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如下图内容直接相关的少数民族是( )
A.女真族 B.党项族 C.契丹族 D.靺鞨族
2、宋代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直接得益于( )
A.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政府传播古典文化
C.印刷术的改良和推广
D.市民精神生活丰富
3、以下盛世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贞观之治
②开皇之治
③开元盛世
④贞观遗风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4、唐朝末年领导农民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的是
A.陈胜
B.黄巢
C.项羽
D.吴广
5、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其中“宋祖”是( )
A. 李渊 B. 杨坚 C. 李世民 D. 赵匡胤
6、与北宋曾经并立过的政权有
①辽 ②西夏 ③金 ④大理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下列历史事实不属于“送礼”的是( )
A.北宋给辽岁币
B.元昊向北宋称臣
C.南宋给金岁币
D.北宋给西夏岁币
8、“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句诗反映的社会现象的相关制度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科举制
D. 选举制
9、“中国”在英文中为“CHINA”,它是借用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瓷器来命名的。唐朝手工业者创制的闻名中外的瓷器珍品是
A.孩儿瓷枕
B.景泰蓝
C.冰裂纹瓷器
D.唐三彩
10、下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示意图,它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一个主要原因是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D.北方人口南迁
11、电视剧《乔家大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商业的繁荣,也反映了我国著名商帮的实力。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今安徽),江北则推山右(今山西)”之说。“新安”和“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
A.徽商和晋商
B.苏商和晋商
C.徽商和苏商
D.浙商和徽商
12、下图是七年级教科书某一单元的部分目录,它们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两宋历史的短暂
B.少数民族的崛起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民族政权的并立
13、下列与黄巢发动农民起义无关的是( )
A. 宦官专权 B. 藩镇割据 C. 安史之乱 D. 赋役繁重
14、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重要人物,他们名字中的“靖”“康”来源于导致北宋政权灭亡的“靖康之变”。灭北宋政权的是( )
A. 西夏 B. 唐 C. 辽 D. 金
15、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古代对外交往 B.经济重心南移
C.科学技术进步 D.中央集权加强
16、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为解决这一问题,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B.保持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C.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D.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17、下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
A. 经济重心南移趋势 B. 政府通知比较开明 C. 城市经济趋于活跃 D. 国家繁荣强盛
18、本学期,“戏曲进校园”展演活动相继在我县中小学校举行,县艺术团的艺术家们为学生奉献了精彩纷呈的戏曲盛宴。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是
A. 《窦娥冤》
B. 《长生殿》
C. 《桃花扇》
D. 《牡丹亭》
19、“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隐晦则观指南针。”指南针运用于航海是在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0、某同学选用下面四幅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A.宋代商业繁荣
B.宋代农业繁荣
C.元朝国家统一
D.东京热闹非凡
21、公元______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______为都城。
22、知识对对碰(将答案对应的字母填在对应的括号内)
23、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______直接统辖,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1234年灭金的政权——
(2)制成于战国时期的指南工具——
(3)宋太祖为分知州权力设置了——
25、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26、宋朝海外贸易繁盛,在主要港口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________。
27、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__________不断壮大,市民文化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________”。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________”。
28、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______登上皇位,后来定都_______,史称南宋。
29、“______”后,唐朝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的成汉,史称“______”。
30、中国人能吃上玉米,马铃薯,花生这些美食最早在________。
31、请对下列著作与相关作者进行搭配
李白 《长生殿》
苏轼 《水浒传》
关汉卿 《春夜洛城闻笛》
洪昇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施耐庵 《窦娥冤》
宋应星 《天工开物》
32、请根据提示信息列举出相对应的人物
(1)唐朝时西行天竺,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_______
(2)南宋抗金名将_______
(3)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_______
(4)推翻明朝的农民起义领导者_______
(5)统一蒙古草原_______
33、唐、宋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三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政府与哪个少数民族的交往?写出唐政府与这个民族和亲的史实。除和亲外,唐朝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还有哪些表现?
(2)阅读材料二,据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办法”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你对这一事件有何看法?
(4)综上所述,归纳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