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出神入化。
B.为把本市建设成花园式城市,市政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同时要求每个市民也要履行责任和义务,为城市绿化、美化添枝加叶。
C.令人忧虑的是,有的出版社出了不好的作品还不置可否,听不进群众的批评。
D.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
2、请指出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B.“你这可不行,”战士一面理着筐绳,一面真像老战士似的批评起来:“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儿就晒爆皮了,可痛啦。”
C.他和青年们谈话的时候,不爱使用教训的口吻,从来不说“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一类的话。
D.晴朗的天空,你正在欣赏“齐鲁青未了”,忽然一阵风来,“荡胸生曾云”,转瞬间,便像宋之问在《桂阳三月述怀》里说起的那样,“云海四茫茫。”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市环保局通过实施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综合治理,市区已基本杜绝了现场搅拌混凝土的违规现象,大气环境质量逐年提高。
B.疾控部门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判定这是一起由饮用不洁桶装水引起的以诺如病毒为主的感染性腹泻疾病。
C.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续工作渐入常态,运行平稳,特别是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续工作逐步正常化。
D.运输量对能源消费影响最大,无论是货物运输还是旅客运输,它的运输量是决定交通运输能源消费水平的最主要因素。
4、依据句意,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男子________自己的金毛犬扑咬过路的残疾人,还拍视频取乐,引网友热议。
②农民工也应当学法懂法,遇到恶意欠薪行为,犯不着________用事,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合法依规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③如果你觉得心里有________,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A.指使 义气 委曲 B.支使 意气 委屈
C.支使 义气 委曲 D.指使 意气 委屈
5、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未之有也
A.尧、舜帅天下以仁 B.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C.沛公安在 D.弟者,所以事长也。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鱼 阵
刘云芳
时光从奶奶只有一颗门牙的嘴里缓慢溢出,像鱼群般游向窗外,没过竹林、石头围墙、蓟运河,直到云际……
饥饿、贫穷曾是这些故事的背景,它们啃噬了奶奶少年时的一切。除每家每户的几分薄田之外,值得称颂的便是那成片的芦苇。在这蓟运河畔,芦苇占领了各个水洼和许多田地,人们把它采回家,经过裁切、碾轧等多道工序,织成苇席。这些苇席去往全国各地,铺在不同人家的土炕和床榻上,成了时光最稳健的见证者。即使在生产队,家里的男人、女人也都一心扑在织席上。但爷爷却是个例外,爷爷天生喜欢建筑,一砖一瓦,踏踏实实,爷爷的人品和技艺都让人竖大拇指。他还一直让阿爹坚持练字,似乎只有一手好字才能支撑起好的灵魂。
练字之余,阿爹就帮着阿妈和奶奶收割芦苇,奶奶虽然走路慢慢悠悠,却有一双快手,她织席的速度无人能及。阿爹闲下来,也跟着别人贩卖苇席,常常是天不亮就出门,赶着驴车,驴子的尾巴甩来甩去,像一把拂尘,把黑夜拂成白日。
改革开放的消息传进村里,不擅言谈的阿爹眼前忽然闪现出一道曙光,他要谋求一条与祖辈不一样的路。那时,人们大多在本地活动,蓟运河里的鱼可能都比村子里的人行得要远。阿爹顺着蓟运河的方向,一路行走向前,像一条鱼奔赴大海。
只不过他的“大海”是模糊的,朦胧的。他从驴车换到卡车,再坐火车……与许许多多的陌生人在一起,让他打开了封闭已久的自己。那时,通讯不便,他一出门就是半个月,家人担忧,晚上连门都不敢关得太死,生怕他回来后,进不了家。
直到一天傍晚,阿爹带着设备回来了。村里人既觉得新鲜又感到疑惑,都围过来看,感慨道:“这东西就能下金蛋?”阿爹从村里招了工人,第一批塑料制品在反复试验后成功生产出来。发工资的场面像一个神圣的仪式,也让原来持怀疑态度的人流露出羡慕的眼神。工人们眼瞅着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别提多高兴了。
工厂步入正轨后,阿爹便在外边跑订单,阿妈管理着厂子的运营。慢慢地,订单越来越多,工人也越来越多……
很快,阿爹阿妈就买回了村里的第一台电视机,24吋的黑白电视放在院子里,桌椅板凳排了好多排,就连院墙上都坐了人。阿爹站在后边不断调整天线,荧屏上的雪花慢慢散去,霍元甲们的身影神奇地显现出来,那场景真是前所未有。就是这样一台电视机,燃起了村里人致富的希望,能买一台电视几乎成了各家各户的心愿。
然而,最快乐的并非是生活条件的改善,而是能在弱者有难之时可以伸出一双援手。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来家里借钱,或是有亲戚生病了没钱看病,阿爹阿妈总是伸手相助。
在别人眼里,阿爹阿妈俨然成了一对创业的楷模。村里人也开始想方设法在不同行业里谋发展。他们也像一群鱼一样,在时代的河流里,争先恐后地往好日子奔。
奶奶说,她小时候蓟运河上游发大水,水一直没了河岸,漫到家门口。清晨,一开后院的门,就看见月亮睡在水里,鱼欢腾着。她迈着小脚,拎了篮子,将鱼、虾、贝类捡拾起来。在贫困的年代,鱼是救命的饭。但有时候,鱼太多了,他们只好将鱼送回水里,让它们随着大队伍,一路向前。
大约有过这段经历的鱼,跟其他的鱼是不同的,就像人一样,因那一段创业的经历,阿爹阿妈的青春岁月便有了别样的光华,而这光华又晕染了村庄四十年。这四十年中,芦苇依旧吟唱,但许多人凭借古老的技艺,让它们走到了更远的地方;这四十年中,人们的饮食、着装、交通、住房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四十年中,经历过特殊时代的人们,逐渐苍老,却在村里的小广场上跳着舞寻找一颗年轻的心。
奶奶的故事似乎永远也讲不完。入夜,借着月光,我看到前边房子的瓦如鱼鳞一般,顿时觉得这村庄和村庄里的人都形成了鱼的阵仗,他们游动,他们飞奔,他们在伟大的时代里,寻找着各自的龙门……
(选自2018年12月14日《河北日报》)
【1】概括“阿爹”的形象特点。
【2】文章是采用“奶奶”的角度还是“我”的角度来叙述?说明理由。
【3】赏析标题“鱼阵”的好处。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行路难》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朋友为他设盛宴饯别,但此时作者却食不下咽、内心茫然。
(2)王维的《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修辞表达自己漂泊在外的惆怅心情。
(3)《关雎》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主人公追求美人不得而思念绵长、难以入眠的状态。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面对世人的称赞或非难能做到宠辱不惊,是因为他达到了“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的境界。
(2)《蜀道难》中李白从听觉角度生动描写蜀道中水流湍急势猛的诗句“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中通过描写“马”“弓”,表现战场壮观景象的两个名句是“_____________,弓如霹雳弦惊”。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使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国家危在旦夕和自己人生坎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②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③《逍遥游》中,庄子以两个小事物举例说明“小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
(2)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色彩鲜明,静动相衬,生动地描绘出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景象。
(3)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介绍种树经验时说到,种树人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保持树木天性,这个比喻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用一反问句,对秦始皇的挥霍无度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进行了严厉谴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中 “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两句,写景中洋溢着新旧交替的喜悦,予人一种振奋情怀。
(3)《曹刿论战》中,体现曹刿注意细节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2、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了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生活,如写承载房屋大梁的柱子“__________”,房屋突出的钉头“多于在庾之粟粒”,乐器声“_________”。
(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诗人久谪归来,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病后登快哉亭①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职徐州病后所作。②黄华,菊花。
【1】同是多病之身,作者是“把酒不知厌”,而 (人名)在《登高》中却是“潦倒新停浊酒杯”。
【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雨后得意的蝉鸣起兴,微露出诗人的歆羡之情。
B.颔联字面写“梦后”,暗示作者有无数次的思乡之梦。
C.尾联梦回故园,流露出诗人物是人非和人生易逝之感。
D.本诗结构颇具匠心,写景与抒情参差穿插,跌宕回旋。
【3】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析颈联“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泊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节选自《六国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思厥先祖父 厥:相当于“其”
B.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亲近
C.始速祸焉 速:快速
D.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劫:挟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B.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C.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D.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论”是散文的一种,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长于析理,表达的是个人对人、事、文章等的看法。“论”可以分为政论和史论。
B.选文第二段以史实为据,回顾了六国灭亡的进程,以假设进一步申说,具体论证了“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的道理。
C.“今日”“明日”夸张地说明三国贿赂秦国的频繁,“五城”“十城”都是虚指,说明贿赂秦国的土地越来越多。
D.本文行文纵横恣肆,善用对比,既以秦受赂所得与战胜所得对比,又以诸侯行赂所亡与战败所亡对比,赂秦之频与“一夕安寝”对比气势逼人,富有表现力。
【4】翻译。
①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②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读书沙龙”活动中,老师郑重地向同学推荐近期出版的《中国精神读本》。这本书精选了从晚清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一百多年来的华文传世名篇,为读者展现出波澜壮阔的近现代中国精神进化史。其中既有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孙中山的《国事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继续努力”)、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也有入选中学教材的林觉民《与妻书》、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多数同学纷纷表示要认真阅读,但也有同学质疑,这些诗文年代已久,在当今以经济、科技实力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读之又有何益?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请结合自己阅读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议论文,回应那些同学的质疑。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