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福建宁德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神色、态度)不自然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   )

    (2)指有声望的门第和高贵的、地位先要的家庭 (   )

    (3)地位低下 (   )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你好,__________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_______________吗?你好,__________的溪流,_________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________吗?你好,________的瀑布!你天生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2、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__________ _______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 _______________

    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 ________________ ,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_______ ,进行 __________计算。詹天佑经常__________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__________ ,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3每一处沙滩,_______耕地,___________山脉,___________河流,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______嗡嗡鸣叫的昆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这段话选自《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大地是不属于人类,而__________,所以善待地球就是_________,拯救地球就是__________

  • 3、填空。

    (1)课文叙了( )年10月1日在首都( )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课文是按照( )的顺序叙述的,先讲大典前,再讲大典中,最后讲大典后。

    (2)本课写作方法:( )

  • 4、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行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心裁

    妙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临下

  • 5、比一比,组词语。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内阅读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朝诗人________。“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灰吟》一诗紧扣石灰的特点。请选择一句诗具体说明描写了石灰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下面的资料,再读《石灰吟》,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石灰吗?为什么?

    创作背景: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写下了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北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湖阴先生:王安石寓居金陵紫金山下时的邻居。

    ①排闼( ):闯进门来。闼,小门。

    1湖阴先生住的家和环境怎样?湖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山排闼送青来"与"开轩面场圃"(《过故人庄》)比较,写法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城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释)①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②乱山高下:群山高低起伏。③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与《城南》一样,都属于七言绝句的是(   )

    A.《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B.《春晓》 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根据意思写诗句。

    一番风雨使昔日艳丽的桃花和李花零落殆尽,而春草不仅没有被摧毁,反而青翠欲滴,显得更加齐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诗句,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古诗前两句描绘的是雨中的景色,后两句描绘的是雨后的景色。________

    (2)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雨量之大,雨势之猛。________

    (3)第三、四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暴雨过后零落殆尽的桃李与翠绿齐整的青草进行对比,暗示了桃花、李花虽艳丽但生命力却很弱,青草虽很朴素但生命力顽强的哲理。________

    4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哪些描写青草的诗句?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填空

    船长哈尔威______在舰桥上,   也没有做, 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   。人们透过   ,凝视着

    大海。

    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     。面对死亡,  

      的权利。

    (1)据课文内容填空。

    (2)这里把哈尔威船长沉入大海时的形象比作   ,这表现了他   、 、 的品质,也让人们永远记住了他。

    (3)我还能用这样的成语来表现他的高贵品质:

    (4)我知道的做人之道有:      

       

    (5)我想对哈尔威船长说:

     

     

     

  • 10、课外阅读。

    长大的姿势

    那还是彼得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天晚上,巴菲特听到儿子彼得房间里好像传出一阵不规则的乐器声。他好奇地推开虚掩的门,看到儿子书桌上摆着一排玻璃杯,彼得两只手上拿着餐桌上用的刀和叉,在玻璃杯上敲敲打打,刀和叉叩击在玻璃杯上,发出一阵悦耳的响声。听着打击发出的声音,彼得摇头晃脑,似乎很陶醉。

    巴菲特笑着问:“你在干什么呀?怎么这么高兴?”彼得赶紧站起身子,有些腼腆地说:“爸爸,我发现用刀和叉在玻璃杯打击,能发出悦耳的声音,就像是乐器弹奏发出的声音。”巴菲特频频点头,笑道:“你很聪明,我听出来了,像乐器弹奏发出的声音。”彼得走到爸爸跟前,凝视着巴菲特,好像有什么心事要对他讲。爸爸笑道:“孩子,你好像有什么心事?说出来,看爸爸能不能帮助你。”彼得听了,鼓起勇气说:“我也许要让您失望了。我今后也许不能和您一样成为‘股神’了,我只想学音乐,音乐才能给我带来更多的快乐。”巴菲特听了,仿佛被什么东西击打了一下。他看着儿子,有几秒钟没说话。那几秒钟对彼得来说,仿佛经历了几个世纪,他心中溢满了忐忑。

    巴菲特看着儿子,①他的眼睛很清澈,仿佛像一潭深蓝色的湖水。终于,巴菲特伸出双手,将手搭在儿子的肩膀上,深情地说:“你已经长大了,你有你的追求,你想学音乐,爸爸不阻拦,②你有权选择一种长大的姿势。”巴菲特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语,在彼得心中燃烧起火一样的激情,音乐的世界,在他眼前变得那么宽广,充满着魅力。

    许多年以后,彼得在他出版《生活由你创造》一书的发布会上,深情地说:“当年,父亲得知我不想走他那条路,而是希望学音乐的时候,他说了‘你有权选择一种长大的姿势’。这句话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信心和力量,大学毕业后,虽然很辛苦,但我感到很幸福。”

    【1】文中“陶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一词语可以看出彼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得的心事是什么?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3】文中画线句①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彼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中画线句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彼得选择了音乐作为自己长大的姿势,获得了幸福。

    B.自己的事情自己担当,即使错了也是快乐的。

    C.一个人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实现自己的梦想。

    【5】你觉得彼得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彼得爸爸说点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画“ ”的句子主要描写了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画“          ”的句子主要描写了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捅马蜂窝》,完成下列各题。

    捅马蜂窝

    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声,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切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蛰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头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了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把儿,也没能使我那肿包迅速消下去。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院里,摆手召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

    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

    爷爷说:“这就是蜇你的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那它干吗还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吗?”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说。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式,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niè)感沉重地压我心上。

    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去年的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空空又是一年。

    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

    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选自(《小读者(爱读写)》2018.04   作者   冯骥才)

    【1】我为什么要去捅马蜂窝?(       

    A.讨厌马蜂

    B.喜欢马蜂

    C.好奇心理

    D.好胜心理

    【2】“挨蛰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此刻最有可能是谁把“我”拖进屋的?(       

    A.妹妹

    B.爷爷

    C.爸爸

    D.妈妈

    【3】“眉头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这里的“自已都能用眼瞧见”是为了进一步说明什么?(       

    A.肿起的疙瘩很大

    B.肿起的疙瘩很痛

    C.肿起的疙瘩很亮

    D.肿起的疙瘩很红

    【4】随着事情的发展,我的心理也产生变化。我心理变化正确顺序是下列哪个选项?

    A.胆怯→好奇→愧疚→企盼

    B.愧疚→好奇→胆怯→企盼

    C.好奇→胆怯→愧疚→企盼

    D.企盼→好奇→胆怯→愧疚

    【5】“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对这句中“旁人”准确解释的是哪个选项?(       

    A.家里的亲人

    B.村里的乡亲

    C.所有的蜜蜂

    D.所有的生命

    【6】“捅马蜂窝”这个词在我们生活中也常用到,它常用来形容的是什么?(       

    A.不怕牺牲

    B.不怕困难

    C.英勇顽强

    D.招惹麻烦

    【7】一窝马蜂成百上千只,可作者为什么只写蜇“我”的那一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请给这句话作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感悟。

    ____________

    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一支高昂的曲子,它的过门常常是低调的,这在音乐上叫做“软起首”,一开始就把调门定得老高,后面的旋律就无法进行,再美的歌也唱不出来。要想把一颗钉子钉进木板,先要把它的头削尖。低头,既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嘛要瞧得起你呢?因此,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低头是我们做人的“软起首”,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把自己当人。低头不应该是流水,越流越低。(A)一支曲子,越唱越低,就会唱不下去;(B)一颗钉子,后面越来越小,也同样钉不牢木板。有人把低头理解为唯唯诺诺、忍让一切,理解为逆来顺受、低声下气,这是不正确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应聘者一个接一个进去接受考试。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凌空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捂着脸出来的人都落选了,他们都是低头的人。后来,有个年轻人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给主考官同样一记耳光,说:“就是这个滋味。”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年轻人被录用了。

    富兰克林以低头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头被录用,这是不是人生的悖论呢?

    不,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在摆放自己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在摆放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1联系短文内容,理解下列词语。

    软起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唯唯诺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短文取个合适的题目,填在前面横线上。

    3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中划线词语“低头”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自然段中的(A)、(B)两句的位置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年轻人打了主考官,反而被录用了,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本文,你有什么启发?试联系生活,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理解。

    方罍之王,回归故土

    世纪之别,一朝回归。

    罍,是我国商代晚期至春秋中期礼器中的大型盛酒器。而皿方罍就是其中的集大成者,其器通高84.8cm,器身高63.6cm,雄浑庄重,雕刻精美,富丽堂皇,反映了中国青铜器铸造鼎盛时期的最高超技艺,被称方罍之王

    1922年,皿方罍于湖南桃源县漆家河出土后器身和罍盖分离,几经辗转流散到不同藏家手中。

    罍盖在1952年被归国有后移交湖南省博物馆;器身则流落海外,经多位古董商及藏家之手,后为日本藏家新田栋一收藏。

    2001年器身被新田栋一家族交付纽约佳士得进行拍卖,最后由法国买家以924.6万美元竞得,创下当时中国青铜器的拍卖纪录。

    2013年皿方罍再次现身拍场的消息引发各界关注,完罍归湘活动发起人谭国斌与湖南省博物馆、全球华人藏家、来自湖南的6家企业通力合作,向佳士得拍卖行正式提出联合洽购,经过与卖家三天三夜的谈判,终于洽购成功。

    器身与器盖分离近一个世纪的皿方罍,即将身首合一,完罍归湘。国人无不盼其早日归来。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所有工作就绪,2013621日上午1020分,皿方罍在纽约实现交接,然后乘飞机经香港,抵达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当天下午540分,长沙海关机场办事处经过查验准予放行。这意味着皿方罍器身正式踏入国门,回到故土湖南,随后,由专车运至湖南省博物馆仓库,与器盖合璧,孤单的盖子终于等到了失散多年的器身!

    提起湖南省博物馆,言必及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尤其是干尸辛追夫人。而如今,该博物馆又多了一件镇馆之宝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自鸦片战争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ー、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

    希望更多的中国文物早日回归祖国的怀抱!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1)集大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镇馆之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不同的目的,重点阅读的段落也不一样。如果想了解皿方罍外形、价值等基本信息,应该重点阅读第_____段。如果想了解皿方罍出土、流落、回归的经过应该重点阅读第__________段。如果想了解我国文物流失现状,应该重点阅读第__段。

    3本文按时间顺序详述了罍身出土至回归的过程,请按照地点,完成罍身的回归线路图。

    湖南桃源县漆家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让读者能清楚准确地了解皿方罍的基本信息。

    B.第②段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只是为了说明我国青铜器铸造技艺的精湛。

    C.第⑥段和第⑧段的两个终于突出了罍身归湘之不易。

    D.第⑩段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我国还有大量文物流失海外。

    5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月光曲》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③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⑦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⑧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本文段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用       画出描写实实在在事物的句子;用“~~~~~~~~”画出由事物引起的联想的句子。

    3“(   )”找出上面文段中的一个比喻句。

    4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脑海中浮现出三幅奇丽的画面,请你给这几幅画取个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气势逐渐增强 b、清幽舒缓 c、高昂激越

    第二段中,第②③句描写了   音乐节奏第④句描写表现了   乐声,第⑤⑥句描写表现了   乐声。

    6等兄妹俩醒来之后,他们会谈些什么呢?请发挥想象,写一段兄妹俩的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仿照例子写句子。

    例: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我们热爱大海,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样。

    我们热爱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样。

    2用关联词语将下面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一切生命都需要它。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河水养育了我们的子子孙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继承和发挥老一辈的革命精神。(用修改符号在答卷的原句上修改)

    ________________

    (3)请在“截然不同”和“无济于事”两个词语中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汉斯接过笛子,说:亲爱的父亲,请去铁匠铺给大公鸡钉上掌子,我要骑着它出门,不再回来啦。”(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国王,你答应的事不能反悔。(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汉斯出发了。(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汉斯就在树上呆了许多年,一边吹着笛子,一边照看着他的猪。(用带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做题。

    (1)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多就竣工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

    (2)八儿高兴得要疯掉了。(仿写)

    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把火柴卖掉,小女孩在大年夜里还在街上走着。(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

    (4)父亲说:“这就是我对你们的希望,请落实在实际行动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

    (5)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仿写)

    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乾隆皇帝的题字插在题诗与画之间,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改为被字句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应该尊敬普通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扩句,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瑞恩说:我将继续努力,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所有人都承认她的介绍很棒。(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明把老师布置的所有一切作业都全部完成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句子转换和仿写。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仿照句式,学习作者的写法,你也来跟山里的朋友打打招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是多种多样的,有父爱、母爱、师爱、友爱、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请以为主题,精心选取自己亲身经历或听到见到的故事写一篇习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