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云南大理州初一下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写道,“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里指的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 2、在我国古代,有一项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著作,它是

    A. 《天工开物》

    B. 《齐民要术》

    C. 《农政全书》

    D. 《本草纲目》

  • 3、唐朝与亚、非、欧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

    A.对外交流非常便利

    B.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C.制度先进,疆域广大

    D.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 4、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终日喧嚣不已。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宋朝

    B.隋朝

    C.唐朝

    D.南朝

  • 5、下列各项中,作为历史学习研究最可靠的材料是

    A.“女娲补天”的传说

    B.河姆渡考古出土的“稻谷”“骨耜”及木结构水井

    C.小说《封神榜》

    D.电影《荆轲刺秦王》

  • 6、在下图所示大会上,我国取得的外交胜利是:

    A.尼克松访华

    B.中日建交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D.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及发表

  • 7、“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城市搭配最合适

    A.唐长安 B.北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

  • 8、古人这样评价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从中可以看出大运河直接作用是

    A.实现了南水北调

    B.加强了民族融合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 9、郭沫若评价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是哪一皇帝的年号?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玄宗

  • 10、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

    A. 隋文帝 B. 唐高祖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 11、宋朝时期,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一些城市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该场所是:

    A.瓦子 B.勾栏 C.早市 D.夜市

  • 12、现在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在何时开始流行: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 13、风吹草低,金戈铁马,还有震动欧亚的血与火交织的武功,组成了元朝历史的“风景线”。下列与元朝有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忽必烈继承汗位

    ②蒙古政权建立

    ③南宋灭亡

    ④元朝建立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③②

    D.②①④③

  • 14、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空前发展。东南沿海出现了广州、泉州、明州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在那里设立的专门管理外贸的机构是

    A.市舶司 B.宣政院 C.节度使 D.广州十三行

  • 15、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他是( )

    A. 汉武帝   B. 隋文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 16、“宋太祖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宋太祖的这些举措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增强了军事力量

    C. 分散了幸相权力

    D. 打击了封建贵族

  • 17、有人说:“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直接关联的历史人物是(  )

    A.张骞

    B.王昭君

    C.卫青

    D.班超

  • 18、下列事件中不属于明朝加强皇权措施的是:( )

    A.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B.设置澎湖巡检司

    C.废除丞相和中书省 D.设锦衣卫

  • 19、明朝中后期,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这反映了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江南地区的开发

    C. 政府重视手工业

    D.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 20、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君权的不断加强 B.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C.相权的不断加强 D.地方权力不断加强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_____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_____政权,改国号为宋,以____为都城,史称_____。他就是宋太祖。

  • 22、根据提示的人物,写出对应政权。

    (1)耶律阿保机

    (2)元昊

    (3)完颜阿骨打

    (4)铁木真

  • 2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皇帝。

    (1)开凿大运河

    (2)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3)中国历史唯一女皇

    (4)灭南宋,完成全国统一

  • 24、填空题:(5小题)

    (1)司马光的____________与司马迁的____________,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______________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火药和烟火在_______世纪传人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3)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______________、甘薯、______________、花生和____________等农作物。

    (4)明朝的科技名著有李时珍的_______________、宋应星的____________和徐光启的_____________

    (5)明朝建立后,为了防御北方___________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______________,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____________修筑的。

  • 25、明朝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__________,法纪松弛,各级官吏_________,对民众百般盘剥。

  • 26、公元1616年,_____(人物)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政权国号大金。公元1635年,_____(人物)改族名为满洲。

  • 27、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是在________时期。

  • 28、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嘉峪关

    B.山海关

  • 29、五代十国时代特点: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_____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此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_____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 30、请写出建立下列政权的民族:

    (1)辽——   (2)西夏——

    (3)金——   (4)元——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唐朝社会繁荣开放,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徐敬业起兵造反之前,有位叫骆宾王的文学家为他起早了一篇檄文。骆宾王在檄文中极力申讨武则天的罪行,辱骂武则天的身世,武则天读了檄文之后感慨不已,惋惜的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

    (1)材料反映出武则天什么治国理念,为了践行这一理念武则天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重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2)归纳行省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唐代著名的诗人(至少3位)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405年至1433年,郑和先后7次下“西洋”,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前后到访过今天的越南、印度、伊朗、肯尼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向当地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意愿。郑和船队每次出海都满载大量优质的瓷器、丝绸、茶叶和金属制品等,每当船队靠近当地码头港口时,当地居民争先恐后跑来进行交易,从中也换回当地的珠宝、香料、药材和珍奇动物等。当船队返航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来到中国。据统计,明成祖在位22年间,亚非使节来华共318次,平均每年14次多。

    ——摘编自朱桂香《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贡献》等

    (1)材料所述历史事件发生于哪个朝代?

    (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历史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知识加以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