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20世纪最后20年,我国发展实现了历史大跨越。1980年,我国开始建立经济特区,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1985年,我国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
A. 经济特区 B. 沿海开放城市 C. 沿海经济开放区 D. 自由贸易试验区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发生在1953~1957年期间。以下说法和“一五计划”无关的是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投产
B.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C.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D.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设起来
3、我国的对外开放呈现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下列城市或地区的开放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大连
②珠海
③长江三角洲
④重庆
A. ③①④②
B. ②④①③
C. ②①③④
D. ④①②③
4、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既取的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一些严重失误。其中,严重的失误是( )
①人民公社会化运动
②三大改造
③大跃进
④文化大革命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5、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新中国的成立 C.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 五四运动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土地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实行( )
A. 农民土地所有制 B. 生产社土地所有制
C. 地主土地所有制 D. 社会土地所有制
7、为了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人民政府颁布了()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8、十八大提出,从2010年到2020年要实现“两个倍增”计划是
①国内生产总值倍增
②进出口贸易额倍增
③外汇储备量倍增
④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9、《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坚持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D.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10、图片是历史的有效载体,不仅记录了历史的瞬间,也反映出历史的脉动。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是,统一台湾(两幅图中文字为:“一定要解放台湾”“一国两制统一中国”)
A. 进程的变化
B. 方式的变化
C. 决心的变化
D. 条件的变化
11、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时,第一次阐述了“中国梦”的概念,中国梦不包括( )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社会安定
D.人民幸福
12、下图所示为“江苏省江宁县公私合营股票”,其印发的原因是:( )
A.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B.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
C.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
D.实现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3、下列不属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是
A.管理本民族事务 B.当地民族当家做主
C.在本地设置自治机关 D.对其他民族抱有歧视
14、邓小平先后在1979年和1986年两次当选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这是因为他是
A. 新中国的开国领袖 B. 新中国外交事业开创者
C. 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D.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15、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是被英国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A.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的基础
B.掌握了解决香港问题的主动
C.体现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D.得到了联合国授权收回香港
16、201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予“发现青蒿素、对有效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作出贡献”的科学家。该科学家是
A. 李四光 B. 袁隆平 C. 屠呦呦 D. 陈芳允
17、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雄模范人物。以下人物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保家卫国,英雄主义
C.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D.工匠精神,精益求精
18、《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掌握了载人航天工程技术
19、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它常盛常新。在印度尼西亚某市有这样一副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此联称赞的是
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郑成功收复台湾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于中共( )
A. 十二大 B. 十三大 C. 十四大 D. 十五大
21、“党的好干部”是________。
22、____________年,中美双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2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______________》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4、袁隆平和他的____,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治疗疟疾的____,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5、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时间:_____________年12月,中国成为_____________的成员。
(2)影响:为我国参与________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6、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27、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28、________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________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29、“文化大革命”时期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他们的核心人物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
30、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在_______会上制定的.
31、新中国建立所产生的国内影响是什么?
32、民以食为天!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建国之初,实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国家基本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哪一年?将分散的农民组织到一起的具体组织名称?
(3)下图是1958年在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党错误进行的两个运动,请用一句话简要客观评价这两场运动。
(4)从1978年开始,我党实行哪项土地政策使“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5)根据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谈谈你的感悟。
33、谈一谈:对“两弹一星”的看法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对“两弹一星”的看法。
34、 又是一年清明节,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铭记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深化“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我校决定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广大师生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请你结合以下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1)新中国成立后,各行业中涌现出无数个英雄。其列举一位在建国后至七十年代中期之间涌现的英雄英烈,并简单说明选择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是谁?他们“跨过鸭绿江” 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4)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今天和平时期,人们都有一种英雄情结,要继承民族精神、体现民族魂。但也有的同学说,现在都是和平时期了,中国又不打仗,如何才能成为“英雄”呢?请你结合实际,谈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