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拼音,写词语。
一个阳光mínɡ mèi(____)的午后,我在大树下玩耍,看到一群mǎ yǐ(____),有的好像搬着东西走来走去,有的好像被bàn dǎo(____)了,显出十分jīnɡ huánɡ(____)的样子,非常有趣。
2、在括号里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1.小陈( )学习好,( )多才多艺。
2.( )外面很冷,( )我们还应适当进行记行户外锻炼。
3.( )今天我不能去上学,( )生病了。
4.我( )不会唱歌,( )嗓子哑了。
3、请把以下带“雨”字的四个成语补充完整。
雨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雨 | ____ | ___ |
____ | ____ | 雨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雨 |
4、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称(_______)(_________) 挣(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5、看图,写出相应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______的作品,通过_______赞美,表达了作者对 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碧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丝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填空。
“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用了的______修辞手法,把_______比作绿丝绦。这样比的原因是:①它们的颜色相似:绿丝绦是绿色的,也是绿色的。②它们的形状相似:柳条细长的形状。答案选择(_____)
【4】说说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诵读这首诗,想象着一棵高大的柳树,在春风中袅娜多姿的情景,融进自己对诗句和春天的感受,写一个情景交融的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田园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注释]①宿雨:夜雨,头天晚上的雨。②朝烟:指清晨的雾气。③家童:童仆。④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⑤犹眠:还在睡眠。
【1】“朝”在诗中的读音为: ______。
【2】本诗描写的季节是___,我是从“_____、柳绿 、_____”这些词语中知道的。
【3】诗的三、四句描绘了一种____、______、___的生活。“ 莺啼 ”二字在诗中起到了_______的作用。
【4】先解释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啼:_______ 犹:__________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
长恨春归无觅处, 。
【注】
①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四月,白居易时被贬任江州司马。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②芳菲:盛开的花,泛指花。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大林寺桃花》的作者是___________,全诗表达出作者由_____到___的感情。
【3】写出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觅: ___________。 芳菲: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前两句蕴含了物候现象,这是因为_____引起的。李白的《塞下曲六首》中也有两句与此原因相同,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要分析诗人登山前后心情所发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出诗中所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结合相关诗句做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西游记》片段
好妖精,停下阴风,在那山凹里,摇身一变,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真个是远看未实,近看分明,那女子生得: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
【1】片段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题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片段描写的女子是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写出了她的美丽,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____________。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女子美丽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不少于三个)
【3】故事中妖精为了吃唐僧曾先后三次分别装扮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都被孙悟空识破,从中可以看出她的____________。
10、给下面一段新闻加上标题,限14字以内
3月3日下午,澳门经济司、财政司和水警稽查队联合行动,公开销毁了最近两年中缉获并已完成了行政或司法检控程序的盗版光盘约100万张。这是澳门官方首次采取这种行动。
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古时候,宋代举行绘画比赛,画题是一句诗“踏花归去马蹄香”。这诗句的意思很明白,人们在春天骑马赏花,游玩后,马蹄由于踩着了飘落在地上的花瓣,使蹄儿也变香了。许多画家抓耳挠腮,无从下笔,有的画家画是画了,但从正面着想,画了满地的落花,再画一个骑马扬鞭人。这并没有把“香”字表现出来。画题是很难,但仍有一个聪明的画家画出来了。这个画家只画了一匹马,再在蹄旁边加上几只飞舞的蝴蝶,此外没有别的东西了。蝴蝶为什么绕着马蹄飞舞?不是因为马蹄上沾着落花的香气吗?马蹄上怎么会沾着落花的香气?不是这匹马刚从满地落花的地方踏过来的吗?这样,他用几只蝴蝶把看不见的香气具体地表现出来了。此幅画被大家公认为成功的作品。
【1】读文思考,从下面的文题中选一个恰当的,填在文前的横线上。
① 绘画比赛 ② 赛马 ③ 难题 ④ 聪明的画家
【2】抓耳挠腮的“挠”用音序查字法应该查大写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 轻轻地抓;② 阻止;③ 弯曲,比喻屈服。这里应用第( )中解释。
【3】文中一连用了四个问句,这四个问句之间的关系是( ),分别运用了( )和( )两种修辞手法。
【4】“此幅画被大家公认为成功的作品”假如你当时也在现场,你会这样评价这幅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位聪明画家的成功启示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应该这样去做 _________。
12、阅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部分片段,完成练习。
开头:在共和国珍藏的记忆中,有这样一封情深义重的书信,是朱德写给好友戴与龄的,就是这一封信帮助朱德的两位母亲渡过了难关。
结尾:这封信现保存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中。满纸质朴的语言,饱含着朱德对自己两位母亲博大深沉的情意,也体现了革命者大公无私的坦荡胸怀。
【1】用“_____”画出开头和结尾中相呼应的内容。
【2】对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在文章开头提到的内容,结尾时再呼应一次,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
B.这样写突出了这封信的珍贵和朱德对两位母亲深沉的情意
C.开头和结尾中有的句子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是意思相同,这样写重复了
D.文章运用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使整篇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严谨,主题明确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儿子割草记
独生儿子自然一向是宝贝的。他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要零用钱么,说一声就行,从不打回票。直到上学期结束,班主任在品德评语栏上委婉地写了一条“有时花钱大手大脚,望克服。”的意见,才使我悚(sǒnɡ)然一惊。
暑假一开始,儿子向我提出要更新游泳裤、救生圈、潜水镜、遮阳帽等全套装备,共需人民币约二十元。我的手习惯地伸进口袋。蓦然,班主任写的意见提醒了我。沉吟一会,我对他说:“你年龄也不算小了,不能事事依赖我们。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当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
“我们初中一年级学生又不搞勤工俭学,我有什么办法?”儿子不悦地说。
我顺势指点迷津:“工人新村后面的牛奶场不是在收购每五百克五分钱的青草吗?”
五百克五分,五千克五角,五十千克五元,二百千克二十元。只要割满二百千克青草就行了——我猜儿子脑子里一定飞快地算了这么一笔帐。果然他一口答应:“好,就不向你们要钱。我靠劳动自己去挣!”
第二天一清早,我叫醒儿子,交给他扁担、竹篮、镰刀。儿子头戴草帽,足蹬凉鞋,雄赳赳气昂昂犹如远征的将军出门而去。上午九点后,儿子回到家后,神情却大变:满脸汗,一身土,白皙的皮肤蒙上一层淡淡的绛色,一口气连灌三杯雪碧汽水,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双手不断交叉抚摸着红肿的双肩。
我用秤称了一下,两篮青草共重十五千克,可换人民币一元五角。
妻子心疼了,摸出二十元:“明天别去了。”
儿子如遇大赦,立即把目光转向我。①我似笑非笑:“我早料到你不行。”
次日清晨,我狠狠心叫醒睡眼朦胧的儿子。②在四楼阳台上,我与妻子目送儿子渐渐远去,直至他的身影融进绿色的田野,融进灿烂的朝霞……
半个月后,儿子用割草挣来的二十元钱更新了全套游泳装备。更重要的是,儿子有一个显著的变化: 。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指点迷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填写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更重要的是,儿子有一个显著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 。
【3】第二段中“我的手习惯地伸进口袋”这句话与上文哪些语句相照应?在文中用“ ”画出来。
【4】儿子去割草是为了______,父亲让儿子割草是为了______________。
【5】认真品读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画“ ”句子①运用了____和___描写,父亲这样做的意图是_________。
(2)画“﹏﹏﹏”的句子②表达了父母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这些保尔①全看见了。当他正打算睡一会儿的时候,他忽然看见那勤务兵走进中尉②的房间,挂上了主人脱下的军服,推开了朝花园的窗子,收拾好了屋子,就走出去,随手把门关上。不大一会儿,保尔就看见他在拴着马的马厩里了。
保尔向那敞开的窗户望去,整个房间都看得一清二楚。桌子上放着皮带和一件发亮的东西。
受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保尔悄悄地攀住樱桃树,溜到列辛斯基家的花园里。他弯着腰,飞快地走到那敞开的窗户跟前。他往屋子里看了一眼。桌子上放着的正是一条有刀鞘和枪套的皮带,枪套里装着一支很漂亮的十二响的“曼利赫尔”手枪。
保尔沉不住气了。经过瞬间激烈的斗争,他的不顾一切的胆量终于驱使他弯着身子,跳进房里,握住枪套,迅速抽出那支崭新的黑色手枪,跳进了花园。他匆忙向周围环视了一下,小心地把手枪插进口袋,然后就跳过花园,像猴子似的攀着樱桃树,爬上屋顶。他又回头看了一下,那勤务兵正在一心一意地跟马夫谈话。花园里静悄悄……他马上溜下板棚跑回家。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注释]①保尔:书中的主人公、英雄人物。②中尉:一名德国中尉军官。
【1】文段选自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这部长篇小说的主人公是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这个句子表现了保尔_____________的特点。
【3】读了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这条公路宽阔、平坦。这条公路漂亮。(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8分)
(1)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缩句)
(2)敌人承认人民解放军威力无比。(改为双重否定句)
(3)我端过来两杯绿茶。
①改为“把”字句:
②改为“被”字句:
(4)妈妈说:“我希望这次你能考出优异的成绩。”(改为转述句)
17、改成间接引语
蔺相如对赵王说:“我愿意带和氏璧到秦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我在山林中逮到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突然看到了两道及其古怪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祈求,更像是对我的蔑视和抗议。(仿写,用上加点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你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按照合理的顺序组成一个通顺的句子。
(1)挫折和失败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
(2)挫折和失败会给人带来痛苦。
(3)挫折和失败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这幅奔马图是徐悲鸿的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刚吃过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六年的小学生活到今天就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回首六年光阴,我们从无知变得懂事,从幼稚变得成熟,从胆小变得勇敢……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的人需要关怀、鼓励、理解和引导,而有的人只需要一张书桌,一个机会,一抹微笑……你认为成长需要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认识和感受,以“成长需要 ”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1)横线上可以填宽容、挫折、成功、快乐、付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2)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恰当运用学过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
(3)紧扣中心,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详略得当,书写整洁。
(4)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和地名。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