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云南玉溪五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词语中表达的内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多事之秋               流离失所               内忧外患

    B.家破人亡               生灵涂炭               民不聊生

    C.安居乐业               人寿年丰               国泰民安

    D.兵荒马乱               哀鸿遍野               衣不蔽体

  • 2、本文多次采用   的手法用过去人们对雷暴的害怕。来   富兰克林为了探索自然的奥秘而   的精神;用别人的嘲笑,来   富兰克林坚持自已观点的勇气和决心,便 人感到富兰克林的成功既是来之不易的,也是   。(   )

    A. 证明;证明;毫不畏惧;证明;难能可贵的

    B. 烘托;烘托;毫不畏惧;烘托;弥足珍贵的

    C. 烘托;烘托;固执己见;烘托;弥足珍贵的

  • 3、学了《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我知道游隼的速度介于(       )之间

    A.喷气式飞机和鸵鸟

    B.喷气式飞机和猎豹

    C.火箭和猎豹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2020年注定是不xún cháng( )的,因病毒的qīn lüè( ),原本 máng lù( )的城市变得yā yì( )。但是,中国人民tóng xīn xié lì( ),迅速控制了疫情,所展现出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让外国人都觉得nán yǐ zhì xìn( )

  • 5、给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水浒传______________

    _______   智深_______ 地_______

    _______  书_______  烦_______

    _______  荡_______  万_______

    栩如生_______无病而_______

  • 6、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_________

    2.游隼的速度是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速行驶时速度的两到三倍。__________

  • 7、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填空。

    1.“______则嫌长,______则嫌短,素之一忽则______,黛之一忽则______”这句话突出了白鹭____________的适宜。

    2.“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乞巧》一诗中表达人们对幸福追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4.借蝉来表明自己品格高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非是藉秋风。”

  • 8、读拼音,写词语。

    huā bàn    tiān  jiā   mǐn nónɡ  shòu huò     qìn rén xīn pí

    (   )( )( )(   )(   )

    nuò yán   xún mì     wēi  xié               lù lù wú wéi

    (   )( )( )(   )(   )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阅读。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

    ——选自课文《手指》

    【1】这段话主要描述的是五指中的__________,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食指的__________

    【3】你认为短文中第几句话能体现本文语言生动风趣,读来令人忍俊不禁?请写出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

    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

    红日初升,______________。河出伏流,______________。潜龙腾渊,______________。乳虎啸谷,______________。鹰隼试翼,______________。奇花初胎,______________。干将发硎,______________。

    【1】按原文填空。

    【2】这里用了生动的比喻把少年中国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完成习题。

    一窠()八哥的谜

    小时候,我不会养鸟,却有探险和猎取神秘事物的野性。有一年的麦收季节,听说城墙上出现了一窠八哥,我在城墙下绕来绕去寻找。果然,听到了一丝儿很稚嫩而清脆的声音,似出壳不久的雏鸡的叫声。顺着细微的声音找去,终于望见了在高高城墙上的一孔洞穴里,四五张鲜红的小嘴正张着,像一束喇叭花悬挂在崖畔上,好看极了。

    我当下就想把它们掏下来。但壁立的城墙太高太陡,无法攀登。八哥的窠在城墙的上方,用梯子够不着,从城墙上用绳子缒(zhuì)下来一定可以掏着,但我不敢。我只能立在城墙跟前,仰起头望着那一窠神秘的八哥,想攀登上去掏这窠八哥。

    全村的孩子中,我最会爬墙上树,我天天练攀登,苦练了一二十天,一天比一天攀登得高。小八哥的爹妈从天空嗖的一声回到窠里喂食,翅膀又黑又亮,在我眼前一闪而过,随后从窠里伸出头,朝下望着我,吱吱地叫,我知道它们在咒骂我。有几次,头发上落了雨点似的鸟粪,还有脏土。我心里明白,这是大八哥在对我进行反抗。

    小八哥抖动着茸茸的羽毛,我闻到了奇异的鸟的气味,再往上攀登三五尺,就能够着八哥了。

    一天清早,我来到城墙下,感到有点异样没有听到小八哥的声息。前几天,我已听出小八哥的声音变得洪亮了起来,不再是嗷嗷待哺,而是牙牙学语,已经很像在歌唱。八哥的歌,一定不同于鸽子那种柔媚而混浊的声音,更不是麻雀粗糙的吵叫,也不同于村里八音会上的任何一种乐器声。

    我顿然明白,八哥一家已经飞走了,已经移居到不可知的远方。

    我这一辈子不会忘记这窠小八哥,而且直到现在也不明白:它们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如何能神奇地飞到了远方?

    【1】一窠八哥的谜主要指什么(       

    A.被老鹰叼走

    B.如何飞走的

    C.生病死了

    D.悄悄躲起来

    【2】在本文中作者对八哥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A.讨厌——喜欢

    B.讨厌——难受

    C.好奇——担忧

    D.好奇——欣喜

    【3】第1自然段作者对小八哥作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A.声音、外形

    B.声音       动作

    C.外形     颜色

    D.外形       声音

    【4】结合你的成长经验或阅读积累,谈谈你从文中获得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盲道上的爱

    ①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同事方老师正一辆辆地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就走过去,和她一道搬。

    ②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③方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她视网膜出了问题,并让我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为啥要做充足的心理准备。医生说,你女儿有可能失明。我听了差点昏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二十岁啊,没了眼睛怎么行 !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取出来给我女儿吧。那一段时间,我暗暗地为自己的这个决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家中无人时,我就开始闭着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饭。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到过我,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彻底地生活在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到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竞认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之百的盲人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儿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他们父女俩表演一回走盲道。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前。解开围巾,我看见走在后面的丈夫和女儿都哭成了泪人儿——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 !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

    ④带着方老师讲述的故事,我开始深情地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的,国外的,江南的,塞北的……

    ⑤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道问好,我弯腰捡起盲道上碍脚的石子。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路,我就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试着走一回盲道吧。尽管我的脚不认得那八道杠,但是,那硌脚的感觉那样真切地瞬间从足底传到了心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已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

    ⑥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吧,我替他们谢谢你。

    【1】写出第②段中加点词语“无知”在文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女儿和父亲都哭成了泪人?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他们心疼夏老师。

    B.夏老师取得成功,他们很激动。

    C.被那种无私而崇高的亲情所感动。

    D.为夏老师的付出而高兴。

    【3】文中说“这条人间最苦的道”是指什么?为什么说是最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最后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深深嵌入了我的生命”,这种挂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医生为什么要让方老师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方老师自己做的“决定”和“准备”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标题是“盲道上的爱”,读完全文后,请你说说标题中的“爱”主要指哪两种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诸葛亮初次用兵(节选)

    曹操派大将夏侯惇、于禁领兵十万,杀奔新野。诸葛亮便向刘备要了尚方宝剑,升堂调度:“博望左边有座山,叫豫山;右边有树林,叫安林。可以埋伏兵马。关羽可领一千人在豫山埋伏,敌军来就放过,他们的粮草辎()重一定在后面,只等南面火起,就可驱兵出击,烧毁粮草。张飞可带一千人去安林背后埋伏。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击。关平带五百人,预备引火之物,到博望坡后两边等候,到初更天敌人到来,便可放火。樊城赵云速回,让他作先锋;交战时只要败,不要胜。主公自带一支军队作赵云后援。你们各个按计划行事,不得有误。”

    且说夏侯惇、于禁率大军到达博望……赵云领兵来战,夏侯停与之交战几个回合,赵云且战且退……

    天色渐渐昏黑,夜风愈大。夏侯惇只顾催促部队赶路。行至两边都是芦苇的狭窄山路,护送粮草的于禁、李典率领后卫赶到,见此状大叫:“前面夏将军慢走。”于禁还赶到前边阻止。夏侯惇猛然省悟,正要退兵,却听背后喊杀声起,早有一派大火烧着,两边芦苇也着火,一刹那,四面八方都是火,风大火猛。曹军顿时大乱,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赵云回军赶杀,夏侯惇冒烟突围而逃。李典见势不好,往博望坡奔回,却被关羽的军队拦住厮杀。于禁见粮草车辆烧了,便从小路逃命去了。夏侯兰、韩浩来救粮草,却被张飞伏兵拦住,张飞一枪刺落夏侯兰于马下,韩浩夺路逃脱。一直杀到天明,刘备才胜利收兵,直杀得曹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夏侯惇收拾残部,狼狈返回许昌。

    关羽、张飞相互惊赞道:“孔明真是英才啊!”一齐拜伏在坐于小车里前来犒军的孔明车前。

    【1】“不计其数”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写出了曹军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读第1自然段,结合第3自然段,分析诸葛亮这样做的用意。

    关羽在豫山埋伏:______________;张飞去安林背后埋伏:_______________;关平预备引火之物,敌人到来便放火:______________;赵云作先锋,交战时只要败: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关羽、张飞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夏侯惇是_________________的人。

  • 14、古希腊的佛里几亚国王葛茅士以非常奇妙的方法,在战车的轭(è)上打了一串结,他预言:谁能打开这个结,就可以征服亚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地将绳结打开。这时,亚历山大率军入侵小亚细亚,他来到葛茅士绳结前,不加考虑,便拔剑砍断了绳结。后来,他果然一举占领了比希腊大五十倍的波斯帝国。

    一个孩子在大山里割草,被毒蛇咬伤了脚。孩子疼痛难忍,而医院在远处的小镇上。孩子毫不犹豫地用镰刀割掉受伤的脚趾,然后,忍着疼痛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一位朋友到一家餐馆应聘做钟点工。老板问:在人群密集的餐厅里,如果你发现手上的托盘不稳,即将跌落,该怎么办?许多应聘者都答非所问。这位朋友答到:如果四周都是客人,我就要尽力把托盘倒向自己。最后,朋友成功了。

    亚历山大果断地用剑砍断绳结,说明他舍弃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小孩子果断地舍弃脚趾,以局部的牺牲换取了生命;服务员果断地把即将倾倒的托盘倒向自己,保证了顾客的利益。即使遇到难以避免的挫折,你也要选择最佳的失败方式。

    成功往往蕴含于取舍之间。不少人看似素质很高,但他们因为难以舍弃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了更长远的目标。成功者有时仅仅在于抓住了一两次被别人忽视的机遇,而机遇的获取,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作出果断的取舍。

    1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3分)

    舍弃(   ) 果然(   ) 果断(   )

    2短文讲了哪三个小故事?用小标题概括出来。(3分)

    3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4亚历山大剑砍绳结,说他是舍弃了传统的思维方式。想一想,用传统的思维方式会怎样呢?(3分

    5孩子果断地割掉中毒的脚趾。你认为他这样处理正确吗?如果是你,会这样做吗?为什么?(2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有老鼠牌铅笔吗

     

    A.书名及作者

    B.出版社

    C.书的售价

    D.书受人欢迎

    E.书中有个男孩名叫夏刚

    【2】仔细阅读上文,你猜这个故事会写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寒假里,小林打算读这本书。下面是他的阅读计划,你还有什么建议呢?

    ①了解作者、创作背景;

    ②完成一份阅读思维导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马是世界上稀有的动物之一。

    河马的鼻孔、眼睛和耳朵全生在脸的上部,几乎成了一个平面,因而当它把身体潜入水中的时候,眼、鼻、耳还能露在水面上。它的一对大门牙,不是向上长,而是向前方平行探出,好像两把铲子一样。它的嘴比一般动物都大,当它张开大嘴时,一个人如果跳进去,恐怕还填不满它的嘴呢。有人曾经亲眼看到河马把一条小船咬成两段。五六厘米粗的芦苇秆子,它咬起来,就好像人们吃韭菜那样容易。

    河马不但嘴大,胃口也大。据说它的胃能容纳100千克左右的食物。在动物园里,因为不光是喂草,也喂大麦、燕麦、小麦、胡萝卜等精料,所以每天的食量可以减少到30千克左右。

    在它的故乡非洲,河马几乎日夜泡在水里,靠吃芦苇、水草过活。

    【1】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2】河马的身体结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据说它的胃能容纳100千克左右的食物。_______

    (2)它的一对大门牙,不是向上长,而是向前方平行探出,好像两把铲子一样。_______

    (3)它的嘴比一般动物都大,当它张开大嘴时,一个人如果跳进去,恐怕还填不满它的嘴呢。_____

    【4】找出这篇短文的过渡句,并摘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哪些地方说明河马的胃口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内阅读。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解释下列词语。

    士人:___________

    有恒:_______________

    下流:______________

    无尽: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的句子。

    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告诉我们,读书一要有志气(志向);二要___;三要___,这三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4你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请写出一两点来。

    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母亲的眼睛

    在世界射击锦标赛的现场,发生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急死人的新鲜事:50米手枪慢射冠军普钦可夫失踪了!广播喇叭声声急、字字催:“普钦可夫,马上去领奖台!马上去领奖台,普钦可夫!”

    实际上,普钦可夫安然无恙、毫发无损。此时此刻,他正躲在一个谁也发现不了的角落里与他的妈妈通电话:“妈妈,妈妈,您看见了吗?您听见了吗?赢了,赢了,得了冠军,破了纪录!”

    对于一位双眼曾患恶性黑色毒瘤的人来说,能够逃脱无边黑暗的厄运,迎来鲜花如海、光明灿烂的世界,这全仰赖妈妈柳莎的眼睛和医生巴甫琴科的妙手回春。

    8年前,10岁的普钦可夫被确诊双眼患上恶性黑色毒瘤。几十所医院、几百名大夫像串通好了似的,众口一词:做眼球摘除术!不然的话,快则3个月,慢则半年……

    命运如此残酷。天真活泼的儿童就得面对要么死亡、要么黑暗的选择。这选择沉甸甸的,压得人透不过气来。柳莎这是第二次面对这种疾病,丈夫不听医生的话,结果离开人世,她不想让儿子重蹈覆辙。仅仅两天的时间,她把汽车、钻戒和满头金发换成了现金。她卖得那样果断、那样坚决,她要让儿子在手术前看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美国的大峡谷、法国的凯旋门……

    母子俩一路欢笑,怎么看也看不够,怎么说也说不完。普钦可夫忘却了疾病,完全沉浸在母爱的幸福里。

    这样愉快的旅程却不得不在中国长城的烽火台上戛然而止,因为柳莎的随身听的声波有力地撞击她的耳膜:眼科专家巴甫琴科发明了视神经诱导接合剂,使移植眼球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一只盲犬已重见天日。

    柳莎母子分秒必争、日夜兼程,很快就来到巴甫琴科面前,要求马上手术:把母亲的一只眼球移植给儿子。

    巴甫琴科看见了柳莎的眼睛,那是一对世界上最漂亮、最湛蓝、最纯洁的眼睛。

    尽管柳莎的眼球和普钦可夫的眼眶配合得天衣无缝,尽管巴甫琴科努力努力再努力,人类史上第一次眼球移植还是失败了,世界上徒添了两只义眼,一只在柳莎的眼里,另一只在普钦可夫的眼中。生活就是这样,撒下了希望的火种,又浇灭了光明的苗。

    柳莎要进行第二次眼球移植:把她的第二个眼球移植给普钦可夫。于是,就有了一场艰难的对话。

    “你是否知道最可能的结果?”巴甫琴科问。

    “知道。”柳莎回答得很干脆。

    “你坠入黑暗,你儿子也见不到光明呢?”

    “知道,我做好了一切准备,能接受最坏的结果,能忍受一切痛苦。”

    功夫不负有心人,手术终于成功了。

    柳莎和普钦可夫出院的那天清晨,天特别的蓝,风特别的暖,太阳和月亮都赶来看人间最动人的一幕:柳莎背着她的儿子,儿子闪着明亮湛蓝的右眼,发着“走、停、左拐,右转”的口令,母亲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一直向前。

    【1】普钦可夫患的是什么病?(       

    A.恶性高热

    B.恶性黑色毒瘤

    C.恶性综合症

    D.恶性淋巴瘤

    【2】第五自然段中,“不相让儿子重蹈覆辙”指的是什么?(       

    A.不想让儿子失去眼球

    B.不想让儿子因做眼球摘除手术而去世

    C.不想让儿子因不做眼球摘除手术而去世

    D.不想让儿子在失去眼球前饱览世界风光

    【3】对“巴雨琴科看见了柳莎的眼睛,那是一对世界上最漂亮、最湛蓝、最纯洁的眼睛”这句话的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A.柳莎的眼睛长得很漂亮、迷人

    B.柳莎的眼睛最适合做眼球摘除手术

    C.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柳莎的眼睛与众不同

    D.不仅指柳莎的眼睛,也是在点明这位母亲的爱是最纯洁、最伟大的

    【4】第3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A.开门见山

    B.设置悬念

    C.承上启下

    D.首尾呼应

    【5】短文描写了巴甫琴科和柳莎的对话,以下哪一项的理解是最正确的?(       

    A.柳莎为了给儿子治病,即使自己陷入黑暗也不在乎

    B.第二次手术最可能的结果是柳莎和儿子都见到光明

    C.柳莎不确定手术能不能成功,她进行了艰难的抉择

    D.柳莎爱自己的儿子胜过爱自己,远胜过爱她的丈夫

    【6】短文开头描写了一个对比强烈的场景:广播的焦急寻找和主人公在打电话。这样写,对表达中心思想和吸引读者方面有什么好处?请你分别谈一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文末写道“儿子闪着明亮湛蓝的右眼,发着‘走、停、左拐、右转’的口令,母亲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一直向前。”此时此刻,儿子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你给短文加个结尾,使文章首尾呼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检阅台

    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今天下午,你去上中文课之前,我看见你不断地翻书,一边翻,一边数,然后得意地说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课外书,一定能得奖了。过去的两个礼拜,爸爸也确实看见你每天才吃完饭,就抱着书看,爸爸还好几次对你说:“刚吃完饭,应该休息,让血液去肠胃里工作。如果急着看书,血都跑到脑袋里去了,会消化不良。而且刚吃饱比较糊涂,读书的效果也不好。”只是不管爸爸怎么说,你都不听,才把书放下几分钟,跟着又拿起来。你读书的样子好像打仗似的,好快好快地翻,读完的时候还大大地喘口气:“哇,我又读了一本。”现在,爸爸终于搞懂了:原来你们班上有读书比赛,每个礼拜统计,看谁读得多。爸爸不反对这种比赛,它确实能鼓励小朋友多读不少书。只是,爸爸也怀疑你到底能记住多少,又读懂了多少。如果你只是匆匆忙忙地翻过去,既不能咀嚼书里的意思,又不能欣赏美丽的插图,甚至不能享受那些故事,获得读书的乐趣——你读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以“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既浪费了时间又搞坏了身体。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两句孔子说过的话——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①”孔子又说:“只知道学习,却不加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变得危险了。②”在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是“学”“习”和“思”:“学”是指“学新的东西”;“习”是指“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复习一下;“思”是指“思索”,让学到的东西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引发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现在,爸爸要问你,你这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算是“学”,是“习”,还是“思”?你的答案大概只有“学”吧!

    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读一辈子也读不完?

    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

    这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教种番茄的书。如果爸爸一页一页地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会有已经结了的番茄呢?

    所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

    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

    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一大堆杂草,是不可能有好的收获的。

    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而且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

    1.写出你对下面词语的理解。

    自生自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 ”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文中画“____”的两个句子的原文。

    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爸爸对孩子读书比赛的名次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请找出来,画上“  ”。

    5.短文中画“   ”的句子能使我们想起一句古诗,请补充完整。

    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扩写句子。

    )小姑娘( )跑过来。

     

  • 21、按要求写句子。

    1.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用关联词将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句子广场。

    1.从“倾注、倾诉、倾听”中任选一个词写一句话。

    2.这个人连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改成陈述句)

    3.金字塔真高啊,             。(把句子写具体)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题目:一句话的启示

    提示:我们经常收获“启示”,懂得勤劳、珍惜、奋进、善良、团结、创新……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能带给我们丰富而深刻的人生思考。这句话可能是父母、老师不经意间说出来的,可能是同学做游戏或学习时说出来的,可能是你在读书、上网时看到的……

    请以“一句话的启示”为题,写一篇习作,将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写出来,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谈得到的启示。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