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江华瑶族自治县”。它们的设置与我国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关(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民主集中制
2、8月1日这个日子,曾于1933年定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的纪念日,后来又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这是为了纪念
A.广州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秋收起义 D.南昌起义
3、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
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4、烈士就是指那些在革命斗争、保卫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以及为争取大多数人的合法正当利益而壮烈牺牲的人员。下列人物中,牺牲于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烈士是
A.左权 B.黄继光 C.焦裕禄 D.李文亮
5、国家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和文字。在一些自治区旅游,经常会看到汉字和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的路牌。下面路牌“唐古拉山”汉字上方的文字是
A. 藏文
B. 壮文
C. 蒙古文
D. 维吾尔文
6、请判断下列哪一项是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 )
A.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自由独立的合众国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
C.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平等、安全和反抗压迫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7、请你为下列图片拟定一个题目,最恰当的是
A.新中国领导人的风采 B.新中国的复兴之路
C.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D.新中国的发展
8、下图所示的是改革开放前后我国交通工具的变化。由此可见( )。
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②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③我国经济建设成就辉煌
④百姓衣着变得丰富多彩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9、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描述的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
10、中华民族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要了解这一段历史,必须查询的资料是
A. 抗日战争
B. 土地改革
C. 抗美援朝
D. 三大改造
11、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全国大陆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B.《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土地改革开始
C.土地改革使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D.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社会变革
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某同学绘制了“对外开放进程”年代尺,在图中空白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对外开放进程”年代尺
A.成立环渤海经济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D.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13、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通过于
A.1952 B.1953 C.1954 D.1955
14、“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主要的特点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其他行业
B.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C.发展生产与提高生活水平兼顾
D.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和法制建设
15、“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路漫漫其修远兮,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习近平总书记这首词赞颂的人物是( )
A.莫言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雷锋
16、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以上表述的是土地改革的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意义
17、下表数据的变化,说明我国
| 国民收入(%) | 商业零售(%) | 工业产值(%) |
公有制经济 | 92.9 | 95.8 | 100 |
私有制经济 | 7.1 | 4.2 | 0 |
A.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B.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D.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8、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 )
A.丁玲
B.路遥
C.莫言
D.余秋雨
19、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曾经在太空中不断播放乐曲《东方红》它是( )
A.神州五号 B.神州六号 C.东方红一号 D.神州七号
20、历史线索是观念化了的历史链条,它是由产生重大事件或者历史转折的年份贯穿的历史链条。下列事件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发展历程中,更具标志意义的是
A.中日甲午战争
B.国民政府成立
C.抗日战争
D.新中国成立
2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22、对外开放的格局:(_______)— 沿海开放城市 — 沿海经济开放区 — 内地
2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____________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____________。
(2)地位:是我国的一项________政治制度。
(3)法律依据:1949年通过的《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被载入________。1984年,《________》颁布实施。
(4)5个民族自治区:目前,全国已经建立_______________、新疆、_______________、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
(5)意义: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___________、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________发展奠定了基础。
24、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________
25、《共同纲领》内容:①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_ ;②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________________ 领导的,以 ________________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 是国家的主人。
26、导弹部队组建:______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27、______ 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______ 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28、“提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标志着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的会议是_________。
29、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_爆炸成功。
②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_爆炸成功。
③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名称),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④“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_____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_____,增强了我国的_____,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漫步太空
①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999年11月,_____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②2003年10月,航天员_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③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_____。
④2021年6月,_____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30、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了________,将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31、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取这种和平方式,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工商业兴高采烈地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这种“和平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的完成对中国有何影响?
(2)在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煥发了蓬勃的创造力,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这场“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的?在这场社会变革后,指导中国人民“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中形成的创新理论是什么?
(3)习近平主席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科技兴则民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新中国科技工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努力奋进,不断创新,在多个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创新成果…
请你分别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农业领域和载人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4)综上所述请你谈谈坚持创新对国家发展有何作用?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总统立即下令美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防止中国(大陆)进攻台湾。更为不幸的是,战争强化了西方对新中国政府的立场,导致中国有二十年的时间被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孤立,美国继续支持台湾的国民党政权作为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并支持其占据联合国的席位.结果,中国无法获得各种形式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不得不完全依赖于苏联。
——美国最流行的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汤姆森·沃兹沃思公司出版)
材料二:2013年6月7日至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中美两国元首围绕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主题,就双边关系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取得重要积极成果。但是,中美在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发展阶段、战略上叉存在不少差异,因此,能否尊重差异,不断增进战略互信、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及时有效管控分歧,是两国必须面对的挑战。
——新华网《丛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
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一概括朝鲜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提到的“台湾的国民党政权占据联合国席位”终止于何时?
(3)2013年6月习奥会晤的主题是什么?中美“尊重差异,增进互信”体现了周恩来在万降会议提出的什么倡议?
(4)结合所学知识,标志着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指的什么历史事情?
(5)你觉得中美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言之成理即可)
33、经济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请回答:
(1)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开始于哪一措施?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请列举该措施实施期间取得的成就。(任举一例)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哪对三个行业进行变革?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本次变革的意义是什么?
34、中央电视台政论片《复兴之路》,为我们展现了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的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阅读下列解说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生的共和国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使全国物价基本稳定,……农村则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共使3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
材料二:社会主义改造将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由此开始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了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材料三: 山东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年11月)
材料四: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1)材料一中“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依据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哪一文件进行的?此次改革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个方面?为什么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
(3)材料三反映哪一历史事件?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左”的错误?
(4)“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做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中国农民是怎样“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