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语境填空
1.学习了《匆匆》一课,我也有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凝望窗外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在绿茵道上散步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我害怕自己虚度光阴,想用《长歌行》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勉励自己努力奋进,不负韶华。
2.无数革命志士,面对革命道路上的艰难困苦,拥有竹子一样坚韧不拔的品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敌人的各种诱惑,也始终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气节,不向恶势力妥协。
3.周末,去好朋友张立家读书,发现他读起书来囫囵吞枣,常常张冠李戴,作为朋友,我和他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方法,临走时送他一枚书签,上面写着一句关于读书的格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再去他家读书时发现他的书里圈圏画画,写了不少批注,他笑着对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读了那么多的书,还不如和你畅谈一小时的收获大呀!”
2、形近字组词。
伶_____ 薄_____ 碗_____ 徘_____
冷_____ 簿_____ 蜿_____ 排_____
3、ABB式的词语,如:白花花
红(________) 黑(________) 绿(________) 金(________) 沉(________) 亮(________)
胖(________) 孤(________) 笑(________) 水(________) 阴(________) 圆(________)
4、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诗句。
(1)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题,晚上,我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_________”时,爸爸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这真是“_______________”。于是,我迅速解出了这道难题。
(2)逢年过节,远离家乡的游子给家中的亲友发微信消息,常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5、课文回顾。
(1)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________的李大钊,为________而死的张思德同志, _________的老班长,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2)诗人李贺希望自己像一匹战马戴上黄金装饰的笼头,然后“________”;于谦以石灰自喻,表示自己“粉骨碎身浑不怕, _____________”;郑燮表示自己像“立根原在________”的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 ______________”。(填本单元的诗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歌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
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用水墨画的梅花。②清气:清香的气味。③乾坤:天地。
【1】判断对错。
(1)“不要人夸好颜色”中的“人”指的是王冕。(____)
(2)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这两句诗标示的节奏是正确的。(____)
【2】这首诗中写墨梅色彩的诗句是“___________”。突出墨梅气味的诗句是“_________”。
【3】写出“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誓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
8、朗读古诗《采薇(节选)》,完成练习。
采 薇(节选)
昔我往矣, 。
今我来思, 。
行道迟迟, 。
我心伤悲, 。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理解词语的意思。
(1)依依:___________。(2)霏霏:___________。
(3)昔:____________。(4)迟迟:__________。
【3】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是(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说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条随风摇摆不定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是语助词。
【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
C.这首诗写的是守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守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D.“行道迟迟,载饥载渴”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和鲁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9、阅读理解
岩石生蛋
大家都知道鸡会生蛋,鸟会生蛋,蛇会生蛋,可从来没听说过石头会生蛋。然而,在贵州省的三都县却偏偏出现了岩石生蛋的奇事。
清明时节,我们带着对岩石生蛋的疑问和兴趣,来到了三都县,直奔岩石生蛋的地方而去。两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一个叫姑鲁坡脚姑挂村的地方。
村里有八十多户人家,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有趣的是,家家户户门前都放着几个圆滑的石头,作凳子用。这些石头大小不一,非常沉重。村民们告诉我们,它们就是石蛋。
与鸡蛋不同,石蛋硬梆梆的,不怕摔不怕砸,坐在上面还挺舒服的哩!这些石蛋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呢?
一位热情的村民主动为我们带路去观看石头生蛋奇观。我们沿着山谷往前走,约二十分钟后,来到了一个小溪旁。村民指着溪旁高山上的岩崖说,这就是岩石生蛋的地方。
探索欲望驱使着我们,一定要上去看个究竟。在七十多米高的一块悬岩绝壁上,我们看到了最壮观的岩石生蛋奇观。悬岩( )仅有十几米长,高两米左右,( )大大小小的几十个等待降生的石蛋却布满了整个悬岩,就像有一排母鸡正在生蛋一样,有的只露出一点蛋头,有的已露出一半,有的已挤出岩石就要降生大地。生下的石蛋掉在岩下,大小不等,轻的也有几十千克重。石蛋为青赤色,表面有如原木断面般的纹路,纹理清晰。
今天我们的运气不错,碰巧一个石蛋就要降生了。村民用手轻轻一碰它,石蛋果然脱岩而出,一个圆溜溜的石蛋坠落于地。
岩石为什么会生蛋呢?
香港大学地质系陈龙生先生认为,这地方的山岩处在“下沉盆纪”地质层上,已形成四五亿年。在岩石的形成和以后的挤压中,由于成分的差异和形状的不同而产生蛋形石。又有的地质学家分析认为,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蛋”岩石与周围岩石的成分不同,经过上亿年的沧桑,相继脱离原岩石,掉落下来。还有的地质学家与生物学家通过石蛋外表的木纹状纹理分析认为,可能是岩石中含的特异矿物质,在地壳运动中受地热形成一种结晶体,又在地壳运动的驱动下逐渐脱离原岩石,形成石蛋。
( )是什么原因,岩石生蛋的现象是确确实实存在的。这一奇观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世界真奇妙!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石蛋是什么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画出描写岩石生蛋壮观景象的语句。
【4】岩石为什么会生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了解大自然中的哪些奇闻趣事?试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生活中的小镜头
生活,宛如一部情节曲折的电影,一个个精彩的镜头,便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我热爱生活,也热爱那一个个小镜头,她们使我受到教育,得到启迪。然而,我更偏爱图书馆里那一个个小镜头。
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图书馆。留披肩发的,梳辫子的,剃平头的,梳分头的,黑发的,白发的……宽敞的图书馆似乎显得拥挤了些。
人们进了图书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欣慰地笑了笑,似乎这封闭了一夜的图书馆空气很清新似的。紧接着,那双眼皮,那丹凤眼,那眯眯的笑眼,那有神的大眼睛……都各自盯上了自己的目标;那粗糙的手、细腻的手、宽大的手、纤细的手,都小心翼翼地拿下书,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儿……
图书馆里骚动了一阵之后,又恢复了平静,只能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也显得极少,极短。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了。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想什么,时不时地扶扶那已滑落到鼻梁上的眼镜;一位梳披肩发的姑娘,此时已顾不及去整理那些散乱的头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刘海儿,看那神情,要是有把剪刀的话,她一定把那束刘海儿铰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几个孩子趴在桌子上,用手指着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
我,没有打扰任何人,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图书馆。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却怎么也忘怀不了,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1】本文表示“人多”的写法,很有特色。如抓住人们的“头发”描写:“留披肩发的,梳辫子的,剃平头的,梳分头的……”请你仔细阅读文章,再举一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地写出文中第5自然段描写了人们读书的四个镜头,它们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读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请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草地夜行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干粮早就吃完了,皮带也煮着吃了。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背上的枪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我粗声粗气地回答:“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瞧,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别把人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和我并肩朝前走。我就问他:“没有见过你呀?”同志,你在哪一部分工作?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我吗?在军部。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去。“咱们得快点走呀!你看,太阳快落了。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部队。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下了一大段。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我就往前走。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过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1】“小鬼”是在什么情况下碰到老同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同志是在什么情况下陷进泥潭的?“小鬼”怀着怎样的心情向前赶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光明大路”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直通车。
可敬的叔叔谢谢您
在我的心灵深处,埋藏着许多可爱的小珍珠,今天,我就挑选一颗最闪亮的送给你。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天上飘着鹅毛大雪。晚上放学后,我想快点回家,便匆匆忙忙出了教室,刺骨的寒风迎面吹来,我禁不住打了一个寒战。我来到站牌处,焦急地等待着公交车,就在我全身快要冻透了的时候,终于来了一辆车。
上车后,一位装束时髦的阿姨笑眯眯地对我说:“小朋友,请交1元钱。”我伸手在口袋里摸索起来,可找了半天,翻遍全身,才找出1角钱。啊呀,我这才记起,刚才走得太急,把妈妈给我的钱落在教室里了。车费不够了,这可怎么办呢?我呆呆地站在那儿,不知所措。阿姨的脸阴沉了下来,脸上的笑容荡然无存。她凶巴巴地打开车门说:“没钱就别坐车,快下去!”我听了,又气又急,小声小气地说:“阿姨,我忘记带钱了,到家后再拿给你行吗?”
那个阿姨一点也不留情面,我只好迈着无奈的脚步准备下车。就在这时,一位衣着朴素的叔叔拦住了我,对卖票的阿姨说:“别让她下车,忘记带钱是很正常的,再说她是个小孩子,我替她交车票钱。”说着,他从口袋里拿出1元钱塞进收款箱里,瞥了那个阿姨一眼,不再理她了。那个阿姨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一句话也没吭。
叔叔回过头,亲切地对我说:“小朋友,以后要注意啊,不要再忘记带钱了。”
我使劲点点头,感激地说:“叔叔,以后我一定把钱还给你!”叔叔只是和蔼地拍了拍我的肩膀,没说话。不一会儿,他就到站下车走了。我回到家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从那以后,我每次坐公交车时都要看一遍车里的人,因为我渴望再次遇到那位热心、可敬的叔叔。我也要像他那样,多帮助别人,让世界充满爱心!
【1】照样子,写叠词。
匆匆忙忙(AABB式):
笑眯眯(ABB式):
【2】结合短文,理解下面词语,并造句。
荡然无存:
荡然无存……
不知所措:
不知所措……
【3】这是一篇 的记叙文,按照 的顺序来记叙。抓住了事件中人物的 、 、 、 等方面描写。
13、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问题。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 )是玻璃的,有的( )是牛角的,有的( )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 )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 走马灯们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在方框里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3】用“ ”画出写灯的句子。作者着力描写了灯的 、 。
【4】这两段的总起句是________________。总结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采用的段落结构是_______________。
【5】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竹楼是悬空的,由粗大的竹子支撑着。屋里能防潮,楼下用来养牛喂猪。姥姥说,造竹楼的方法,还是当年诸葛亮教给傣族人的呢。
【1】这段话共有________句。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大—( ) 潮湿—( ) 下—( )
【3】我会填,还会仿写。
屋里能防潮是因为 。
是因为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鲁智深把那大王打得乱叫。(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8分)
(1)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缩句)
(2)敌人承认人民解放军威力无比。(改为双重否定句)
(3)我端过来两杯绿茶。
①改为“把”字句:
②改为“被”字句:
(4)妈妈说:“我希望这次你能考出优异的成绩。”(改为转述句)
18、改为反问句。
(1)北京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乡亲们对唐东杰布说:“我们要感谢您为民造福。”(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春天难道不美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我学习不努力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难道不好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蒙提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