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贾里使用了 ____,想让查老师出洋相。 ( )
A.掉包
B.走为上
C.先礼后兵
2、铁罐看不起陶罐的原因是
A.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怕碰易碎的陶罐
B.铁罐可以盛东西
3、在造纸术发明前,人们可以在( )上写字,它和竹片、木片比起来,很轻便。
A.龟甲
B.兽骨
C.青铜器
D.帛
4、选一选。(填序号)
有的同学违反交通规则,横穿马路。下列劝说语最容易让人接受的是( )
A. 你怎么不遵守交通规则呢?太不应该了!
B. 你这样做要是撞上车,就糟了。
C. 你还是等绿灯亮了再走吧,闯红灯还是有一定危险的,你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5、回忆所背诵的古诗,把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横看成岭侧成峰,________________各不同。
3.桃花潭________________,不及汪伦送我情。
4.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下扬州。
5.近乡情更怯,________________。
6.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_绿如蓝。
6、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这两句诗描写了____________节的风俗习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想象“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情景,我从中能体会到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7、根据情节填写词语。
二三月间,jùn qiào(__________)的燕子从南方赶来,xié zhe(__________)身子,lüè guò(__________)青的草、绿的芽,各色xiān yàn(__________)的花,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树下小河wān yán(__________)流淌,鱼儿嬉戏玩耍。
tiào wàng(__________)远处,那山顶上,dǒu yá(__________)边,也处处都有
xiāo sǎ(__________)、tǐng xiù(__________)的身影,大自然真是měi bù
shèng shōu(_______________)呀!
8、 读拼音,写词语。
9、课外阅读。
蚂蚁的命运
雷阵雨过后,两只蚂蚁从树缝中爬了出来。他们呼吸着( )的空气,沐浴着( )的阳光,欣赏着雨后( )的景色。他们觉得山更青了,花更艳了,大自然中的一切显得更加美丽、迷人。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两只蚂蚁被风吹了下来,正好掉在树下的大水坑里。
一只蚂蚁吓得动也不敢动,僵直地伸着它的足和触角,连呼救的勇气都没有。他感到自己的身体正在慢慢往下沉。他想:不行,我完了……
另一只蚂蚁虽然心里也充满了恐惧,但是它想:我怎能就这样死去呢?哪怕只有百万分之一的生存希望,我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如果不与逆境抗争,就只有死路一条!于是,他拼命地挣扎(zhā zhá)着,用尽(jǐn jìn)全身的力气蹬着、划着……
第二天清晨,只有一只蚂蚁从树缝里钻(zuān zuàn)出来晒太阳,仔细一看,正是昨天在大水坑里挣扎的那只。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用“√”在文中括号里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3】两只蚂蚁掉到水坑里,分别是怎么想的?用“______”和波浪线画出来。
【4】把“我怎能就这样死去呢?”这句话改为陈述句。________
【5】另一只蚂蚁是怎样从大水坑中求得生存的?用原文的句子回答。_______
10、例文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老 舍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1】本文按( )顺序有条理地写了北京的( ),从( )开始,一直写到( )春节结束。
【2】( )、( )、( )三个春节高潮部分作者写得很详细,而其他部分内容写得较简略。这样写,使文章( ),主次分明。
【3】除夕这天,作者主要抓住人们的活动来写,有做( )、穿( )、贴( )和( )、放( )、吃( ),还要( ),突出了除夕的热闹。第( )句话是这段的中心句。
【4】本文通过描写老北京一幅幅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_____),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_____)。
11、阅读《最棒的玉米》片段,回答问题。
在一个漆黑的雨夜,棒玉米突然感悟:“我对自己的估计太高了,我总以为自己是今年最好的玉米。其实,我是最差的玉米,连老爷爷都不要我。白天,我顶着烈日,原本饱满的颗粒变得坚硬,整个身体像要炸裂一般。夜晚,我又要和风雨搏斗,不久躯体就要腐烂,我真难受啊!”棒玉米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不知不觉,一缕柔和的阳光照在棒玉米的脸上,它抬起头来,睁开眼睛,一下就看到站在它面前的老爷爷。
老爷爷也在用一种柔和的目光瞧着它,自言自语地说道:“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哟!用它当种子,明年我的玉米一定会长得更好!”
直到这时,棒玉米才明白老爷爷不摘走它的真正原因。
【1】请你联系上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自言自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会用这个词语写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个漆黑的雨夜,棒玉米感悟到了什么?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3】老爷爷不摘走棒玉米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
A. 棒玉米对自己估计太高,其实,它是最差的玉米。
B. 老爷爷要用棒玉米做种子。
C. 老爷爷没看见棒玉米。
【4】说说棒玉米的经历让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那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1】“我”捉自家花园的蜜蜂,目的是_______;在两里外放飞,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
(1)我叫小女儿去放蜜蜂,我在窝旁等着。_____
(2)“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是一个比喻句。____
(3)从“我”做实验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严谨的人。_____
【3】文中加点的“二十只左右”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的最后,你觉得作者质疑蜜蜂回不到家的理由都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文本,按要求作答。
《赵州桥》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这段话主要介绍了赵州桥______的特点。
【2】这段话的中心句是______,这句话起到了_____(①承上启下②总结全文)的作用。
【3】本段中描写了几种不同形态的龙?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桌椅的对话》回答问题
一天早晨,小明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走进教室。还没走到位子上,就听见椅子呜呜(wū)地哭了。桌子赶忙问椅子:“你怎么哭了?”椅子伤心地说:“小明坐在我们身上,摇来摇去,把我们的腿都要摇折(shé)了,骨头也要散(sǎn)架了,我好痛。”听椅子这么一说,桌子也说:“我比你更可怜(lián),小明在我的脸上乱写乱画,还用小刀划来划去,弄得我全身都是伤,他太不爱护我们了。”小明听后脸红了,他向桌椅深深地鞠(jū)了一躬(ɡōnɡ),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照样子写词语。
高高兴兴: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摇来摇去: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椅子向桌子说了什么,请你用“ ”画下来。
【3】你喜欢小明吗?为什么?
【4】小明听完桌椅的对话后,他会对桌子、椅子说些什么?请写在短文最后的横线中。
15、读语段,完成填空。
“小东西!”台风狂怒地嚷着,“你可知道我的厉害?鱼儿见我( ) ,船儿见我( ),树儿见我( )。嘿嘿……”
“可我偏偏爱跟着你走……”气象卫星还想说下去,可是语音早给台风的怒吼声打断了。台风狂暴地跳起来,对准气象卫星( )过去。可他哪里知道,气象卫星站设在离地面 300千米的高空,他再蹦跳也不管用。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短语,这些话很形象地把台风“厉害”这个词语写具体了。
【2】照第一段划线句子,把下列句子补写具体。
你可知道老师对我们是多么的好,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卫星的话给台风打断了,你觉得卫星还会对台风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①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改为陈述句)
②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缩句)
③果园里,机器人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改为“被”字句)
④一连串是结果实验这令人多么费解啊(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
17、句子训练营。
(1)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用加点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造纸术不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蔡伦造的纸轻便。蔡伦造的纸好用。(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照样子,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世界变得丰富而美丽。(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借走了他的书。(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妖魔鬼怪们听说森林王国的树木都砍光了,高兴得手舞足蹈。(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面这段话有两处错误,我能把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我是一又小又黑的种子。春天来了,我用尽全力,从又黑又暗又硬的泥土里挤了出来。过了日子一段,我身上长满了翠绿的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一段话共有五处错误,请用修改符号在语段上修改。
一天的暑假,天气闷热。一会儿,天空乌云蜜布,刮起了微风。雷声紧跟着闪电,震得窗户直响。雨哗哗地下起来,越下越大。向窗外望去,近处的景物看不见了,远处的景物也看不清了。
21、轻松习作。
你身边一定有不少熟悉的人吧?请选出你印象最深的一位同学或亲人,通过具体事例来写出他(她)的特点吧!
要求:题目自拟。请各位小朋友认真审清题意,所写人物特点要鲜明,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书写工整,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