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那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插入段中的( )较为恰当。
①驼背的母亲,无比艰难地在人群中挪着步。
②她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伸向前去,一步一匍匐。
③即便这样的母亲,亦要在背上,背上一个大包裹。
④里面塞着她儿子爱吃的小菜和换洗的衣裳。
A.句①之前
B.句②之前
C.句③之前
D.句④之前
2、下列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一只画眉鸟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B.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儿。
C.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D.小溪唱着歌奔向远方。
3、对“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中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让我们感觉到了太阳的体积大。
B.“一百三十万个”可以改成“很多个”,意思和效果也都是一样的。
C.用地球和太阳作比较,突出了太阳“大”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乖巧________ 驯良________ 敏捷________
5、积累运用。
1.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
2.九州生气____,万马__________。
3.________,直把杭州作汴州。
4.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__________。
6、请把下列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补充完整,并自己补充一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读之可以医愚。
2.黑发不知_________,白首方悔___________。
3.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给下面的句子( )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它由圆明园___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___所以也叫圆明三园___此外___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___西___南三面___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___
(2)过去___现在___未来___上下___左右___中国___外国___都是相互联系___相互影响___相互制约的___
(3)这次会议对玉米___小麦___油料和棉花的收购任务___作了重新安排___大家都很满意___
8、填空
匪:共有_____笔 最后一笔是_____“匪”在字典中有以下解释:①强盗②大③不,在“匪徒”应选择_____,在“受益匪浅”中应选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句段1:此后,我决定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说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句段2:我每天一放下书包就奔向那儿。几个月的功夫,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
【1】句段1选自课文《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她教导孩子们读书的名言是:读书好,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这两段话,找出它们在内容或表达上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相似之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之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碗水的愤怒
在我生命里曾经流淌过一碗水,是这碗水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愤怒。
暑假时,久居都市的我与朋友结伴西北行。七月如火,车子在高高的黄河大堤上爬行。黄河河底龟裂,河水时断时续,给人一种苟延残喘的感觉,全没有“黄河在咆哮”的气势。在黄河拐弯处好不容易才见到了一个村子,村子因树而得名,叫“五棵树村”。在村头有个苗圃,绿绿的一片,让长途跋涉的我们略感一丝凉意。一个小姑娘拿着一个特制的大瓢,在每一棵小树苗根上小心地地滴上一点点水,那动作好像是在轻轻抚摸睡梦中的婴儿。“小姑娘,能不能给点水?”我不停地用毛巾擦着好像永远也擦不干的汗,渴望能洗一把被汗水渍疼的脸。
小姑娘迟疑了一下,转身走向苗圃后面的屋子,屋子里的椅子上坐着一位老妇人,脸上带着世事洞明的安详。小姑娘轻轻对她说了些什么,老妇人点点头从腰间“哗啦”一声摸出一串钥匙一这时我才看见在屋子和苗圃之间有一眼水窖,水窖设有坚固的木盖儿,木盖儿上牢牢地锁着一把大铁锁。
只见小姑娘轻盈地走到水窖前,熟练地打开大铁锁,用一个小木桶小。小心地汲出一点水,倒进一个干净的陶瓷碗里。她双手捧着那碗,像捧着整个世界一样走到我面前说:“走远路渴了吧,快喝吧!”我看了一眼,那水里竞漂浮着一些细小的杂物,在白瓷碗里显得更浑浊。
本来我是想洗把脸凉爽一下。喝的水我们自带了许多瓶纯净水。等小姑娘转过身去继续 “滴”她的水后,我让同伴把那碗水倒出来,开始洗脸。
听到水落地的声音。老妇人和小姑娘不约而同地投来愤怒的目光。老妇人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喊了声:“作孽呀!”突然摔倒了。小姑娘却不去扶老妇人,只是惊叫着冲到我身边,一把抢过我同伴手中的水碗,然后竞倒在地上,伸开双手用力挖起我脚下那一点被水浸湿的土,捏成一个泥团,迅速跑到苗圃旁新栽的小树边,深挖了一个坑,把湿泥团贴着树根埋下,这才急切地叫着“奶奶”向老妇人跑去,慢慢把她搀扶到椅子上。
我被眼前这一切惊呆了,一时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良久,我们才从小姑娘口中知道,这村周围黄河大堤旁的小树苗都是那位老人家培育出来的,这水窖也是老人家挖的。前年大旱, 水窖里也难以存住水了,为了让刚栽上的小树苗能够成活,老妇人翻山越岭到二十余里外的地方去挑水,不料半路上一脚踏空,瘸了一条腿。
老妇人叹了口气,意味深长地说:“不是我小气,这样热的天,我的苗圃一天才用一瓢水,你们不知道缺水的苦,这样糟蹋水,我心疼呀!”
(1)在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反的词。
清澈________ 缓慢________
停止________ 暂时________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恰当的成语。
①事先没有商量却说出相同的话或做出相同的事。________
②内容深刻含蓄,耐人寻味。________
③比喻勉强维持生存。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描写黄河干旱的句子。
(4)读下面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①水窖设有坚固的木盖儿,木盖儿上牢牢地锁着一把大铁锁。
②小姑娘伸开双手用力挖起我脚下那一点被水浸湿的土,捏成一个泥团,迅速跑到苗圃旁新栽的小树边,深挖了一个坑,把湿泥团贴着树根埋下。
(5)说说小姑娘为什么不先扶摔倒在地的奶奶?
(6)说说老妇人为什么那么愤怒?从中看出了什么?
11、阅读与理解。
白鹭(节选)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乌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作者在选文的前三自然段巧妙地把白鹭分别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进行描绘,写出了它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生活习性。
【2】对画“__________”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白鹭虽然没有美妙动听的歌声,但它富有含蓄的音乐美,要比“歌”更胜一筹
B.说白鹭是“一首很优美的歌”是因为白鹭精巧匀称,像跳动的音符
C.从“不,歌未免太铿锵了”可以看出作者不喜欢听鸟儿唱歌
D.白鹭富有和谐自然、平凡质朴的含蓄之美,只可惜不会唱歌
【3】理解句子意思填空。
(1)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这两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鹭的存在让大自然充满了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恩惠”原指__________在句子中是指白鹭给黄昏的乡村带来了__________。
【4】“望哨”含有紧张、警惕的意思。你觉得作者认为闲立树顶的白鹭是在望哨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鸟的天堂(节选)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应接不暇”在文中指什么?请你用“ ”画出相关语句。
【2】这几段文字展现的是“鸟的天堂”的_________(动态 静态)美。我可以用一个小标题概括这一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最后一句话中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这是_________;第二个“鸟的天堂”没有加引号是因为_________。(填序号)
①表示这里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②对大榕树的称呼
【4】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仿写句子)
一到课间,我们的校园就热闹起来,到处都是_____________,到处都是____________。
13、阅读。
散步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信服——(________) 强壮——(_______) 平顺——(_______)
【2】读短文、完成填空。
文章写了在初春“我们”一家在田野散步,在散步中发生了分歧:_______________;后来决定走小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
【3】“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中的“两全”具体指_____。分成两路,两全其美,各得其所,“我”却“终不愿意”,那是因为_____。
【4】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文章通过对一家人散步情形的描写(_____)
①赞美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②渲染了一种对生命、对亲人的朴素而真挚的爱。
③表现了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好风气。
14、阅读下面两段话,完成练习。
桂花摇落以后,(A)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B)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C)桂花。回家时,总要(D)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请将下列四个字分别填人文中A、B、C、D四处。
捧 赏 收 挑
A: B: C: D:
【2】把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①句子中“_______”这个字最能表达桂花香气四溢。
②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桂花一年四季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B.桂花香气浓郁,即使谢了,香味仍存在。
C.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糕饼也同样香气弥漫,它的香已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乡亲们的生活。
【4】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母亲这样说的原因是( )
A. 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香气的确胜过了杭州小山上的桂花。
B. 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让母亲每年闻着香气,享受着收获的喜悦,体验着馈赠的快乐。这桂花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是她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C. 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自家栽的,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是给大众观赏的。
1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那晚以后,我再没有钓到过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诱惑( ) 抉择( )
反义词:简单( ) 严格( )
【2】“临”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 ),音节是( )。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将要;快要。②靠近;对着。③来到;到达。“面临”的“临”应选第( )种解释;“身临其境”的“临”应选第( )种解释。
【3】片段中第四句话的最后一个“鱼”上加的引号表示( )
A.引用的部分
B.特殊含义
C.反语或讽刺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一句中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拓展阅读。
麻 雀
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路上。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闻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摔下来的。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1】用恰当的词语替换标下划线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①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______)
②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______)
【2】用“________”画出描写小麻雀幼小的句子。
【3】读短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再填空。
①这里把老麻雀比作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扎煞起全身的羽毛”说明了老麻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绝望地尖叫”是因为老麻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这种力量指的是________。
【5】本文中的老麻雀和课文中的麻雀妈妈为什么都如此勇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昙花
——选自必读书目《语文综合阅读》
只看过一次昙花的开放,那种感觉,凄美而壮烈。
一共五盆,排在大厅一旁。
圆筒形的主枝,傲然直立。分枝多,成液状形,枝上巍巍然地挂着即将灿烂开放的花蕾。
我和朋友,坐地厅里,喝茶、谈心。
茶原本是甘醇的,话原本是投缘的,但是,今晚,整颗心,都去了昙花那儿,心情有点焦躁,有点儿兴奋,又有点不安。所以,入口的茶,变得无味;入耳的话,变得单调。有一句、每一句地聊着、聊着。最后,索性闭口不语了。
等。
在全然的寂静中等。
子夜过后,还是完全没有动静。
意识渐渐陷入半朦胧的状态中,忽然,响起了一种很轻微、很轻微的声音:“啪啪啪、啪啪啪。”好像蝴蝶振翼欲飞时所发出的声响。迅速睁开眼睛,盆里的昙花,灿烂地、绚丽地、快活地、无羁地开放了。
花,很大很大;色,非常非常白;味儿呢,浓郁强烈。
我看,我闻,我惊叹。
立在枝上的昙花,顾盼生姿,得意非凡。
它尽情地享受人间蜂拥而来的爱。
然而,就在“旖旎风光无限好”的时刻,鸡啼声起,它大限到来。不做无谓的留恋与挣扎,它速速萎谢。
众人齐声叹可惜。
独我,羡慕它。
它辉煌而来,辉煌而去。
生命最短,不浪费一点一滴。
【1】在下面的括号里写出与本文相关的一个成语,并解释这个成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旖旎”读音为yǐ nǐ ,试根据上下文,推测一下这个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尽情地享受人间的蜂拥而来的爱”,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句子“色,非常非常白”的“非常”二字连用两次,是否重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昙花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
教师节那天,一大群孩子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小脸蛋洋溢着快乐,好像过节的不是老师倒是他们。
一张用硬纸做成的礼物很特别,硬纸板上画着一双鞋。看得出纸是自己剪的——周边很粗糙,图是自己画的——图形很不规则,颜色是自己图的——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么花的鞋吗?
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穿。”看看署名像是一个女孩—这个班级他刚接手,一切都还不是很熟,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十天。
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义重”啊!
节日很快就过去了,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女同学送他这双“鞋”的理由。
“别人都穿着皮鞋,老师穿的是布鞋,老师肯定很穷,我做了一双很漂亮的鞋子给他,不过那鞋不能穿,是画在纸上的,我希望将来老师能穿上真正的皮鞋。我没有钱,我有钱一定会买一双真皮鞋给老师穿的。”
这是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姑娘的心愿,他的心为之一动。但是,他怎么知道穿布鞋是穷人的标志?他想问问她。
这是一个很明净的女孩子,一双眼睛清澈得没有任何杂质。当她站到他面前的时候,他似乎找到了答案。
他看到了她正穿着一双方口布鞋,鞋的周边开了花,这双布鞋显然与他脚上的这双布鞋不一样。
于是有了下面的问话:
“爸爸在哪里上班?” “爸爸在家,下岗了。” “妈妈呢?” “不知道……走了。”
他再一次看了她脚上的布鞋,那一双开了花的布鞋。
他从抽屉里拿出那双“鞋”来。这时他感受出这双鞋的分量。
她问 老师你家里也穷吗 他说 老师家里不穷 你家里也不穷
同学都说我家里穷 她说
他说:“你家里不穷,你很富有,你知道关心别人,送了那么好的礼物给老师。老师很高兴,你高兴吗?”她笑了。“和老师穿一样的鞋子,高兴吗?”她用力地点点头。
他带着她来到教室,他问大家:“老师为什么穿布鞋呢?”有的同学说,好看。有的说,透气,因为自己的奶奶也穿布鞋。有的同学说健身,因为自己的爷爷打拳的时候都穿布鞋。很奇怪没有人说他穷。他说穿布鞋是一种风格,透气、舒适、有益健康。
后来这位老师告诉同学们,脚上穿着布鞋心里却装着别人,是最让老师感到幸福的!只有富有的人才能给予别人,才能给予别人幸福,能给予就不贫穷。她脸上的笑容很美。
【1】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横线上:
【2】给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3】仿照词语,自己也试着写几个“AABB”式的词语。
花花绿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高兴__________ 给予__________
【5】老师几次注意小女孩脚上的布鞋,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让我们深受启发,你知道是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冲浪。
手指(节选)
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激的是其他四指。
【1】抓住这段话的重点语句,找出大拇指的短处和长处。
手指名称 | 长处 | 短处 |
大拇指 | _______ | _______ |
【2】文中在讲述大拇指的外形时,是从 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 三个方面来展现的。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拇指_______的特点。
【4】这段话语言很有特点,叙述很风趣,请找出一句你认为有趣的句子,用“ ”画出来,并说一说它有趣在哪里。
【5】一家人就像五根手指在一起,小朋友,在你们家里谁是“大拇指”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我们家_______ 是“大拇指”,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加上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
例:我以后会在别的地方钓到鱼。我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虽然我以后会在别的地方钓到鱼,但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 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一个人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 我面临道德抉择。我会想起父亲告诫我的话。
◆ 课文中有不少词语是描写月光的,请你把它们摘录下来。
◆ 你能回忆起背诵过的古诗中描写月光的诗句吗?试着写几句。
21、按要求写句子。
(1)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我觉得它们并不存在。(用上关联词,将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本组的学习,使我了解到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不同的精彩。(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2、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闪电撕破了乌云。
(1)“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小小练笔场。
“形状像耗子,活动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松鼠。你见过松鼠吗?请把你眼中的松鼠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描写出来,快来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