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导致西晋“骤灭”的根本原因的是( )
A.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B.“八王之乱”耗竭了国力
C.少数民族的反抗
D.“十六国”的建立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集合在反法西斯的旗帜下,为最终战胜法西斯奠定坚实基础的是( )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慕尼黑协定》
3、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作为当代中学生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就是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你认为下列哪一内容是五四精神的泉源
A.爱国主义
B.民主
C.科学
D.个性解放
4、如果你作《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的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在发言提纲中的是
A. 农村改革成果显著 B. 国民经济破坏严重
C. 文化教育历经浩劫 D. 民主法制遭受践踏
5、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A.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完整
B.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C.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D. 求同存异
6、如图反映了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五十年来,这些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中共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的实施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7、三大改造指的是
A.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国家对农业、交通运输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国家对农业、重工业、轻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国家对农业、重工业、轻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8、台湾岛内最新调查发现,超过六成民众支持在“九二共识”基础上进行两岸交流。“九二共识”的本质内涵是
A. 实现和平统一
B. 实行一国两制
C. 坚持一个中国
D. 绝不使用武力
9、习近平的词作《念奴娇·追思口口口》表达了习近平对某模范人物的追思及对其精神的呼唤:“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材料中的模范人物应是
A.王进喜 B.雷锋 C.焦裕禄 D.袁隆平
10、工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为改变我国落后的工业面貌,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A.重工业
B.农业
C.商业
D.交通运输业
11、《人民日报》报道:大庆油田提出“持续有效发展,创建百年油田”的战略目标。下列人物曾为“百年油田”做出巨大贡献的是( )
A. 王进喜 B. 孔繁森 C. 雷锋 D. 焦裕禄
12、近代史上,中国的国都北京数次遭到外国军队入侵。其中首次入侵北京的是:
A. 八国联军 B. 英法联军 C. 美俄军队 D. 日本军队
13、1945年9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据此判断,这次会客是在
A.广州
B.重庆
C.西安
D.北平
14、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回过头来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进京赶考”意味着什么?( )
A.意味着中国革命的胜利结束
B.意味着新中国的建立
C.意味着共产党人面临着执政和建设的新任务
D.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5、如图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工业生产总值的变化图。从图可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呈现出来的特点是
A.过程一帆风顺 B.在曲折中前进
C.水平大幅提高 D.总体达到小康
16、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17、下列词语不属于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新时尚的是
A. 提前消费
B. 休闲生活
C. 低碳生活
D. 凭票证消费
18、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复习,历史学习小组对有关知识进行了如下整理,其中搭配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中共十三大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B.中共十四大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中共十六大—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中共十九大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9、主题为“文化大革命”的研究性学习时,以下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
①当时的文献资料 ②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有关实物资料
③电影《金婚》中的文革片段 ④当时实况纪录片和照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下表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该局面的出现主要利益于
年份 | 1980年 | 1990年 | 2000年 |
对外贸易(进出口) | 381.4 | 1154.4 | 4722.9 |
引进外资(已利用外资) | / | 1028.9 | 5935.6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21、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_______的危险。
22、“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以此为基本目的,我国进行了_______。
2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_____在会上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_____,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____新胜利而奋斗。
(2)_____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_____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24、2013年,_______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他深刻阐述了_________的宏伟蓝图。其基本内涵是国家_______、民族________、人民_______。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_”的奋斗目标。
25、说说我国在科技文化中的几点成就
1964年10月16日 | 我国第一颗①爆炸成功 |
1970年 |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②一号,成为世界上第③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
20世纪70年代 | 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④”。 |
20世纪70年代初 | 屠呦呦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⑤,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
26、改革首先从 _______开始,_____________ 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 _______________ 制。
2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_______。
2.中心议题:讨论_________的问题。
3.内容:
(1)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_________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_________。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__________的作用。
(3)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4)会议决定改北平为_________,作为新中国的__________,以________为国旗,以_________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5)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________________纪念碑。
4.作用: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制度。
28、___,是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29、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快以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内容: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________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___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中心环节: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_________。
(4)意义:大大调动了____、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30、______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_____年,我国用 __________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
31、请回答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及香港澳门回归时间。
32、习近平在2012年11月提出了中国梦,他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是指哪两个一百年?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了哪些重大举措?至少列举三项
33、情境一: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分析:为了改变毛泽东所说的状况,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其重要任务是什么?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桌子持子,能造茶碗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现状?
(2)为改变上述现状,我国政府做出了什么决定?在这一决定中发展的重点是什么?这个决定的结果如何?
(3)“一五计划”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分布在哪里?试举两例说明。
(4)“一五”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