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选择恰当的成语填人下面的句子中。
(______)心沥血 持之以(______) 不劳而(______) (______)才不遇
(______)之不理 麻木不(______) 饥寒交(______) 一心一(______)
知恩(______)报 (______)头豹尾 引人入(______) (______) 气回肠
脑(______)肠肥 坚(______)不拔 虎头(______)尾
(1) 曹植虽才高八斗,但却(______)。
(2) 封建社会,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苦到头,仍(______)真是苦不堪言,而地主却(______),个个(______)。
(3) 写文章要有(______),好的开头能(______),好的结尾使人(______)。
(4) 父母(______)抚育我们成人成才,我们要(______),不可(______)。
(5) 干部要(______)为大众服务,对人民的疾苦岂能(______)?
(6) 学习不能(______),畏惧困难,而要(______),(______)。
2、读诗《观书有感》填写诗句
半亩方塘一鉴开,________。
3、文言文回顾。
(1)“孰为汝多知乎?”中的“知”在这里应读_____________,“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的正确译文是__________________。这句出自文言文《学弈》,《学弈》选自《________________》。
(3)《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从两个角度表达)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题。
1.人生之路坎坷不平,我们要把阿斯图里亚斯的名言“___________”铭记在心,让它激励我们勇往直前。
2.物理学家霍金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事迹向我们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道理。
3.你们班的江平同学常常答应别人的事情却总是不兑现承诺,你想用句名言劝告他:“________________。”
5、字、词、句我会用。(把拼音对应的字词写在括号里,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诗句)
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画上句点。回首望,许多往事仍历历在目,校园处处都曾留下我探索的脚步。教室里,似乎还能听到老师的谆谆教诲、同学们投入的朗读和激烈的biàn(_____)论,;操场上,似乎还闪现着我们在烈日下练习广播操的身影,那种被chuí(_____)炼的滋味那么难áo(_____),又那么难忘!走廊里,似乎还能看到我和好朋友nì(_____)在一起的身影,我们彼此依wēi(_____),一起聊着喜欢的话题,一起翻看喜爱的书jí(_____),一起分享那些或快乐或倒méi(_____)的童年往事,一起相约把悲伤写在纸条埋zàng(_____)在校门口的大树下……因为有了友情的陪伴,我的那颗bō lí(_____)心,越来越坚强,我们相约要让笑容多在脸庞zhàn(_____)放,我们相约无论走到哪里同páo(_____)之谊都不能忘!未来的路不管会遇到多少挫折,我们都要像竹石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恰当的诗句)敬爱的母校、亲爱的老师、可爱的小伙伴们,我会永远把你们在记忆里珍藏。
6、对比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练习。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两首诗都是描写__________(季节)的,却各有特色。《钱塘湖春行》看似白描,实则重点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春夜洛城闻笛》中触发诗人故园之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诗句回答)。
【2】对比这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 《春夜洛城闻笛》 | 《钱塘湖春行》 |
诗的体裁不同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表达的情感不同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给人的感受不同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3】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塘湖春行》这首诗,诗人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美丽的景象。
B.《钱塘湖春行》结尾两句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感叹。
C.《春夜洛城闻笛》首句中“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D.《春夜洛城闻笛》着重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这首诗写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诗人________。
【3】解释词语:
①题:________
②缘:________
③不识:________
【4】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8、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1】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桃花流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箬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蓑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斜风细雨不须归”中的“不须归”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这句诗的深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huǎng huàng)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xuè xiě)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1)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顷刻间”表示时间 ,在短文中还可以用“ ”“ ”来替换。
(3)画线的句子中“ ”和“ ”都是贬义词,这两个词写出了鬼子 的可耻下场。
(4)这段话中用了一系列动词,如“举起、 、 、砍去”,这些词体现了中国守军 的英雄形象。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的老师(节选)
魏巍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老师。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只有十八九岁,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打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屋里地上,旁边点着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1】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文中叙述的五件难忘的小事。
①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
④第四件事:_________________
⑤第五件事:_________________
【2】这五件事中,哪些事是略写,哪些事是详写。(填序号)
详写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
略写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字里行间里都洋溢着对老师的一往情深。请你从文中找出前后呼应的句子,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第2自然段,从哪里可以看出“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这句话中的的“狡猾”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回忆了我和老师之间的一些小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呢?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祭月的日子最终就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此时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徐凝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这里指富贵人家专门搭台),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连坐至晓”。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上供,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有删改)
【1】给短文拟个题目_______
【2】短文第2自然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了人们钟情中秋赏月的原因,并诠释了中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的内涵。
【3】短文按照_______顺序介绍了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的发展:大约始于_______,盛于_______,现已成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4】“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文中有一个字与“衰”的意思相反,这个字是_______。可解释为_____
A.华美 B.炽烈 C.兴旺 D.热烈
12、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①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我头顶上方飞来飞去,骚扰着我。我趁它停在眼前小歇时,一伸手抓住了它,我原想弄死它,但它鼓动双翅,极力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样一只小小的飞蛾,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再动了,可是那双翅膀在我手中挣扎,那种生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
②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成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③许多年前,有一次,我借来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我可以使它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也可以任它荒废,庸碌一生。一切全在我一念之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④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⑤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不管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1】请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呼唤“生命”,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B. 写小飞蛾,是为了告诉人们:小飞娥是一条生命,一切生命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
C. 心脏的跳动,让“我”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强烈的生命意识震撼了“我”,让“我”严肃地思考人生。
D. 文章呼唤人们珍视生命,坚强勇敢,让自己有限的人生活得光彩而有价值。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擎天撼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肃然起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忍不住放了小飞娥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②③自然段的作文例,分别从三个方面给了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这三个方面是:
① ;
② ;
③ 。
【6】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分为三个层次。仿照下面对第一层次要点的概括,归纳第二,三层次思考的要点。
第一层次:要对自己负责,好好使用生命,让人生有意义。
第二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瓜苗才存活了几天,为什么说它有擎天撼地的生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名著阅读
黛玉葬花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犄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1】文中画线句子是对宝玉的______描写,最后一个自然段则是对林黛玉和宝玉的______描写。
【2】阅读名著时,要对小标题有一定的理解。下列对“黛玉葬花”解释恰当的是( )
A.林黛玉把花埋在土里。
B.林黛玉对花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她把花比作自己,以此抒发内心的孤独与伤感。
【3】阅读名著还要对其中的人物有一定的了解。我发现林黛玉是一个_________的人。
【4】下列不是出自《红楼梦》的故事是( )
A.共读西厢 B.香菱学诗 C.桃园结义 D.宝钗扑蝶
14、阅读《父亲的菜园》片段,完成练习
春天到了,父亲在他的新菜园里,种上了豌豆。望着这一块贫瘠的土地,我问父亲:“豌豆真的能长出来吗?”
父亲摸摸我的后脑勺,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
我似信非信地点点头。没过多久,种子发芽、出苗,菜园里长出了一片绿绿的豌豆。
就在我做着吃香喷喷的炒豌豆的美梦时,父亲却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里。我有些疑惑不解,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1】给多音字组词
种 zhǒng________ zhòng________
似 sì________ shì________
难 nán________ nàn________
【2】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①信心十足:________。
②疑惑不解:________。
【3】我为什么疑惑不解?父亲的话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
15、 句式变换。
(1)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变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
1.睡梦中的小芳被一阵清脆的铃声惊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这难道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个电话不是又随即而来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山川、田野和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没剩些什么。(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都认为《宝葫芦的秘密》这部动画片最好看。(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闰土对我说:“我来教你捕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①美丽的大草原令人神往。(改为反问句、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改为“把”字句、“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妈妈对我说:“等你测试完回来,陪我去书城买些教学用书。”(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满园的柿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童年,记录着成长的点点滴滴。有敢于实践,取得意外收获的经历;有通过不懈努力,饱尝艰辛的快乐;有坚信“一切皆有可能”而获得成功的喜悦……请选择一件自己享受成长快乐的事,写一篇400字左右记叙文。题目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