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这表明科举制( )
A.带来了文化繁荣 B.挖掘培养了人才 C.促进了思想解放 D.加速了文化传播
2、“宋朝初年,北方人口仅有100多万户,而南方却有230多万户……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
A.北方人口 B.北方战乱频繁 C.经济重心南移 D.南方社会安定
3、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蒙古政权建立
②定国号为元
③定都大都
④灭亡西夏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①④②③
D. ①③②④
4、如下图所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逐步形成的,其突破口是
A. 建立经济特区
B.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C. 开放沿海城市
D. 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5、“千秋遗案陈桥驿,黄袍一着便罢兵。”其中涉及的历史典故发生于( )
A.960年
B.961年
C.962年
D.963年
6、“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这位被西北地区各族首领称为“天可汗”的皇帝是 ?
A.唐太宗
B.成吉思汗
C.武则天
D.忽必烈
7、人们基本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注意选拔贤才
D.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8、以下科技文化成就属于清代的是
A.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 B.在元大都基础上营建的北京城
C.科技巨著《天工开物》 D.昆曲艺术的传世之作《长生殿》
9、唐代郑棨的《天开传信记》记载唐玄宗小时候还是皇太孙时,曾经在朝堂上斥责权倾一时的武攸暨,武则天对此惊叹道“此儿气概,终当为吾家太平天子也。”但唐玄宗其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安史之乱,这场叛乱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②此后中央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③对北方地区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④是一次给予唐朝致命打击的农民大起义(黄巢起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下图是1979年1月1日的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邓小平被称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
A.总设计师 B.总导演 C.领路人 D.先行者
11、他在位时开创科举、开凿运河,造福后世。他好大喜功、不惜民力,结果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这里说的“他”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献帝
D.隋炀帝
12、假如你想在《资治通鉴》中查阅下列四个历史事件,不可能查到的是
A. 秦始皇统一全国
B. 郾城大捷
C. 玄武门之变
D. 三顾茅庐
13、“这个政治机构专属于皇帝,由皇帝任命,唯皇帝是从。这个政治机构必须效率极高,又具备保密性,官员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该政治机构的名称及其创立者分别是
A.中书省 唐太宗 B.宣政院 元世祖 C.伊犁将军 乾隆帝 D.军机处 雍正帝
14、“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新罗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5、唐太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下列治国措施体现了这一执政理念的是
A.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B.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C.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到吐蕃
D.完善三省六部制
16、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这条运河的中心是( )
A.长安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17、“1004年,辽宋议和,宋朝给辽岁币,此后很长时间双方保持了相对和平局面”,这段材料叙述的史实是
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
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
18、下列关于唐代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使用筒车灌溉农业
B.人们可以用青瓷碗白瓷壶
C.欣赏《送子天王图》
D.除夕夜,百姓挂年画,贴“桃符”
19、毛泽东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A. 灭亡西夏
B. 定都大都
C. 建立元朝
D. 统一蒙古
20、银川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凤凰城”的美誉。银川在古代称为兴庆,它曾是下列哪一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
A.吐蕃
B.西夏
C.女真
D.契丹
21、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隋炀帝时创立________,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2)武则天在位时期,创立________制度,亲自面试考生,扩大了统治基础。
(3)宋朝注重发展________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22、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________族建立的辽,西北有________族建立的西夏。
23、册封“达赖喇嘛”的的皇帝是________。
24、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加以管理;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发展,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________”。
25、《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中①处是____;《清朝疆域图(1820年)》中②处是____。
26、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著名的有_____ 和徽商。
27、清代的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________的________。
28、960年,后周大将___________在开封东北的_________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史称________,他就是_________。
29、元朝时期,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广州、_________、明州的造船业 ,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制造的海船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_________。
31、将下列图片中的人物与其对应的人名和事件连线。
32、英雄是时代的标杆。
(1)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________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2)1206年,__________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3)抗元英雄__________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清明上河图》)
材料二: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材料三:南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四: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1)材料一是哪位画家的作品?此图反映了当时哪个城市怎样的景象?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这一现象是什么时间完成的?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3)材料三的谚语说明哪个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的粮仓?当地种植的从越南引进的水稻品种是什么?
(4)材料四是哪位统治者的措施?实行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