、1953年春,河南安阳一个村支部书记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领导大家把社办下去,绝不向困难低头。”他说的“社”是指( )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群众文化社团
C.农村供销社
D.人民公社
8、中共八大的功绩在于( )
A.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B.为我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C.为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在思想上作了准备
D.把全国人民和全党团结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
9、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
A.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
1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实现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A. 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
B. 成立生产合作社
C. 建立人民公社
D. 实行土地改革
11、海洋历来是各国争夺的对象,为“开拓万里波涛”日本联合舰队和清朝北洋舰队相遇黄海并发生激战,此役中,为国捐躯的清朝将领是(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李鸿章
12、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邓小平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邓小平在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D.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3、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下面哪项不是习近平的思想( )
A.五个新的发展理念
B.四个全面
C.中国梦
D.三个代表
14、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言,2017年度中国媒体发布的十大流行语为:“十九大、新时代、共享、雄安新区、金砖国家、人工智能、人类命运共同体、天舟一号、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通过流行语言的变化能够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言符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有( )
①“经济特区”
②“包产到户”
③“公私合营”
④“下海经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多年的足迹,有些年份永载史册,让我们永远难忘。我们依次选择1949、1956、1978、1992年相对应的解说词正确的是
①三大改造 ②当家作主 ③伟大转折 ④市场经济
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④② D.②①③④
16、“新中国历史上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向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的标志是
A.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B. 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 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的完成
D. 土地改革的完成
17、全国土地改革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 )
A. 归农民所有 B. 归乡镇所有 C. 归集体所有 D. 归国家所有
1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A.实行赎买政策 B.成立生产合作社 C.公私合营 D.实行一国两制
19、下边是关于西臧解放的知识卡片,其中有误的是
时间:1951年
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
方式:武力解放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A.时间 B.代表 C.意义 D.方式
20、2009年到2010年,中国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生产和新车销售国,年产销汽车达1800多万辆。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步于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改革开放时期
2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____________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____________。
(2)地位:是我国的一项________政治制度。
(3)法律依据:1949年通过的《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被载入________。1984年,《________》颁布实施。
(4)5个民族自治区:目前,全国已经建立_______________、新疆、_______________、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
(5)意义: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___________、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________发展奠定了基础。
22、用:
(1)人均可支配收入、纯收入低。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_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_______ 、______、______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23、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1)图一人物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
图二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的大庆石油工人,被誉为“铁人”。他是________。
图三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兰考县的县委书记,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他是________。
(2)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共同精神是________。
24、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和福建的 ______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中央决定开放_____个沿海城市。后来,增设_______经济特区,设立 _______ 开发区。现在,我国的对外开放已从 _______ 地区向 _______ 发展,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个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的对外开放格局。
25、我国第一个实行包产到户的农村是________,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_______ 。
26、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_,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_。
27、全方位外交:背景: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________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8、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的国际经济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影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________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在朝鲜战场上,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堡垒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他是 。
(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忘我地工作,“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位党的好干部是 。
(3)“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他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冤案的受害者,他是 。
31、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
32、什么事件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3、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哪一年?此会议的内容有哪些,又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4、国防建设与外交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在核试验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在久经革命斗争考验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创造性劳动斗争的卓越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核试验成功,是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是社会主义阵营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巨大胜利。这不仅是对战斗中的革命人民的鼓舞,也是对保卫亚洲和世界和平事业的巨大贡献和对顽固推行核讹诈政策的美帝国主义者的有力打击。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朝鲜发来的贺电
材料二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那一天,毛泽东就向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之后,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友好合作。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万隆会议,并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次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前,我国外交已经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战略布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以上材料改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
(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于哪一年?依材料一归纳这一事件的意义。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分析材料三,我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万隆会议召开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