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实行了改革开放
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2、1976年《天安门诗抄》:“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这首诗反映人民群众的政治要求是( )
A.黄浦江上要建桥
B.粉碎林彪集团
C.粉碎“四人帮”
D.“四五运动”
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A.北海舰队
B.华东军区海军
C.潜艇部队
D.南海舰队
4、“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建设,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5、“要问白薯多么大,火车才能拉动它”“美国产量何足道,一天胜它二十年”,这些“大跃进”时期政治宣传画中的诗句反映了这场运动
A.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B.体现国家国力强大
C.激化中美两国矛盾
D.提高社会生产能力
6、如图所示钱币的发行是为了纪念
A.开国大典 B.三大改造 C.一五计划 D.澳门回归
7、某电影制片厂打算拍摄《让历史告诉未来——第二炮兵部队纪实》影片,介绍二炮五十多年的光辉历程。影片中的第二炮兵部队指的是
A. 海军部队
B. 陆军部队
C. 空军部队
D. 导弹部队
8、“为了不暴露埋伏地点,邱少云硬是在火海中咬紧牙关、纹丝不动,直到壮烈牺牲!他体现的 “精神”是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艰苦创业的精神
④集体主义精神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
9、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人均土地占有情况(单位:亩)
| 地主 | 贫农 | 雇农 |
1951 年前 | 9.709 | 0.76 | 0.304 |
1952 年 | 2.206 | 2.17 | 2.66 |
带来以上变化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①中国由农业国转变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③彻底摧毁地主剥削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④确立了土地的国有制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0、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一分为二,分别存于大陆和台湾。2011年6月,两部分画作在台湾同时展出,实现了山水合璧。“山水合璧”反映了( )
A. 两岸政治经济交流形成常态 B. 海协会与海基会首次实现对话
C. 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 两岸分离阻碍了文化艺术交流
11、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以下措施最能体现创新精神的是
A.农业合作化
B.手工业合作化
C.没收官僚资本
D.对私营公商业采取赎买政策
12、20世纪60年代,面对严重自然灾害,有强烈责任心,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兰考人民服务的“党的好干部”是( )
A. 邓稼先 B. 王进喜 C. 焦裕禄 D. 孔繁森
13、如图是1959—1994年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图,根据该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导致零售网点减少
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零售网点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零售网点大幅增长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零售网点大幅增长
14、20世纪50年代初,彭德怀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击败的……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彭帅所指的事件是(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解放战争的胜利 C. 抗美援朝的胜利 D. 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
15、下列事件与1935年一二﹒九运动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A. 华北危机
B. 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西安事变
16、上个世界某年代,一位农民创作了一首“稻谷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的民歌,你认为这首歌创作的时代是( )
A. 土地改革时期 B. 抗美援朝时期 C. 三大改造时期 D. “大跃进”时期
17、1966-1976年,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建国以来最严重挫折和损失的运动是( )
A.文化大革命 B.大跃进运动 C.四五运动 D.反右斗争扩大化
18、1992年,为了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发表重要谈话。下列哪项不符合南方谈话精神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改革开放无需实验,要一步到位
19、如下图所示是《人民日报》刊发的某会议公报.该会议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
A.阶级斗争领域
B.经济建设领域
C.组织路线领域
D.法制建设领域
20、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运用这种思想提出哪一外交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
A.互不侵犯
B.和平共处
C.求同存异
D.平等互惠
21、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_____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把_____、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1988年,建立_____经济特区。1990年,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_____、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_____、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随后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国形成了_____—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_____、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2、1964年的某一天,《人民日报》以“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为题报道了一则新闻。该新闻报道的内容是( )
23、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对台基本方针是___________;1955年,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的方针。
24、读图学史:
(1)图一人物是在__________战争中涌现出的中华英雄儿女,他们发扬高度的_________、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_________”。
(2)图二人物是___________,他被称为“中国的航天之父”。他对祖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是研制“_________”。
25、开国大典
1.时间、地点:__________,天安门广场。
2.阅兵式:_________任检阅司令员,_____________任阅兵总指挥。
3.新中国成立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_______,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______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6、中国加入________组织(中文全称),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中共十八大以来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
27、方针:“百花齐放”“______”。
28、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2006年,______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
29、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于什么会议________。
30、填空题
(1)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________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座精神丰碑。
(2)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政策。
(3)在中朝人民军队的顽强抗击下,《________》终于在板门店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4)成为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
(5)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毛泽东誉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是________。
31、史料实证
结合上述两则史料,说说罗马建筑的特点。
32、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33、抗美援朝的总司令————
34、21世纪是世界公认的海洋世纪。当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追寻国家兴衰之道时,深深感到海洋对一个民族、国家的盛衰荣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一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
——《海权与近代史中国的历史命运》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列强从海上发动的第一次侵略战争。
材料二 东省(山东省)形势,以威海、胶州为要口,于海军屯泊尤宜。乃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而德因教案,曾以大队铁舰夺踞胶州湾,辟商埠,开铁路,浸窥腹地。东省海防,遂无所籍手(借助,凭借)云。
——《清史稿》
(2)材料二中“甲午一役,成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具体指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有了建设海洋大国的设想,建立了人民海军。60多年来,海军官兵始终牢记建设强大海军的神圣使命,从白手起家到潜艇、水面舰艇、航空兵、陆战队、岸防兵五大兵种齐全,从空潜快到航母、新型核潜艇形成作战能力,从沿岸近海到远海大洋,我国海军建设事业始终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在改革强军伟大实践中大力弘扬人民海军精神》
(3)写出新中国成立前建立的第一支海军的名称。据材料三,概括人民海军发展的历程。
(4)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