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山西运城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逐步推广、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使得我国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

    B.屈原起源说只是端午文化的源头之一,但千年以来,他的故事愈发家喻户晓,他的篇章愈加脍炙人口,他的精神愈显崇高伟大。

    C.夏粮产量约占全年粮食产量的五分之一左右,目前,随着我国夏粮主要作物小麦自南向北渐次成熟,丰收的图景也越来越清晰。

    D.据介绍,推行电子居住证是一项进一步便民、利民的举措,能够优化服务流程和申领使用成本,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办好事。

  • 2、下列句子中,语言不得体的一句是( )

    A.阁下访问寒舍,我深感荣幸。

    B.非常感谢贵校师生给我的款待。

    C.请留步,足下就此告别。

    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

  • 3、下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饰小说以县令(求)   富贵不能(过分)   强必弱(控制)

    B. 今王乐于此(演奏)   小人之过也必(掩饰)   不夺不(满足)

    C. 逝者如斯夫(过去的)   齐国其庶几乎(差不多)   离而之(做成干肉)

    D. 庠序之教(认真从事)   人民不胜禽兽虫蛇(不堪)   之斯来(安抚)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永春老醋、崇武鱼卷、洪濑鸡爪等特产充满着道地的“泉州味”,深受游客喜爱,是有口皆碑的“泉州伴手礼”。

    ②2017年去世的吴文俊、黄大年等科学家,不但功勋卓著、著作等身,而且有一腔至诚的爱国情怀,令人高山仰止

    ③2018年元旦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1.33亿人次,不少景点游客爆满,门票一票难求,给人以洛阳纸贵之感。

    ④在央视辩论节目《世界听我说》中,华人辩手个个巧舌如簧,努力通过他们的思想和口才交锋,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⑤不少人为了追求好身材而盲目节食减肥,食不果腹,其实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很可能适得其反,影响身体健康。

    ⑥为了吸引眼球,有些人喜欢在微博上故作惊人之语,其实他们的言论往往肤浅狭隘,缺乏理性,不过是一孔之见而已。

    A.①③⑥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④⑥

  • 5、下列各句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②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③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④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⑤常在床蓐 ⑥乃瞻衡宇 ⑦四十有四 ⑧景翳翳以将入 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⑦⑧ D.③⑤⑥⑨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性装置

    刘琛琛

    路边停放着一排排无人驾驶车。无人驾驶车是新时代最伟大的发明,没有之一。

    如果你走过去,对着无人驾驶车下一个命令——开门!无人驾驶车就会启动探测仪,在你的脸上快速扫描,同时发出清晰的语音提示:“您确定要使用我吗?确定请点头,取消请摇头。”你点一点头,车门就嘭一下打开了。

    什么?你没带钱包?没关系,只管坐!无人驾驶车的系统里,早已经记录了你的一切信息:相貌、身高、血型,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社会关系以及资产状况。无人驾驶车载着你到达了目的地,你只需要有节奏地眨三次眼,车费就自动从支付宝上扣走啦,多方便。

    新闻报道里,有一个笨小偷,偷走了一大笔钱,想驾着无人驾驶车逃跑。无人驾驶车扫描了小偷的脸后打开车门,却不听指挥地载着小偷进了警察局。原来,警察局的犯罪嫌疑人系统也与无人驾驶车探测仪联网了!有了无人驾驶车的新时代,连犯罪率都大大降低了。

    人们都赞叹着无人驾驶车的诞生。乘客们不再忍受司机的饶舌,也不用担心绕了弯路,还能自由地选择向导解说服务。当然,导游服务得另外扣钱。无人驾驶车的发明家马克每每走到大街上,都为自己半生心血的结晶感到骄傲。唯一扫兴的是,出租车司机、导游们失业了,他们隔三岔五地聚集在一起游行抗议。

    马克坐在无人驾驶车里,小心翼翼地避开抗议的人群,嘴边露出一丝不屑的微笑。以后失业的,何止这些司机和导游呢?还有保姆、护士、收银员、工人、律师……正是这些无法避免的阵痛,分娩出一个新的时代。

    坐在无人驾驶车上,马克闭着眼睛,不是出于近几天熬夜设计程序的疲倦,而是在尽情构建着未来社会的科技蓝图。他不用担心无人驾驶车会出车祸。无人驾驶车根据设定好的程序,红灯停,绿灯行,车与车之间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即使遇到了避无可避的特殊情况,无人驾驶车也能启动应急保护装置……

    “哎呦”,马克的心脏突然感觉到一阵不适。心脏病犯了!马克连忙下达命令说:“停车!”

    “对不起,您目前正在禁停路段。”无人驾驶车语音提示说。

    “加速!”

    “对不起,您目前正在限速路段。”

    马克痛出了一头冷汗,这个BUG回去后得升级一下。汗冒得越来越多了,无人驾驶车还在一遍一遍地通知:“离您最近的停靠站点为人民电影院,预计到达时间为五分钟。确认下车请点头,继续行驶请摇头。”

    马克虚弱地摇了摇头,说:“改变行程,送我到人民医院。”

    “请选择到人民医院的路线,选择最近请眨左眼,选择最平坦请眨右眼。无人驾驶车温馨提示。”

    马克吃力地抬起右眼。

    “对不起,系统检测到您的生命体症不稳定,为了您的安全,请您在就近的人民电影院站台下车。”无人驾驶车不由分说地把马克抛弃在站台上,无论马克怎么下指令都不肯前进了。

    惨了,为了避免发生法律纠纷,无人驾驶车内置了自我保护系统,对不具备行车条件的乘客会自动拒载。必须立即升级,让现在的自己得以乘坐。马克一手捂着心,一手打开了无人驾驶车的系统后门,强行改变了驾驶驱动程序。

    载着马克的无人驾驶车疯了一样向医院方向飞驰。由于程序错乱,无人驾驶车撞到了大树上。马克头破血流地从无人驾驶车上挪下来。无人驾驶车一遍一遍地播报:“事故受害者姓名,马克。血型,A型。年龄,四十六岁。病史,心脏病。余额,不足。诚信,不足。”

    我是你的发明者,诚信怎么不足了?马克目瞪口呆。半晌,才反应过来,刚才他做了一回黑客,篡改了无人驾驶车的程序,还欠了无人驾驶车的车费。如果无人驾驶车是人的话,马克一定狠狠跟他打一架——怎么痛得那么厉害,就像挨了当头一拳……

    迷迷糊糊中,马克觉得有人抱他上了一辆车。是一辆被淘汰的出租车,前面坐着一位饶舌的司机,一遍又一遍地喊着:

    “大哥,你支持住,人民医院就快到了!大哥,你支持住,人民医院就快到了!大哥,你支持住……”

    这个装置真人性,感动不已的马克在失去意识之前作出人生最后一个决定,无人驾驶车升级版必须加入这个装置。

    (有删改)

    (注)①BUG:漏洞。②系统后门:一般是指那些绕过安全性控制而获取对程序或系统访问权的程序方法。在软件的开发阶段,程序员常常会在软件内创建后门程序以便可以修改程序设计中的缺陷。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以人工智能的兴起为社会环境,让人思考如何处理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问题。

    B.笨小偷被无人驾驶车“擒拿归案”的情节,既是为欲抑先扬,又平添了趣味。

    C.本文伏笔设置巧妙。如出租车司机游行,使马克被出租车司机所救的情节发展自然。

    D.作为乘客,马克觉得出租车胜过自己发明的无人驾驶汽车,作者在这里用了讽刺。

    2小说人物“马克”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3微型小说特别重视结尾,好的结尾仿佛洛神临去的秋波一转,动人心魄,余意绵绵。分析本文结尾如何体现出“秋波一转”的特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在空格中填入相应文句。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 ”写刘裕北伐时驰骋疆场、所向披靡的气势。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 ”两句,承上启下,为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结尾,并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细丝比喻不间断的箫声;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以私语声比喻琵琶声。

    (2)杜牧《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不吸取经验教训就会重蹈覆辙。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诗人夸张地用动物也难攀越飞度来侧面描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4)《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屈原为了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多次也决不后悔。

    (5)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写无身体优势的蚯蚓,可以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是因为用心专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用心浮躁。

    (2)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诗人从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反衬了诗人当夜的孤寂。

    (3)苏轼在《赤壁赋》冲描写曹操军队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女主人公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与受到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内心的不满。

    (2)《氓》中女主人公充满愤懑地批判男子行为没有准则,情感经常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氓》中直接表现女主人公已不再相信爱情,并劝告天下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离骚》(节选)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屈原在《离骚》(节选)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

  • 12、补写出句子的空白处。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人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总体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求学经历中虽生活艰难,但不以为苦,乐在其中的进取精神。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边界望乡

    洛夫

    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

    病得象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而这时

    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

    飞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来

    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

    那冒烟的啼声

    一句句

    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

    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

    冷,还是

    不冷?

    惊蛰之后是春分

    清明时节该不远了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译成青色的语言

    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后记:1979年3月中旬应邀访港,十六日上午余光中兄亲自开车陪我参观落马洲之边界,当时轻雾氤氲,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隐约可见,而耳边正响起数十年未闻的鹧鸪啼叫,声声扣人心弦,所谓“近乡情怯”,大概就是我当时的心境吧。

    注:洛夫,台湾诗人。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掌开始生汗”传达的是一种紧张的情绪,表达的是渴望看见却又害怕看见的心态。

    B.“惊蛰之后是春分”借传统节令,在时空和心理距离上营造出“伸手可及”的家乡氛围。

    C.白鹭“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写出了诗人渴望飞到故国而不得的无可奈何的哀痛。

    D.“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一步步逼近故国的泥土,表明游子的故乡便是广袤的祖国大地。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着说着”四个字,平平而起淡淡引入,却与后面强烈的情感形成一种情感上的跌宕起伏,体现了抒情节奏的控制。

    B.“一掌冷雾”与开头的“雾正升起”相呼应,一首诗,以“雾”起,以“雾”终,既烘托了全诗的氛围,又形成情绪的回环。

    C.“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运用通感,化视觉于听觉和触觉,使得原本抽象的思乡之情多维度、立体式地传达出来。

    D.同行者“竖起外衣的领子”与诗人“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望乡的情之深,思乡的意之切。

    3洛夫说“慎选语言,并进而将其锤炼成精粹而鲜活的意象”诗人是如何使其意象精粹而鲜活的?请结合诗中两处画线的诗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洞,字仲通,开封祥符人。父惟简,太常少卿。洞自幼开悟,卓荦不群。惟简异之,抱以访里之卜者。曰:“郎君生甚奇,必在策名,后当以文学政事显。”既诵书,日数千言,为文甚敏。未冠,哗然有声,自许以有为。寻举进士中第,再调颍州推官。民刘甲者,强弟柳使鞭其妇,既而投杖,夫妇相持而泣。甲怒,逼柳使再鞭之,妇以无罪死。吏当夫极法,知州欧阳修欲从之。洞曰:“律以教令者为首,夫为从,且非其意,不当死。”众不听,不得已谳于朝,果如洞言,修甚重之。宰相陈执中将葬,洞与同列为荣灵,其孙诉之,诏孙抃等复议,改曰恭。洞驳奏:“执中位宰相,无功德而罪戾多,生不能正法以黜之,死犹当正名以诛之。”竟从抃等议。时天下久安,缙绅崇尚虚名,以宽厚沉默为德,于事无所补,洞以谓非朝廷福。又谓:“谏官持谏以震人主,不数年至显仕,此何为者。当重其任而缓其迁,使端良之士不亟易,而浮躁者绝意。”祁国公宗说恃近属,贵骄不道,狱具,英宗以为辱国,不欲暴其恶。洞曰:“宗说罪在不宥。虽然,陛下将惩恶而难暴之,独以其坑不辜数人,置诸法可矣。”英宗喜曰:“卿知大体。”洞因言:“唐宗室多贤宰相名士,盖其知学问使然。国家本支蕃衍,无亲疏一切厚廪之,不使知辛苦。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宗室缘是怨洞,上不罪也。江西荐饥,征民积岁赋,洞为奏免之。淮南地不宜麦,民艰于所输,洞复命输钱,官为籴麦,不逾时而足。未几卒,年四十九。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

    B.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

    C.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

    D.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学,是与德行、言语、政事并称,被后世的学者视为儒学“孔门四科”之一的学术门类。

    B.未冠,即尚未加冠,按古礼男子年二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所以男子未成年可称“未冠”。

    C.推官、吏、知州、宰相,均为古代行政官员职务的称谓,“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王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D.谥,是帝王、贵族、士大夫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荣灵”和“恭”均可为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洞自幼聪慧,文思敏捷。里之卜者曾预言他在文学政事方面会有成就;他还没有行加冠礼,就已名声远播。

    B.张洞敢说实话,坚持原则。刘柳打死妻子被判极刑,张洞认为刘柳是从犯,不应受死;复议陈执中的谥号后,他义正词严地反驳。

    C.张洞心忧国事,深谋远虑。他认为谏官不应升职太快,宗室人员应受约束,因此遭受宗室的诽谤,英宗因其识大体而不加怪罪。

    D.张洞体恤民情,关注民生。他上奏朝廷免除江西百姓拖欠的赋税,又下令准许淮南百姓以输钱代替缴纳小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律以教令者为首,夫为从,且非其意,不当死。

    (2)狱具,英宗以为辱国,不欲暴其恶。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式家庭情感表达方式》调查报告显示,在受访者中,三成人表示“家人之间不好意思说爱”,近四成人表示“想表达,但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爱需要表达,即使是家人之间”。14%的受访者从未主动拥抱过父母,8.2%的受访者从未主动和父母牵手。而关于“爱的期待”的数据中,最被“期待”的是“专心的陪伴”,占37.7%;排在第二位的是“肯定的言语”,占28.3%;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的分别是“爱的服务”和“爱的礼物”。

    某报“家庭”专栏转载了上述内容,并开展专题讨论活动,向社会征稿。请根据上述材料,以“给爱一个行动”为副标题,写一篇议论文,向该专栏投稿,表达你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