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同音字。
[pái] (________)列 (________)徊 [dāo] 唠(________) (________)剑
[bàn] (________)倒 搅(________) [liànɡ] (________)解 (________)晒
2、填空题
1.《花钟》第一自然段描写各种花开花时是按_____顺序写的。
2.在本学期(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诗海拾贝”的综合性学习中,我向大家推荐了唐代“诗仙”李白的诗《_____》,我推荐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恰当的四字词语填空。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此时,伯牙的心情是_____。伯牙听到钟子期已死,“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他的心情是_________。如果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感情,可以用_____。
3、按要求填空。
(1)人们常用李商隐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颂扬那些具有终身默默奉献和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崇高品质的教师们。(古诗)
(2)看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着眼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用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来说,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
(3)六年级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唱歌跳舞、各展所长,真是________________。(歇后语)
(4)赠言应因人而异,请把下面几条赠言分别送给几种不同性格的同学。
意志脆弱 意志坚强 惰性较强 缺乏自信
①送给________________的同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你乃大丈夫也。
②送给________________的同学:不要学花儿只把春天等待,要学燕子衔着春天飞来。
③送给________________的同学:有花自有香,不必大风扬,你的潜能等着你去开发。
④送给________________的同学:废铁之所以能成为有用的钢,是因为它经得起痛苦的磨练。
4、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2.本是同根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墨子》里有一句格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的道理。
5.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总有一句名言激励我,这句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意思写词语
(1)从来没有听说过。形容事情极不寻常。___________
(2)十分荒凉,没有人家。___________
(3)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__________
(4)比喻脱离黑暗环境,重新见到光明。__________
(5)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
6、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
【2】诗句 “___________”写出了竹子的特点。
【3】这首诗作者用_______(用四字词语)写法,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诗人自己________。
7、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长 相 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两首诗词都写到“枫叶”,两者借助这一意象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为什么?请简要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李煜《长相思》的下片“菊花开,菊花残”两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阅读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两首诗里的“远行人”“一人”分别指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后,回答问题:
吃猫的老鼠
《动物晚报》上登载了一条新闻,标题是《吃猫的老鼠》,一下子轰动了鼠界,乐得老鼠们手_______足_________。
老鼠怎么会不高兴呢?夜间偷粮、窃油......最大的对头就是老猫。老猫独具夜光眼,四脚长有肉垫,奔跑无声,动作迅速,而且专捕鼠类。老鼠和猫真是不共戴天。现在听说有老鼠能吃老猫,看来猫逮鼠的历史有望改写了。于是鼠界派出了一个五鼠代表团,由硕鼠为团长,赴吃猫老鼠的家乡--非洲学习考察。
老鼠取经,不远万里,________山__________水,终于到达了非洲。
非洲的人特别,黑如紫檀木,又似煤块。非洲的鼠,也与众不同,个子倒不相上下,可嘴上有层硬壳,而且长得坚硬,可称为"铁嘴老鼠"。
铁嘴老鼠得到消息,有同类自远方来访问,受宠若惊,急忙出门迎接。接进洞中,寒暄几句,代表团团长硕鼠已迫不及待,直截了当地问道:
“听说你们能吃老猫,不知是否当真?”
铁嘴老鼠点点头道:"此话不假。"
“果真如此,不虚此行。”硕鼠心里这样想,脸露喜色。
代表团鼠成员个个心里一乐。
“你们真行!”一位鼠代表由衷夸奖起来。
“不过,你们如何制服老猫倒要请教请教。”硕鼠接着问道。
“这方便。”铁嘴老鼠如此这般说来,话很简单,说来轻巧。
代表们一听有些怀疑。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夜晚,五鼠代表瞪眼旁观,眼看铁嘴老鼠出洞。
一只老猫走过来了。
铁嘴老鼠毫不畏惧,迎上前去,走近老猫身旁,不等老猫张口,就散发出一般浓烈的臭气。这臭气宛如迷魂药,又似毒气弹,老猫嗅到臭味,顿时发抖,瘫软,动弹不得。铁嘴老鼠不失时机,纵身一跃,用尖利的牙齿咬断了老猫的喉管,然后拼命吮吸,吸尽猫血,再将死猫拖进洞里,让大家吞食。
鼠代表,平生第一次尝到了猫肉,着实解恨。
鼠能吃猫,它们深信不疑了。如何制服老猫,看来的确方便,鼠代表们心领神会;就是靠那股臭气,这又有什么难呢?只要憋足一股劲。它们以为取得了真经,便兴冲冲告辞,踏上归途。
回来一汇报,老鼠们齐声欢呼。
硕鼠迫不及待,决定当夜出洞试它一试,叫大家看看奇迹。
硕鼠堂而皇之地出洞。
一只老猫走过来了。
“今晚要叫你尝尝我的厉害。”硕鼠心里说。
它毫不畏惧地迎上前去,临近老猫,憋足劲,放了一个臭屁。
老猫既不抖,又不瘫。
“怎么搞的?”硕鼠慌了。正想转身逃跑,哪里还来得及,老猫一张嘴,一口就咬住了硕鼠的脖子。
观望的老鼠,逃的逃,溜的溜,心想:有什么屁用!还不是猫吃老鼠。
是的,屁有什么用。吃猫老鼠散发的臭味非它莫属。硕鼠闻味臆断,以为得了真经,结局只能是悲剧。唉,老鼠怎么能知道世上事物的特殊性呢?
【1】在文中画横线成语的空白处填写上恰当的汉字
乐得老鼠们手________足________;老鼠取经,不远万里,________山________水
【2】文中加下划线词“奇迹”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3】硕鼠等辈从非洲取回“真经”后的结局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夏》
①夏天的气氛是热烈的。它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墨绿色的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②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洋溢着成熟的气息。夏天,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和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润,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③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也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是否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是否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间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④夏天是热烈的,金黄的,紧张的,我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季节。
【1】看拼音写词语。
fēn pú fú pang bò
气( ) ( ) ( )
【2】通读全文,说说作者笔下的“夏”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中指出夏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这里的“前”是指________
“后”是指_________“生命交替”指________,结合上文理解,作者是运用________的写法来表现夏季这一特征的。
【4】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秋“标志着事物的终极”?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②③两段文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六十年只做一件事
罗念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和教授,在古希腊文学的翻译和研究领域做出过杰出贡献。罗念生所取得的成绩,和他执着谦恭的品质密不可分。
1933年,罗念生乘船横渡大西洋来到希腊,进入雅典美国古典学院,修读雅典城志、古希腊建筑、古希腊雕刻以及古希腊戏剧等四门课程,他也因此成为第一位到希腊留学的中国人。
当时,罗念生的生活条件极为困苦,为了省钱买书,他经常一天只吃两顿饭,有时甚至只吃一顿饭。有一天,在一堂欧洲文学史的课上,教授詹姆先生提及了一种“冷门”文学—古希腊文学,并对此评价极高。这激发了罗念生极大的兴趣,他开始尝试着翻译欧里庇得斯的古希腊文作品《伊菲格涅亚在陶洛人里》。当得知这个其貌不扬的留学生竟然在做这么伟大的事情时,同学们都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而罗念生也不负众望,这部作品最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顺利出版。
罗念生从希腊返回祖国后,立志要在古希腊文学上做出一定的成绩。抗战期间,在四川乡间昏暗的油灯下,在随时有飞机轰炸、到处躲警报、生活没有保障的日子里,有时连一张必需的书桌都没有,罗念生却从没有放弃对古希腊文学的研究。在此期间,他先后出版了《希腊漫话》《美蓉城》等散文集以及古希腊悲剧《特洛伊妇女》等翻译作品。
翻译和研究古希腊文学困难重重,不仅内容深奥,而且典故繁多,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不过,这些困难都没有吓倒罗念生,他为此竟然默默地坚持了60年。
让人惊叹的是,在去世前,罗念生心里想的是翻译《荷马史诗》的事情。照理说,这部史诗罗念生早该翻译完了,但是,他总认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还不够,没有资格翻译,因此一直等了几十年时间,待到晚年才开始翻译。遗憾的是,命运却不再给老人更多的时间。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著名—________ 激发—________
放弃—________ 困难—________
【2】罗念生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在________领域做出过杰出贡献。
【3】在希腊求学时,________激发了罗念生极大的兴趣,他开始尝试翻译《________》,这部作品最终由________顺利出版。
【4】罗念生在古希腊文学的研究上遇到了哪些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觉得罗念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①作者是 朝 ,“西江月”是 我还知道的词牌名有:
②这首诗表明的时间 ,地点是 。“别枝惊鹊”的意思是
③上阕描写了
④最后一句的意思是:
⑤这首诗表现了作者
⑥“七八个”“两三点”在文中是 它所表达的意思是
13、课外阅读。
成功的境界
上个世纪初,有个犹太少年,他做梦都想成为象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就练琴。可是连他的父母都觉得这个可怜的孩子拉得实在太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的天赋。
有一天,少年去请教一位老琴师,琴师说:“孩子,你先给我拉一首曲子吧。”少年拉的是帕格尼尼24首练习曲中的第三首,简直破绽百出。一曲终了老琴师沉吟片刻问少年:“你为什么特别想拉小提琴呢?”少年说:“我想成功,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出众的小提琴家。”老人又问:“那你拉琴快乐吗?”少年回答:“我非常快乐。”
于是,老琴师把少年带到自家的花园,对他说:“孩子,你现在非常的快乐,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对不对?你拉小提琴是了为成功,获得快乐,而现在你已经是这样,又何必非要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人呢?你看,一世界上有两种花,一种花能结果,一种花不能结果,可它们同样美丽,比如玫瑰,比如郁金香,它们在阳光下开放,虽没有任何明确的目的,但这也是就足够了。这才是成功的境界,一种大智慧!”
老人的一番话,让少年恍然大悟。
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少年不再对拉小提琴那么狂热了,只把它当作调节生活获得快乐的一种活动。他做什么事情都变得从容冷静起来,不再刻意追求成功了。
20年的年后,这个少年成了名震天下的物理学家。他就是影响世界进程的伟人:阿尔帕特•爱因斯坦。
【1】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呻吟片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位少年有可能成为伟大的小提琴师吗?说说文中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琴师是怎样使那位少年放弃成为伟大的小提琴师的梦想的?用“---------”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4】短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人类水资源现状
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②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④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①段中“繁衍”的“衍”读音是_____________,加点词“这里”指的是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③段中加点词“脆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4】这篇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从③段中看,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是(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
【6】第③段“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一句中的“仅”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①居里夫人的报告使全场的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改为“被”字句)
______
②我对老师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肯定句)
______
③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缩句)
______
④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
⑤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改进。(修改病句)
______
16、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1)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我放入嘴里的是中指吗?(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2)一只兔子怎么可能同时砸晕3只猎狗呢?(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3)烤过的贝壳不会磨成黑色的细粉。(改为反问句)
(4)不注重细节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改双重否定句为肯定陈述句)
18、句子之窗。
(1)缩句: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被”字句: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了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宁信度,无自信也。”那个买鞋的人真是可笑。他宁可________,也________。
(4)巧补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________。
(5)面对沉迷于各种游戏、不知珍惜时间的小军,我真想用一句名言对他说:________
19、改为“被”字句
①那位先生很快把邮票撕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把苹果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
1.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伙伴说:“我爸爸说手表里住着很多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对我说:“今天我有事,你自己在家写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对我说:“今天晚上我要排练节目,您就别等我吃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平台。
你读过那些课外书?选择一本你最近读过的书写作品梗概。
要求:
(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表达连贯,自然过渡,书写工整。
(4)字数400~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