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山西太原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不抑耗其实而已  ②水逆流百余里  ③童子六七人  ④野蜂巢其间

    往往而是  ⑥大块假我以文章 ⑦吾小人辍飨饔以劳吏者

    A.①⑥ B.②④ C.④⑤ D.⑤⑦

  • 2、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间或

    B.彼节者有 间:空隙

    C.道芷阳行 间:从小路

    D.则塞于天地之 间:中间

  •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B.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C.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D.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 4、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万户栖柳依依 B.千家喜气洋洋 C.春回爆竹声声 D.春来微风缕缕

  • 5、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两句是《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其中的“卷”和“拂”用得最为精到,是用“卷”不走、“拂”不去的月光来写思妇内心无法排遣的离愁。

    B.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这两句是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中的诗句,上一句写隐者所处的环境,石门连接着松林间的小路,清幽寂静,下一句写隐者也就是诗人的独来独往的寂寞和孤独。

    C.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这两句是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句子,其中的“殷勤”意思是苦苦地,想方设法地,与“临别殷勤重寄词”中的“殷勤”不同,后者指“恳切”。

    D.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是杜甫《旅夜书怀》中的诗句,此二句与前两句“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写近景相比是写远景,而且意境雄浑空旷,极有气势,你看:星空平野,皓月大江,豪放至极。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哨  兵

    成征勋

    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

    听村里人说,这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报编辑部就藏在这牛毛大山的密营里,这份南满省委直属的机关报,除了发布最新的党的抗战指示,东北抗日联军在各地打击敌人的胜利消息外,还担负着另外一个任务,负责供给桓仁地区抗联战士穿的鞋子,牛毛沟的张皮匠就是做靰鞡鞋的高手。

    张皮匠做靰鞡鞋大多是用牛皮做,牛皮不够用时才用马、猪皮等。收来的皮张先要放到木头床子上用刀往下刮里子,然后把皮子放到装有石灰水的大缸里浸泡七天至半个月的时间,等把皮子上的毛泡掉了,再用清水泡,去掉皮子上面的灰尘。

    泡好的皮子是柔软的,将皮子拿出来,搁进皮罩子里,底下放入草点着,用烟熏皮子,这就是熟皮子。熟好的皮子再用太阳晒,晒成老红色,然后再用铲子蹬,刮刀刮,将老红色蹬成杏黄色,裁成靰鞡坯子,将靰鞡坯子和靰鞡脸儿缝到一起,撤出鞋楦子就做出靰鞡鞋了。靰鞡鞋缝出来是敞口的,上面有块布,叫靰鞡腰子,用铁梳子将苞米叶子梳成一绺一绺的,或者用山上的靰鞡草,塞进靰鞡鞋里,靰鞡鞋上有靰鞡耳朵,将绳子从中穿过,脚穿进鞋里后,将绳子一紧,一道一道地缠在靰鞡腰子上,既暖和又轻便。东北地区冬天时天寒地冻,大雪插裆深,没有靰鞡鞋根本就出不了门。

    张皮匠做的靰鞡鞋就是专门供应桓仁地区抗日联军的。

    这次进山的讨伐队有一百多人,带头的日军队长叫东日文信。一张驴脸上戴着一副近视镜,藏在镜片背后的目光永远是闪烁不定的。几次进山讨伐都是空手而归,他很是想不明白原因在哪里。情报上明明说的报社地点在何处何处,为什么他们一进山,抗联的人就找不到了呢?若说有人偷着给抗联送情报,就更不可能了,每次进山讨伐前,他都会在各个进山的路上布下暗哨,从来就没有看到过有人进山。

    他知道,今天进山了也抓不到抗联,但密探有情报,又不能不去。东日文信想偷个懒,让副队长带队进山找抗联,自己领着几个日本兵和伪军走进了张皮匠的家,他对中国人脚上穿的靰鞡鞋很感兴趣,想看看制作的工艺流程。

    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上空飘荡着。屋子里充满了沤皮子的臭味。东日文信实在受不了这个味道,让伪军把张皮匠拉到了制作间,他要亲眼看看一双靰鞡鞋是怎么做成的。

    张皮匠很有耐心,把一张皮子如何做成靰鞡鞋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讲解了一遍,然后又缝制了一双鞋,把自己脚上穿着的鞋脱下来,演示如何往鞋里絮草,怎么穿。把个小鬼子看得心痒,非要用新做的靰鞡鞋自己试一下,穿上后蹦了两下高,觉得这鞋比自己穿的军靴好,一是保暖,二是轻快,军靴太沉。

    黄昏时,进山讨伐的日伪军陆续回来了,结果还是扑了个空。东日文信很不高兴,撅着驴嘴,穿着这双靰鞡鞋,也没有给钱就走了。

    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熏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再看看峰峦起伏的大山深处,他露出了开心的笑。

    由于屡次讨伐不利,关东军要把东日文信送上军事法庭,东日文信不堪受辱,剖腹自杀了,他到死也没有弄明白,是谁、用什么办法给抗联报的信!

    (选自《五女山》)2016年1期,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小说地方特色浓郁,写靰鞡鞋的制作工艺:泡皮、熏皮、晒皮、蹬皮、刮皮……不厌其烦,重在表现作者对东北地区这一特产的偏爱。

    B. 小说开头只一句,“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语言简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敌军的行动,营造出紧张的气氛。

    C. 小说张弛有度,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按下敌军不表,介绍张皮匠的身份及张皮匠制作靰鞡鞋的工艺,让读者松了一口气。

    D. 小说叙述不动声色,善于设置悬念,而结尾处东日文信的疑惑会使读者从头重读,再次体会。

    2小说中的张皮匠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小说中画线一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谈谈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___________,风流终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⑶ 驽马十驾,___________。(荀子《劝学》)

    ⑷ 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描写了古代女子为人妇后的辛劳生活,《诗经·氓》中有类似表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小船任意飘摇在浩渺江面上的样子。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旅夜书怀》中“________________。”运用比喻表达了作者的孤寂飘零之感。

    (2)韩愈《师说》中,作者以孔子关于从师学习的言行为例加以论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3)《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女子借“ __________来比喻任何事物都是有界限的,同时也反衬出男子的变化无常。

    (2)屈原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要以先贤为榜样,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

    (3)《琵琶行并序》以声喻声,且用通感来描绘的一段婉转流畅的旋律的是“ __________”。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

    (5)《定风波》“___________ ”体现了词人淡然面对风雨的态度。

    (6)《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自心呼喊,将与外界断绝来往“ 归去来兮,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烽火扬州路”形成对比,写出百姓迎神赛会的场景,说明人们已忘却战败的历史。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从内外两方面揭示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一句写北冥大鹏“怒而飞”后翅膀的状态,“_____________”一句写“水之积也不厚”的结果。

    (2)《氓》中,“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了抒情女主人公“以望复关”时的动作,“_____________”写出了女主人公看不到住在复关的那个人的悲伤状态。

    (3)韩愈的《师说》中,“_____________”是童子之师的任务,而“_____________”是学者之师的任务。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清明

    陈与义

    雨晴闲步涧边沙,行入荒林闻乱鸦。

    寒食清明惊客意,暖风迟日醉梨花。

    书生投老王官谷,壮士偷生漂母家。

    不用秋千与蹴鞠,只将诗句答年华。

    [注]王官谷,《新唐书·司空图传》:图本居中条山王官谷。……作文以见志日:“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漂母,漂洗衣物的老妇。《史记·淮阴候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蹴鞠,也作“蹴鞠”、踢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清明时节雨后天晴散步涧边、荒林的见闻感受。“闲”写悠然之意,“乱”渲染了荒凉气氛。

    B.颔联“寒食清明”与“暖风迟日”对,写清明气候特点;“惊客意”与“醉梨花”对,以情对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

    C.尾联上句中的“不用”一词正话反说,写出了诗人玩乐中的兴味;下句中的“只将”一词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时又清明、年华流逝的感叹。

    D.古代清明节,除了扫墓祭祖之外,还有很多户外活动,如首句写到的踏青,尾联第一句中写到的荡秋千和蹴鞠。

    【2】本诗颈联运用典故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常)私胜曰  候:拜见

    B.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C.系张胜   收:逮捕

    D.又非亲属,何谓相 坐:定罪、治罪

    2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栘中厩监:管理栘中厩的官。汉宫有栘园,园中马厩叫栘中厩

    B.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此称号始创于且鞮侯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C.阏氏:汉代匈奴单于、诸王妻的统称,也借指其他少数民族君主之妻妾。

    D.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和东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3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矛盾有所缓和的时候,本不该有危险,然而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活动,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完全是出于爱国之情。

    C.苏武的自杀举动,表现了汉使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没有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常说,做事要三思而行,意思是要经过反复思考,然后去做;

    俗语又说:“当断不断,反被其乱。”

    这两则材料能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