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辽宁抚顺二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排比)

    B.在这些关闭着的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扇门上写着两个字:文学。(比喻)

    C.而对那些把你当做追名逐利的敲门砖的人,你会把门关得很紧。(比喻、对比)

    D.人生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比喻、拟人)

  • 2、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正确的顺序是(   )

    ①历史的文明要靠书籍来传播。

    ②书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③因此读书必须有选择。

    ④然而,也毋庸讳言,一些内容不健康的书读了只能使人精神颓废,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⑤一部好书,不但给人以知识,而且能帮助人们养成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⑥人类的智慧也要靠书籍来交流。

    A.①⑥⑤④②③ B.②①⑥④⑤③

    C.②①⑥⑤④③ D.①⑤④⑥②③

  • 3、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训良 编扎

    B.梳里 光滑

    C.青秀 治疗

    D.繁殖 水蒸气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词语中的拼音,正确书写汉字。

    qín_______ shāo______________ d   ān_______

    léi_______   jù_____________________

    j ì ____ _______ sāo_______ _______

    花团jǐn_______ 应接不x   iá_______   liǎn_______声屏气

    dèng_______口呆

  • 5、看拼音写词语。

    huán rào     gǎn tàn     zhōu yóu

    (  ) (  ) (  )

    pǐn wèi     yì yì      fāng shì

    (  ) (  ) (  )

  • 6、运用分段叙述的方法,给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列一个简要提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按提示填空。

    1.《学会看病》 课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____________,学会了____________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____________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了母亲感情的一系列变化过程。决定让儿子独自看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勇气又回到心里。)

  •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理解应该是___________ 。表现了诗人   的精神。2分)

    (2)《秋思》的作者是   代词人   。它是一首表现   的情感的古诗,其中   一句最能表达诗人感情。(2分)

    (3)非淡泊 ,非宁静   。(2分)

    (4)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   ,饱览着中外 ;流连其间,仿佛     。(2分)

    (5)在本册学过的课文中,我最喜欢的课文是 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2分)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去年,我家院子里种了许多牵牛花。她的嫩叶、花朵缀满了篱笆,把院子打扮得像一座美丽的别墅。

    牵牛花最乐于攀登,勇敢地越过障碍,向着高处攀登。她那纤细而坚韧的茎蔓,在篱笆上千方百计地穿过缝隙,围着篱笆杆缠哪缠,盘哪盘,把篱笆编织得不透风。就像巧姑娘在用竹篾编织花篮,又似在飞针走线制作美丽的刺绣。距篱笆不远处有一棵挺拔的柏树。牵牛花探出头,竟爬上了树干,一直爬到树梢,然后又围着树冠缠绕。慢慢地,她竟盘踞了整株柏树。

    牵牛花的攀登,是脚踏实地的。她把自己的身体全部缠绕在篱笆上,一点儿也不游离。她缠住葵花秆儿时,随着葵花的生长,竟把葵花秆儿勒下一道道深沟。多大的缠劲和韧劲哪!

    牵牛花一生一直在攀登。直到霜打叶落,生命到了最后一息才罢休。到了深秋,她虽然枯萎了,却给人留下了那一粒粒饱满的种子,黑如乌金,白似碎玉——这是一味治疗疾病的良药。

    牵牛花是平凡的。她奋斗一生,把花朵和果实留给人类。不屈不挠的牵牛花,多像一位不畏艰险、攀登不止的勇士啊!这样可爱的花,怎能不让人喜爱呢?

    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________  shè  shù      不屈不________ráo  náo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盘踞:________

    ②千方百计:________

    ③不屈不挠:________

    3“____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________”画出反问句。

    4仔细阅读短文,总结出牵牛花攀登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赞美牵牛花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故乡,那片桃林

    青青绿草 铺满山下 路边开野花 河水弯弯 围绕着她 这就是我的家 每当听到这首熟悉的歌曲 家乡 心儿就会情不自禁地飞回我的故乡 飞回故乡那片令我魂牵梦萦的桃林

    我的故乡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沟。她本来没有名字,只因为那里种着很多桃树,春天一到,漫山遍野都是红的桃花,所以大家都叫她桃花沟。虽然故乡名不见经传,鲜为人知,但我喜欢她;真的,打心眼儿里喜欢。

    在我的心中,故乡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恬静而美丽。

    且不说那淙淙流淌的、似乎凝聚着山的灵气的清亮的小溪,光溜溜的、五彩斑斓的鹅卵石,活乱跳的小鱼小虾;也不说那软绵绵的、像铺着一张大绿毯似的桃花坡,红尾巴的小靖蜓,绿油油的大妈蚱,单是山腰里的那一片桃林,就有说不完的乐趣。

    故乡的那片桃林,是我童年时的乐。那里留下了我欢快的笑声,洒下了我辛勤的汗水,也烙下了我难忘的回忆……

    当温柔的春风刚刚吹过故乡的桃林,桃树枝头就透出一点浅浅的新绿,渐渐地,槐林里又多了几片精巧的翠叶,又探出了几点深红的花蕾。一夜春雨,桃花沟就像换了一个世界,你瞧,桃林里,千万朵绯红的桃花在浅笑低语:“开了!开了!”那一片漫山遍野的绯红,就像天上的一匹彩锦落到了桃花沟。

    天气渐渐地暖了,枝上的桃子已有麻雀蛋那么大了。摘一个尝尝,酸酸的还带点儿涩。

    五、六月间桃子成熟了。这时的桃林,果实累累,枝头都挂满了白里透红的大蜜桃,有的把树枝都压弯了,整个桃花沟都弥漫着桃香。这时的我,会整天和伙伴们高兴地拍着手,追逐着,嬉闹着,从桃林的这边钻到那边,又从那边钻到这边,偌大的桃林里到处都荡漾着我们那无忧无虑的笑声;跑累了,顺手摘下一个熟透了的大蜜桃,在衣服上蹭掉薄薄的茸毛,对着红红的桃尖咬一口,桃汁便顺着嘴角了下来,呀!好哪!吃饱了蜜桃,再找一个三杈的树枝躺着,在浓荫匝地的桃林里美美地睡上一觉,该多么惬意!

    斗转星移,时光如箭,眨眼间我离开故乡已经七八年了。虽然大城市里繁华、陆离,但那无休无止的喧嚣却整天包围着我,使我得不到片刻的宁静,因此心里总时时想起故乡,不知故乡如今会变成什么样子?儿时的那片桃林还在不在?真想回去看一看。

    耳畔不禁又响起了那熟悉的歌声:“风儿吹动,花儿树枝,天边挂彩霞;一片安详,一片幽雅,她是我的家……

    !故乡,那片难忘的桃林……

    【1】给第1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用“ ”在文中画出表示时间顺序的句子。

    【3】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1)你瞧,桃林里,千万朵绯红的桃花在浅笑低语:“开了!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一片漫山遍野的绯红,就像天上的一匹彩锦落到了桃花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一下,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

    看尘埃飞舞

    在非洲大陆,动物一旦被舌蝇叮咬,就可能染上“昏睡病”而死亡。科学家发现,舌蝇的视觉,一般只会被颜色一致的大块面积所吸引。舌蝇从不叮咬斑马,因为斑马一身黑白相间的斑纹,对舌蝇而言,往往视而不见。然而,斑马身上色彩对比qiáng liè(   )的斑纹,却使它很容易受到狮子等肉食性动物的攻击。

    又如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尘埃,它(   )污染空气,(   )却把我们的天空渲染得更蓝。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阳光照进室内,会有许许多多细小的尘埃在反射和散射着阳光,使阳光变得柔和、舒适。尘埃还有过滤光的作用,它滤去太阳的红、橙、黄、绿等较强颜色的光,留下的是较弱的蓝光,于是,天空变得wèi lán(   )、温柔。

    存在就是合理,天空róng nà(   )灰尘,原来是美丽的智慧,而不仅仅是因为有bó dà(   )的胸襟。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无是处的事物,当然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

    1在文中拼音后面的括号里写上相应的词语。

    2在画线句子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视而不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无是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斑马身上的黑白斑纹,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气中的尘埃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无是处的事物,当然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这句话是说(   )

    A.看事物要全面。 B.看事物应该看完美的一面。

  • 12、课内阅读。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选段描写了毛主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失去爱子后内心巨大的悲痛。

    【2】“若有所思”的意思是________。此时,毛主席思考的是( )   

    A.战士们都是血肉之躯,父母所生。

    B.如果不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会破坏两国的友谊。

    C.不能因为自己是主席,就搞特殊。

    D.岸英是自己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

    【3】通过这段描写,你认为毛主席是一位怎样的领导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品味探究。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酒席招待他。

    【1】周瑜是东吴的大都督,尤善水战,况且三天造十万支箭可谓难如登天,周瑜为什么要难为诸葛亮?

    _________________

    【2】我要抓住周瑜的语言、动作,谈谈对他的理解。

    结合“草船借箭”发生的背景或《三国演义》中周瑜的故事,我对周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他怎么知道三天后有大雾?

    像这样的问题能激发我阅读的兴趣,我要提出自己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并联系上下文,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类文阅读。

    我家门口有一个古老的磨盘,从我记事起,就看到这磨盘一直竖在那里。爷爷告诉我:“这磨盘虽然不值钱,但子子孙孙都不能丢弃。”“为什么呢?”我不解地问。

    爷爷告诉我,我们家祖上很穷,曾经几代人都在这厚重的磨盘上寻找出路。推石磨是笨重的体力活,没有钱买牲口,脱粒碾轧全靠人力。有时候,一连几天都没有人来磨面。这时,老太爷就开始为下一顿发愁了。好不容易等来了一个磨麸皮的,老太爷开心得不得了,他笑呵呵地把麦子撒在磨盘上,盖上另一片磨盘,把杆子勒在腰间开始推着磨盘转圈。头几圈还不算费力,到后来,连吃奶的力气都用尽了。劳作结束,主家拿葫芦瓢从里面舀—勺,这便是劳作的工钱,也是全家活命的口粮。

    这磨盘上并没有刻字,但任何人看到这磨盘,都能读出“勤俭”二字。现在,我已经明白为什么爷爷要让我永远保存这磨盘,他是想让我______。

    【1】本文共300余字,我的阅读时间约______分钟。

    【2】读第2自然段,我的眼前浮现出了这样几个画面:无米下锅着急图、_________________……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_________。这情景让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

    【3】想一想爷爷让“我”保存磨盘的目的,选出填入文章横线处最恰当的句子。( )

    A.忆苦,懂得珍惜现有的生活

    B.保护文物,保护环境

    C.一直保存让磨盘增值,卖个好价钱

  • 15、课内阅读

    搭石(节选)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   难道)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稳   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侯,动作是那么协调(tiáo diào)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yàn yàng)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用“√”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2】在文中空白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解释下列四字词语。

    协调有序:_________

    人影绰绰:__________

    【4】用“﹏﹏﹏”画出文章中的俗语,自己再写一句生活中常用的俗语。

    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品味

    父亲

    故事发生在布鲁克林市中心的一处街角。一位正在穿越马路的老人突然虚脱了。很快,救护车载着老人向医院呼啸而去。老人在医院里不多的几次恢复神志时,总在喃喃地轻唤着自己的儿子。护士从老人身上一封读得卷了边的信上得知:老人的儿子是一名海军陆战队员,驻扎在北卡罗来纳。于是医院的人向布鲁克林的红十字协会求助。寻找老人儿子的通知很快辗转飞到了北卡罗来纳海军陆战队基地的红十字协会负责人那里。由于老人行将就木,红十字协会的人和陆战队的一名军官乘着吉普出发了。年轻人正在一处泥泞的沼泽中摸爬滚打。他被吉普车载着飞驰向机场,搭上了一班可以让他见上一面他垂死父亲的飞机。

    当年轻的陆战队员走进医院的门厅时,夜色已深。护士把疲惫不堪却心急如焚的军人带到了病床边。

    你的儿子来了。护士轻轻地告诉老人,接着又重复了许多遍,直到老人睁开眼睛。老人被注射了大剂量镇静剂,恍惚间发现身穿海军陆战队制服的年轻人站在氧气罩外面,于是向他伸出手。年轻的陆战队员马上用他那有力的手握住了老人。护士拿来了椅子,陆战队员在床边坐了下来。

    医院的夜是漫长的。漫漫长夜中,年轻人就一直坐在灯光昏暗的病房中,执着老人的手,向他传递着希望和力量。护士几次让年轻人休息活动一下,他都谢绝了。每次护士来到病房时,年轻的军人都坐在那儿,时而喃喃地对老人说几句。对她的到来和医院夜里的一切声响都浑然不觉——无论是医务人员换班时相互的叮嘱还是其他病人的呻吟抑或是鼾声。而老人却始终缄口不语,只是紧紧地握着儿子的手。

    黎明来临前,老人去了。年轻的陆战队员从床边挪开已经被老人握得麻木的手,然后去通知了护士。护士去料理老人后事的工夫,年轻人点了支烟——这还是他来到医院后的第一支烟。料理完老人后,护士回到了办公室,年轻人还等在那里。她正要说些节哀之类的劝慰之辞时,年轻人打断了她:这人是谁?年轻人问。他是你父亲啊护士很诧异不他不是我父亲年轻人很平静以前我从没见过他

    那我带你见到他时,你怎么不说呢?”“我当时就明白了,这是个误会,但是我也知道——他需要我。所以我留下了。说完,陆战队员转身离开了医院。

    两天后,一封来自北卡罗来纳州海军陆战队基地的例行公函通知布鲁克林红十字协会说,老人真正的儿子正在赶去布鲁克林参加父亲葬礼的路上——人事处事后才发现,基地里有两个重名而且身份证号码相近的队员。当初他们错拿了一份记录。然而,正是那个被误会的年轻军人却在一个特殊的时刻成了老人真正的儿子,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证明了人类应如何相待。

     

    1. 查字典填空。

    (1)喃喃中的字部首为(   ),除部首外剩(   )。字典里的解释:A.低声说话的声音。B.燕子的叫声。文中的解释应为(   )

    (2)辗转中的字在字典里的解释:A.躺在床上翻来覆去。B.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很多地方,间接地。文中的解释应为(   )

    2. 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2)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 

    (3)形容看得不清楚,不真切。( 

    3.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诧异——( ) 疲惫——( )

    特殊——( ) 缄口不语——( )

    4. 给文章第五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5. 用直线画出反映文章中心的句子。

    6. 文中较有戏剧化的情节在哪儿?用波浪线画出来。

    7.回答下列问题。

    (1)年轻人知道这不是自己的父亲,为什么当老人伸出手时,他马上用他那有力的手握住了老人?

     

    (2)“‘我当时就明白了,这是个误会,但是我也知道——他需要我。所以我留下了。说完,陆战队员转身离开了医院这句话中的他需要我,是指老人需要什么?

     

     

     

     

  • 17、松鼠(节选)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在清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1】松鼠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运用比喻修辞的是(       

    A.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B.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

    C.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D.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3】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我们可以体会到松鼠的美丽。

    【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松鼠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乐园。

    燕子专列

    1990年春天,在遥远的欧洲,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旁,站满了送行的人们。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

    事情是这样的: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迁徙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很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的燕子到处可见。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去。

    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离自己最近的火车站。听到消息后,居民们(      )走出家门,(      )料峭的春寒,(      )满天飞舞的大雪,(      )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      )冻僵的燕子。

    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在家人的带领下,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了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儿也不在乎。

    经过人们的努力许许多多的燕子被送到了舒适的列车上满满一列车叽叽喳喳的燕子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它们仿佛在向人类致谢等天气暖和了我们一定回来

    1.在文中(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找出文中说明天气寒冷的词语,写下来。

    3.给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4.请你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5.小贝蒂不在乎的是什么?在乎的又是什么?

     

  • 19、课外阅读。

    圆明园残简

    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法标点。

    她原本是一篇美文,行云流水的音律,跌宕平仄的韵脚。朗之吟之,如痴如醉。

    读圆明园,如同读一串珠玑丝裂的玉链,遗珍散珠,蒙尘染垢,我捧玉心焚。

    她原本是一身珠光宝气,晶莹剔透,瑞光四射。抚之玩之,如梦如幻。

    雨果从巴黎圣母院走来读她,他如痴如醉了: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的宝库,以宫殿庙宇的形象,那就是圆明园。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她……”

    如今我却不能读到她,不能在梦中看到她。

    186010月的一天,雨果看到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186010月的这一天,简毁珠散,日月无光。

    我梦中的圆明园哟,我捧玉心焚的圆明园!

    【1】短文第2自然段中的“她”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读圆明园,如同读一串珠玑丝裂的玉链,遗珍散珠,蒙尘染垢,我捧玉心焚。

    ________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法标点。”这个句子的含义是( )

    A.那些描写圆明园的古书,都残破了,也没有标点,我读不懂。

    B.那些描写圆明园的古书,残破不堪,我没有办法为书籍标点。

    C.曾经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英法强盗毁于一旦,已经残破不堪,我内心无比痛苦。

    【4】请用横线画出短文中雨果描写圆明园壮美情景的句子。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3)夏日的夜晚,野地里渐渐安静下来,四下里静得听不见一点狗吠,__________静得______________(想象情景补充句子)

    (4)我们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 21、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但在五指中,大拇指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1)这段话运用了先____________的结构方式。先总写大拇指___________的特点,再_____________

    (2)仿照上面语段的写法,根据提示写一写。

    在班干部中,______的工作最____________________

  • 22、小白蛇说:“如果说了,您马上就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读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其中的人物形象深刻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忍不住想和别人讲一讲。为了节省时间,就要把原本很长的故事缩写一下。请大家缩写《牛郎织女》,注意删减合理,不要改变故事的原意,故事要完整,情节要连贯,语句要通顺。3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