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词多义:
为
(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为汝多知乎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
(1)问其故 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其日中如探汤 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未有其比 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全回目:
(1)_________,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_________,汴京城杨志卖刀。
3、辨字组词。
绎(______) 缰(______) 彻(______) 抑(______)
择 (______) 僵(______) 沏(______) 仰(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六年的小学生活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古诗词的知识,如:《忆江南》是_____代诗人_____所写的词,“忆江南”是_______;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描写儿童散学后放风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所作,与“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相对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例子写词语。
带有数字的成语,如:举一反三 ________ ________
带有反义词的成语,如:革故鼎新 ________ ________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中庭:__________________ (2)地白:__________________
(3)月明:__________________ (4)秋思: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句中的“冷”字描写了露珠的清冷,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落”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的特点。
【5】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当春乃发生。 , 。
,江船火独明。 , 。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春夜喜雨》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3】你认为颔联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_,前两句点明_______的季节,后六句集中写_______(白天 下雨 夜雨),诗中没有一个“喜”字,却体现出诗人的_______之情。
【5】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_______ 、_______的思想感情。
8、诗词阅读。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___之情。
【2】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词的上片,一个“____”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词的下片,通过黄鹂“____”,写出了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____之情。
【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____________
【4】这首词的下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请对此进行阐述。
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搅和——(______) 浓稠——(______)
松劲——(______) 资格——(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______)
(2)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______)
【3】(1)八儿看到煮腊八粥的时候是什么表现?突出了他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儿知道吃粥的时间后有什么表现?写出了八儿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我问: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为什么呢?”我又问。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1】“表里的生物”其实是______,父亲说是小蝎子在里面的原因是:①_____;②_____________。
【2】“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为什么不说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在刻画人物时采用了______和______的描写方法,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11、阅读理解
《翻越大雪山》
山上云雾缭绕,山风卷(juǎn juàn)着雪花迎面扑来,单薄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吹打,脸上、身上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战士们冻得浑身哆嗦,牙齿打战,有的( )着被子,有的( )着毯子,有的( )着老羊皮,可都不顶用。越往上爬,空气越( ),人们头昏脑胀(zhǎng zhàng)、呼吸困难。体弱的人,走一步站一会儿,喘一阵。这时候,谁要是停步坐下来歇歇,就会再也起不来了。因此,大家都拼尽(jìng jìn)全身力气,互相搀扶着,艰难地一步一步前进。
【1】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浑身哆嗦”“牙齿打战”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头昏脑胀,呼吸困难”说明红军将士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拼尽”一词还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_”,从“拼尽”可以体会红军将士向_________大雪山________发出挑战,前进的道路_________不可挡_________。
【5】画线句子用了_________比喻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你也来请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这段文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西游记故事》片断
行者听完反问他:“我临走说过,若有妖怪捉住师父,就说我老孙是他的大徒弟,你们怎么不提我?”呆子八戒这回倒是急中生智,聪明起来。他想:“请将不如激将,让我激他一激。”就说:“哥啊,不提你还好哩,一提你,那妖怪就大骂:‘什么孙行者,他若来,我就剥他的皮,抽他的筋,啃他的骨,吃他的心。他猴子瘦,肉太少,我就把他剁碎放油里炸了吃。’”行者一听,气得暴跳如雷,叫道:“那妖怪敢如此骂我,我决不能不降他。贤弟,我和你去拿妖怪去。”他关照小猴们:“好好看管家业,我还去保护唐僧取经,功成之后再回来。”
【1】本文段节选自《西游记故事》,作者是______。在这个故事中,唐僧遇到的妖怪是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抓住猪八戒的 、 刻画他 性格特点。
【4】唐僧取经途中多灾多难,请将相关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宝林寺 宝塔舍利子被盗 青毛狮子
琵琶洞 鬼王夜访唐三藏 蝎子精
【5】在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过程中,有人认为沙和尚武功不高,一遇到危险就直喊“大师兄,大师兄”,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你也这样认为呢?请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那个星期天(节选)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头了。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①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②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③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品味画线句子①②,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方式描述“我”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断线句子③,说—说母亲为什么“惊惶”。
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时第一次盼望记忆犹新。
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积累
格列佛游记(节选)
[英]乔纳森·斯威夫特
①我想起来,却动弹不得;由于我(恰 洽)好是仰天躺着,这时我发现自己的胳膊和腿都被牢牢地绑在地上;我的头发又长又厚,也被同样地绑着,从腋窝到大腿,我感觉身上也横绑着一些细细的带子。我只能朝上看。太阳开始热起来了,阳光刺痛了我的眼睛。我听到周围一片嘈(cáo)杂声,可我那样躺着,除了天空什么也看不到。
②稍过了一会儿,我觉得有个什么活的东西在我的左腿上蠕(rú)动,轻轻地向前移着,越过我的胸脯,几乎到了我的下巴前。我尽力往下看,竟发现一个身高不足六英寸①、手持弓箭、背负箭袋的人!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至少有四十个他的同类随他而来。我大为吃惊,猛吼一声,结果吓得他们全都掉头就跑。后来有人告诉我,他们中有几个因为从我腰部往下跳,竟(迭 跌)伤了。
③但是他们很快又回来了,其中的一个竟敢走到能看得清我整个面孔的地方,举起双手,抬起双眼,一副惊羡的样子,他用尖而清晰的声音高喊:“海琴那·德古尔!”其他的人也把这几个字重复了几遍,可我那时还不明白那是什么意思。读者可以相信,我一直这么躺着是极不舒服的;最后,我想努力挣脱。
④我(侥 绕)幸挣断了绳子,(拨 拔)出了将我的左臂绑到地上的木钉。我把左臂举到眼前,发现了他们绑缚我的方法。这时我又用力一扯,虽然十分疼痛,却将左边绑着我头发的绳子扯松了一点,这样我才得以稍稍将头转动两英寸光景。但是,我还没来得及将他们捉住,他们就又一次跑掉了。于是就听到他们一阵尖声高喊,喊声过后,我听见其中的一个大叫道:“托尔戈·奉纳克!”即刻就感觉有一百多支箭射中了我的左臂,像许多针刺一样痛。他们又向空中射了一阵,仿佛我们欧洲人放炮弹一般。我猜想许多箭是落到我的身上了(尽管我并没有感觉到),有些则落在我的脸上,我赶紧用左手去遮挡。这一阵箭雨过去之后,我痛苦地呻吟起来。
【注释】①英寸:计量单位,一英寸为2.54厘米
【1】联系上下文,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并用“______”画出来。
【2】通过这段文字,可以确定“我”到了( )
A.大人国
B.小人国
C.食人国
【3】根据选文内容,简单描述一下本地人的形象。
___________
【4】设想一下“我”在本地人眼中的样子,以本地人的视角简述选文内容。
_________
15、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沿着这条小路走,能到图书馆。
改成反问句: 。
2.海上日出很壮观。
改成感叹句: 。
3.草原的景色很美。
改成比喻句: 。
17、句子广场。(按要求改写句子)
1.孩子们把鞭炮点燃了。(改成 “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夕真热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姥姥对小红说:“春节放假, 来我家住几天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京是城市。 北京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用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两句并为一句话。
动物之间有生存竞争。动物之间有互惠互利。(用上恰当的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①难道这一天不是我最幸福的一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难道这不是一份苦差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贝常年生活在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
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得到或给予“欣赏”的时刻。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和启发呢?请你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挚。②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卷面整洁。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