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示儿》是陆游绝笔诗,表达了诗人盼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情感。
B.《松鼠》一文是英国博物学家布封的作品。
C.《太阳》一文写了太阳的远、大、热等特点以及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D.从王维的《山居秋瞑》一诗中,我们可以欣赏到雨过天晴后山林幽静,月光如水,溪水潺潺的美景。
2、关于怎样提高阅读速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时候带着问题去读书,可以加快我们阅读的速度。
B.为了提高阅读的速度,我们要集中注意力,尽量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C.要想读得快,一定也要想得快,要一边读一边想,不能只读不想。
D.必要时我们可以抓住关键词句,这样才能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韵律(yùn) 爱卿(qīnɡ)
B.冠军(ɡuān) 犯罪(zuì)
C.飘浮(piāo) 追逐(zú)
D.忙碌(lù) 闲逸(yù)
4、辨字组词。
订(_______) 兼(________) 陪(_______)
钉(_______) 廉(________) 赔(______)
5、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
(2)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
(3)这小家伙……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 )
6、根据拼音写词语。
1.山洪bào fā(_____),冲垮了那座hónɡ wěi(_____)的jīn bì huī huánɡ(______)的jiàn zhù(______)物。
2.那位歌手yǔn nuò(______)的事情没有做,还xiāo huǐ(______)证据,jù jué(______)道歉,结果人设bēnɡ tā(_______),现在hòu huǐ(______)也晚了。
7、把词语补充完整。
足_____多_____ _____意_____形 安_____乐_____
呕心__________ _____忧外_____ 兵荒__________
8、将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村庄儿女各当家。
(2)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
(3)___________,意恐迟迟归。
(4)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别放下书包
①这条街以前从来也没像今天此刻这般热闹。街这头到街那头,街这边和街那边都挤满了人。尽管此刻已经下起了( )的小雨,但人们仍挤得( )。
②这是电视台组织的一次活动,活动的全程都被拍摄下来,起点和终点都设在幼儿园大门口。
③参加这次活动的小孩子有五六岁的,也有三四岁的。他们被召集在一起,老师郑重其事布置了任务:“明天,我们要去森林公园春游,午饭就在公园吃。你们都是组长,要为组里的小朋友准备干粮。喏,交给你们一个背包,跟老师走,去另一条街上的超市,把老师买好的食物和饮料背回来。如果你拿不回来,小朋友们就没有吃的了!”
④活动开始后,家长和老师们一直通过监视器注视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⑤去时很顺利,轻装么。回来时,各种情况出现了。孩子走着走着,有丢落了一个水瓶的,看了看,就由它去了。也有的返回去再捡起来往前走。走着走着,有的嫌背包带勒得肩膀疼便放下来,索性就把包拖在地上走。走着走着,包里的一袋食物掉了下来,孩子根本没在意,仍旧往前走。也有的走了一会儿发觉少了东西再回去找的,反正,丢盔弃甲的多了起来。
⑥渐渐地,孩子们快到终点了,速度也加快了。有的孩子眼尖,已经看到了防线后面的父母,尖叫着飞奔过去,其中有的孩子更是把手里拿着的东西都扔了。这时候,落在最后的一个小男孩成了人们关注的中心。这小家伙可能小一点,所以他背的那个包也嫌大了点,他也奔跑了起来,可背上那个包因奔跑的缘故而上下颠着,击打着他那小小的身体。他手里还抱着一瓶矿泉水,这使他跑起来有点儿费劲。这时,雨又渐渐地大了,雨珠打在他脸上、眼睛上,他抬起手擦掉雨水,“叭”,矿泉水瓶掉在地上。小家伙愣住了,弯了腰去捡。这当儿,背上的包往斜里一滚压得他趔趄了一下,没站稳,跌坐在地上。
⑦“健儿!”一个女人尖叫了起来,是孩子的母亲。她站在防线后面已经多时,她早就想叫:“背包太重了,扔了吧!”小家伙听到了,但他辨不清方向,他像小狗般可爱,双手撑着跪着,努力在找母亲,但没找到。他果断地改变姿势,抓起了瓶子,费力地站了起来,又( )往前跑。这时,母亲已经钻过那道防线,朝小家伙扑了过去。小家伙全然不顾妈妈的拥抱,只是( )地告诉妈妈:“我把书包背回来了!”母亲泪流满面,亲着小家伙又是汗又是雨的小脏脸,周围人一片欢呼。
⑧这孩子的肩膀将来是担得起责任的。
【1】根据语言环境,将下列词语填在第①、⑦段合适的括号里。(填序号)
A.跌跌撞撞 B.水泄不通 C.淅淅沥沥 D.郑重其事
【2】第⑤段中的“丢盔弃甲”原指打了败仗,在文中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将下面内容进行排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个不屈服于困难的小男孩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②老师召集了孩子,宣布活动的任务。
③历经磨难,顽强的小男孩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引起大家的赞叹。
④电视台组织的活动,引起人们的围观。
⑤返程中,有许多孩子丢盔弃甲,表现不一。
A.⑤①④②③ B.②④①⑤③ C.④②⑤③① D.④②⑤①③
【4】下面对文章的题目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场比赛,背包放下了,就意味着输掉了比赛。
B.“别放下背包”,这是老师说的话,放下背包,同学们就没吃的了。
C.“背包”就是一个任务或一个目标。人生道路上,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坚持不懈,不半途而废,才能收获成功。
【5】结合文章,思考为什么文末说“这孩子的肩膀将来是担得起责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四季之美》,回答问题。
①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②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③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④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
【1】短文是按________顺序来描述景物的,展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从中体会到作者____________的感情。
【2】为什么“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的情景在作者眼里是那样动人,“大雁比翼而飞”的情景更令人感动?(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第②、③自然段,用几句话写一处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牧场之国(节选)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________。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_______。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请用“静”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写在选文的横线上。(不可重复)
【2】仔细阅读选文,你能感受到牧场环境______的特点,请用“______”在选文中画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三句话。
【3】选文中为什么要描写汽笛声和车船的来往?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
【4】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两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支撑_______ | 隐藏_______ | 牢固_______ |
【2】文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了地道的构造。
【3】文段中“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段中体会劳动人民群众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文章,然后答题。
向中国人致敬
①记得那是十二月,我进入巴黎第十二大学。
②我们每周都有一节对话课。入学前,就有人向我介绍这位对话课的教授:“他留着大胡子,以教学严谨闻名全校。他的提问有时十分刁钻古怪,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领教过,你要小心……”
③第一堂对话课,我就被大胡子教授点了名。当他了解我的背景后,便问道:“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的么?”
④全班一片肃静,谁也没想到教授会问这么敏感的问题。我正视着他,慢慢地说:“先生,我没听清楚您的问题。”
⑤“那么,”教授说,“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⑥雪花在窗外默默地飘。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清晰地感受到了那种突然冻结的沉寂。几十双眼晴,蓝的、绿的、褐的、灰的,全都瞪大了盯着我。
⑦“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我的语气很坚定。
⑧教授依然没有放弃追问:“那你们打算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⑨“一国两制的构想,您不会不知道吧。不过目前,我想,在今天的中国,台湾问题暂时还不是最重要的。如何使中国尽早富强起来,才是最迫切的问题。”
⑩“那你们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这儿坐了二十多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家都有兴趣弄清楚这一点。”
⑪教室里的氛围没有丝毫的放松。我突然感慨万千,狠狠地盯着这个刁钻古怪的教授,然后挺起胸,一字一顿地说:“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国门的同胞,再也不会受到像我今天要承受的这类刁难。”
⑫教授离开讲台,笑着向我走来,我才发现他的眼晴很明亮,笑容很灿烂。他将一只手放在我肩上,轻轻说:“我丝毫没有刁难您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的国家的。”然后,他两步走到教室中央,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致敬!”。
(选文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
刁钻古怪: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慨万千: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概括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文章中的话,写出教授一再刁难“我”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划线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授为什么向中国人致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慈母情深(节选)
①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
②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③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④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⑤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⑥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压抑——______ 阴暗——______ 犹如——______
【2】用一句话来概括第①自然段的内容:母亲的工作环境____________。这一段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自然段中,“立刻”出现多次,这样写的好处是: 。
选文中还有一处描写也运用了这种反复的表达方法,用“ ”在文中画出来。
【4】想想在你的成长中有没有类似的“第一次”,试着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在(逃去 离去 走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踌蹒 徘徊 犹豫)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__________,被微风吹散了,__________,被初阳__________;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请在括号内恰当词语上打“√”。
(2)请按原文在横线上补写内容。
(3)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水就是生命(节选自 北师大版语文 有改动)
①如果你有50千克重,那么水就占了40千克。水,在人体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②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都不能直接“长”在身体上。它们必须经过液体的溶解和加工,才能被身体吸收和利用。嘴、胃、肠、肝脏等器官里就有各种帮助消化的液体。
③血液、淋巴昼夜不停地在体内循环,把氧气和营养运到各个内脏器官:尿液、汗液又把废物排出体外。这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
④呼吸、排泄和出汗还能带走热量,使人的体温一直保持正常。要知道,人一昼夜产生的热量,可以煮沸20千克的水,多亏水来调节帮忙。
⑤嘴巴又说又吃,工作繁重,眼睛也要东张西望不停地活动。唾液、泪水滋润着口腔和眼球,嘴巴、眼睛完成任务才有保证。
⑥腹泻可以排去不洁的食物,眼泪能冲刷掉飞进眼里的灰尘。如果没有水时刻警惕守卫,怎能把这些“入侵者”清除?
⑦“液”“汗”“泪”“泻”“尿”这些字都带“水”,水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水是技艺高超的化学师,水是优秀的运输兵,水是体温的调节器,水是良好的润滑剂。水是人体的卫士,勤奋又忠诚。不吃饭可以坚持几十天,不喝水一个星期也活不成。//
⑧人体就像一部机器,口渴意味着大脑发出了尽快补充水的命令。如果这时还不喝水,整部机器就会失灵。两顿饭之间至少应喝上一杯水,饮水也要讲科学、讲卫生。
⑨商店里卖的饮料滋味虽好却可能导致肥胖,其中添加的东西对胃还有刺激性。有的饮料粗制滥造未经消毒,喝下去甚至能引发疾病。
⑩自然冷却的新鲜白开水有特异的生物盐分,既补充了盐分,又有助于防止便秘。
⑪这里讲了很多喝水的道理,养成良好的习惯还得靠每个人自己。//
(1)水在我们身体中扮演着多种角色:水是 ____,水是 _____,水是 _____,水是 __。水是人体的卫士,勤奋又忠诚。
(2)读短文,根据“//”的提示,想想短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水?
___________
(3)“两顿饭之间至少应喝上一杯水,饮水也要讲科学、讲卫生。”句中“至少”二字可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
(4)饮水要讲究哪些科学和卫生?结合短文内容至少写出三个方面。
____________
(5)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水就是生命”,试举例说明。
方法一: 。用“_____”画出相关的句子。
方法二: 。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
17、阅读。
手指〈节选〉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无名指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别人。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1】“薄”是一个多音字,写出下面词语中“薄”的正确读音。
薄弱( ) 薄饼( ) 薄礼( ) 薄荷( )
【2】选文中哪两句话写出了无名指和小指的用处极其渺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名指和小指的特点是____________;无名指和小指让我们想到生活中的这些人: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最后一自然段向我们阐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文学类作品《疼痛中的花开》,完成问题。
疼痛中的花开
梅寒
①1987年,我13岁,第一次离开那个偏远的小山村,到镇上的中学读书。小镇中学规模不大,却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
②在那里,我参加了“华北六省一市”中学生作文大奖赛。到如今记得清清楚楚,题目是《当我三十而立的时候》,我在作文中写到:“当我三十而立的时候,我希望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带着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花间树下做游戏嬉戏……”
③这篇言语稚拙的习作给我带来平生第一个荣誉。在那次比赛中,我获了三等奖,“小作家”的头衔也跟上了我。后来,我渐渐痴迷写作,有意向着“作家”这条路前行的时候,才知道当初那个昙花一现的小小成就,要付出的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代价。
④投稿,退稿,退稿,投稿……如此反复,十几年过去,写下的废稿有上百万字,终于熬到有出版社来和我签约。那是一部图书合同,要求在那个冬天来临之前交稿。我的时间,除了吃饭,几乎全部交给了那些文字。
⑤从早上起床睁开眼睛,到深夜,我眯瞪着一双困得发红的眼睛关了电脑,把自己抛到床上。昏天暗地的一夏又一秋,我坐在电脑前敲敲打打,修修改改,数易其稿,二十几万字的书稿终告结束。
⑥交给出版方的那天,整个人像虚脱了一样瘫倒在沙发上。其后,是漫长而又曲折的等待。我期待那一朵花的绽放,出版日期却一拖再拖。六个月时间过去,毫无动静。
⑦我去问责任编辑,她回:申请书号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点麻烦,请再耐心等一等。我便耐心地等下去。半年又过去了,我再问。她回:对不起,社里换了领导,先前审批过的书稿要重新审批。
⑧于是,我的等待又回到起点,从报选题开始一直到社里最后的审批意见下来。那一折腾,大半年的时间又过去了……
⑨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我有些坐不住了,沮丧到了极点。我否定了自己的写作与梦想,甚至全盘否定我的生活。我不再坚持读书写字,也没有了往日的从容与快乐,日子一下子陷入一个黑色的漩涡……
⑩一位师长的话在瞬间照亮了我前面的路。有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时机还未到,所以要自信,告诉自己再耐心等一等。这是他告诉我的,我从此铭刻在心,把眼眸盯在了前方的路上。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⑪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我让自己沉潜下来,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书籍,尝试着更好地融入生活,让自己学会思考,写下大量的美文随笔、历史人物传记。
⑫冬去春又来,我的十几本新书如一朵又一朵娇艳的小花儿竞相绽开在书架上,有数本还颇受读者朋友的欢迎,稳居网上畅销榜前列。
⑬我曾经陪父亲一起到果园,父亲拿着一把锋利的刀,把每一棵树的树干都切上口子,然后围着树干,把一小圈儿树皮切掉。看得我触目惊心,父亲却笑得很坦然:这是环剥,不这样子,来年树就疯长树条,就没力量去供花苞了。
⑭一棵树,也是要经过被环剥的痛才能抵达收获的喜悦。花也如此。每一朵花开的过程,都是漫长又寂寞的,都是由外到内美丽的次第绽放,一瓣一瓣,层层绽开,每一层绽开都是一次破裂,每一次破裂都是一种疼痛。
⑮然而,每一次疼痛都是一次升华。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疼痛与升华中不断走向最美的自己。
(摘自《意林》2019年21期,有改动)
【1】我“三十而立时”的梦想是( )
A.参加中学生作文大赛 B.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C.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D.在花间树下做游戏
【2】“我渐渐痴迷写作”的主要原因是( )
A.“我”想继续写作,从而获得更多荣誉。
B.“我”已经是一名作家了,享受到了快乐。
C.第一个荣誉激励“我”,“我”有意向成为作家。
D.“我”觉得写作很有趣,便想从中获得快乐。
【3】第③自然段中,“才知道当初那个昙花一现的小小成就,要付出的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代价”的意思是( )
A.因为要付出代价,所以“我”放弃了自己的成就。
B.“我”在作文大奖赛中获得的荣誉太小了,不足为奇。
C.“我”为那个小小成就而骄傲,因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D.想要成为一名作家,需要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心血。
【4】“我”在等待出版方结果时,“我”态度变化是( )
A.满怀期待——耐心等待——坐立不安——潜心写作
B.满怀期待——耐心等待——潜心写作——坐立不安
C.耐心等待——满怀期待——潜心写作——坐立不安
D.耐心等待——满怀期待——坐立不安——潜心写作
【5】师长的话给“我”的启示是( )
A.有时候等待不来,不如选择放弃
B.每一次的破裂,都是一种疼痛
C.时机还未到,要自信且耐心等待
D.与其退而结网,不如临渊羡鱼
【6】“一棵树,也是要经过被环剥的痛才能抵达收获的喜悦。花也如此。”对这句话的深层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没有经过环剥的花和树都无法成长。
B.花和树都需要经历一定的疼痛和挫折,才能成长得更好。
C.花和树没有经历环剥,来年树就疯长树条,会吸收不好。
D.“我”为给树环剥而感到喜悦,因为“我”得到了锻炼,有所收获。
【7】作者围绕自己“在‘作家’这条路上前行”写了哪三件事情?请分别进行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把第⑫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改成“我的十几本新书立在书架上”,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最后一句话“然而,每一次疼痛都是一次升华。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疼痛与升华中不断走向最美的自己。”你怎么理解?请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相和(节选)
①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②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 ),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这段话选自_____________,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句子的描写手法。
①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 )
②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
③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
【3】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_______________和廉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第一段话中的人物对话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照样子,写一写景物的动态或静态之美。
例:夜晚的荷兰牧场——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早晨的公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门豹惩治了官绅。 西门豹教育了百姓。(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门豹对巫婆说:“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这姑娘不漂亮。”(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田忌的马比齐威王的马差。(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不同,请根据下面词语的不同意思分别写一个句子。
收拾
(把乱的东西放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治,惩罚;惩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读一本好书如同交一个好朋友。这学期你一定读了很多本课外书,把你喜欢的一本好书推荐给同学们吧。推荐的时候要介绍这本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重点写推荐这本书的理由,推荐理由可以只写一点,也可以写几点,注意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
要求:1.语句通顺,书写工整,表达清晰。
2.题目自拟,字数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