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是( )
①鞍山钢铁公司大塾轧钢广建成投产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台汽车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2、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的基本内涵不包括( )
A. 国家富强 B. 社会法治 C. 民族振兴 D. 人民幸福
3、“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词中的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
A. 转移工作重点,倡导改革开放,实现伟大转折
B. 深化对外开放,建立浦东新区,辐射沿江经济
C. 发表南方谈话,指明改革方向,发展市场经济
D. 提出“一国两制”,推动祖国统一,收回港澳主权
4、(2018年江苏启东模拟)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曾有1.5亿人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了
A.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这部宪法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这部宪法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这部宪法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虞云耀说:“从一定意义上说,邓小平同志的全部理论都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之上的。”这说明邓小平理论
A.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
B.开创了社会主义理论
C.顺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D.从根本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6、下列人物中,被人民称颂为“解放军好战士”的是( )
A.焦裕禄 B.邓稼先 C.雷锋 D.王进喜
7、表中不同身份职工人数变化的原因是
时间 | 全民所有制职工 | 公私合营制职工 | 私营 职工 |
1952年 | 1080万 | 26万 | 367万 |
1957年 | 2103万 | 346万 | 2.5万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8、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 )
A.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拨乱反正
C.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
D.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
9、邓小平指出,他“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基地和窗口……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场所”。“他”指的是
A.经济特区
B.特别行政区
C.民族自治区
D.自由贸易区
10、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
A.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B.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1、上世纪50年代,我国发生的下列历史事件,未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对手工业的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2、标志着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抗日战争的胜利
13、“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不仅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也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一个典范。下列选项中属于成功运用此方针的“典范”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香港、澳门回归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14、邓小平的女儿邓林在谈到父亲的一次重大活动时说过:“到了1992年时,我觉得他心里有了想法,他不希望这个改革开放的步子慢下来,要继续快,所以他来了。”对于邓小平的这次行动,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背景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遭受重大挫折
B.内容是作出改革开放的新决策
C.实质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D.影响是中国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15、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同印度缅甸发展外交关系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内涵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 互不侵犯 C. 互相干涉内政 D. 平等互利
16、“借助它,撬动了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这里的“它”指的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设立特别行政区
C.设立浦东开发区
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7、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 中共十六大
B. 中共十七大
C. 中共十八大
D. 中共十九大
18、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150个国家(92个国际组织的6000余名外宾参加了论坛,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这充分反映了:
①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②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③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9、从农民拥护新政权的角度看,在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中最有意义的是( )
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C.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彻底消灭了地主阶级
20、“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出自毛泽东1949年9月21日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著名讲话,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史上的80句口号之一。这句口号是指中国实现了
A.社会主义
B.国家富强
C.民族独立
D.全国统一
21、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________的完成;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体制。
22、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能制造桌子椅子、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实施了( )
23、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______;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______。
24、一位美国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曾说:“我们是在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他说的这场“错误的战争”在我国被称为_______战争。
25、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我国学者________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6、1980年中央兴办了4个经济特区,其中被称为对外开放 “窗口”的城市是________;1990年__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27、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_____________年开始执行的。
28、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时间:_____________年12月,中国成为_____________的成员。
(2)影响:为我国参与________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_____在会上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_____,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____新胜利而奋斗。
(2)_____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_____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0、他是国家领导人,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31、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伟大转折】
(1)哪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
【对外开放】
(2)邓小平曾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深圳是哪一年被设立为经济特区的?
【指导思想】
(3)哪次会议决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统一大业】
(4)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哪两个地区回归祖国是这一构想的成功实践?
(5)上述内容给我们哪些启示?(至少写出两点)
3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重点是什么?新中国外交上的胜利生产了怎样的影响?
33、2012年11月,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为实现中国梦,中共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是?
(2)为实现中国梦,中共作了怎样的战略布局?有何重要意义?
(3)为实现中国梦,中共提出了怎样的新发展理念?有何重要意义?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为此做出哪些努力?
34、材料一 1952年12月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简称国家计委,下设重工业计划局、燃料工业局、第一机械计划局、第二机械计划局、成本物价局等17个办事机构。
材料二 自1949年以来,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工作,一直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蓝图指导之下进行的。……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在独辟现代化道路这一点上,与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类似。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三 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看,不同时期的产权制度都要适应农业生产的实际水平,否则将会导致生产经营方式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最终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李淑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启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设置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主要目的。并依据材料指出这一事件的重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角度,概括指出毛泽东对推进中国现代化蓝图所做的有益探索。
(3)运用李淑妍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中最低点出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