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云南德宏州六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加点字中形近字之间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桥                手腕

    B.         

    C.包         

    D.刷         

  • 2、下列关于讲解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讲解时,条理要清晰

    B.讲解时语气、语速要适当,可以用动作、表情辅助讲解

    C.要完整的叙述讲解内容,不可以删减

    D.列出提纲,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

  • 3、下列选项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是(        

    A.三天四更时分不一定有大雾。

    B.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可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C. 诸葛亮能算,因为他是神仙。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情境写诗句。

    1.《四时田园杂兴》中直接写劳动场面,表现男耕女织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稚子弄冰》中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锣来敲打,声音清越嘹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子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描写了母亲为儿子细心缝制衣裳的情景。

  • 5、将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

    (1)孔夫子搬家——___________

    (2)打破砂锅——___________ 

    (3)和尚打伞——__________

    (4)井底青蛙——__________

  • 6、按要求写词语。(9分)

    表示面部表情的词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表示的词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表示心情的词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7、根据拼音写汉字。

    精神抖sŏu( )   dānɡ(  )部   阻náo ( ) 拽(zhuài)

      破zhàn(  )

  • 8、读句子,根据语境各填入一组合适的意思相反的词。

    1.遇到紧急情况,我们要_______,不要_______

    2.当我做得不够好时,希望爸爸妈妈不要_____我;当我表现好的时候,希望他们能多给我一些_____

    3.他几天没干这活,技术不像以前那样______,反倒有些______了。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许多年以前,有三个士兵从战场上归来。他们又累又饿,来到了一个村庄。由于连续的战争,村民们的收成很不好,他们赶紧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食物藏了起来,然后,到广场上去看

    那三个士兵。他们哀叹缺衣少食,不能招待士兵们饱餐一顿。

    士兵们窃窃私语了一会儿,一个士兵说:“你们没有东西给我们吃,不过我们却有让大家共同分享的东西:我们有一个诀窍,能用石头做汤。”

    村民们感到非常hào hǎo)奇。不久他们就点起一堆火,架上了一口全村最大的锅。士兵们往锅里放上了三块光滑的石头。“这个,一会儿就能煮成美味的汤。”第二个士兵说,“不过,要是放上点盐,再来点芹菜,它的味道就会更加鲜美。”一听这话,一位村妇说:“太巧了!我正好想起来什么地方还剩下了一点呢。”村民们一个个想起了什么东西。不一会儿,萝卜、牛肉、奶酪纷纷添到了大锅里。在大家坐下来准备喝汤的时候,有人推来了一桶酒。

    村民欢聚在广场上,他们一边吃一边跳舞、唱歌,直到深夜。第二天早晨,当三个士兵醒来时,发现村民们全都站在他们周围,还有一背包面包和奶酪。“你们给了我们最宝贵的礼物:用石头做汤的诀窍,”一位zhǎnɡ chánɡ)者说,“我们会永远牢记在心间的。”

    第三个士兵对众人说:“其实也没有什么诀窍。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人人都拿出一点东西来,就可以办成让大家分享的宴会。”

    【1】给本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_______”上。

    【2】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珍贵_______________ 秘诀 _______________

    反义词:否定_____________ 丰衣足食_____________

    【4】请你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村民对待三个士兵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村民们给三个士兵吃的、喝的,为什么还要感谢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说你从短文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密西西比河风光(节选)

    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远处同蓝天连成一片。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

    东岸的风光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到处都是各种颜色的树木花草,散发着各种气味。大树高耸入云,野葡萄、喇叭花在树下交错生长,往树枝上攀缘,一直爬到树的顶梢。它们从槭树延伸到鹅掌楸,从鹅掌楸延伸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木兰树在丛林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圆顶。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除了在它身边摇着绿扇的棕桐,没有任何树木可以同它媲美。

    丛莽中无数动物给这个世界带来魅力和生气。在小路尽头,有几只因为吃饱了葡萄而醉态酩酊的熊,它们在树下蹒跚;鹿群在湖中沐浴;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麻雀般大小的弗吉尼亚鸽从树上飞下来,在长满红草莓的草地上来回走动;黄嘴的绿鹦鹉和火焰般的红雀在柏树顶上飞来飞去;蜂鸟在佛罗里达茉莉上熠熠发光,而捕鸟为食的毒蛇倒挂在树枝交织而成的穹顶上,像藤蔓一样摇来摆去,同时发出阵阵嘶鸣。

    1根据意思填写文中出现的词语。

    (1)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_______

    (2)闪耀地发着光。_______

    2阅读短文内容,概括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的不同。

    西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短文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这段话侧重的是   描写。

    A.动态 B.静态

    4短文中画“  ”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 B.引出下文 C.总结上文

    5在短文中找出一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句子,并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现代文阅读

    ①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②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1】上面两段话选自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作家_____写的______

    【2】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选择正确的答案(                 

    A.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

    B.在古柳树下点篝火摇树捉知了。

    C.在大苇坑边望月游玩。

    D.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3】你对“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一句中的“此”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却写了那么多童年趣事,多余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在(连续  继续)。和老师的一场谈话,只不过更加(激发  激励)了我的想象力。我(希望  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我们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自己给自己提了个问题,“为什么不是八个月?不是十个月?偏偏是九个月呢?”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小鱼,大概经过了一百万年。现在,这一百万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一百万年,这又是一个月。这样(推算  计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发现竟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

      三年以后,我升入了高年级。有一次上生物课,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讲达尔文,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按照达尔文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人的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轻盈——(   )   遥远——(   )

      简单——(   )   安静——(   )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一本正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情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发现是什么?用直线在文中画出来。

    5.听了生物老师的课,“我”为什么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

    略读就是大略地读。略读可以(增加  增强)阅读量。通过略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观看  浏览)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得对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便于以后需要的时候去查找。略读又是精读的(基础  前提)。通过略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它是否须要精读,或哪些地方须要精读。

    1在括号内画出正确的词语。

    2写出文中描写略读对精读的作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动物的“葬礼”(节选)

    ①在动物中,很多种类都会对死亡的同类表现出一种“倒隐之心”或“悼念之情”,并且为其举行各种各样的“葬礼”。

    ②生活在我国云南南部西双版纳的亚洲象的“葬礼”极为隆重,当一头象不幸遇难或染疾死亡后,象群会结队而行,在首领的领下死者送到山体深处,雄象们用象牙掘送地面的泥土,挖掘墓穴,将死者放入后,大家一起用鼻子卷起土块,朝死者投去,很快将其掩埋。然后,首领带着大家一起用脚踩土,将墓穴踩得严严实实。最后,首领发出一声号叫,大家便绕着墓穴慢慢行走,以示哀悼。

    ③栖息在澳大利亚草原上的一种野山羊见到同类的尸骸便会伤心不已,它们愤怒地用头、角猛撞树干,使之发出阵阵轰响,颇似人类“鸣枪致哀”的场面。生活在炎热非洲的种獾,常常采取“水葬”的方式处理死者。一旦有同伴死去,群体就立即聚拢过来,小心翼翼地将同伴的尸体拖入江中,伴随着滚滚的江水,仰头呜咽不已,表示哀悼。

    ④猕猴的情感更为深沉。老者断气以后,后代们就会围着它凄然泪下,然后一齐动手挖坑掩埋。它们把死者的尾巴留在外边,然后静悄悄地观察动静。如果吹来一阵风,把死者的尾巴吹动,它们就兴奋地把死者再挖出来,百般抚摸,以为它能够复活,只有见到死者毫无反应之后,才绝望地重新将其掩埋。

    1文章主要运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依次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动物的“葬礼”,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句子,再填空。

    在动物中,很多种类都会对死亡的同类表现出一种“恻隐之心”或“悼念之情”,并且为其举行各种各样的“葬礼”。

    (1)句中的加点词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动物以____________

    (2)文中像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3动物的“葬礼”有何特点?说法正确的打“√”,说法错误的打“×”。

    (1)所有动物都会对死亡的同类表现出一种“恻隐之心”或“悼念之情”。___________

    (2)动物的“礼”形式各种各样。___________

    (3)动物的“葬礼”都采用土葬的方式。  ___________

    (4)文中这几种动物哀悼死去同伴的方式各不相同。___________

    4现在,仍然有很多动物面临被捕杀的危险,读了本文后,你想对那些残害动物的人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内阅读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1文中写“周瑜很高兴”,他高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跟周瑜立下军令状是一时冲动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课文,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________的人,周瑜是个________的人。

  • 16、阅读。

    神鸟(节选)

    神鸟的事传到了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他想:“好厉害的鸟哇,都说谁也捉不到它,我把它捉回来不可!”

    依尔特戈尔可汗走进北边的山林,来到万年古松下。那神鸟不惊也不逃,老老实实地就让他捉住了。可汗非常高兴。在顺着山路回家的时候,神鸟说:“尊贵的可汗!您捉住我可以说没费什么事,不过,您带着我走的时候,既不许唉声叹气,也不许闷头不语。不然,一眨眼我就会逃掉的。所以,一路上咱们俩总得有一个讲点儿什么才成。”可汗说:“好吧,那你就讲点儿什么吧!”

    【1】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可汗的_________描写,从句中加点的词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鸟和可汗的约定是___________,神鸟这样说是因为他知道可汗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3】你喜欢神鸟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  )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  )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  ),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  )。高大的石头建筑(  )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  )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多音字组词。

    sǎn(   )sàn(   )   曲(   )(   ) 

    (   )(   )

    2请将原文补充完整。

    3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围拢——____)   出现——____)   笔直——____

    4请你用“  ”画出文段中的一个拟人句。

    5第二段通过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形成对比,衬托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

    绿色之都莫斯科

    莫斯科是世界上绿化较好的城市之一,被称为“绿色之都”,平均每人拥有绿地3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占全市面积的40%,有11个自然森林、98座公园,占地约2000公顷。市区还有700多座街心花园,占地约1256公顷,加上湛蓝的莫斯科河、上千座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的教堂、为数众多的古迹及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     )的现代建筑,使它对游人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中心。玉带似的莫斯科河,自西向东,蜿蜒地经过列宁山下,向北绕过克里姆林宫南侧,然后折向南方流去。莫斯科也因河流而得名。仅次于巴黎的欧洲第二大城市莫斯科,是一座有800多年历史的名城。它建立在七个高低起伏的山丘上,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蜘蛛网。莫斯科的街道呈环形和放射形,一条条林荫大道,一环环自市中心向外延伸。繁华的大街两旁和新建的住宅区内,林立着式样各异、(装饰 装扮)多样的建筑。入夜,万家灯火映彻长空,克里姆林宫的红星放射出宝石般迷人的色彩。

    克里姆林宫和红场是全市中心。这座全世界都知道,非常著名(      )的宫殿始建于1156年,它是历代沙皇的皇宫。宫殿中央,(挺立 矗立)着三座有名的天主教堂。

    光洁的白墙,协调的比例,俨如古代骑士头盔的圆顶,使这些建筑物显得雄浑大方。红场在克里姆林宫的东面。在俄语中,红场是“美丽的广场”的意思。它辟于15世纪末,本是个贸易市场。沙皇政府经常在此发布政令,召集群众。十月革命后,红场就成了举行庆祝活动的地方。曾经用黑色和红色大理石砌成的列宁墓,就在红场一旁的克里姆林宫宫墙下。莫斯科气温较低,以前树木很少,曾被称为“沙漠城市”。自1928年起莫斯科开始进行大规模绿化,建立了从市中心向郊外辐射的八条绿色林带。市内有很多大小公园和街心花园,市郊还建立了11个自然森林区,过去曾一度绝迹的野鹿已繁殖到几万头。生态环境的(改造 改善),美化了市容,(调动 调节)了气候,使莫斯科摘掉了“沙漠城市”的帽子,成为全世界羡慕的绿色之都。

    1用“/”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2根据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从下面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举世闻名   金碧辉煌   错落有致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莫斯科被称为“______________”,平均每人拥有绿地30多平方米。

    (2)莫斯科以前被称为“沙漠城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1)莫斯科是世界上绿化较好的城市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市内有很多大小公园和街心花园,市郊还建立了11个自然森林区,过去一度绝迹的野鹿已繁殖到几万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的画“√”,不是的画“×”。

    (1)玉带似的莫斯科河,自西向东,蜿蜒地经过列宁山下。 __________

    (2)光洁的白墙,协调的比例,俨如古代骑士头盔的圆顶,使这些建筑物显得雄浑大方。__________

    (3)莫斯科的街道呈环形和放射形,一条条林荫大道,一环环自市中心向外延伸。__________

    6莫斯科是怎样摘掉“沙漠城市”的帽子的?用“﹏﹏”画出相关句子。

  • 19、课内阅读

    埃及的金字塔

    这座金字塔高146 米多,相当于40 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 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 吨。有人估计 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 可绕地球一周   如果用火车装运 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 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 年时间。

    1从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修筑(   )     估算(   )

    平坦( )   紧凑(     )

    2在文段中的   里加上标点。

    3理解填空。 

    (1)   “这座金字塔高146 米多,相当于40   层高的摩天大厦。这句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是为了强调说明  

    (2)   文段中画横线的部分突出了金字塔的特点 ;画波浪线的句子突出了金字塔的特点

    (3)   “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从这两句话我们能体会出建造金字塔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缩写下面的句子。

    两只可爱的狐狸轻松自在地在屋里踱来踱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排在你后面的小朋友开出的盲盒要求是“参照例句所用修辞,选择事物进行描写”,请你帮帮他。

    例句:人们都喜欢春天的风,它是和煦的、温柔的,但我还是更喜欢秋天清爽的风,空气中有着丰收的味道。

    小朋友试写的句子:我更喜欢春天细密的雨。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 22、换个说法,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1.淮南的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2.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开心拓展。

    《稚子弄冰》将儿童的天真烂漫描写的淋漓尽致,你能发挥想象,把诗中的情景写出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