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
B.他就牵老牛,拉破车,头也不回,一直往前走,走出村子,走过树林,走到山峰重叠的地方。
C.她发誓要把织女捉回来,哪怕织女藏在泰山底下的石缝里,大海中心的珊瑚礁上,也一定要抓回来,给她顶厉害的惩罚。
D.嫂子在旁边,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
2、亮亮参加学校的“故事新编大赛”,大家献上锦囊妙计,下列不合适的一项是( )
A.不可以遗漏重要情节。
B.不可以变换角色。
C.可以适当丰富故事的情节。
D.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的表情。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几个学校的老师找他就升学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B.近一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认真讨论并学习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C.为了缓解地震灾区受伤人员血液供应不足,社会各界人士踊跃献血。
D.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勤于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国的四大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在这些名著中,认识了足智多谋、运筹惟幄的________;鲁莽刚猛,大孝子________;________的齐天大圣________;大观园里的多愁善感的________。
(2)《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诗中直接描写农村劳动场面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以________→________→小篆→________→________最为典型。
(4)“孤帆远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所反映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送别的人是________,被送的人是________,被送的人要去的地方是________
5、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桂子花开,十里飘香。______
2.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______
3.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______
4.起先,小鸟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站在书架上,一会儿又跳到画框上去了。______
5.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______
6、比一比,再组词。
诫(______) 拍(______) 钩(______) 捞(______)
戒(______) 啪(______) 构(______) 涝(______)
7、按所学知识填空。
(1)陆游临终遗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用诗句回答)
(2)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士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向山海关那边进发。与此对应的词句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
(5) 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劝说某位朋友珍惜时间,你会想到岳飞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明不爱吃馒头,常趁人不注意扔掉,你可以用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告他。
(8)夏传子,__________。凡是人,__________。
(9)与“前怕狼后怕虎”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_________,与“打开天窗说亮话”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
(10)《乞巧》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那两句写出了古代劳动人民过七夕节的习俗。
8、经典阅读,请完成下画的填空,展示你的阅读收获。
(1)《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都章回小说,“天下三分”天下分裂为:________、_________、吴,首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长篇小说多是章回体,只要看一下某一回的标题,就可以精出它的主要故事。从第五十回“吴学究双掌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知道它出自古典名著《______________》“吴学究”指______________,“宋公明”指______________。
(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红楼梦》里这首诗“阆苑仙葩“指的______________,“美玉无暇”指的是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人生第一课
①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图书馆,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②“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个很浅显的童话。
③“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④)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声在厅中回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⑤“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 象)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钉 订)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了作者的姓名和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⑥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们,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⑦人生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受到了某种“灌输”。
【1】用“/”画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
【2】请写出画横线句子中引号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特定称谓
B.表示引用
C.表示讽刺和嘲笑
【3】请问人生第一课里,孩子们到底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中的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中国皮影戏(节选)
①要想表演皮影戏,先要制作皮影。其制作过程是;先将兽皮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皮人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线连成一体,由演员操纵木杆,令其活动。
②皮人涂有各种颜色,表达人物的善恶美丑。绘画也有一定的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凤、花、草、云等纹样为田案,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可达55厘米,矮的仅有10厘米左右。
③表演皮影戏时,由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每爱。皮影戏在宋代已极为盛行,到明代,北京一带的皮影戏班竟达到四五十家。
④皮影戏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⑤公元十三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表演皮影戏,后来皮影戏被随军带到波斯、土耳其等国。之后,又在东南亚各国流传开来。中国皮影戏于十八世纪中叶传到欧洲。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它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1】填空。
短文围绕着“皮影”,主要是按照“( )——( )——流传广泛”来写的。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A.制作皮影时,要先将兽皮进行药物处理。( )
B.皮人涂有各种颜色,表达人物的善恶美丑,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不一样。( )
C.中国皮影戏于十八世纪中叶传到欧洲,法国人将其改造为“法兰西灯影”。( )
D.皮影戏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它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 )
【3】选择。第③自然段中对皮影戏深受观众喜爱原因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参与皮影戏表演的人很多,有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起进行。
B.皮影戏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做出高难度动作。
C.皮影戏表演时,艺人们边操纵边唱述,并配以器乐,人物还能做出高难度动作。
D.皮影戏表演很有趣,表演的人一边操纵人物,一边唱述故事,同时配以器乐。
【4】第②自然段中,能否将“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矮的仅有10厘米左右”改成“制成的皮影高的很高,低的很低”?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艺术,在横线上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纳米技术
纳术科技作为21世纪科技界一颗放射着璀璨光芒的巨星,其辉煌的前景已被世界公认。美国密歌根大学生物纳米技术中心展示了“纳米炸弹”,其大小只有针尖的1/500,其作用是炸毁危害人类的各种微小敌人,其中包括流感病毒和疱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或者李氏杆菌等。科学家们预计,如果能够成玏地把纳术管纺织成更粗的丝绒,所得到的材料将比钢铁结实100倍,导电性比铜好,而导热性比宝石好。用这种纤维做成的薄膜能够給人类来功率极高而体积极小的充电电池。人们有可能用纳技术制造出带有陈年佳酿味道的新酒,或者带有开关的忠诚的生物机器狗。超强轻型新材料还有可能使太空行变得便宜且容易。
然而,纳米技术的潜在威胁也是可怕的。有专家对市场上打着的高科技名目的“纳米美容品”和“冰雹用纳米清洁剂”等产品提出警告,说这些产品可能对身体成危害,诱发癌症。科学家解释说,纳米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是绝对微观世界的概念,以上这些产品如果真是纳米产品,那么这些纳米微粒是飘浮和运动的,要按照物理学上的布朗运动进入食品和人体,进而进入人体细胞内。而这些产品的成分中有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锰,或者含有银,这些成分在人体内如同“幽灵一样飘浮”,如果潜伏在细胞内,客易诱发细胞病变,进而可能导致癌症。
目前世界上纳米技术已被应用于集成电路芯片的制造,但原料仍然是砷化钾等剧毒物质,这些东西变成纳米级之后,它的活性更大,毒性也更大,废弃之后对于环境有不可估量的破坏。废弃的产品暴露在空气中,对人肺产生危害;大量使用纳米石棉,其影响更不堪设想。由于业界目前的研究方法及产品弃置等未能顾及环保,专家发出警告,认为滥用纳米技术将会带来生态灾难。“纳米也可能消灭人类!”这是华南理工大学的龚克成教授在一次纳米国际研讨会上发出的警告。科研人员应该有起码的科学伦理,控制可能带来的新型生态灾难。纳米科技也要“绿色”起来,不要等到纳米有害时才想起纠偏,在科研开始的方向上加以控制,要比届时纠偏容易得多。
【1】这篇短文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多选)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作比较
【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读了短文可以知道,纳米技术具有辉煌的前景,它已经被运用到美容、清洁、新酒、电池制造等方面。(______)
(2)从文章中我们了解到,纳米技术的潜在威胁很可怕。纳米产品会进入食品和人体,甚至进入人体细胞内,容易诱发细胞病变,可能导致癌症。(______)
(3)目前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产品被废弃之后,对于环境有不可估量的破坏,这是因为这些东西变大之后,它的活性更大,毒性也更大。(______)
(4)“纳米也可能消灭人类!”这句话是在呼吁科研人员应该有起码的科学伦理,控制可能带来的新型生态灾难。(______)
【4】“超强轻型新材料还有可能使太空旅行变得便宜且容易。”这句中的加点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针对“纳米技术的潜在威胁也是可怕的”,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和氏璧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他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献给武王。武王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苦,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十分珍奇,加之来历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15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鉴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罕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至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鉴定—( ) 欺骗—( )
戏弄—( ) 来历—( )
【3】卞和把玉献给厉王、武王,为什么却被砍掉了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王为什么将这块玉命名为“和氏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卞和献玉这件事,可以看出卞和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在文中找到一对反义词。
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谨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这两种声音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搭石(节选)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理所当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_,带有“然”字的四字词语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1自然段描写了山里人走搭石的两个情景,请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乡亲们把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表现了乡亲们_______________
【3】下列加点词语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选文第2自然段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言,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
B.作者用一排排搭石比喻乡亲们,赞美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C.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感动了搭石,搭石也具有了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D.搭石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作者借搭石表达了对淳朴的故
15、课外阅读。
①公元前353年,魏国出兵攻打赵国。精通兵法的魏国大将军庞涓率领军队一直打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城下。赵国将有亡国危险,连连向齐国求救。
②这一天,齐威王召来军师孙膑,准备拜他为将。
③孙膑辞谢说:“我受过酷刑,是个身体残缺不全的人,不适宜担任主帅。”
④原来,孙膑曾和庞涓一起学兵法。后来庞涓当了魏惠王的将军,自知才能不如孙膑,就把他骗到魏国,在魏惠王面前诬陷他,削去了他的膝盖骨,还在他脸上刺字,好叫他永远不能出来做官。不久,他被救到齐国,齐威王拜他为军师。
⑤现在,齐威王见孙膑这样谦让,就改派田忌为将,仍让孙膑作为军师。
⑥大队人马到达齐国国境线上时,田忌准备挥师直往赵国,以解邯郸之围。
⑦孙膑劝阻道:“且慢,将军先听我打两个比方——凡是要解开杂乱打结的绳索,切不可心急地使劲去扯,而要冷静地找出它的结头,然后慢慢地解;假如去排解互相凶狠地斗殴的人,千万不可卷进去打成一团,而要避开双方的拳脚,只消找个空当猛击其中一方空虚无备的腹部,待挨揍的那个对手捧着肚子跪了下来,那么原来互相殴斗的局面,也就会改变了。”
⑧田忌问:“您的意思是说我们现在先不去赵国,是吗?”
⑨孙膑慢条斯理地说:“是的。现在魏国主力正在猛攻赵都邯郸,国内相当空虚。我们只要直捣魏都大梁,占据他们的交通要道,袭击他们守备空虚的地方,那么魏军主力必然会从赵国撤兵,赶回去抢救。这样,我们既可解邯郸之围,又能狠狠打击魏军,不是比赶到邯郸去厮杀要便利得多吗?”
⑩田忌采纳了孙膑“围魏救赵”的计策,率军直奔大梁。魏军主帅庞涓得到这个消息,只得丢下邯郸,慌忙回国解大梁之围。可是,当魏军赶到桂陵,田忌、孙膑却在这里设下了伏兵。疲惫不堪的魏军刚一交手,就被打得溃不成军。这一仗,庞涓损失了两万人马,自己也险些当了孙膑的俘虏。
【1】将这个故事的名字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文中第9自然段孙膑所说的话应该用( )的语气来朗读。(填序号)
A.激动、高兴
B.沉着、自信
C.焦急、慌张
【3】认真读第10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膑采取这种办法营救赵国有哪些好处?
(1)在赵国求救时,孙膑带兵进攻魏国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膑率兵占据魏国交通要道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内容,说说文中这两个主要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庞涓:___________________ 孙膑: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个故事是中国古代兵法策略“三十六计”中的一个,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三十六计”中的哪些计策?请你至少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与感悟。
牧场之国(节选)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 平静)。①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②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 缓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从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2】选文主要描写了“牧场之国”的两个时间场景:即______和______,写出了荷兰______的特点。
【3】选文主要用了______描写和______描写,其中第①处划线句子属于______描写,第②处划线句子句属于______描写。
【4】选文中为什么要描写汽笛声和车船的来往?你觉得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
B.这是全文的中心句,作者反复强调,表达了对荷兰的赞叹之情。
C.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既有总结,也有引出下文,有一咏三叹之效。
D.反复强调“真正的荷兰”,是作者在向读者纠正对荷兰的错误认识。
17、群文阅读,完成后面的习题。
(一)父爱之舟(节选)(吴冠中)
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下的乌篷船对我而言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二)背影(节选)(朱自清)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深青色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个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试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选文都写了父亲的背影,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描写父亲背影的场景。
《父爱之舟》→ 父亲________________的背影。
《背影》→ 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的背影。
【2】阅读选文二画横线的句子,摘录特别能打动你的动词,写下你的感受。
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3个)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一中说“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结合资料,说说作者能画出“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吗?为什么?
资料:吴冠中,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法国文化部授予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代表作有《周庄》《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吴冠中先生爱船,亦爱画船,小渔船反复在吴冠中先生的画作中出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两篇选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篇选文写的都是父亲送别孩子的场景,都写到了背影。
B.两篇选文都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体现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爱。
C.两篇选文都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对父亲深厚的情感。
D.两篇选文都让我们感受到舐犊之情,但爱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
【5】你的父母也有打动你的细节,请你联系生活,写一写当时的场景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短文。
城市的明眸
看变化了的青岛,就如看新妆的丽人,千娇百媚。而那一尊尊精美的城市雕塑,就像丽人的明眸(móu)。
那日,我到百花苑游览。似[sì]有若无的细雨使人倍感舒适。苍松翠柏掩映着的二十余座名人雕像都是在青岛留名的文豪,如闻一多、老舍、沈从文等。
东海路是条新辟(pì)的傍海大道,在蓝天碧海的衬映下,座座雕塑错落排列在道旁各个园区。那些园区光听名称就叫你觉出了不凡:海风、海韵(yùn)、海趣、海涛……在海风园和海韵园间,有宽广的五四广场。广场上矗(chù)立着大型雕塑“五月的风”,凭颜色可以看做火炬,而凭造型又极似旋[xuàn]风。这雕塑,一下子就将青岛人在发展变化中的气派和雄心表达出来了。
从五四广场往西,就是海韵园,稍稍一弯,又弯出了浪琴园和银都花园。而尽西头,便是尽现“明眸”之美的海涛园。
海涛园坐落于太平角六路,是名副其实的雕塑园。它的主体雕塑是一座名为“天地间”的青铜雕,在拍天海浪的衬托下,显得特别壮观。她的造型是一双巨足上立着一双巨手,两手之间托着一个圆球,意味深远,气派极了,雄伟极了。
海涛园最令人动心的自然是雄奇的“世纪长廊(láng)”,廊坊中十二根花岗岩圆柱巍然耸立,上端的花纹各不相同,下部的内容则包括了大禹(yǔ)治水、将相和、文成公主入藏、戚继光抗倭(wō)、郑成功收复台湾等十二则故事,让人深感“世纪长廊”的确立意不俗。
有意思的是,创作者在镌(juān)刻这些故事时,没忘记刻上一些意韵深远的诗句,在戚继光抗倭的那一则中,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壮言,在波涛汹涌的海边吟读,使人倍添豪情。
令我感动的还有一点:这个雕塑园区还设计了一个铜牌制作的盲文说明图,给那些看不见壮丽景观的人也装上一双“明眸”——能够通过触摸感受此间的美丽。
我之所以不厌其详地记下这一节,是这里着实使人迷恋,使人分[fèn]外感觉到青岛那似海的胸襟(jīn)。而造成这一感觉的,乃是建设者的聪明,是他们没忘为高楼林立的城市安上一双双明眸。恰恰是这双双明眸,倍加亮丽了青岛,让她永恒地展示着自己的个性。
【1】“城市明眸”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城市的明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介绍了哪些雕塑园区?写的最详细的事哪个雕塑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白天,它这样(淘,陶)气地(de dì)陪伴我;天色入(暮,幕),它就在父母(再,在)三的呼唤声中,飞回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竞)趴在我的肩头睡着(zháo zhe)了,银灰色的眼睑(jiǎn liǎn)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shú shóu)!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我能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地________(de dì) 睡着________(zháo zhe)
眼睑________(jiǎn liǎn) 好熟________(shú shóu)
(2)我能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写在横线上。
(淘,陶)________气 入________ (暮,幕)
(再,在)________三 (竟,竞)________然
(3)我知道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
眼睑:________
流泻:________
(4)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你有哪些体会?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放军叔叔参加抗洪抢险的事迹感人。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
3.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完成句子。
(1)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应该会有钱。(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缩句)
____________
(4)倘若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我又怎斗得他过?(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给出的情景,补充写出校园的静态之美。
放学后,校园恢复了宁静。 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天地。
漫画往往能教给我们一些道理,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根据你对漫画的理解写一篇习作。
要求:题目自拟;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富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连贯;标点符号使用恰当;不得抄袭、套作;字迹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