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与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体现全国人大代表拥有最高立法权
B.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志
C.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2、下列流行语出现的时间顺序是( )
①“内事不决问百度,外事不决问谷歌”
②“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
③“举国翘盼尽早建成汽车厂,万人空巷人民争看解放牌”
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议主要讨论什么问题?
A.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B.和平解放西藏的问题
C.进行抗美援朝的问题 D.实行土地改革的问题
4、“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
A.刘少奇遭到迫害
B.彭德怀受到错误批判
C.“二月逆流”
D.“四五”运动
5、河北雄安新区被确定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式体制改革实践,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此处“中国式体制”指的是
A. 计划经济体制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社会主义制度
6、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
A.1964 年
B.1966年
C.1967年
D.1969年
7、2014年,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必然要求
A.依法治国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深化改革
D.全面从严治党
8、假如你是一位记者,采访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你的采访报道中不应出现以下哪个观点?
A. 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C.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实现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A. 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
B. 成立生产合作社
C. 建立人民公社
D. 实行土地改革
10、下图反映了1983—2007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情况(单位:亿美元)。其中,1990—1995年出现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全确立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
D.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形势
11、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宜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上述材料描述的史实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开国大典
12、1947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13、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号外有一个重大消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其意义不包括
A.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B.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C.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D.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14、中共十八大以后进行的强军改革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改组成火箭军, 作为我军的独立军种, 第二炮兵部队创建于
A.国共政权对峙时期
B.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C.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D.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15、辐射的尖刀往肉里扣,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科学巨人”,两弹功臣,他一笑而过;忠厚平实,至死不懈,他坚持一生。开创祖国核武器,他是先头人;研制中国核导弹,他是探路者。这段材料讴歌的是
A.焦裕禄 B.邓稼先 C.王进喜 D.袁隆平
16、2020年5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有关国家安全的议案。这部被香港市民称为“港版国安法”的议案,必将在香港“止暴制乱”,震慑“台独”、 推动“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理解错误的是
A.维护国家安全是“一国两制”赖以生存的基础
B.“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C.“两制”是根,根深才能叶茂
D.“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概念
17、列属于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
A. 黄继光
B. 王进喜
C. 邓稼先
D. 焦裕禄
18、“1951年,□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和中央人民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的协议。”□内的地方指的是
A. 新疆
B. 云南
C. 西藏
D. 青海
19、在刚刚过去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73周年纪念日,南京举行了多种悼念活动,南京大屠杀中被日军屠杀的无辜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军警达 ( )
A.20多万人 B.30多万人
C.40多万人 D.50多万人
20、1984年开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实行包产到户。
C.多种经济所有制并存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_____、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_____”战略布局。
22、1919年的______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929年,在福建上杭召开的 ______,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23、“文化大革命”时期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他们的核心人物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
24、195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______。
25、(___________)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中国历史进入(____________)建设的新时期。
26、在下面经济特区示意图中填出:A.珠海B.汕头
27、 _______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28、2012年十八大:胡锦涛的_______被写进党章。
29、填空题
(1)图一中的人物是在_____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之一,他的名字是_____。
(2)图二中的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这一事件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________,消灭了地主阶级,_______成为土地的主人。
30、党的十三大制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简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指以________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________,坚持________。
3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2、1950-1953年我国对外战争是什么?
3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问题一:探索中的失误
(1)1956年~1976年我国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严重失误?应该吸取怎样教训?
问题二:伟大的历史转折
(2)改革开放开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历史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是哪次会议的重大决策?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
(3)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兴建经济特区成为一个重大突破。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是哪个城市?
问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4)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四大”高度概括了邓小平提出的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请说出哪次会议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问题四:感悟与提升
(5)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各方面取到了巨大成就,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4、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
(1)回顾历史: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年的"中国新生"和1978年的"伟大转折",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2)总结成就"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莲勃的创造力。你知道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没计师是谁吗?他1979年制定了什么决策?
(3)1992的春天,这一年这他又作出了什么决策?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回答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