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日报》在报道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时深情地写道:“经历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人民日报》报道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 开国大典盛况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 西藏和平解放
2、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人们从接触粮票、布票到股票,这一变化背后折射出的历史信息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C.从政企不分到实行公司制 D.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3、中国能够恢复对港澳行使主权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港澳同胞渴望归祖国
B.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C. 英葡两国主动放弃统治
D.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4、城市既是现代文明的中心,又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阵地。小明写一篇介绍某个城市的文章,草拟了以下三个标题,他要介绍的是
①对外开放的窗口
②一夜崛起之城
③经济特区代表
A. 重庆
B. 深圳
C. 南京
D. 杭州
5、大国重器,举世瞩目!在2019年的国庆大阅兵中,东风-41核导弹方队在32个装备方队中压轴出场,首次公开亮相!东风-41核导弹属于哪个军种?
A.陆军
B.火箭军
C.海军
D.空军
6、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边实施边编制的,有人形象地称为“五年计划,计划五年”。这体现了( )
A.缺乏可借鉴的经验
B.国家法律的制定曲折而漫长
C.五年计划复杂多变
D.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7、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确定为奋斗目标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六大
C.中共十七大
D.中共十八大
8、2019年3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白皮书说,西藏地区2018年生产总值比1959年增长191倍。西藏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西藏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②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
③宗教信仰的废除
④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下面是近代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年代尺,其中沙俄制占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阶段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按动电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了( )
A.《东方红》
B.《英雄赞歌》
C.《义勇军进行曲》
D.《歌唱祖国》
11、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是在哪一年
A. 1950年
B. 1951年
C. 1952年
D. 1953年
1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我党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 中共十五大
B. 中共十七大
C. 中共十九大
D. 中共十八大
13、如图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数据表,这种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当时我国
A.拨乱反正工作的胜利完成 B.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4、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刊发55位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的呼吁《请给我们“松绑”》:“现有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手脚,企业处在只有压力,没有动力,也谈不上活力的境遇……”这反映了( )
A.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削弱
B.民众就业的观念转变
C.国企改革在于增强企业活力
D.肯定计划经济的作用
1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历了近代以来100多年苦难斗争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曙光。”回溯历史,中国人民摆脱屈辱,迎来“浴火重生的曙光”理解正确的是( )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农民成为了土地的新主人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消灭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
16、1950年,美国侵犯我国主权的行动有( )
①出兵朝鲜
②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
③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
④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A.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17、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转折”体现在
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18、2021年“时代楷模”获得者黄文秀,北师大毕业后决定回到家乡扎根基层,担任百坭村书记的一年多时间里带领88户410人脱贫,贫困率从22.88%下降至2.71%。据此可知黄文秀投身的事业是有关“四个全面”中的哪项内容(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19、下图是山东省发放的“购物票证”。该票证
A. 可在全国范围内通用 B. 表明当时商品供应非常匮乏
C. 发行于改革开放以前 D. 是研究中国外交的第一手资料
20、“农村改革是权利下放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要权利下放,下放给企业,下放给基层”。由此可知,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所有制结构改革
C.发展承包经营权
D.实行“按劳分配”
21、根据下列会议主要内容,列举出相关的会议。
(1)为新中国的成立做筹备——________
(2)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________
(3)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___
(4)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________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________
(6)确立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________
22、土地改革的意义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________,消灭了______;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2)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
2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时期,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_____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带领人民治理灾害,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十年动乱中,我国的民主法制受到践踏,国家主席_____被迫害致死,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24、①1950年开始的___________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②1951年____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③1953年7月取得了____________的胜利,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④1953年开始执行______________到1957年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⑤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的宪法。
⑥1956年_________________基本完成,我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25、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________________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
26、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并制定了___。
2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_____政策。改革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概况:1978年,________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____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3)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______、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__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8、1971年第__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9、新发展理念提出:
(1)时间:_____年10月
(2)会议: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内容:创新、协调、_____、开放、_____。
目标: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_____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_____,增进人民福祉。
30、1992年,党的_______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__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31、下面一组图片反映了我国取得的成就,请你写一段文字加以概括地介绍。
介绍:________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图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的领导人是谁?他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的大事是什么?
(2)请你为材料一图片取个最恰当的名字。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将数千年来的封建压迫,100年来的帝国主义侵略,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一起被中国人民葬入坟墓。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过去了,从此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民族复兴的新时代。
(3)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时代”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4)根据上述材料,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33、新中国成立后,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
(1)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什么制度?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3)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建国后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这次会议确定了怎样的指导方针,工作重心作了怎样的转移?它开启了什么时代?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别是谁提出来的?又分别在哪次会议上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指出:“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声音”。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显著成就,其中之一就是与西方世界的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如:日本、美国等。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开展了务实的、全方位的外交活动,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与国际及区域组织,在多边与双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
(1)依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同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在这一政策指引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是什么?请再举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的另一重大成就。
(3)结合材料三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并举出新时代的外交成就一例。
(4)纵观中国外交地位的变化,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