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湖南湘西一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河出伏流,一泻汪洋”象征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

    B.“红日初升,其道大光”象征少年中国前程灿烂。

    C.“潜龙腾渊,鳞爪飞扬”象征中国少年忽然崛起。

    D.“乳虎啸谷,百兽震惶”象征中国的巨大声威。

  • 2、下列课文题目及作者正确的一组是( )

    A. 《黄山松》 丰子恺 B. 《和小鸟最相亲爱》 沈从文 C. 《快乐王子》沃尔夫

  • 3、下面文言文中带点字的意思,跟它后面括号的词语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吾盾之(坚固)

    B.旁李(道理)

    C.问其(缘故)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积累练习。

    (1)居安思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魏 征

    (2)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粥一饭,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_____ 。 ——朱用纯

  • 5、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研究——( ) 精美——( ) 打理——( ) 绵延——( )

    迸裂——( ) 遮蔽——( ) 顽劣——( ) 闪烁——( )

  • 7、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暖风熏得游人醉,__________________

    (2)九州生气恃风雷,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

    (4)__________________,王孙自可留。

    (5)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__

  • 8、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1.“美中不足”的意思是_________(A.不美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B.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白鹭“美中不足”指的是_________。我认为生活中“美中不足”的一种事物是________,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2.“纷纷”的意思是(言论、往下落的东西等)多而杂乱,与它搭配的词语有:______纷纷、______纷纷、_______纷纷等。

    3.“举世闻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近义词是___________。课文中说“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是因为圆明园不但___________,还收藏着________________

    4.“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这句话中的“众星拱月”一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了圆明园的布局,其中的“月”指____________,“星”指___________。请用“众星拱月”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爱

    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我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有次我偷了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荡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爹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里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①爹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我翻阅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我记得妈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后,妈跑过来扶我,爸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再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②他只是微笑。

    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写的。他除了寄支票以外,还寄过一封短柬给我,说因为没有我在草坪上踢足球了,他的草坪长得很美。

    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听。”

    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

    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了?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爹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1】把“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和“爹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两句中的“表达”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①的语言描写,表达了爹当时的_____心情,反映了他对“我”的关心与疼爱。画线句子②的神态描写反映了爹对“我”自己能骑车的______

    【3】本文的题目是“父亲的爱”,为什么作者写了很多母爱的表现呢?( )

    A.因为作者从来没有感受到父爱,只感受到了母爱。

    B.因为作者是以母爱的表现作对比,更鲜明地表现父爱的特点。

    C.因为母爱比父爱更加深厚,更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D.因为母爱与父爱是联系在一起的,写父爱必须写母爱。

    【4】通过阅读文章,你觉得文中父亲的爱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课文片段,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选文从(  )两个方面再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A.民族建筑、西洋景观

    B.建筑风格、园内景观

    C.建筑风格、游园感受

    D.园内景观、游园感受

    【2】圆明园中的景观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A.西洋景观

    B.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景物

    C.中西合璧的景物

    D.根据古代文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

    【3】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大段文字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文内容我熟悉。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lán)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jù)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1.第一句把   比作   ,形象地写出了“我”     的情态。 

    2.如何理解“这种窃读的滋味”?

                               

    3.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读书体验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别了,我爱的中国

    郑振铎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我倚在高高的船栏上,看着船渐渐地离岸了,船和岸之间的水面渐渐地宽了。我看着许多亲友挥着帽子,挥着手,说着:再见,再见!我听着鞭炮噼噼啪啪响着,我的眼眶(润湿  流泪)了,我的眼泪已经滴在眼镜面上,镜面(模糊  迷糊)了。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船慢慢地向前驶着,沿途停着好几只灰色的白色的军舰。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两岸是黄土和青草,再过去是地平线上的几座小岛。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子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呈现出一片金光。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我不忍离了中国而去,更不忍在这大时代中放弃自己应做的工作而去。许多亲爱的勇士正在用他们的血和汗建造着新的中国,正在以满腔热情工作着,战斗着。我这样不负责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

    然而,我终将在这大时代中工作的,我终将为中国而努力,而呈献我的身、我的心的。我离开中国,为的是求得更好的经验,求得更好的战斗的武器!暂别了,暂别了,在各方面斗争着的勇士们,我不久将以更勇猛的力量加入你们当中来!

    当我归来的时候,我希望这些帝国主义的军舰都不见了,代替它们的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伟大的中国舰队。如果它们那时候还没有退出中国海,还没有被我们赶出去,那么,来,勇士们,我将加入你们的队伍,以更勇猛的力量,去(驱逐  驱赶)它们,毁灭它们!

    这是我的誓言!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

    2根据文章内容填写。

    作者称自己是罪人,是因为作者在祖国   。这是一种 的心情。然而,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罪人,是因为他只是   ,要去国外求得更好的武器来 ,求得更好的经验来  

    3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在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这是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除了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句以外,还有哪些是最能体现作者的爱国之情的句子?请选择两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地图,完成练习。

    如果给你一张地图,你能准确找到目的地吗?请你认真观察下面这张地图,帮小明到达想去的地方。

       

    【1】小明家的东面是______,西面与______隔街相对。

    【2】湖在小明家的______方,超市在小明家的______方。

    【3】小明现在站在饭店南门,如果他想沿着饭店门口这条东西方向的路去游泳馆,那么他可能会路过哪些地方?

           

    A.医院、电影院、超市、书店、咖啡厅

    B.商场、书店、超市、公园、咖啡厅

    C.商场、家、书店、学校、咖啡厅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小明从家里去学校上学坐地铁更方便。( )

    (2)小明从医院去书店坐地铁出行更快。( )

    (3)小明家周围有学校、医院、商场、书店,特别方便。( )

    (4)从小明家出发走路去游泳馆,一定会路过超市。( )

    【5】这张地图中,有两个单位的名称写错了,请你用“”圈出来,并把正确的名称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

    【6】小明学校打算带同学们去公园春游,请把他们的出行路线图写出来。

    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蚂蚁

    蚂蚁是这个世界中   的小家伙,说起来本领却不小呢。

    你是否注意过,外出觅食的蚂蚁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它都能很快地找到自己的老根据地。蚂蚁是靠什么来辨别方向的呢?靠识记周围和天空的景物。有人曾做过实验:用圆筒围住一群行进中的蚂蚁,遮住四周,让它们只看得见天空,这群蚂蚁可就像在热锅上似的团团乱转了。除了四周天空的景物能帮助蚂蚁辨识方向外,它们还有一个自身的法宝,这就是蚂蚁走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一种特殊的气味,掉队的蚂蚁根据这种气味就能确定方向。如果用樟脑一类怪气味的东西放在蚂蚁走过的路径上,那么后来的蚂蚁就会因寻不到同类的那种特殊的气味而迷失方向。

    说蚂蚁是个大力士,你一定不信。那么我们就请大象、骏马、黑熊来和蚂蚁举行一场负重比赛,以其单位体重可拖运货物重量大小作为评定胜负的标准。比赛结果   :体魄雄伟的大象垂头丧气,它只能拖走比自身重四五倍的货物;英姿勃勃的骏马也   ,它也只能拖动相当自身体重五倍的东西;那傲慢自大的黑熊更不得不甘拜下风了,它所能拖动的东西还不到自身重量的五倍……而蚂蚁却轻而易举地扛起了超过自身体重十几倍的东西,赢得了金牌

    蚂蚁还是一个小小气象员哩!在秋天里,蚂蚁越往高爬,说明这年的冬季就越冷。许多地方的农民还常常念叨蚂蚁上树,满天风雨”“蚂蚁下山,必有干旱之类的农谚。这些谚语反映了一定的科学道理,能提醒我们及时预防自然灾害的工作。

    说到这,你也许会   ,真没想到小小的蚂蚁竟有这么多的奥秘。其实蚂蚁身上还藏着许多未知数呢,这将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发现,利用蚂蚁为人类服务。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后填在文中的括号里,并选择一个造句。

    惊叹            

    出人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是按照   结构来写的。

    A.总﹣分﹣总 B.总﹣分 C.分﹣总

    3请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设问句。

    4你是否注意过,外出觅食的蚂蚁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它都能很快地找到自己的老根据地

    第一个引号的作用是_____,第二个引号的作用是_____

    A.引用   B.否定和讽刺   C.特定称谓

    5请你分别用四个字写出二、三、四自然段的段意。

    第二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现代文阅读

    鲁迅读书法

    鲁迅先生酷爱读书,一生手不释卷,勤读不辍。他还非常关心青年们的读书,常撰文把自己的读书方法介绍给青年们。

    鲁迅的视野极其开阔,阅读的范围很广。他主张“博识”,认为读书人应“放开肚量,大胆地、无畏地、尽量地吸收”古今中外各类知识。1934年 ,他写过一篇《随便翻翻》的短文,专门介绍了他称为消闲的读书“多翻法”。他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他认为:“多翻”可以开阔视野,启迪思路,增长知识,帮助人们全面认识纷繁复杂的世界。

    怎样才能鉴别书籍的真伪或优劣呢?鲁迅主张用“比较法”,因为“比较是医治受骗的方子”。他强调要敢于接触不同的观点,甚至反面的书籍,看看自己不赞成或反对的人和事是怎样活动的,以加强认识,区别真伪。他很欣赏古籍《嵇康集》中附有别人的赠答和论难的编法。他编《伪自由书》《准风月谈》时,后面也附录了有关的别人的文章,以便于读者进行比较,帮助读者辨别真伪、是非、优劣。

    怎样把书读活,使学得的知识融会贯通?鲁迅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实践经验总比看、听、空想确凿。“我先前吃过干荔枝,罐头荔枝,并且由这些推想过新鲜的好荔枝。这回吃过了,和我猜想的不同,非到广东来吃就永不会知道。”因此他谆谆教导青年:“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他希望青年们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含义。

    (1)手不释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融会贯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鲁迅推荐的读书法,完成下面的表格。(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读书法

    采用该种读书法的好处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用学过的成语、诗句或名言警句分别概括第2——4自然段的段意。

    (1)第2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4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学习实际,谈一谈自己有哪些值得向大家推荐的好的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内阅读。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   ),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   ),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2画线句子是选文第一自然段的   ,这段话是按照先     的顺序来写的。

    3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中的指的是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故地是形容 ,“想去就去是说

    4为什么觉得一遍又一遍地读书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

    A. 一个人坐在船里太孤单了,只能把书当作人来相伴。

    B. 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读书,读得津津有味,收获颇丰,感觉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像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

  • 17、西风胡杨

    ①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留下的最古老的树种,只生在沙漠。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新疆的塔里木。我去过塔里木。在那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

    ②胡杨,是最坚韧的树。胡杨的根茎很长,能深达二十米,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去寻找地下的泥土,并深深植根于大地。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

    ③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④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在塔里木和内蒙古的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胡杨林,它们生前为保卫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坚定地挺立着。

    ⑤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两千年前,西域被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等西域文明。可是,拓荒与征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

    ⑥胡杨也有哭的时候,每逢烈日蒸熬,胡杨树身都会流出咸咸的泪。它们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留下。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的沙土上,即便是入地即干,也会让这批战士继续屹立在那里奋勇杀敌。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我怕他们忘记曾经呵护他们爷爷和爷爷的爷爷的胡杨,我担心他们的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梦。

    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我看着胡杨林中坚持拼搏着的“战士”,看着那些倒下去的伤者,无比心痛。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疗治,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

    ⑧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会有无数声音回答:我们是胡杨!

    【1】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胡杨的了解是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四点)

    【2】第②段的三个数字说明了胡杨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_之情。

    【3】对第⑦段中画“_______”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作者用三个“祈求”深切地表达了希望胡杨存活下去的强烈感情

    B.第三个“祈求”是希望人们能关注胡杨,关注大自然的命运

    C.“哪怕几十年”的意思是希望胡杨给人们一些改变这里的环境,改善胡杨生存现状的时间

    D.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迷信的人

    【4】第⑦段中提到的“那些来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胡杨这一形象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

    那些年爸妈为你吹过的牛

    ①放假回家,邻居家的小妹妹专程来了一趟我家,给我展示她的日本旅行计划,并邀请我这个日语“大神”一起去玩。“大神?”A我努力挤出一个微笑,我顿时明白,我妈又在外面吹了多大的一个牛。在她心里,看我喜欢看日本动漫就默认了我懂日语,而我懂日语就意味着我是自学成才、精通日语的大好青年……

    ②后来和朋友聊起爸妈为自己吹过的牛,发现其实很多父母像粉丝一样,把孩子看作最耀眼的明星,(憧憬 幻想)最值得期待的未来。 

    ③记得刚上大学时,有一次春节聚会,一个叔叔非要给我敬酒。他听说某种植物的药用价值很高,而我爸妈讲我就读于业界公认的王牌医药专业,他想问问我的投资意见。什么!投资?意见?B一连串的词听得我都呆住了,我端着酒杯喝也不是,不喝也不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当时空气凝固、我吓得快窒息的感觉依然宛如昨日啊!

    ④后来好几年的家庭聚会上,辟(pì bì)谣成了我的一项重要活动。我要努力向亲戚解释,我不是行走在医药行业前沿的科学家,能拿到诺贝尔奖也希望(渺茫 迷茫),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研究生。

    ⑤现在想想,( )是自家孩子,爸妈的眼睛( )十级美颜滤镜。朋友一直对自己的单眼皮不满意,她妈妈会说:“你这是世界上最有味道的单眼皮!不用割!”等她把眼皮割好,她妈妈又不遗余力地赞叹:“看看这双眼皮!感觉世上没几个能这么自然的!”

    ⑥当然在父母眼里,自家孩子( )是最美的,( )是事业最成功的。小时候,我们总因为“别人家的孩子”而愤愤不平,长大后,爸妈随时能把我们包装成“别人家的孩子”。

    ⑦我小姨就是个标准的“炫子狂魔”。有次家庭聚会时,二舅说现在工作不好找,他儿子好不容易进了一个小公司。小姨立马接话:“小公司也是公司啊,我女儿在几万人的上市公司不也一样上班嘛。”话音落地,表妹都不敢抬头看二舅的表情。

    ⑧还有一次 小姨和朋友聊天 朋友说 我家孩子是重点大学毕业的 工资一个月才5000块女生在一线城市很辛苦的 你女儿也是吧 小姨回答道 辛苦是辛苦 但我家女儿努力 一毕业月薪就9000多啦 据表妹发回的现场报(到 道),那天的气氛十分微妙,欢声笑语里带着淡淡的紧张,感觉围观了一场成年人之间的高手过招。

    ⑨上周我去看演唱会,在现场的粉丝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热情地挥舞荧光棒,激动地全程大喊。我突然意识到,爸妈不也是这样嘛!在家操碎了心,在外花式吹捧,他们总能给我们随时随地打气投票,还要在外人面前为我们时时点赞。虽然有时我們们觉得尴尬不已,但不得不承认,爸妈是这世界上最忠实的粉丝。

    【1】用“ ”选出文中正确的读音和词语。

    【2】在文章第⑧小节中填上合适的标点。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不遗余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愤愤不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空白处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5】文章围绕“那些年爸妈为我们吹过的牛”写了哪些内容,家长们吹了哪些牛?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四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上下文,填空。

    (1)从第①小节的A字句加点的字可以看出“我”很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③小节B句中加点字可以看出“我”当时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

    (3)读第⑤小节,朋友的孩子单眼皮时,她妈妈认为_____________;孩子双眼皮时,她妈妈又认为_________________。看起来自相矛盾的话语其实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7】回答问题。

    (1)“过招”,原指用招数进行较量或比赛,文中的“成年人的高手过招”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虽然有时我们觉得尴尬不已,但不得不承认,爸妈是这世界上最忠实的粉丝。”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下面短文,完成题。

    什么是“教育公平”

    ①我的小学是昆明师范附小。我的班主任叫李崇贞,教语文。李老师长圆脸,短发齐颈,拢在耳后。李老师时常穿中式斜襟女装,像个利索的家庭妇女,但她那严厉的目光告诉人们,她是一位教师。

    ②上学时,她让我在早自习时领读,可她进教室后从不搭理我,而是亲切询问那些迟到的,或者没交作业的同学。我从来没有过受宠的感觉。

    ③上课了,老师提问,我总是第一个举手,举得高高的,可是李老师不叫我——她从来不第一个叫我。等她把同学们都叫了一圈,见回答得七零八落的,才说:“张曼菱,你回答吧。”我那股想出风头的心劲已经凉了,从容地把答案说出来,自觉也没什么可得意的。

    ④她从不对我表示赞赏,她的态度是:你这样是你应该的,你本来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⑤于是,我上课不再积极举手。可是不行,她严厉的目光扫了过来,我只得老实地举手,然而依然轮不到我先回答。在她的训练下,我变得“宠辱不惊”,该怎样就怎样。老师不特别关注你,但绝不是不关注你。你就是学生中的一员,不特别重要,但也不可少。

    ⑥恃才傲物是我的大敌。幸运的是,我的问题,早在小学时就被一位睿智的老师看出来了。

    ⑦李老师显然知道那时候我内心的优越感,我看不起“差生”,也不跟他们一起玩。

    ⑧班上有个魏同学,留级生,个头高,坐后排,每天迟到,上课还打呼噜,更别提回答问题了。不要说我这样的“尖子生”看不上他,一般同学都视他为“异类”“害群之马”。

    ⑨李老师给我们组织了一次课外活动,到郊外去野炊。魏同学被老师点名参加。

    ⑩在一条小河前面,我们被拦住了。河不宽,水不深,没有桥,农民们都是涉水而过。我们沿河来回走几趟,都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过河。这时,身材高大的魏同学跳下了水。他已卷好了裤腿,可水还是淹过了他的裤子,他却(毫不在意   毫不犹豫),豪爽地说:”来,我背你们过去。”于是,我们这些平素对他毫不在乎的骄傲的小家伙,一个个乖乖地伏在他宽厚的背上,含着一点(羞愧   惭愧)。他蹬过河,细心地把我们一一放到岸上。最后一个女生还帮他拎起了鞋子,以免他再回去取。

    魏同学的热心和力量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惊   震撼)。从那以后,我知道,对生活中的任何人都不能小视。你瞧不起的人,可能比你高大得多。

    很快,我们决定发展魏同学入少先队了。这就是李老师的眼光。她不是让我们去帮助一个落后的学生,而是培养了他的自尊心,也纠正了我们不公正的鄙薄之心。

    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竞赛、夺冠,不是为了成为“达官贵人”,而是为了成为“人”—让每一个来路不同、天赋不一、性格各异的孩子都能正常地发展,尽可能好地度过他们的人生。同学们在一起不应有贫富、悬智等差别。这才是教育的公平。

    (选自《读者》有删减,作者:张曼菱)

    【1】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按顺序写下来。

    (1)( )               (2)( )                 (3)( )

    【2】短文主要介绍了李老师的三件事,试着从文中提取关键语句补充完整。

    (1)李老师让我早自习领读却__________

    (2)上课提问,我总是第一个举手,李老师却_________

    (3)李老师不是让我们帮助魏同学,却__________

    【3】下面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取的,插入正确的一项是(       

    我开始琢磨:她为什么对我不满意?

    A.第④自然段开头

    B.第⑤自然段开头

    C.第⑥自然段开头

    D.第⑦自然段开头

    【4】对于短文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个来路不同、天赋不一、性格各异的孩子都能正常地发展,尽可能好地度过他们的人生。

    B.举手发言的事件,李老师让我学会了“宠辱不惊”,该怎样就怎样。

    C.魏同学虽然是个留级生,但是他却十分热心。

    D.李老师点名让魏同学和我们一起到郊外野餐,目的是要让他融入我们。

    【5】对于短文中的李老师,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双选题)

    A.李老师不怎么喜欢我,因为她从不对我表示赞赏。

    B.李老师十分偏心,因为我每一次举手发言,她都不会第一个叫我。

    C.李老师独具慧眼,能发现魏同学身上的优点,进而让他重拍了自信心。

    D.李老师教学有方,她用一次郊外野炊,纠正了我们不公正的鄙薄之心。

    【6】文中“教育的公平”指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联系短文内容或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缩句)

     

    2.湖面飘来小船。(扩句)

     

    3.英法联军摧毁了艺术瑰宝圆明园。(改写成字句和字句)

    字句:

    字句:

  • 21、按照要求改写句子。(6分)

    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改为反问句)

     

    桂花纷纷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外祖父的书房里埋藏着一幅墨梅图。(修改病句)

     

     

  •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篇章习作

    从下列两个要求中选择一个习作。题目自拟,语句通顺,不少于350字。

    1)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写一次走进博物馆的过程,把自己的收获写清楚。

    2)假如你是校园中的一棵树,在你的周围会发生些什么故事?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