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76年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
①周恩来总理病逝 ②毛泽东主席逝世
③粉碎林彪集团 ④粉碎“四人帮”集团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回顾历史,对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确定了国旗
B. 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C. 通过了《共同纲领》
D.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这是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词句。他描写的情景是( )
A.北宋抗辽
B.北宋抗西夏
C.南宋抗金
D.南宋抗元
4、下列现象属于改革开放后的是( )
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 B.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C.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D.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5、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派的活动不包括
A.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B.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建立新式海陆军
6、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一分为二,分别存于大陆和台湾。2011年6月,两部分画作在台湾同时展出,实现了山水合璧。“山水合璧”反映了
A.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B.体现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C.两岸政治经济交流成为常态 D.两岸分离阻碍了文化交流
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新中国成立
B. 三大改造完成
C. 西藏和平解放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8、“他,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他,严守纪律”、“他,被烈火灼烧直至牺牲”,与材料介绍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 黄继光
B. 邱少云
C. 罗盛教
D. 毛岸英
9、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他这句话密切相关的是( )
A.封建剥削制度的彻底废除 B.“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C.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0、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这部“文献”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D.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1、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其中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 )
A.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B. 五四运动爆发100年时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 D.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100年时
12、“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A.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奸
B.国民经济发展严重倒退
C.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D.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13、《复兴之路》解说词中有这样一段表述:“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材料中的“国耻”指的是
A.鸦片战争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B.甲午战争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C.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辛丑条约》
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攻占北京城
14、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港澳分别被英葡长期侵占的历史耻辱。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成为中国的( )
A. 经济特区
B. 特别行政区
C. 民族区域自治区
D. 直辖市
15、《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下列选项能够说明这个结论的是( )
A.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16、1981年,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是( )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17、(1984年)邓小平一行登上建成开业不久的罗湖国际商业大厦,来到22层的顶楼天台,从东南西北不同方向,眺望初具规模的罗湖新城区,呈现在眼前的是纵横交错的宽阔马路,车流如梭,人流如织,远处的深圳河从新城南面蜿蜒流向深圳湾。下列项中,关于深圳发生变化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标志着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B.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C.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D.对外开放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18、因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钱学森
19、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新发展的序幕。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小岗村经济发展道路的变化说明
A.分田到户的小岗村做法不适合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
B.分田到户的小岗村做法不适合当时生产力水平
C.分田到户没有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业发展
D.小岗村走合作经济的道路是历史的倒退和否定
20、某地要举办一场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展。下列有可能出现在“一五计划”展厅的是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2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国家的__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2001年,我国加入_______中文全称,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____的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____,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3、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之相关的内容。
(1)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是 ______。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______。
(3)带领兰考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人民称他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______。
(4)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______。
(5)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______。
24、_______年,_______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25、中共中央提出“_______、巩固、充实、_______”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26、 _______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27、(1)大庆石油工人代表“铁人”——________
(2)“杂交水稻之父”——________
(3)“党的好干部”——________
(4)“两弹元勋”——________
(5)“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
(6)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我国科学家——________
(7)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用身体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最可爱的人”——________
28、图一反映的事件是____________战争。以_________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主义精神,被誉为“___________”。
2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A. 采用赎买政策 B. 成立生产合作社
C. 建立人民公社 D. 实行改革开放
30、共同繁荣发展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_______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国家重视少数______的保护与发展,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3)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__,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4)2006年,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31、中国古代“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统一于何时?
(2)汉武帝时代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思想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西汉是怎样加强对新疆(西北地区)的管辖的?
(4)明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许多措施,请列举一例。清朝哪一机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5)以“达赖”为首的少数藏独分子企图策划西藏独立,请你用元朝和清朝前期各一件历史史实,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32、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调整,请举出四次调整的内容。简析1950年和1978年进行的调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总结你对我国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认识。
33、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哪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思想)?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借机派第七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1950年)10月,美军无视中国的警告,越过三八线,将战火扩大到鸭绿江边,新生政权的安全受到了威胁。
——选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1954年6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有针对性地阐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指出,中美关系是典型的大国关系,总体定位非常重要。双方虽然在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同,但在认识到不同后再去看彼此的共同点和共同利益,这就体现了“积极”。
——新华网
材料四:“(1972年访问中国时)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周恩来)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选自《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五: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并改变世界。
(1)近代哪个不平等条约,造成了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分离?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2)在材料一中,当“新生政权的安全受到了威胁”时,中国人民反击美国侵略行为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怎样的态度?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美两国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材料三体现了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4)材料四中,“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个时代开始了”是指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有何重要的意义?在台湾问题上美方的立场没有变化。那么,自两国建交以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是什么?
(5)新中国成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新中国的外交历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