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盛”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兴旺;②丰富、华美;③热烈,大规模的;④深厚。“盛开”“盛会”“盛情”“盛装”四个词中的“盛”字的意思依次是( )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①②④③
2、下列句子与“众猴应该拜石猴为王”意思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难道众猴应该拜石猴为王?
B.难道众猴不应该拜石猴为王?
C.众猴不应该不拜石猴为王。
D.众猴怎能不拜石猴为王?
3、下列名言依次挂在书房、餐厅、医院、音乐室里,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医以济世,术贵乎精。
②我深信: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美的原则。
③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④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A.① ③ ④ ②
B.② ③ ① ④
C.② ③ ④ ①
D.④ ③ ① ②
4、写近义词。
索性——(________) 信赖——(________) 暴发——(________)
谴责——(________) 平衡——(________) 协调——(________)
5、结合诗句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万水千山只等闲 等闲:________
乌蒙磅礴走泥丸 磅礴:________
三军过后尽开颜 尽开颜:________
6、认真拼读,准确书写。
祖父的园子是我儿时的乐园。烦了,我就在园子里xiā nào( )玩耍,bá cǎo( )抓虫;渴了,suí yì( )用shuǐ piáo( )去舀水喝;馋了,便摘一个yuán gǔn gǔn( )的大西瓜,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太平____世 国____民安
夜不____户 路不拾____
哀____遍野 安____乐业
内____外患 ____通人和
1.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形容社会风气很好,就是路上有别人掉的钱财也都不捡;夜里也不用关门窗,不用去提防贼人的偷袭。
2.当前,习近平总书记排除了__________,人民__________,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气象。
8、给下列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人物画是最后才出现的__画中那丰富生动的故事__更是引人入胜__有民间传说中的故事__有文学名著中的故事__还有神话传说中的故事__
(2)后来__哥哥的朋友们送了我几册小书__刘胡兰小传__卓娅和舒拉的故事__古丽雅的道路__
9、_______
①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②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③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④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 15 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 15 公斤。
⑤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单选题。
(1)以下不是上文段中介绍的书籍是( )。
A.缩微图书 B.简牍文书 C.阅读器
(2)与句子“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 公斤。”运用了相同说明方法的是( )。
A.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 120 斤重。
B.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C.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 1/48。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上文段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以上文段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以上文段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2】给以上文段起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段前的横线上。
【3】“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句中加点词语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探秘“三星堆博物馆”,完成下面小题。
唤醒沉睡文物的人
①庄严的神像、奇异的面具、高大的神树……三星堆文物从沉睡中被唤醒。这离不开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师们。
②1986年,青铜神树重见天日。刚出土时,只是一堆混杂着泥土的碎片,根本看不出树的形态,甚至找不出一根完整的枝丫。如何让青铜神树重放光彩呢?郭汉中跟随师父杨晓邬接受了这个挑战性任务。他们反复猜测,不断论证,历时三年多,做好了修复前的准备工作。
③1990年,修复工作开始了。他们先根据造型、花纹对碎片分类,再把同类的碎片拼接、对位。起初,他们并不知道青铜神树有多高,只能从下往上一点点地摸索,就像完成拼图一样。他们经常弓着身子,小心翼翼地试探每一块残件的合理位置。有时候,为了拼接、固定一块残片,他们需要夜以继日地工作。酷日炎炎,汗水浸透了衣衫;寒风阵阵,他们毫不觉察。两千多个日夜,他们在5米高的脚手架上爬上爬下,终日埋头于青铜神树的修复工作中。七年光阴一晃而过,这株高达396厘米的青铜神树终于被“唤醒”了。它的底座好像小山相连,树上“神鸟”和“飞龙”栩栩如生。据考证,这件青铜神树是全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单体青铜文物。
④作为徒弟的郭汉中,在学习修复技艺的同时,非常重视对传统技艺改良创新。2019年末,三星堆新发现六座祭坑。如何完整地提取坑内的象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为了避免埋藏于地下千年之久的象牙在提取时发生断裂、损坏,郭汉中创造性地自制了许多小工具,解决了象牙提取过程中的难题。他还借鉴了骨科手术的固定方式,采用给象牙打“绷带”的蜡膜加固法,保证了上百根象牙安全出坑,开创了考古发掘过程中保护文物的先河,唤醒了更多沉睡的文物。
⑤郭汉中还非常重视文物修复技术的传承。他领衔成立了文物修复技能大师工作室。每天,他指导徒弟耐心细致地给文物“做手术”:清洗、补缺、粘接、上色、做旧、打磨,一丝不苟。徒弟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就手把手地教。郭汉中说:“三星堆的国宝那么多,我这辈子是修复不完了,但我的徒弟们可以继续干下去,这份古老的技艺也要继续传承下去。”随着工作室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唤醒沉睡文物的队伍。
⑥三尺工作台,装得下古往今来;三十载光阴,换不回青丝如缕。以郭汉中为代表的文物修复师们几十年如一日,逐渐唤醒了沉睡的古蜀文明。
(本文根据相关材料改写)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奇异: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丝不苟: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根据要求梳理提纲,把握文章内容要点。
题目 | 唤醒沉睡文物的人 |
开头 | 第①自然段:三星堆文物被文物修复师修复。 |
中间 | (1)第②—③自然段:郭汉中和师父修复青铜神树。 (2)第④自然段:______________ (3)第⑤自然段:______________ |
结果 | 第⑥自然段:文物修复师们几十年如一日,让古蜀文明焕发生机。 |
【3】短文第③自然段描写了郭汉中与师父一起修复青铜神树的场景,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
【4】(1)“唤醒沉睡文物的人”指的是( )
A.郭汉中 B.文物修复师 C.郭汉中和杨晓邬 D.郭汉中和徒弟
(2)请结合短文内容,谈谈“唤醒沉睡文物的人”都“唤醒”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下面两则资料,你对这篇短文又有了哪些新的理解?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资料一 “这个工作不容易!发扬慢工出细活的精神,慢慢来,久久为功,搞成一件是一件。谢谢你们为文物保护作出的贡献。” ——《新华社:从总书记四川之行读懂“何以中国”》 资料二 仔细观察郭汉中的双手,会发现它们异于常人,虎口处的肌肉高高隆起,这是他常年使用工具的最好证明。 ——《新华社:大国工匠》 |
11、课内品读。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闰土会捕鸟,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1)选文第一自然段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既准确又传神。请你体会该自然段文中加点字的意义。
(2)作者说闰土会捕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3)文中画线部分有两个破折号,他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4)选文最后一自然段中的“素不知道”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12、阅读中学习方法
爸爸的胳膊长(节选)
小时候,一家人团团围坐,长方形的餐桌旁,爸爸总是坐在最远的地方,什么样的美味佳肴,都搁置在我们兄妹的眼皮底下。
我们吧唧吧唧吃得香,从没意识到有什么不妥。
直到有一天,哥哥读了大学,他第一次从外省回家,带了爸爸爱喝的铁观音。他沏好茶,一圈圈的雾气飘向坐在餐桌一角的爸爸。爸爸欣慰地笑着,哥哥说:“爸,你坐中间来吧,这会儿就不用体现你的优势了。”爸爸依然跟平时一样,叨唠一句:①“爸的胳膊长。”坐在那里不移动。妈妈在一旁看了,推推他:“你这老头子,总是仗着胳膊长咋的?快,往前凑凑!”
从此以后,只要哥哥在家,爸爸也不再争夺,幸福地被哥哥推拥到中间的位置。
后来,哥哥带了女朋友回来——不用说,连我这个小妹也得往边儿靠。妈妈在摆放碗筷的时候,依然把爸爸的位置安排得最远,荤的素的香的甜的,妈妈总是堆在哥哥和他女朋友的眼前。直到我嫂子进了门,爸爸依然是因为“胳膊长”而坐得离菜们汤们远远的。
等到我也带了男朋友回家,那时又有了小侄儿,爸爸的胳膊变得更长,坐在最远的地方,任凭谁劝,他也不换地方。有时,妈妈干脆就专门拿个菜碟,各样菜给他夹一些。“独享”的时候,②他时常停下来笑眯眯地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后来,爸爸比妈妈先离休,他天天上早市采购各样食材,烹调各种美味,把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桌。以神厨自居的爸爸,总是坐着偏席,③看着儿孙们饕餮(tāo tiè),他眉毛里都洋溢着喜悦,④“幸福的人都是胳膊长,爸这辈子都胳膊长哩!”
唉,亲爱的老爸,哪里是您的胳膊长,分明是您和妈妈对我们的爱无边呢!
【1】结合语境,品味文中词句,完成练习。
(1)第二自然段中的“吧唧吧唧”是个拟声词,生动逼真地写出了“我们”______________时的样子,表明了“我们”______。
A.年少无知,在父母面前毫无顾忌的心理
B.吃饭时感到饭菜非常香,不顾及自己的吃相
(2)读画线的句子,选择其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再完成练习。
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神态描写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我从这些描写中,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父亲。
【2】请用“~~~~”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3】爸爸真的是胳膊长吗?读了短文,你想对文中的爸爸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短文《军礼》 (22分)
离军区司令部门岗只有几步远了。地仍骑在车上,旁若无人地朝门岗驶去。
喂 同志 请下车
下车 她不屑地督了哨兵一眼 脚一蹬
站住 随着喊声 车后架被人拉住了 她急忙用脚撑在地上 扭头一看不由气恼地问 你干什么
“请你下车。”哨兵不动声色地回答。
“真新鲜,我在司令部进进出出一年了,第一次听说‘下车’二字。”
“第一次听说,就请你第一次执行吧。”
“得了吧,你看你的门,我走我的路,何必那么哆嗦。”说着,脚一蹬,又要上车。不了哨兵抢前一步,迅速地将车锁住,拔出钥匙。
“你!”她傲气的脸顿时沉了下来,气冲冲地走进岗亭,拿起话筒,拔了号码,“喂,爸爸吗?爸爸,我进大门没下车,被岗哨拦住了,他还锁了我的车。你快来,我等你!”
不一会儿,朝门岗走来一个年过半百的军人。他,魁梧的身材,略略有点驼,脚步分外沉重。
“爸爸!”她迎上去,好不神气地瞟了哨兵一眼。陈司令员并不理睬她,径直向哨兵走去。他深沉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哨兵那涨红的脸上。然后,缓缓地举起右手,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此时,热血在战士的身上沸腾了。他强忍着就咬涌出的泪花,一个挺胸立正,向司令员回了一个军礼。一老一少两代军人的心在这庄严地军礼中紧紧地贴在一起了。
她呆呆地望着,好像明白了什么,惭愧地低下了头。
(1)给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3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新鲜( ) 庄严( ) 理睬( ) 惭愧( )
(3)用"____"线画出描写司令员外貌的句子。(2分)
(4)从文中找出三个带有“看”的意思的词语写下来(3分)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5)理解填空。(6分)
司令员“脚步分外沉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哨兵的血在心中沸腾,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惭愧地低下头,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中描写“她”、“哨兵”、“司令员”这三个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4分)
14、阅读理解
第二天,贾岛独自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1】这段话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2】用“________”画出描写贾岛斟酌词语入神的句子。
【3】大街上的人感到贾岛的行为“十分好笑”,你认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钓鱼的启示》写的是“我”钓到了一条 ,父亲 ,“我”从这件事中受益的事。
2、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句中“ ”“ ”这两个词语说明毛衣品种多、订货量大,“我”终于取得了成功。
16、阅读理解。
鸟的天堂(节选)
我们走过一段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边。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几只小船。
我们(连续 陆续)跳上一只船。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去。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儿波浪。船(安静 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
【2】“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这句话写出了榕树绿叶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榕树的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这句话中“逼近”的意思是靠近。
B.我们划船来到“鸟的天堂”,一共看见了三株榕树。
C.“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对榕树的动态描写。
17、毛主席带领红军战士爬雪山
1935年6月,毛主席带领的红军长征队伍渡过了大渡河,来到了大雪山脚下。按季节说,6月的天气是暖和的,可是,站在大雪山脚下,一股强大的冷空气迎面扑来,有的战士冷得直打哆嗦呢!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红军战士爬雪山了。看,毛主席走在队伍最前头。开始,虽然雪浅,可是,脚下滑,有时向上爬两步就会滑下几步来。爬了一会儿,雪越来越深了。谁要是不小心一脚踩进雪窝里,整个身子就会陷下去,半天也爬不出来呢!
一个警卫战士想去搀扶毛主席,不料脚下一滑,站都站不住,毛主席伸出一双大手把他拉住了。毛主席没有穿棉衣,他那灰色的裤子和黑色的布鞋都湿透了。警卫战士小陈走到毛主席面前说:“主席!这山太难上了,让我搀扶着您走吧!”
“不!”毛主席一边走一边说,“你和我一样的累嘛!”走到半山腰,忽然,乌云贴着山顶,暴风越刮越大。“主席!要下雪了吧?”小陈问。毛主席迎着暴风抬头望去,神情自若地说:“马上就要下雪了,让大家准备一下。”话刚说完,哗啦啦,一阵像鸡蛋大小的冰雹没头没脑地打了下来。战士们撑起了油布,让毛主席站在中间,大家围在四周。这时,暴风呼呼、雷声隆隆、雪花飘飘,简直像天塌一样。“同志们!坚持住!坚持就是胜利!”山顶上传来有力的呼喊声,鲜艳的红旗哗啦啦地飘着。
毛主席笑着对大家说:“那是宣传队同志们,我们要很好地学习他们这种顽强精神。”
大雪山的天气说变就变,一会儿暴风雪停了,火红的太阳又出现在天空。毛主席健步登山,和战士们一起到达了山顶。
这时,大家觉得透不过气来,心怦怦地跳得很快,直想坐下来歌一会儿。毛主席和蔼地说:“同志们,我们不能在这里休息!这里空气稀薄,有危险。再加一把劲儿下山去!”战士们一听都欢腾起来,很快地跟随毛主席下了山。
【1】照样子,再写三个ABAC式的词语。
没头没脑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地点在_______________,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
【3】从哪里可以看出大雪山的天气变化无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警卫战士想去搀扶毛主席,不料脚下一滑,站都站不住,毛主席伸出一双大手把他拉住了”这句话的含义是( )
A.说明路非常滑,不容易站住。
B.说明那个警卫战士处境非常危险。
C.表现了战士关心毛主席,毛主席爱护战士的深厚感情。
【5】这篇短文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与鉴赏。
太阳(节选)
①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②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大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③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1】短文中的“差不多”“约”等词语 _____(选择:A.能B.不能)去掉,原因是:_____。
【2】第①——③自然段分别从远、_____、_____三方面介绍太阳。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使用了 _____和 _____的说明方法,我能用上适当的说明方法介绍一下我的语文课本:_____。(最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山茶花
你见过山茶花吗?
山茶花,真是美极了。有红的,白的,紫的,粉红的,墨色的……有的一棵树上就有好多种颜色,甚至一朵花上就色彩缤纷。譬如山茶花的白吧,那是怎样的白啊!像高山飞瀑溅出的水片一样晶莹,清凉入人心脾,但又不会刹那间消失,难以把握,而是静静地呈现在你眼前,让你赏个够。再如那墨茶,如果你以为是一团墨,那就大错特错了,那是丽日下千尺深潭的深沉,带着波光,又带着阳光。那粉红的呢?也许只有九天的轻绡,才可以比拟吧……山茶花的花形也很美。有潇洒地舒展着单瓣儿的,也有重瓣儿的,有叠成六角形的,大小疏密排列有致。即使闭上眼,你还是会感受到:啊,美啊……
有一次,我问一位老农:“山茶花为什么这么美?”他乐呵呵地说:“你没看到山茶花骨朵儿的那股特别劲儿?”
我这才注意起山茶花骨朵儿来。果真特别!一般的花,开放前不久才打骨朵儿。山茶呢?几乎是花一谢就又冒出第二年新花的骨朵儿。原来山茶的骨朵儿是这样一月又一个月,一季又一季地积蓄着。下的功夫那么大,花的力气这么多,开出的花怎能不美呢?
啊,山茶的骨朵儿,好一股特别的劲儿!
【1】短文是从____、____和_____这三方面来写山茶花的美的,表达了作者____。
【2】用“ ”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过渡句。它的作用是 。
【3】理解文中画“﹏﹏﹏”的句子,并完成练习。
(1)“特别的劲儿”指的是(______)
A.山茶的骨朵儿特别有劲,开出的花能保持好长时间。
B.花一谢就冒出第二年新花的骨朵儿,一月又一月,一季又一季地积蓄力量。
C.每到花开时节,山茶都会下很大的功夫,花很多的力气开出很美的花。
D.山茶花的花形很美,显得特别有劲儿。
(2)下列句子的含义与山茶花的“劲儿”没有关联的一项是(______)
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你觉得在学习上需要山茶花的这股“特别的劲儿”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按要求变换句式。
(1)对于这个地方,他并不陌生。
改为肯定句:
(2)谁能说这儿就不应该有个公园呢?
改为陈述句:
21、读例句,体会表达效果,再用对比的方法另写一个句子。
例: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__________________
22、改成“被”字句.
法布尔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展示。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妙图画。其实世界处处都需要和谐。和谐是关爱体贴,和谐是宽容礼让,和谐是科学利用,和谐是协调发展……事物之间配合得适当称为“和谐”。请以“和谐”为题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