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渐形成的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包括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是
A. 新中国成立 B. 土地改革完成 C. 三大改造完成 D. “一五”计划完成
3、“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前次“分田”是
A. 土地改革 B. 大跃进 C. 农业合作社 D. 人民公社化
4、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此馆纪念的应是( )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D.陈化成
5、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这说明“一国两制”
A.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符合香港、澳门的实际情况
C.是针对香港问题而提出来的 D.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6、2018年是澳门回归祖国19周年,也是广西解放69周年,这两地分别是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它们的相同点是
A. 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 都是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设立
C. 都实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D. 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7、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 )
A.朝鲜内战爆发
B.美国出兵侵犯中国东北
C.美国派兵到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D.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8、今年是万隆会议召开 周年。( )
A.60 B.65 C.70 D.75
9、下图反映B点到C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大跃进”.人民公社破坏经济的发展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10、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B.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C. 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 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
11、“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由此可见“两弹一星”
A. 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
B. 体现了中国教育的进步
C. 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D. 是“文革”的成果
12、下面对人民空军发展史的介绍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在海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B. 20世纪50年代初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
C. 空军刚刚诞生就经历了抗美援朝的洗礼
D. 空军装备走了一条“购买---仿制----研制”的发展道路
13、新中国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的历史事件是
A.政协会议 B.中共八大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14、歌曲《天路》唱出了青藏铁路通车后藏族人民的心声,青藏铁路建成于()
A. “一五”计划时期 B. 文化大革命时期
C.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15、下列不属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取得科技成就的是
A.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C.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16、邓小平说“一国两制”之所以能够行得通,“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邓小平的话表明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是
A.“一国两制”适合国情 B.改革开放中国国力增强
C.回归符合广大人民利益 D.得到国际社会大力支持
17、中华民族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要了解这一段历史,必须查询的资料是
A. 抗日战争
B. 土地改革
C. 抗美援朝
D. 三大改造
18、观察下面“我国及世界进出口总额(亿美元)表”,我国进出口总额在2000年到2010年出现显著提升是因为( )
年份 | 世界进出口总额 | 我国进出口总额 | 我国占比(%) |
1990 | 69816 | 1154 | 1.7 |
2000 | 130300 | 4743 | 3.6 |
2010 | 308100 | 29728 | 9.7 |
A.设立了经济特区
B.开辟了沿海经济开放区
C.加入了世界组织
D.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19、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下列关于它的表述正确的是
A.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 B.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C.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记载:“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材料中的“这些原则”是指(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
C.一国两制 D.合作共赢
21、唐朝文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形式________。
22、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__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______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_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____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以________为国旗。
24、影响: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________,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5、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 ____________ 。1997年党的十五大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 ___________ 。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在下面经济特区示意图中填出:A.珠海B.汕头
27、被尊称为“诗仙”的是________。
28、中共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故选_______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___________。
29、导弹部队地位:是中国战略威慑的_____________力量。
30、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________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31、2019年将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1)新中国成立后的六七十年代,我国取得的国防科技成果有哪些?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什么事件?
(3)中共十九大决定把哪一思想写入党章,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这一辉煌的成就得益于中国哪一项重要举措?
(5)我国正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请你为此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3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淄博某中学准备举办共和国成就专题展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相关整理工作。
(民族团结篇)
(1)党和政府依据什么制度在全国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这一制度是在什么时期提出的?
(祖国统一篇)
(2)二十多年来,在哪以基本方针指引下,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外交成就篇)
(3) 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的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教活动。列举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三项重大成就。
(国防篇)
(4)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的第一支海军名称?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他担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3、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继续完成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新解放区开展了怎样的斗争?这一斗争的开展给我国农村阶级结构带来怎样的变化?
(2)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恢复和发展,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3)中共八大是在怎样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中共八大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还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我国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从新中国成立到 1956 年底,我国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
34、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材料二 1953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2)材料二中,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党和政府编制的发展规划叫什么?
材料三 人们通常把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浓缩为“一化三改”,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两者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是这条总路线的基本特点。
(3)材料三中,“一化”和“三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中,哪一政策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三改”在政治上有何影响?
材料四 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严重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企业职工群众的积极性,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多程度上失去了活力。1984年10月,中央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4)材料四中,社会主义经济失去活力的原因有哪些?为此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