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舟山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是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现实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开创者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中“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是指中国实现了

    A.独立自主

    B.祖国统一

    C.国富民强

    D.社会主义

  • 3、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是指

    A.实行农业合作化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

  • 4、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⑤平等互利⑥和平共处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 6、2020年6月15日,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中印双方发生激烈的肢体冲突。据报道,这一冲突是由于印方越界蓄意寻衅滋事引发的。印度的这一行为主要违背了

    A.“求同存异”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合作共赢原则 D.不结盟政策

  • 7、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如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中国近代化的伟大探索

  • 8、“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A. 目的

    B. 背景

    C. 内容

    D. 作用

  • 9、台湾著名作家于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指导我国解决乡愁问题的政策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建立经济特区

    C.推行一国两制 D.推动民众公投

  • 10、下边漫画中的一位“母亲”怀抱中有两个“孩子”,她正在等待另一个“孩子”回来。据所学知识,你判断“另一个‘孩子’”很可能是(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南沙

  • 11、下表中两种所有制经济百分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商品零售額

    95.8%

    4.2%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 12、有一位同学搜集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深圳、珠海特区的发展”“邓小平画像”等相关资料,做成资料卡。由此推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A.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D.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与成功

  • 13、“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诗中的“一唱雄鸡天下白”是指(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 14、歌曲《走进新时代》歌词中:“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始于

    A.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一五计划的完成

  • 15、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

    A.“三个代表” B.科学发展观

    C.“两个一百年”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16、中国有个著名的皇帝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已去,吾失一镜矣。”这个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宋太祖

    D.宋太宗

  • 17、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18、下图中的纪念馆最应该建在

    A.广东深圳

    B.安徽凤阳

    C.福建厦门

    D.浙江宁波

  • 19、历史上的一些做法往往打上时代的烙印。 “大串联”、“学生停课闹革命”发生在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20、历史课上老师展示了以下几幅图片,请推断本节课的主题是( )

    A. 科技创新见成效 B. 改革开放展新颜

    C. 民族团结促繁荣 D. 社会生活现巨变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重要历史人物会推动历史的发展。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历史人物。

    (1)他一生致力于实业救国,先后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被称为“状元实业家”______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________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3)曾指挥百团大战,又领导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的人______

     

  •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在朝鲜战场上,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堡垒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他是  

    (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忘我地工作,“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位党的好干部是  

    (3)“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他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冤案的受害者,他是  

     

  • 23、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_______________(会议)上制定的。

  • 24、图一反映的事件是____________战争。以_________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主义精神,被誉为“___________”。

  • 25、文化大革命

    (1)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________的危险,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________”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文革开始:1966年夏

    (3)实际指挥部: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的________,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部。

    (4)全国动乱:“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地到处出现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________”;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________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5)最大冤案:国家主席________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6)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1971年9月13日,________等人外逃,在蒙古机毁人亡,这就是“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7)文革结束:________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一举粉碎________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8)文革影响:“文化大革命”给党、________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________,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 26、填空题:(共6小题,10分)

    1_________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2)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3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_________》,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41992年,_________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_________

    5201511月,国家主席_________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_________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6_________年,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 27、1976年10月,_________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 28、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 (制度)。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 29、________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和平统一___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 30、1952年底________的完成,实现了“耕者有其田”;1956年底,“________”基本完成,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成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起点。”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容应对,采取了系列措施来巩固新生的政权。试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措施及人物。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

    (2)在抗美援朝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英雄。

    (3)1950年为进行土地改革而颁布的文件。

    (4)1954年9月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

    (5)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

  • 32、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党的正确领导是根本的保证。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哪次会议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这次会议实际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党的哪一次会议之后,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这次会议上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主张?

    (3)党的哪次会议上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简要概括它的内容。

    (4)邓小平同志是在哪一年逝世的?同年召开的哪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 33、综合探究题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奋进中的中国人遭遇猝不及防的灾难大考。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全力战“疫”,展现了中华儿女风雨共担的情怀。复课后,某校开展了“重温历史,汲取力量,与祖国同行,做时代骄子”的主题教育活动,以下是活动设置的几个栏目及相关历史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对应问题。

    栏目一(英雄武汉——一桥飞架变通途)

    材料一: 它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工程之一。1955年9月正式开工修建,1957年10月15日通车。它的建成通车,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四川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指的是?

     

    栏目二(追忆英雄——最美逆行者)

    材料二: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火让他们倒下,但没有人退缩,哪怕是伟人的儿子。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身边,……今天我们重忆历史,只为了纪念那群可爱的年轻人。

    ——百度网

     

    2)材料二中那群可爱的年轻人是谁?

     

    栏目三(民族脊梁——时代先锋)

    3)请你根据以下图文信息,把与栏目主题相符合的内容补充完整。

    栏目四 (硬核科技——感动中国)

    4)请你写出下表中颁奖词的人物。

    栏目五(说句心里话——我的中国心)

    材料三: 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对中国的疫情防控工作高度评价

    5)根据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国能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的原因有哪些?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人民日报》社论: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巨册。

    ——摘编自杨兆麟《时间开始了》

    材料二  从1955年至1979年,深圳历史上出现过4次大规模的逃港潮。邓小平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摘编自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的试,大胆地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报社所评论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此历史事件在当时国际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人们逃港的主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在深圳采取了什么政策?

    3)根据材料三的思想,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4)综上所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开创了一条什么道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