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课本中许多精彩段落,你一定记得。试一试,你能行!
(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自《为人民服务》)
(2)燕子去了,(____________________);杨柳枯了,(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自《匆匆》)
(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其一人专心致志,(___________________);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___________________)。(选自《学弈》)
2、看拼音写词语。
mì fēng | zǔ lì | shí yàn | sū xǐng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fēn fāng | biàn rèn | zhǎn shì | xiū jiàn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3、看拼音,写词语。
là yuè(_____) jūn fá(_____) pái huái(_____) yā pò(_____)
yán jùn(_____) kǒng jù(_____) yōu yù(_____) luò tuo(_____)
4、形近字组词。
沾________ 倦________ 增________ 偶________ 演________
粘________ 港________ 赠________ 遇________ 寅________
5、读拼音,写词语。
jǔ jué zhān mào mián ǎo shǎ shì duì wŭ
( ) ( ) ( ) ( ) ( )
6、古诗阅读。
送柴侍卿①
(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②,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①侍御:官职名。②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送柴侍卿》中“明月何曾是两乡”所表达的情感和苏轼的“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
B. 朋友离别在即,可王昌龄却说“送君不觉有离伤”,未免让人觉得有些薄情寡义。
C.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旨在点题,引出了相互惜别的人物、地点、时令和友人要前往的目的地。
D.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白在楼前久久伫立,目送孟浩然乘船顺流而下,渐行渐远,船上的白帆逐渐消逝在遥远的水天相接处。
【2】虽然两首都是离别诗,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慕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词中描绘的是____时节的景色,由“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
【2】“唱黄鸡”的意思是( )
A.黄鸡报晓
B.比喻时光流逝
C.听黄鸡鸣叫,新的一天开始了
【3】“谁道人生无再少?”这一句运用了_________的手法,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①,孤城遥望玉门关②。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③。
[注释]①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雪山:指祁连山。②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方盘城。③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
【1】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不一样的爱
①有件事,让我特别感激我的父母,觉得他们了不起。长大后,我有时猜想,如果不是那样,我是否已经成为江洋大盗?
②那时候,我大概七八岁,和邮电大院里的孩子一起到郊外玩。在河滩上,我们欣喜地发现了大片的西瓜地,西瓜只有皮球大小。确认是西瓜后,所有的小孩都疯狂了。我们扑进瓜地,非常享受亲手摘瓜的感觉。我不知道别的孩子的情况,只知道我见了大的就扔了小的,最后留了两个比皮球大点的西瓜,反正糟蹋了不少。
③几个瓜农是包抄过来的,在呐喊声中,六七个小孩人赃俱获。在把我们押送回家的路上,瓜农一路恶声威胁。在我的记忆中,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用天塌地陷形容那种绝望和自卑毫不为过。我们都知道自己错了,一个个垂头丧气,任凭瓜农愤怒宣判。六七个孩子排成一行,就那样以小偷的耻辱形象,被揪进了成人的世界。
④惨剧才刚刚拉开帷幕。除我之外,所有孩子的家庭,随着瓜农拿到索赔款的离去,都响起了鬼哭狼嚎般的家暴声。有个叫小梅的领头大孩子,竟然被她父亲吊起来用皮带抽。我心惊胆战地悄悄走过去,然后惊恐地溜走。她的哭叫声和被打时尖厉的认错声,非常刺耳。一个院子里,到处是恐怖绝望的哀号,还有父母的怒骂和摔打的声音。
⑤我父母给了瓜农钱,一个西瓜两元,共四元。据说那时九块钱即一个人的月生活费。所以,索赔是巨额的。我忐忑地等待父母对我的惩罚,但是他们始终谈笑自若,付钱的时候,还笑着调侃了我两句。然后他们就忙自己的事了。当我在院子里惊心游走,听着各家各户痛打孩子的惨烈之声时,我对自己命运的焦虑到了崩溃的地步。
⑥然而,我的事就这么过去了,后来居然成为我们家的一个笑谈和趣闻。开始我还无地自容,但我父母始终坦荡安然,他们的笑脸如一面明净的镜子,在那个镜子里,我隐约看到了自己的健康纯净。
⑦可惜极度敏感的我,一直到很大才明白我父母的伟大拒绝。他们压根就不接受那些瓜农对小孩的严厉惩罚。我父母也许自己都不知道,他们与院子里其他父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所给予我的有力呵护和巨大的心灵解放。
⑧如果事情相反,我想以我的年龄、我的个性,即使不逆反成为小偷,内心的扭曲也是难免的。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从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的。
⑨当然我父母也不是神仙,两个哥哥太捣乱的时候,父亲偶尔也教训他们。但是,我终生铭记的是,我父母在我精神危机时刻的笑脸。
【1】请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人赃俱获:______________。
(2)调侃: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自然段“六七个孩子排成一行,就那样以小偷的耻辱形象,被揪进了成人的世界”,从“揪”一词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方面)
【4】第④自然段“惨剧才刚刚拉开帷幕”,联系上下文,“惨剧”一方面是指____________,另一方面是指____________。这句话在文中起____________的作用。
【5】第⑥自然段“他们的笑脸如一面明净的镜子,在那个镜子里,我隐约看到了自己的健康纯净”,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和别的父母的表现形成________。
【6】第⑦自然段“可惜极度敏感的我,一直到很大才明白我父母的伟大拒绝”,他们拒绝的是___________,之所以说“伟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与理解。
《烟台的海》节选
冬天,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凝(níng nín )重。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小山似(shì sì)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qiè qì)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每到这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观赏这(蔚 慰)为壮观的景象。还有的不顾被浪花打湿衣服,站在岸边,以那数丈高的浪花作背景拍照留念,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1】用√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前赴后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从句中“数百米重”“十几米远”你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竟”你读出了作者的________之情。
【4】如果把烟台的海比作一个人,那么,春天烟台的海就像个顽皮的孩子,夏天的海宛如_________________,冬天烟台的海仿佛________________。
【5】片段中作者把小山似的涌浪比作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你还可以将小似的涌浪比作什么?请你发挥想象将下列句子写完整。
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像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
【6】烟台的海就是山东烟台北面的_________海。
1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946年8月6日下午5时,毛主席在延安杨家岭接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这是毛泽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关于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的一篇重要的谈话。当时,大家围坐在窑洞前半山坡平台上的一个小石桌旁,谈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格局和中国的战局。毛泽东在谈话中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这对解放战争时期,革命人民和军队战胜装备上强大的敌人,起到了巨大的精神鼓舞作用。它是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本质是“泥足巨人”这一论断的发挥。
【1】按文章内容填空。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纸老虎”中的双引号表示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太阳和彩虹
刚下过雨,太阳出来了,天边出现了一道彩虹(hóng)。人们都说彩虹很美丽。彩虹听了,就骄傲起来了,连太阳都看不起了。
白云对彩虹说:“你美丽,这是真的。不过,要是没有太阳,也就没有你了。”彩虹不相信,反而更加骄傲了。
白云摇摇头,立刻遮住了太阳,彩虹不见了。
【1】短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给划线词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
美丽——________ 立刻——________
【3】彩虹是________的时候出现的。
【4】彩虹不听________的劝说,看不起________,最后________遮住了________,________就不见了。
13、阅读。
迷雾灯塔之光
(1)科林慢腾腾地从学校往家走。不远处是一个坐落在山上的爱尔兰小渔村,他的家就在那里。今天是圣诞节的前一天,但科林一点也感觉不到圣诞的气氛,也许是因为没有下雪。但科林知道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使他产生了这种感觉,这是一个他甚至不敢去想的原因。
(2)他看着远处灰色的大海,地平线上一艘船的影子也没有。七天前他的父亲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
(3)“我会从设德兰群岛带一条牧羊犬来给你。”科林的父亲在出海的那天早上这样对儿子说,“在圣诞节前你就会得到它,我保证。”
(4)但现在已经是圣诞节前夜。科林朝山上的灯塔看去,一场暴风雨已摧毁灯塔的电线。明亮的灯塔之光已经熄灭。七天了,没有灯光指引他的父亲的渔船。
(5)科林推开家门。“科林,我们需要泥炭来生火。”科林一进门,母亲就对他说,“家里的泥炭已经烧完,并且快到点亮圣诞蜡烛的时间了。”
(6)“我不太关心点亮蜡烛的事,妈妈。”科林回答母亲。“是,我也不想关心。”母亲答道,“但是每一个爱尔兰人在平安夜都会点亮蜡烛,即使在最伤心的时候。我知道现在家里充满了悲伤,但明亮的蜡烛表示我们的家和心扉向陌生人敞开。去吧,孩子。我有两根蜡烛,我们一人一根。如果你捡一些泥炭回来,我们待会儿就做晚饭。”科林点点头,走出了家门。
(7)他牵着驮泥炭的驴子来到山上。谁会关心一根蜡烛?他看着灯塔说:“什么时候才能重新点亮灯光,指引渔船回家?”驴子摇摇头,悲伤地叫了几声,似乎它能听懂科林的话。
(8)科林凝望灯塔,叹了一口气。忽然,他的脑袋灵光一闪。“对,就这样。”他狂喜着向山顶跑去。到达灯塔,科林使劲地敲门。
(9)看守人达非先生打开门,“你来干什么,年轻人?你吓了我一大跳。要知道,平安夜就要降临了。”
(10)“达非先生,”科林喘着气说道,“您以前是如何让灯塔亮起来的?”
(11)“嗯,用电池,但它们现在已经没有电了。孩子。新年后才有新电池。”
(12)“不,我的意思是,在使用电池这种东西之前,如何点亮灯塔?”
(13)“用汽油灯。这盏灯现在放在地下室里。但我们现在没有汽油,孩子。”
(14)“用煤油行吗?”科林屏住呼吸问。“我想可以,”达非先生若有所思地说,“但是,我们最好不要采用这种愚蠢的方法。在这个村庄你不会找到一丁点多余的煤油。今年大家都没什么钱……”
(15)达非先生还没说完,科林已经跑出很远。回到家里,科林从厨房里拿了几个桶,然后又跑出了家门。
(16)这时,几乎每一家都已经点亮了蜡烛。在平安夜,一盏烛光意味着一个陌生人会受到欢迎,无论他要求什么,都会得到满足。科林加快脚步,飞奔到第一间亮着烛光的房子前。
(17)“你可以从你的煤油灯里分给我半杯煤油吗?”他问。科林去了每一间有烛光从窗口透出的房子。
(18)在一小时内,他讨到了两桶煤油。他费力地把两桶煤油提到了灯塔门前,然后又使劲地敲门。
(19)看到煤油,达非先生非常惊讶,但是他摇着头说道:“这点煤油最多能让灯塔的灯燃烧一个小时。”
(20)“我会带更多煤油来,时间还早呢!”话没说完,科林又向山下飞奔。
(21)三个多小时后,科林已经收集了五桶煤油。在他往山上运送第六桶煤油的时候,灯塔上突然亮起了火光。火光迅速在整个山谷扩散开来。同时,它向大海的黑暗心脏处延伸,仿佛在召唤着迷航的人回家。达非先生重新点亮了灯塔上的灯!
(22)科林回到家时已经很晚了。他母亲从火炉旁的椅子上跳起来:“科林,你去哪里了?你没吃晚饭。也没点亮你的蜡烛!”
(23)“哦,妈妈。我已经点亮了一根蜡烛,并且是一根大蜡烛!这是一个秘密,我还不能告诉你。但它的确是一根很大的蜡烛。”
(24)那晚,科林睡得很香,梦里有蜡烛亮着。突然,一声惊叫吵醒了他。“船!船回来了!”
(25)然后,科林听到了:“灯光!他们说是灯光,灯塔上的灯光。他们其实只在十英里外,船在迷雾中迷失了方向。灯塔上的灯光让他们找到了回家的方向!”
(26)曙光从窗口射进来。科林蹿到窗口,他的母亲和邻居正冲向码头。是真的!在灰色的海面上,他父亲的双桅帆船正徐徐驶进码头。
(27)科林跑出家门,也向码头飞奔。他感到一股潮湿的风吹在脸上,就要下雪了。这才是真正的圣诞节早晨。
【1】选文标题“迷雾灯塔之光”中的“光”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每一个爱尔兰人在平安夜都会点亮蜡烛”?请结合选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重新点亮灯塔,科林做了那些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赏析:
(1)请你说说第段中使用加点词语“慢腾腾”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选文内容,赏析下面的句子。
它向大海的黑暗心脏处延伸,仿佛在召唤着迷航的人回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21)段中划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文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文章内容,请简要概括科林是一个怎样的男孩?(至少答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学会合作》是一篇 ( )
A、剧本 B、演讲稿 C、新闻
15、根据画线句子仿写句子,另选三个人物和三种品质。
我喜欢鲁滨逊,是因为他不畏艰难。我喜欢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
我喜欢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欢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班长对我们说:“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毕业联欢会上,同学们唱起了动听的歌和欢乐的舞蹈。(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着我的人生。(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玉兰花开得很旺盛。(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游峰的扫路人不但热情开朗,但是乐观自信。(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成间接引语
蔺相如对赵王说:“我愿意带和氏璧到秦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作文
题目:新的一年又到了,我们又长大了,在新的一年里,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呢?请你以“心愿”为话题写一篇习作,题目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