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近的是( )
A.不谋而合 有勇无谋
B.背井离乡 背道而驰
C.日出而作 吟诗作赋
D.兵不厌诈 尔虞我诈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花草从生 满载而归 鼓鼓囊囊 一模一样
B. 鸟栖虫居 五采缤纷 绘声绘色 金蝉脱壳
C. 聚精会神 依依不舍 名副其实 八仙过海
D. 各显神通 指手画脚 枝繁叶茂 凶相必露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精巧 浇水 榨油 爱幕
B.恩惠 寻常 孤独 生硬
C.镜匣 忘缺 懂得 铿锵
D.矮小 缠绕 浸泡 亨受
4、补充词语,并完成后面的练习。
遍( )鳞伤 视而不( )
( )不可言 斗( )星移
(1)上面的词语中表示“浑身都是像鱼鳞一样密集的创伤,形容伤势非常重”的词语是 。
(2)再写出两个像“斗( )星移”含有星体名称的四字词语: 、 。
(3)这么严重的问题,我们怎么可以( )呢?我们一定要帮他改正错误。
5、给画横线的字注音。
水浒(____)传 荡寇(____)志 地煞(____) 栩(____)栩如生 呻(_____)吟
比喻(____) 过瘾(____) 书籍(____) 饥(____)渴 报偿(____)
沉甸甸(____) 馈(____)赠 磁(_____)石 酵(_____)母 借鉴(_____)
鲁(____)智深 委(____)屈 皎(____)洁 呕心沥(____)血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的家境十分贫寒,有关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母亲”的外貌描写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们学习了《伊索寓言》中的三则故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读过《伊索寓言》中的《________》《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把字写得工整漂亮。
dù jì duàn liàn cí xiáng gēng yún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9、阅读下面的车票信息,完成练习。
【1】这张车票必须到______站上车,到达_____站必须下车。
【2】车站规定列车发车前5分钟停止检票上车,所以持这张车票必须在________这个时间前上车,还必须乘坐________次列车。
【3】这张车票价钱后面有个“孩”字,表明这是一张_________。老张今年50多岁了,还能持这张车票乘车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持这张车票必须坐在第___号车厢,第___号座位上。如果你上车后发现有位中年女性坐在这个座位上了,你会怎样对她说?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圆明园中,有 的殿堂,也有 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 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 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 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1.把文中的句子补充完整。
2.用下列词语造句。
不仅……还……
有……也有……有……也有……
11、阅读理解。
忆读书(节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 )越看越明白。( )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
果然 虽然 居然 忽然
【2】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故事与《三国演义》中的哪个人物有关( )
千里走单骑 温酒斩华雄 刮骨疗毒 败走麦城
A.诸葛亮
B.周瑜
C.关羽
D.张飞
【4】“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
【5】读书很重要,读书方法更重要。试着写两个你读书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各题。
小刚将在“朗读者”活动中为大家朗读《春酒》这篇散文。理解是朗读的基础,小刚在理解这篇文章上还存在疑惑,请你帮助他解决。
春酒
①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还有个家家邀饮春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家家户户轮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零食回家。
②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桂圆、松糖等,并不稀罕。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要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③八宝酒,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 荔枝 桂圆 杏仁 陈皮 枸(gōu)杞(qī)子 薏(yì)仁米 再加两粒橄榄。这八宝酒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kǎn)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④我喝完春酒回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我总是说;“只喝一杯,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母亲听了很高兴。她自己请邻居来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zhēn)一杯八宝酒。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⑤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12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11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的酒席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wēi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
⑥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⑦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⑧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倒一杯给儿子喝,他挑剔地说:“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
⑨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乡的酒呢?
(作名琦君:选文时有改动。)
【1】本文回忆了儿时令我印象深刻的三个场景,分别是第①自然段我喝春酒、第②到④_____,第⑤到⑥自然段_____。
【2】第①自然段中画“ ”的语句,将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我爱喝春酒就像蜜蜂爱采蜜一样,因为蜜蜂和春酒都是甜甜的。
B.我鼓鼓的肚子和蜜蜂的样子像,就连去喝春酒的勤快劲儿也像。
C.我去家家户户喝春酒,一马当先,不请自到,像蜜蜂爱采蜜一样。
D.我代表母亲去喝春酒,把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的样子真像。
【3】小刚朗读到《春酒》第2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联想起《桂花雨》中的类似描写“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这两处语言,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请写在横线上。
_____
【4】小刚在朗读第3自然段中画“﹏﹏”的句子时,不知道该怎样停顿。请你帮助小刚在句子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5】第③自然段加点的部分。是对“我与小花猫”的细节描写,将这样描写的作用理整准确的一项( )
A.突出我很不小心是个鲁莽的孩子。
B.突出我十分爱喝母亲泡的八宝酒。
C.突出小花猫是个爱喝酒的小酒仙。
D.突出母亲亲手泡的八宝酒特别好喝。
【6】将第⑤自然段“最最讲究的酒席”中“讲究“一词,以下选项中的“讲究”意思最一致的一项( )
A.妈妈是个有品味的人,她对家中的每一处布置都很讲究
B.爸爸是一个做事讲究效率的人,工作时他总是争分夺秒
C.姐姐是位翻译官,她常常告诉我翻译的技术可大有讲究
【7】联系上下文,体会第⑧自然段中“如法炮制”的意思,并展开想象,用具体情景把成语的意思表现出来,将内容写在“_______”上。
【8】联系下面的阅读链接,写出你对文中第⑨自然段的理解,并在阅读链接中用“〇”圈画出帮助你理解这段话含义的词语。
阅读链接 | 琦君,1917年生于浙江省温州市,中学时随父母迁居杭州。1949年去台湾工作。1977年,琦君随夫远赴美国,客居纽约。直到2004年才和丈夫重返台北养老。她一生在台湾与美国间多次辗转,始终远离故土。 |
【9】琦君曾写道“每回写到我的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让作者难以忘怀的。其中就有母亲。作者眼中的母亲是怎样的,结合文中对母亲的描写,至少从两个不同方面写出你的理解。
_____
【10】同学们听完小刚朗读《春酒》后,围绕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展开了讨论,你最认同的观点( )
A.赞扬母亲身上具有的美好品质
B.展现家乡邻里之间的真挚情谊
C.夸赞家乡八宝酒的味道很独特
D.表达作者对家乡与亲人的情感
13、课内精彩片段回放。
松鼠(节选)
①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xùn)良,很讨人喜欢。②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jiǎo)健,四肢轻快。③玲珑(lóng)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yīng)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④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⑤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⑥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第①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 B.埋下伏笔 C.总起全文
【2】第②—⑥句介绍了哪些内容?请连一连。
第②句 描写松鼠的尾巴
第③④句 介绍松鼠吃东西的姿势
第⑤句 介绍松鼠的面容、眼睛、四肢等
【3】这段文字主要写出了松鼠____等特点。
14、阅读理解。
①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播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②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早寨调来六千名弓驽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③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这个片段选自《草船借箭》,故事出自古典章回小说______,作者是______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抄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____________
这比喻句把______比作______,写出______。
【4】从以上文段,我们知道诸葛亮是个______的人,因为他算到了______,知道______;他还算到了______,知道______ 。
15、阅读
倾听鸟语
①我爱鸟。
②过去在乡下,到处是树,有树就有鸟,树多鸟也多。大麦泛黄时,黄鹂天不亮便亮开了嗓子:“大麦大麦黄黄,大麦大麦黄黄啦!”夏日里,布谷鸟不紧不慢地叫着“布谷——布谷——”,还有一种叫不出名字的鸟儿,在天空欲雨没雨时,急促(cù còu)地叫着“滴水,滴水”。云雀、白头翁、灰喜鹊、燕子……最多的是麻雀,田野里、草堆上、树丛中,成百上千的一哄而起,顷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③刚进城那几年,宿舍围墙外有许多高大的梧桐。清晨和傍晚,成群的鸟儿,聚集在树上,准时举办欢快热闹的“森林音乐会”。鸟声里,我们迎来朝霞,送走夕晖。我仿佛(fó fú)又找到了在乡下的那种感觉。后来因旧城改造,梧桐被砍了,那清脆响亮的鸟声,成了记忆里的一个遥远的梦。偶尔看到两三只鸟儿惊恐地从城市的上空飞过,常觉怅(chàng càng)然。噪音嘈杂,环境遭污染,生态资源被破坏,哪里还有鸟儿栖(qī xī)息的家园?
④鸟语是世间最美的语言。节假日,我更爱到山里去倾听鸟儿的鸣唱。找片幽深的林子,静静地躺在铺满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近了山的心灵。看小鸟在树与树之间跳荡,听绿荫深处的鸟声,忽断忽续,忽远忽近。顽皮的山雀,呼啦啦如夏日的骤(zhòu jù)雨漫天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
⑤鸟是世上尽善尽笑的灵异之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长长的尾巴,尖尖的喙,鲜艳光洁的羽毛,优美无比的流线型体态,婉转流丽的呜唱。常念江南青青的稻田里,一只两只的白鹭,蜷( juǎn quán)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或者低飞于黄昏的空中,背衬以黛青的山和油绿的梯田,多美的一幅画,赋予了生活多少的诗意!
⑥假如天空里不见了鸟影,生活里闻不到鸟声,人类将会多么寂寞。多一点爱给鸟类朋友吧,让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
【1】用“/”划去文中加点的字后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文中说明麻雀很多的词语是_________,说明鸟儿的鸣叫十分动听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来写的。
【4】作者表达了怎样的心声?用波浪线画出来。
16、阅读《军神》片断,完成练习。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是对人物的_________描写,你体会到:___________。
【2】理解关于沃克医生的描写,填空。
(1)联系课文内容,请概括沃克医生在术前、术中、术后外在变化过程:
_________——“双手颤抖”——___________
(2)“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
这是对沃克医生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描写,沃克医生“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横线的句子,联系全文,写下你对“钢板”“军神”等词语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按要求做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1】这一段的主要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写的。
【2】这一段的段式是________。
【3】这一段主要写了松鼠的四肢________,行动________,小面孔________,小眼睛________,毛________色,________,大尾巴________。
18、阅读理解。
南京大屠杀(节选)
半个世纪过去了,浩浩长江依然奔腾向前,无止无息。
在我两下江南的采访调查中,在我提起沉重的笔时,我悲愤的心依然一次又一次地战栗。限于篇幅,我的叙述难以表达历史灾难之万一;而当年日本法西斯那难以计数的令人发指的兽行,又绝非笔墨所能形容!
半个世纪过去了,美丽壮阔的南京城已难觅旧时容颜,可先辈们痛苦的哀号将永远在我灵魂深处回荡。在纪念抗日战争50周年前夕撰写这篇文章,我又感到欣慰——今日之中国,已非任人宰割的羔羊;作为80年代的青年军人,我又感到自豪——在我们的钢铁长城和火热的胸膛前面,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作为历史的回顾,我们不能只有四大发明、古国文化、开元盛世、丝路花雨,也应该有南京大屠杀。
我不想也没有必要发更多的议论,我只希望像我一样年轻的战友、年轻的同胞,记住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这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它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1】词语巧搭配。
沉重的_______ 令人发指的_______ 惨绝人寰的_______
【2】“议”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意见;言论。②商议。在“议论”一词中,“议”字应该选第__________项解释。
【3】“美丽壮阔的南京城已难觅旧时的容颜”,发挥你的想象,你觉得“南京城的旧时容颜”会是什么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选文中画横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有南京大屠杀,我们也永远不要忘记祖国曾经的辉煌,我们要重回时代巅峰。
B.我们不能只记住曾经的辉煌,还要记住曾经的耻辱,这样才能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19、阅读和探究。
观雨(节选)
小时候,最爱看下雨,韵味十足的雨让人有了诗情。眼瞅着热毒毒的天,忽然一阵风起,飘来一片黑云。人们奔走着.喊着:“快落雨了!”晒谷的赶紧搬进箩筐,摆摊的马上躲进骑楼。我们乱跑着,让人推来搡去,又骂着“绊手绊脚”,还觉得有趣得很。雨点打在发烫的路面,不知冒尘土还是冒白烟,带一股辣鼻 的“地气”不一会儿,雨大起来,大颗的雨点撞击水面,炸开了,却似朵朵盛开的玉兰——倘若世上真有那样一种透明的玉兰转瞬之间,开了又谢了,谢了又开了。看着街上一个行人也没有了,只有路两边窄窄的阳沟里奔腾着流水,那流水喊着唱着,何等欢快!半个小时后,雨渐渐小了。不过,雨的神采并未消减。此时,它让人品味出一种韵律,这韵律生动而诱人。屋檐下淅淅沥沥,滴滴答答。听,叮咚,铮淙……有如童话里的十音钟。下雨过后,空气非常的清新,视野也特别的清晰。雨就像一位拥有魔法的巫女,用她手中的魔法棒一挥,洗去了城市的尘埃与污秽。
【1】文章是按照________的结构来写的,围绕“________”这句话,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描写韵味十足的雨。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_______比作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表示声音的词语有哪些?请写出来,然后再写两个这样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你观察过雨吗?大雨来临前是什么样子的?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照样子写句子
例:外祖父轻轻地刮去画上的污迹。
外祖父轻轻地把画上的污迹刮去。
画上的污迹被外祖父轻轻地刮去。
①你一定要保存好这幅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外祖父递给我一个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母亲大声说:“我挺喜欢他爱看书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句子改成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2、那些美好的印象,我怎能忘记呢?
23、习作。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你想象过若干年后的世界是怎样的吗?是到处是科技感满满的, 还是我们已经移居到其他星球,地球变成了我们的故乡呢?那就展开你的联想吧。
请以 “ 年后的 ”为题写一篇习作,不少于 4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