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江西景德镇六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故事中,不是与《景阳冈》出自同一古典名著的是(  )

    A.《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B.《林冲雪夜上梁山》

    C.《刘姥姥进大观园》

  • 2、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解释填在括号里。

    1童孙未供耕织。(  )

    A. 理解,懂得 B. 讲明白,分析说明

    2负盛名。(  )

    A. 偏、不正 B. 很、相当地

    3低头节。(  )

    A. 弄断 B. 折服 C. 折叠

  • 3、孙悟空从八卦炉出来以后,拥有了(  )本领。

    A.筋斗云

    B.火眼金睛

    C.七十二变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把歇后语补充完整,然后根据语境填空。(只填序号)

    A.梁山泊军师——___________ B.外甥打灯笼——___________

    C.八仙过海——_____________ D.小和尚念经——____________

    E.丈二的和尚——_____________

    (1)我今天放学回家,还没有放下书包,就被妈妈训了一顿,真叫____________

    (2)我是“_____________”,说错了话,您千万不要介意。

    (3)我们要搬家了,很多旧东西都成______________的了。

    (4)小明语文又考了59分,妈妈问他考了多少分,他很不好意思地说:“还是_____________。”

    (5)在六一儿童节这天,同学们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真是“___________。”

  • 5、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17分)

    (1)归来包饭黄昏后,(   )。

    (2)( ),不是遮头是使风。

    (3)大儿( ),中儿(   )。最喜小儿亡赖,(

    (4)看到有些同学不懂得积累知识,我会用出自《荀子》的( )这句话来劝他;看到自己的朋友虚度时光,不好好学习,我会用(   )这句古诗来劝他。

    (5)第二单元是一组有关(   )的作品,读了这组课文为我们仿佛看到了小英子在(   )经历的童年往事,看到了祖父园子里的( )、( 、( )、(   ,与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一起发现了( )的规律。

     

  • 6、“谙”字的读音是______,“谙”字的笔画共______画,我可以用“谙”字组三个不同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我可以给“谙”字去掉“______”偏旁,变成“______”字,组词______

  • 7、填入反义词

    熟练——( )     柔和——( )     拒绝——( )     平静——( )     

    清醒——( )     崭新——( )     慈祥——( )     友好——( )

  •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游子吟》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一首赞美________的古诗,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喻户晓,饱含了浓浓的情感。

    (2)“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_______。”把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________

    (3)________坦荡荡,________长戚戚。这句话选自《________》,我还能默写作品中的另一句: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理解

    以勤奋为起点

    我在少年时代,曾见过不少天资聪明、敏锐过人的学生,可是,有些人自以为才华超群,忽视了勤奋努力,结果他们的天才一天天地暗淡下去,落得一事无成。这就应验了中国一句古话:聪明反被聪明误。而相反的例子也不少见,有的人并无天才,但很有自知之明,终于勤奋不怠;遇事寻根究底,终于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作出了优异的成绩。这些事例说明了一个共同的道理:天才并不可靠,只有勤奋才靠得住。

           , 我要告诉全国少年一句心里话:你们在现在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中,____相信天才”,     相信勤奋     这样,你们    能看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艰巨性,才会愿意付出艰苦的努力,去攻克学习和工作的难关,锻炼成攀登科学高峰的勇士。

    在向四个现代化的雄伟目标进军的时候,少年儿童是我们未来的希望所在。然而,我们现在希望的,却是要求你们在刚刚开始迈步的时候,就要以勤奋作为自己的起点!

    1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下面的关联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因此    不但……而且……       与其……不如……

    因为    只有…………         只要…………

    3文中的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最后的常春藤叶(节选)

    第三天,苏艾静静地走进琼珊的房间,坐在她的床边,轻轻地握着琼珊的手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去世了,他也得了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他们在那棵常春藤下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别处挪来的梯子,还有几支(  )(  )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  )了黄色(  )绿色的颜料。”苏艾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看看墙上的最后一片叶子,它在风中不飘不动,你不觉得纳闷吗?那是贝尔曼先生的杰作——那晚最后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贝尔曼究竟到什么地方?干什么了?你觉得贝尔曼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那是贝尔曼先生的杰作——那晚最后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在我家屋后,有一口古老的水井。井台是青石板(铺  辅)成的,有一个小小的坡度。井圈是一块整石头(做  垒)成的,井壁是圆形,井台外面是八角形。

    这口井是什么时候修成的,已经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了。只有我和妹妹常到井台上乘凉。井水很清很清。我们(趴  爬)在井圈上,痴痴地往井里看,数着一颗颗(映  印)在井水里的闪亮的星星。一面数,一面想: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

    井水很甜很甜。我们平常吃的,就是这井里的水。浇菜,还是井里的水。妈妈浇菜的时候,常常带着我们。快,提水去!妈妈一吩咐,井台上就立刻传来我和妹妹的脚步声,嘻笑声。

    井水很凉很凉。有一次,山里的表叔给我们带来了一小筐新摘下来的红李子。我们就找了一根长绳子,把它吊进水里。晚饭后,妈妈让我把李子从井里提上来,拿到院子里,大家一起吃。新鲜的红李子,又嫩又甜,有一股清香,又被井水浸得冰凉。那可口的味道呀,我真是一辈子也忘不了!

    从那时到现在,我常常想:修筑古井的人们,以自己的劳动,给后代带来这么多的甜美和欢乐,我们应该吃水不忘挖井人

    1把文中括号里不适合的字用“/”划去。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明白(     纳凉(    

    平时(     滋味(  

    3   画出具体描写井水特点的句子。

    井水的特点是: 1 2 3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吃水不忘挖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你认为最能恰当地概括本文中心思想的句子后面画“√”

    1)记叙古井的形状和特点,说明这确实是一口古老的水井。( 

    2)记叙古井的形状和特点,说明古井的作用大。( 

    3)记叙古井的形状和特点,赞美了打井人给后代带来甜美和欢乐。( 

  • 12、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8)

    这棵绣球花株有一尺多高,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就像一棵小树。那拇指粗的主茎上长三根杈,杈上又长枝,枝枝杈杈上生满碧绿的叶片,就像一把把团扇。浓密的枝叶中,钻出一根修长的花莲,莲上顶着几颗枣核形的花蕾,毛茸茸的。花蕾绽开时,四五个球,像是被绣在万绿丛中似的,难怪人们叫它“绣球”呢!这团团火花像绯红的轻云,像孩子们的笑脸,像一团团烧得正旺的火焰……

    (1)这段话从哪些方面描写这棵绣球花株?(2分)

     

    2运用归纳法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2分)

     

     

    3用“——”画出一句排比句。(1分)

    4文中分别用   来比喻花蕾绽开时的“绣球”。 (3分) 

     

  • 13、阅读短文。

    父亲的礼让

    那一年夏天,我在学校贫困生申请表上签了字。我想减轻父母的忧愁,因为学校有规定,一旦被确定为贫困生,将可免去全年的学杂费,而这些学杂费用,足够我家人一年的生活开支。

    最后,只有我和嘎子被列为准贫困生,之所以被称为准贫困生,是上面只给了一个名额,所以,我和嘎子之间,只有一个会成为正式的扶助对象。接下来,学校分别派两名老师前往我们两家做调查。我陪老师到家时,已经是中午了,父亲急忙上前迎接,说:“今天早上喜鹊不停地叫,我就知道有贵客要来,欢迎老师。”

    我帮忙招呼老师坐下后,把父亲和母亲拉进里屋,向他们详细说明我的申请以及准贫困生的事。最后,我一本正经的说:“只有一个名额,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父亲低下头想了想,问我:“那嘎子家境如何?”我说:“比我强不到哪去,他父亲上山打柴折了腿,靠母亲支撑全家。”父亲最后对我说:“这个名额我认为归人家,你不能争,我们家境比他强,况且我和你娘还能挣钱。”好说歹说,父亲骂了我一通,说我年纪轻轻地不学好,我觉的一肚子委屈。

    父亲到外面招呼和老师说话,转回头对母亲说:“娃他娘,今天有贵客,把家里的鸡杀一只。”

    接下来,他乐呵呵地笑着,对老师说:“没啥,孩子听话就行,关于学费的问题,我和娃他娘都认为不算啥,我们有能力承担,谢谢校领导的关心。”

    老师吃惊地望着父亲,我站在院子里,感觉眼眶里都是泪水,我真的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定,这样会损害我的尊严。

    母亲在院子里抓鸡,几次都没抓住,父亲过来帮忙,院子里鸡飞狗跳的。抓到时,父亲对老师说:“家里每年都会养几十只鸡,足够生活开支啦。”父亲还破例从井底取出放了几十年的老酒。那天,父亲喝得大醉。当晚我没有回学校,夜里醒来时,我听到父亲的咳嗽声和母亲的哭泣声 。

    直到多年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1短文第三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你从中感受到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结尾说“直到多年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你知道当初的父亲那么做的理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此文,你懂得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的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熯天炽地。……

    1这段文字,选自古典名著《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

    2文字中的“妖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被降服后成观音菩萨身边的______________

    3用一句话写出你对这个妖精的印象或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周恩来十二三岁的时候,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上课时,他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下课后,他特别注意课外阅读,以弥补课堂上的不足。有一天,学校的魏校长把学生召集在一起,问大家:读书为什么?有的同学回答:能发财致富。魏校长问周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周恩来站起来,(响亮地轻声地想了想)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从(那哪这)时起,已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高大伟大宏伟)志向。教他历史的高老师知道后,非常赞赏,就亲切地对周恩来说:我们灾难深重(zhòngchóng)的国家,多么需要革新图强(qiáng qiǎngjiàng)的人啊!为了鼓励周恩来不断进步,高老师赠送给他翔宇的名字,还说:一个有志于革命救国的少年,应该像扶摇直上的大鹏鸟,永远翱翔于宇宙之中。

    1.把括号中不适合的拼音、词语划去。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鼓励—— 赞赏—— 翱翔——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弥漫: 

    灾难深重: 

    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5.你为什么而读书?谈谈你的志向。

     

     

     

     

  • 16、品读词句,体会人物形象。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动,从半空劈下来。

    ……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

    ……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1】我要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动作,读出武松打虎的气势。

    【2】读上面的句子,我发现,武松打虎的动作特别凝练传神,武松的形象也跃然纸上,我要结合具体的词语谈谈自己的理解。

    【3】文中还有很多语句能体现武松的特点,我要找出来,和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理解。

    【4】阅读课后资料袋,结合自己阅读《水浒传》的经历,我对武松有了深入的认识:________

  • 17、课外阅读。

    敦煌莫高窟

    在浩瀚无垠的沙漠里,有一片美丽的绿洲,绿洲里藏着一颗闪光的珍珠。这颗珍珠就是敦煌莫高窟。它坐落在我国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

    鸣沙山东麓是平均高度为十七米的崖壁。在一千六百多米长的崖壁上,凿有大小洞窟七百余个,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其中四百九十二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两千一百余尊,各种壁画共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莫高窟是我国古代无数艺术匠师留给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

    莫高窟的彩塑,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最大的有九层楼那么高,最小的还不如一个手掌大。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大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莫高窟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是描绘古代劳动人民打猎、捕鱼、耕田、收割时的情景,有的是描绘人们奏乐、舞蹈、演杂技时的场面,还有的是描绘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还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动人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共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1联系上下文,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形容沙漠没有边际。_______

    指彩塑的表情、神态各不相同。_______

    2第2自然段在介绍莫高窟的规模时,大量地运用了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介绍了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莫高窟的彩塑,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这句话是它所在段落的____句,作者是从彩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进行介绍的。

    4赏析句子。

    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还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1)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也选择一个物品(或景点、场景),用上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围绕着敦煌莫高窟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认真阅读短文,用心感悟,完成练习。

         

    同学们,你们一定都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电视画面上有一个水龙头,正在艰难地往外滴着水,滴水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水就枯竭了。然后画面上出现了一双眼睛,从眼中流出了一滴泪水。随之出现的是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不珍惜水,那么我们能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水是生命之源,   地球上没有水,那么地球母亲   不会孕育出我们人类的子孙万代。因为最早的原始生命是在海洋中孕育形成,逐渐扩展到陆地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水。   我们每天要喝水,粮食的生长离不开水,工业生产离不开水,   说,水是生命的摇篮。水还是大自然的“空调器”,炎热的夏天,正当人们感到酷暑难耐时,来一场雨该有多痛快啊!走到海边,海风习习,一扫酷热的情绪;当寒冷的冬季到来时,海水把储存的热量源源不断地送给它周围的陆地……这些都是水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近年来,由于气候越来越恶劣,易门已经连系四年干旱。干旱造成了庄稼绝收,水库缺水,很多学校的学生喝不上水,现有的积水越来越少。假如干旱持续,我们将无法生存,为了我们的生存,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国都会宣传:大家要爱惜水资源,保护生命之水。其实,不光在这一天,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应该珍惜每一滴水,用实际行动珍爱生命之水。

    1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2结合短文,理解词语。

    酷热﹣_____

    枯竭﹣_____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短文的横线上

    只要…………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如果…………

    4为了我们的生存,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作用?请你写上恰当的内容。

    _____

    5引号的作用有三个:

    ①表示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突出强调。③表示讽刺和否定。④表示特定称谓。⑤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下面的句子中引号起什么作用?请把序号填在句子后的横线上。

    如果人类不珍惜水,那么我们能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_____

    ②水还是大自然的空调器”。_____

    6为什么说水是生命的摇篮”?

    _____

    7为什么说水是大自然的空调器”?

    _____

    8这篇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      等。

    这样写的好处   

    92自然段中可以看出看,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是

             

    10谈谈你对如果人类不珍惜水,那么我们能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这句话的理解。

    _____

    11水资源正在日益减少,面对日益加重的干旱,假如你会克隆,你准备怎样做?

    _____

  • 19、课内阅读。

    郑板桥端坐船头,观赏着傍晚时的湖光山色,只见艘艘渔船上( ),( ),一弯新月映照湖面,细浪如银。好一幅湖光月色图啊!郑板桥触景生情,脱口吟道半湾活水千江月……”

    1按原文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2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是文中(   )这个词语的意思,它的近义词是(   ,反义词是(   )。

    3“——”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半湾活水千江月的下联是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该写句子。(6分)

    (1)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引起人们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缩句)

    (2)《白杨》的作者是袁鹰写的。(修改病句)

    (3)李老师对珊珊说,珊珊的作文有两处错误,让他讲给珊珊听。(改为直述句)

     

  • 21、把下列句子改为肯定句。

    (1)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万只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

    (1)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

    _____________

    (2)我们在山顶上插上了标志着胜利的队旗。

    _____________

    (3)我读完了那本故事书。

    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寒假中,你读了哪些课外书?哪一本给你的印象最深?请你写一篇读后感吧!

    要求:1.题目自拟,把自己的感受写清楚。

    2.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恰当运用标点符号,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