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他那垂头丧气的样子,肯定是考试没通过。
B.看到大家都取得了进步,张老师不怀好意地笑了。
C.小梦第一次做饭,手忙脚乱,差点把碗碰掉了。
D.站在玻璃栈道上往下看,真叫人心惊胆战。
2、《自相矛盾》一文中,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个人夸耀他的矛是最锋利的,什么东西都刺得穿。
B.那个人夸耀他的盾是最坚固的,什么矛都刺不穿。
C.那个人答不上来是因为他太害羞,不敢反驳别人的话。
D.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做事不能前后矛盾,互相抵触。
3、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解释,恰当的一项是( )
刷子李有一手绝活,就是刷完浆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A.独一无二的 一定
B.穷尽 一定
C.独一无二的 断
D.穷尽 断
4、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河床 (________)的袭击
(________)的碎片 (________)的源泉
5、我会查字典。
(1)“截”的音序是( ),音节是( ),部首是( ),它作为表示动作的词时可组词为( );在“半截”一词中“截”是( )的意思。
(2)“聊”的音节是( ),可解释为:A.依赖;凭借。B.闲谈。请依据这两个意思分别组个词语( )、( )。
6、课文精彩回放。
1.天行健, 。
2.有志不在年高, 。
3.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
4.“怪生无雨都张伞, 。”出自宋代诗人 的 ,从中你体会到了两小童 的特点。请你再写出两句反映儿童生活的诗句: 。
5.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 ,就像只用绿色 ,不用墨线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流入云际。
6.《将相和》中的“将”是指 ,“相”是指 ,文章通过 、 、 三个故事讲述了他们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
7.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两种新的文学形式,其中《半截蜡烛》属于 。
8.《烽火戏诸侯》告诉我们古人用 传递敌人入侵的信息,你现在经常通过 获得信息。
7、比一比,再组词。
搂(__________) 挠(__________) 浆(__________) 怔(__________)
缕(__________) 饶(__________) 奖(__________) 征(__________)
8、读拼音写词语。
líng li qí shì bā lí è liè
( ) ( ) ( ) ( )
wū zì qí qū zhèn hàn huó bèng luàn tiào
( ) ( ) ( ) ( )
9、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读不完的大书
七十多年前的农村,不像今天小朋友的家里有许多自动或机动的玩具,没有开发儿童智力的新式玩具。我在幼年时,家里什么玩具都没有,大人们不关心孩子玩耍的事。我在五六岁时就自己到大自然去找可以玩的东西。农村的特点是接近大自然。辽阔的天空,广阔的大地,浩瀚的河流,繁茂的花草和树木,空中的浮云和飞鸟,地上的走兽和昆虫,水中的游鱼等等,有说不完的好玩东西,能够引起孩子的遐想和实验的兴趣。例如小麻雀的蹦蹦跳跳、快乐活泼的样子,叫你高兴。老鹰在高空中盘旋时,展翅飞腾或流荡滑翔,有时猛扑而下,像在捕捉小鸡或什么东西,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花草树木的生长、开花、结子,暑寒荣枯,都有各种不同的趣味。草的叶子不二样,有长有短,有的还带刺;开的花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形状也有单瓣、重瓣的,有四瓣、五瓣的等等。树木的千姿百态,更有给人乐趣的东西。昆虫的动作也很好玩,例如蚂蚁搬家,那么长的队伍,那么井井有条的阵营,个个尽自己的力量,把货物全部搬迁。这种组织性很强的小动物的行动,真叫人佩服。当它们两军对垒时,更是好看,队伍整齐;正式打仗时,打得你死我活,直至尸体堆积如山,勇敢忠贞的精神,真令人敬佩。
我家房子的前后左右都有余地,栽有各种果树,有梨树、桃树、橘子树、柚子树、酸橙树,它们在不同的季节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实。从树上直接摘下的果子,格外鲜美。我家后面还有两丛竹林和一株棕榈,是我最爱的。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出土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笋子炒咸菜,味道鲜美无比。更可爱的是它们那耸入高空的青翠茎叶,亭亭玉立,显得那么纯洁!微风吹来,一片沙沙声,是那么温柔细腻。但当大风袭来时,竹林总是最先发出萧萧的喧声,不平静的调子,奏出我幼小心灵的怅惘情绪。池塘边的棕榈树坚毅地独立着,大蒲扇似的叶子显得很高洁,在秋高气爽的日子,倒映池水中,小鱼在池水的倒影中间游玩,是另一种境界。
大自然是一部看不完的大画册,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极大的学问,有欣赏不完的乐趣。
【1】文章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读不完的大书”?(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点的“雨后春笋”是一个成语,我们现在常用它的比喻义,意思是___。
【3】文章对大自然中万物的描写有详有略,看一看第一、二段详细描写的各是什么?突出了事物哪方面的特点?
第一段:___
第二段:___
10、课内阅读。
我现在年事已高,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茂林修竹:____________________
宿鸟幽鸣: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品读课内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周瑜dù jì诸葛亮比他有材能;每天早上我都跑补duàn liàn身体;爷爷看着自已的孙子,露出了cí xiáng的微笑。
【1】根据文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dù jì(________) duàn liàn(________) cí xiáng(________)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改为______ ______改为______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换种说法使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三个解释。句子“清白”的“清”意思应为( )
A.纯净,不含杂质 B.干净,纯洁 C.凉爽,爽朗
12、阅读短文。
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的敬重。
老锁匠老了,为了不让他的技艺失传,他挑中了两个年轻人,准备将一身技艺传给他们。
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本领。但两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让他们进行一次考试。
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花的时间短,谁就是胜利者。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10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
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光:“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见里面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
老锁匠微微一笑说:“其实,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职业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技艺高超的锁匠,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心有私念,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或打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说完,他郑重宣布(大徒弟 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在文中括号里的正确答案上画“√”,师傅这样做的理由是(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
【3】开好锁后,老锁匠问两个徒弟时,他们的神情分别是:大徒弟____,可见他___;二徒弟_______,可见他______。
【4】老锁匠说:“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这“不能打开的锁”指的是______。
【5】如果我是大徒弟,从此我将会___;如果我是二徒弟,从此我将会____。
【6】阅读本篇短文,我的体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司马迁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说说你对“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悲愤交加”的意思是_______,司马迁“悲愤交加”的结果是____________。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文中画“ ”的内容:____________
【4】“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这句话表达了司马迁( )
A. 不怕牺牲。
B. 仇恨当时的社会制度。
C. 一定要完成编写《史书》这部著作的决心。
【5】从文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他身上我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天地。
他要感谢那只手
①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
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她)想感谢的东西。
②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③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④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达使她迷惑不解。 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⑤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⑥□这是您的手□老师□孩子小声答道□
⑦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黏糊糊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回家的路。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着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⑧我们每个人都要感谢的,其中( )有物质上的给予,( )也包括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常常难以估量。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给第⑤⑥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第⑦自然段中说“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着非凡的意义”,这里“非凡的意义”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⑧自然段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关联词。
【4】从全文看,第⑧自然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充满人情味儿的小散文表达了一个极为明确的观点,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食物消化时间表》,完成练习。
食物 | 消化所用时间 | 例1 | 例2 |
水果 | 30分钟~1小时 | 西瓜、苹果、橘子所需时间最短 | 香蕉时间最长 |
蔬菜 | 45分钟~2小时 | 瓜类蔬菜(冬瓜)所需时间最短 | 芋头时间最长 |
谷物 | 1小时30分~3小时 | 流质或半流质的谷物食品时间短 | 发酵食品消化率高,达98% |
蛋白质 | 1小时30分~4小时 | 牛奶、豆浆比较容易消化 | 牛肉等完全消化需要4小时 |
脂肪类 | 2~4小时 | 植物油比动物油更容易消化 | 脂肪与谷物或蛋白质类食物共同摄入会延长后者的消化时间 |
【1】小红下午2点要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赛前不宜吃太饱,不宜吃难消化类食物,中午吃什么比较合适?( )
A.猪肉、面包、牛肉
B.香蕉、牛肉、鸡蛋
C.芋头、猪肉、豆浆
D.苹果、牛奶、面包
【2】小明在睡前有吃东西的习惯,从消化时间看,吃什么比较合适?( )
A.香蕉
B.牛奶
C.牛肉
D.猪油煎鸡蛋
【3】小华偏食,爱吃肥肉、香蕉,请根据《食物消化时间表》给他提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外片段阅读。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江边搬箭。
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联系上下文解释成语。
神机妙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是对周瑜________的描写,照应了开头,说明周瑜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地方?
算好天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算好受箭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算好鲁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算好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凡卡》
【1】在短文方框内加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2】从短文中找出描写凡卡“挨打”的至少四个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含义。
挨了一顿打: 打发: 打酒:
【4】下面这句话,应该在什么地方作语气停顿?请用∥在句中标示出来。
只 有 老 板 自 己 才 大 吃 大 喝
【5】下面这句话,哪些词语应该重读?请在重读的词语下面画上圆点。
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6】短文已经用∥划分为三层,请你用简短的词语或者句子概括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晏子使楚》选段,回答问题。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 款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 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囚”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_)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
【2】在文中括号内用“√”选择恰当的词语。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沾沾自喜(_______) 笑眯眯(______) 嘲笑(_______) 神情自若(__________)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5】用“~~”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话,并说说这些话妙在何处?
【6】经过晏子的反驳,楚王对晏子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仰望布达拉宫(节选)
进入拉萨,车窗外的林梢上空闪出一座宫殿的剪影:两侧是白宫墙,中间是红宫墙,顶部的喇嘛灵塔、宝瓶、经幢等鎏金饰物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布达拉宫!”心中一声惊呼。我强烈地感到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庄严与崇高。
布达拉宫耸立在拉萨市中心的红山顶上。宫前是拉萨最宽阔最漂亮的北京中路。站在铺着长方形花岗岩的路上仰望布达拉,只见一片青绿的草坪后面,横着一堵高高的围墙,围墙后面便是红山及其山顶上的雄伟宫殿。底部和东西两侧的宫墙为灰白色,称做白宫,正中顶部是褐红色,称做红宫。无论白宫还是红宫,一排排窗口四周都涂了黑色,窗头那白色布帘在高原的劲风中波浪般的猎猎飘动。白、红、黑三色的宫墙及窗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对比强烈,色彩鲜明。巍峨、雄伟、神圣、庄严,布达拉犹如伫立在世界屋脊上的一位长者,一位哲人。
从红山西侧眺望,透过北京中路旁那三座白色佛塔金黄色的塔尖,看到的是布达拉宫的西侧,它屹立在巍巍山崖上,显得更为高峻、雄奇。
绕到红山北麓的宗角禄康,在一个宽阔的人工湖北岸眺望布达拉,看到的是布达拉背后的宫墙,雄踞于陡峭的崖壁顶部。宫墙、峭壁、古柳、经幡的倒影一起映人湖里,使布达拉在雄伟中又增添了几分俏丽。
倘若站在八廓街头中心大昭寺的金顶上,放眼望去,又可看见布达拉雄伟的宫殿远远地耸立在寺前广场的西北方,耸立在连绵的群山下。
在拉萨,几乎随处都可以望见布达拉。布达拉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1】填空。
(1)布达拉宫的宫墙及窗户主要有____、____、____三种颜色。
(2)作者是透过 ____看到布达拉宫的剪影,接着是站在____仰望布达拉宫,后来又分别从____、____、____几个不同角度眺望布达拉宫。
【2】布达拉宫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摘录文中有关词语回答。
庄严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3】联系全文,写一写你对题目中“仰望”一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
【4】“布达拉宫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
20、加上恰当的关联词,使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1)我这次考试没有取得好成绩。我决不灰心。
(2)他自己学习很努力。他热心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钱财,害我性命?(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松见大虫扑来,沉着应战,抡起哨棒胡乱地向大虫打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虫大吼一声。(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这样,我怎能放心得下?(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爱美丽的天安门。(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天地
题目:夸夸我的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通过一件典型事例写清楚夸奖的原因;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做到内容具体,特点鲜明,字数4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