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云南迪庆州六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诗句不属于“以动衬静”的一项是(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2、加点字解释不恰当的是_____

    A. 思索(借用,利用)   B. 惊叹不(已经)

    C. 化险为(平坦,平安)   D. 严阵以(等待)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纽扣    龙罩     引荐       乐此不彼

    B.操纵    浸犯     欺负       不可胜数

    C.慈祥    眷恋     探听        拖男挈女

    D.呐喊    喉咙     包伏       半信半疑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景阳冈》选自___________(作者)写的_________,本文打虎英雄_____________是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之一。梁山好汉的首领是___________,军师是____________。小说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有堪称军神的____________;草船借箭的__________;技艺高超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挺脱得像一棵树的_____________。你从他们身上受到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选一个写)。

  • 5、补充词语,选择其中一个造句。(0.5×8+2=6)

    神采       威风   风度     相貌     

         大方       欲试     相觑     荡荡

       

     

  • 6、品味文章的题目。

    课文题目《梅花魂》,这里的“魂”指的是__________。梅花的精神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 7、补充词语,并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人声____)(____

    ________   依依____)(____  自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____ 失败____ 扫兴_____

    垂头丧气________  挖苦_______

    胸有成竹________ 轻蔑_______

    风平浪静________ 灵巧_______

    哭笑不得________ 勇敢_______

    心惊胆战________  输______

    放肆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佣坑,总面积达 19120 平方米,足有两个足球场那 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 8000 个。在三个佣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 230 米,南北宽 62 米,总面积达 14260 平方米。坑内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 6000 个左右。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 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佣一行行□马佣相间(jiān jiàn )□十分整齐□排成了一 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秦始皇当年统率(shuài lǜ )的一 南征北战□所向披靡(mí mǐ)的大军。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量词。

    【2】用“\”划去不正确的读音。

    【3】这段话运用了__________说明方法描绘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在文中□内填上合适的标点。

    【5】如果此时你步入一号坑上面的拱形大厅,你会如何赞叹?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惩治孙猴

    孙猴被众天兵押去斩妖台,绑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莫想伤及其身。放火煨烧,亦不能烧着,以雷削钉打,不能损伤一豪。众神启奏玉帝:万岁,这泼猴不知从何处学得这护身之法,臣等用刀砍斧剁,雷打火烧,一毫不能伤损,却如之何?玉帝闻言道:这厮这等,这等……如何处治?太上老君即奏道:那猴偷吃了蟠桃,偷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我那五壶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里,运用三味火,锻成一块,所以浑做金刚之躯,急不能伤。不若与老道领去,放在八卦炉中,以文武火锻炼,炼出我的丹来,他身自为灰烬矣。玉帝闻言,即教六丁六甲将他解下,付与老君。

    老君回宫,将孙猴推入八封炉中,命看炉的道人、架火的童子,将火扇起锻炼。整整七七四十九日。

    【1】孙猴被惩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众神采用了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办法,都不能损伤孙猴,只得把他送入________中锻炼。一共炼了 ________天。

    【3】孙猴不能被伤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 )全村妇女,( )打糕,(   )炮火,(   )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1按原文填空。

    2从文中找出反义词。

    开放-(   ) 众多-(   )  长久-(   )  铭记-(   )

    3本段描写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几件事?(请用小标题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已用“‖” 把语段分为两层,两层之间属于________关系。

  • 12、课外阅读。

    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

    一箙货轮在烟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洋洋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拖着浪花越来越远……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又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船远去的方向。

    船越来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的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他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祥的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掉进海里后,下令返船,回去找。这时,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

    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又有人说:“为一个黑奴孩子,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

    终于,在那个孩子就要沉下去的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

    当孩子苏醒过来之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孩子回答:“我知道你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

    “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

    “因为我知道你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跑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

    一个人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种幸福。他人在绝望的时候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于拯救更是一种幸福。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犹豫(____________)慈祥(__________ 规劝(__________

    【2】试着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男孩和船长都跑在地上的意思是相同的。

    B.正是因为小男孩认为船长一定会来救他使他坚持到了最后。

    C.小男孩相信船长一定会来救他的,所以船长应该感到幸福。

    【4】“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船长这一席话的意思是(       

    A.是孩子对船长的信任让船长感到耻辱的。

    B.实际上并不是船长救护的这个孩子。

    C.如果当时船长毫不犹豫地去拯救小男孩,他就不会感到耻辱。

    【5】你觉得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文片段阅读。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1“再不回头”在文段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医家都不下药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

    2“一声不倒一声的”点明严监生___________了,可还 “伸着两个指头”,他心里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

    3“大侄子”“二侄子”上前去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画“_____”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人物什么样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严监生因为两茎灯草不肯断气,其作用是(  )

    A.表现了严监生有极强的求生欲望。

    B.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严监生的吝啬。

    C.说明严监生害怕侄子们瓜分他的财产。

    D.表明只有赵氏才真正了解严监生。

    6假如严监生还能说话,他可能会对两个侄子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日全食

    2009年7月22日中国出现罕见的日全食奇观。在乐山城区发生的时间是上午9时06分,此时天空突然黑下来,太阳被月亮完全“吃掉”,看上去犹如一个挂在天上的“黑饼”,周围一圈耀眼的光芒,随后逐渐东移。

    所谓“食”是指一个天体被另一个天体或其黑影全部或部分掩遮的天文景象。日食发生的原理是地球上局部地区被月影所遮盖而造成的。日食必发生在农历的初一。日食共有三种,即日偏食、日环食和日全食。太阳被完全遮住就是日全食。一次日全食发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5个过程。此次日全食的初亏时间在乐山是7点57分57秒,食既到生光从9点03分12秒到9点07分15秒结束。重庆市发生的时间比乐山晚10分钟。

    此次罕见的日全食天象堪称21世纪我国可以看到的最壮观的天象之一,几乎覆盖整个长江流域,有些城市可以观看到日全食的时间将持续6分钟,预计我国有3亿人看到。因为视野开阔,没有障碍物遮挡,办公室或自家阳台都是很好的观察点。

    日全食发生时整个天空漆黑一片,运输、建筑等行业都需提前做好安全应对措施,防止4-5分钟的“黑夜”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正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司机在日全食发生后,应立即打开车灯减速小心驾驶。高空作业者也要避免突然伸手不见五指而发生事故。同时,在日全食发生时,切不可用肉眼直接对太阳进行观看,可使用优质的太阳镜或天文望远镜观察。

    早在19世纪早期,天文学家根据日食和月食的规律就推算出2009年7月会发生全球性日全食。两年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日食组发布确定性消息,2009年7月22日,在中国境内可以观测到21世纪人类可以观测到的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根据推算,下次发生全球性日全食的时间是2241年,而上海地区可以观测到日全食的时间则是2309年。

    【1】填空:

    一次日全食发生的过程分为______________、食甚、______________5个过程。

    【2】第一自然段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A.列数字

    B.作比较

    C.打比方

    D.下定义

    【3】根据文中说明,以下看法正确的是(   

    A.日食是一种天文景象。

    B.日食共有三种,即全日食、日环食和日全食。

    C.2009年9月22日出现罕见的日全食奇观,堪称我国可以看到的最壮观的天象之一。

    D.根据推算,下次上海地区可以观测到日全食的时间是2241年。

    【4】根据短文信息,在日全食发生时,你想提醒观察者注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走了一天的路,唐僧感觉饥饿,就让孙悟空去找些吃的。悟空跳上云端,四处观看,见南山有熟透的山桃,便要摘些来给师父充饥。

    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现了。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饭的。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馋,夺过罐子就要动口。

    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用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唐僧连忙扯住悟空。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悟空打开罐子,从里面跳出来几只青蛙、癞蛤蟆,根本没有什么斋饭。唐僧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师徒们吃了桃子继续赶路。山坡上闪出一个年近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白骨精见棍棒落下,又用法术脱了身,丢了具假尸首在路上。

    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下来,坐在地上,不由分说,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悟空头痛难忍,连连哀求。唐僧喝道:“你为何不听劝说,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它是妖精!”唐僧非常生气:“胡说!哪有那么多妖精!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去吧!”悟空说:“师父若真不要我,就请退下我头上的金箍儿!”唐僧大惊:“我只学过紧箍咒,却没有什么松箍咒!”悟空说:“若无松箍咒,你还带我走吧。”唐僧无奈:“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悟空忙点头答应,扶着唐僧上了马,继续前行。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嘱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化作一堆骷髅,脊梁上有一行字,写着“白骨夫人”。

    1给上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白骨精想吃唐僧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吃到唐僧肉,白骨精先后变成了____)(__________

    A.村姑   B.老妇人   C.白发老公公   D.癞蛤蟆

    4选文中,描写孙悟空三次打妖怪,都用了“____”这一词语,表现了孙悟空___的性格特点。

    5选文刻画人物时,动词的运用颇为精到。说说下列句子中动词的运用好在哪里。

    (1)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馋,过罐子就要动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坡上出一个年近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空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多处写到了唐僧的表现,如“扯住悟空”“责怪悟空”“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非常生气”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加油站

    生存的地方

    有两个人在大海上漂泊、想找一块生存的地方。他们找到了一座无人的荒岛,岛上虫蛇遍地,处处潜伏着危机,条件十分恶劣。

    其中一个人说:我就在这里了。这地方现在虽然差一点,但将来会是个好地方。而另一个人不满意,于是继续漂泊。他终于找到了一座鲜花烂漫的小岛,岛上已有人家,他们是18世纪海盗的后裔,几代人努力把小岛建成了一座花园。他便留在这里做小工,很快就富裕起来,过得很愜意。

    过了很多很多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财大气粗的他经过那座他曾经放弃的荒岛,他决定去拜访老友。岛上的一切使他怀疑走错了地方,高大的屋舍,整齐的田地,健壮的青年,活泼的孩子……

    老友因劳累而过早衰老,但精神仍很好。尤其当说起变荒岛为乐园的经历时,更是神采奕奕。最后老友指着整个岛说:这一切都是我双手干出来的,这是我的小岛。那个曾错过这个地方的人,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是的,生活就是这样:有些人再辛苦,再困顿,但他奋斗了,他是生活的主人;有些人再舒适,再富足,但他缺少艰难的创造和奋力的拼搏,他始终自豪不起来。

    1. 第二自然段的他们指哪些人?把小岛建成了一座花园中的花园是什么意思?

     

     

    2. 第三自然段岛上的一切使他怀疑走错了地方一句承上启下, 照应了上文哪句话?引出下文什么内容?

     

     

    3. 老友说:这是我的小岛。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4. 来访者过得很惬意,为什么听了老友的经历什么话也说不出?下文为什么又说他始终自豪不起来?

     

     

     

     

     

  • 17、阅读理解

    朱总司令让马

    朱总司令对战士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就拿行军来说吧,当通过崎岖狭小的山路时,他总是命令饲养员把马停在路旁让部队先过,像慈祥的父亲叮咛(nínɡ)再叮咛:“同志们,当心一点,别滑下山崖了。”到了宿营地,他就又不顾自己的疲倦,东走走西瞧瞧,检查部队住下了没有,帐篷搭得牢不牢,会不会被风吹跑,脚洗了没有……他常常教导我们说:“我们红军部队是革命的大家庭,同志间要发扬阶级友爱、团结互助的精神。我们长征的每一个同志都是将来的干部,多带出一个同志,就给革命增添一份力量。”他自己正是这样以身作则的好榜样!长征途中,他的马常常是让给走不动的伤病员骑的。

    那时候,我们是骑兵警卫班。途中,班长胡光隋同志的马在一次战斗中被打死了,从此他只好步行。有一次行军,他的脚碰伤了,走路一瘸(qué)一拐的,眼看就要掉队了。后来,这事被朱总司令发现了,他亲切地问:“小胡,脚怎么了?骑上我的马吧!”

    没等胡班长答话,他已跳下马来,并吩咐饲养员扶胡班长上马。胡班长为难了半天,不骑吧,眼看就要掉队了;骑吧,朱总司令这么大年纪给自己让马,心里实在不忍……他正犹豫不决,一抬头,见朱总司令早跑着赶队伍去了,饲养员同志说:“你就骑上吧!”

    胡班长无可奈何,这才流着眼泪爬上马背。到了宿营地,胡班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我们,大家听了,都非常感动,胡班长更是感激,他以后悔的心情像做结论似的说:“在朱总司令面前,有病要撑着,千万别让他看见,要不他就非让马给你骑……他这么大年纪了,我们骑马让他走路,心里怎么过意得去啊!”说着眼圈又湿润了。

    从此,我们警卫班有马的同志也很少骑马了,路上见了伤病员,都争先恐后地让马。

    【1】解释文中带点的词语。

    无微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激: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在第三自然段中画出描写胡班长心理活动的句子。

    【3】用“∥”给短文分层。

    【4】结尾写道:“我们警卫班有马的同志也很少骑马了,路上见了伤病员,都争先恐后地让马。”大家为什么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选择最恰当的中心思想,在后面的括号内画“√”。

    (1)歌颂朱总司令对战士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处处以身作则的高贵品质。( )

    (2)赞扬朱总司令在工作上以身作则。 ( )

    (3)赞扬警卫班的战士争先恐后地让马。 ( )

    (4)朱总司令让马使胡光隋感激不尽,使战士们深受教育。( )

  • 18、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中国文字博物馆简介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它占地143亩,总建筑面积34500平方米。馆中一级文物305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以及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个方面。该馆于2007年11月29日动工,2009年11月26日正式开馆。

    材料二:中国文字博物馆字坊

    【1】中国文字博物馆于( )正式对外开放。

    A.2009年11月29日

    B.2007年11月29日

    C.2009年11月26日

    【2】下列不是该博物馆以甲骨文“字”为标志字坊的意义的是( )

    A.突显出博大精深又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字文化。

    B.突出了中国文字博物馆的主题。

    C.代表着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D.为河南省的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做宣传。

    【3】文文来到该博物馆“汉字发展史”主题馆参观,她想在这里收集“汉字发展史”的相关信息,做一份调查报告。她应该从哪些渠道获得信息?了解哪些有效信息?请你帮她梳理一下。(正确的在括号里打“√”)

    获取信息的渠道

    询问解说员( )

    拍照( )

    查看相关的文字介绍( )

    到高校咨询中文系教授( )

    到图书馆翻阅相关书籍、报刊( )

    上网查找资料( )

    获取的有效信息

    汉字产生的时间( )

    字体演变历史( )

    当代书法名家作品( )

    汉字字帖的种类( )

    历代对字体、字形的统一规范( )

    汉字载体的演变( )

  • 19、课外阅读。

    ①冯兰瑞老头,坐在厚重的桑木案前,腰板挺直,脖筋绷紧,眼神像锥子似的注视着案子上新捏好的泥活。他手持竹刀,这里抹一抹,那里抹一抹。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么可挑剔的?武松左膝镇住大虫的花背,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右手揪住大虫的耳朵,左手抡拳,那大虫拱起半条身子,悬口吊牙,眼眶眦裂。这会儿冯兰瑞双眉挤在一起,只见他那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他直视自己的这件作品,摇了摇头。片刻之后,他似有所悟,重新拿起案上的竹刀,挑一点紫泥,朝着武松的拳背上三剔两刮,顿时,那拳背上便鼓起几条弯曲的虬筋。于此,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来。

    ②孙子冯大刚正好赶集回来。这个矮墩墩的小伙子进了屋,便从大竹篮里提出一瓶通州大曲、一包用荷叶托着的热驴肉。他用手甩了一把流到额上的汗说:“爷爷,这酒这肉你就敞开吃!今儿头一天到集上去开张,你猜怎么着?这宗买卖别提多么快!”

    ③“怎么个快法呢?”冯兰瑞问。

    ④“我刚把‘芮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子就卖个精光。好些人都说,泥人冯的手艺二十多年没见了!”

    ⑤“哈哈哈哈!”冯兰瑞老头开怀地笑起来。

    ⑥冯大刚一眼瞄见桑木案上的“武松”,忙奔过去,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直起来,反反复复看了又看,乐得眼泪都流出来:“爷爷!爷爷!这是怎么摆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好的泥活!”他拉着爷爷两只粗糙的大手,说:“爷爷,下回赶集,我得把这个也带去”。

    ⑦“带去吧!”冯兰瑞答应了,“摆到地摊上,先让大伙看个够,收摊时随便卖掉就成。”

    1第①自然段中说道:“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么可挑剔的?”请你在原文中找出“精巧生动”所指的具体内容,画上“   ”。

    2第①自然段中用了两个比喻句来描写冯兰瑞老人的眼睛,请你找出来画上“   ”。

    第一个比喻句写出了老人的(   ),第二个比喻句写出了老人的(   )。

    A.一本正经   B.全神贯注   C.粗中有细   D.精益求精

    3从“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这句话可以看出此刻冯兰瑞老人的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选出体现冯兰瑞老人技艺高超的句子。

    (1)我刚把“芮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子就卖个精光。   (   )

    (2)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来。   (   )

    (3)爷爷!爷爷!这是怎么摆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好的泥活!(   )

    5除了技艺高超之外,你认为冯兰瑞老人还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

    (3)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4)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写作

    我们每人都有五官,有一个相声曾经讲了五官争功的故事。你有兴趣写写它的故事吗?请你以《五官的_____》为题,编一则寓言故事。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