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西藏拉萨二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剩饭     殿堂     酷暑     猎豹

    B.陷坑     爱幕     镜匣     胆怯

    C.繁植     警觉     触动     罪证

    D.亲蜜     谎话     焦急     发誓

  • 2、下列加点的四字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

    B.爷爷身体好,说起话来声音震耳欲聋,非常洪亮。

    C.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D.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

  • 3、“我今天买了一些文具,有尺子、橡皮、钢笔……,”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表示引文的省略

    B.列举的省略

    C.以上说法都不对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语境填写恰当诗句。

    1)陆游在临终前仍念念不忘收复中原,这可以从《示儿》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看出来。

    2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面对时光流逝,陶渊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岳飞也谆谆教诲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组词

    泊(  ) 洲(  )何(  ) 洛(  )

    伯(  ) 州(  )河(  ) 格(  )

  • 6、看拼音,写词语。

    ɡāo diǎn__________ yuè bǐnɡ_________  

    luó kuānɡ_________ chén jìn__________

  • 7、将以下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山(   )海      )天(   )地      )头(   )节

      )钉(   )铁 玲珑(   )(   举世(   )(  

    小心(   )(     )(   )不舍     心动(

     力( )狂澜   )不犹   再(

     

  • 8、形近字组词。

    ( )( )( )( )

    ( )( )( )( )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太空里的“调色板”

    在木卫一的世界里,有意想不到的精彩。

    木卫一活像画家用的调色板。它离木星只有100万千米,如同一个大火球,喷着烟火围着木星的巨大身躯转。

    在整个太阳系,除了地球上至今还有少量活火山外,只有木卫一上还有活火山。而且,在这颗几乎与月亮一样大的星球上,火山的喷发力度要远远超过地球上的火山,它的岩浆和浓烟能喷出几百千米高。

    从所拍图像上看,新旧岩浆已经一层又一层地覆盖在这颗星球的表面,使得它的整个球体仿佛布满了各种颜料,色彩极为丰富。‖

    木卫一的直径为3640千米,它与木星相比,好似一颗小米粒与篮球。木星太大了,引力也实在大,所以木卫一的状态是木星的引力造成的。巨大的引力扯动着这颗小星球的内核,炽热的岩浆被“拽”出了地表。而这种循环似乎在以往的悠久岁月中不断重复着,迄今为止木卫一也许已经经历了多次最彻底的“沧海桑田”了,它里面的“馅”可能早就变成了外面的“皮”。星球之间的引力关系能够造出这种状态是非常有意思的。

    1文中已经用“‖”分为两部分。请分别写出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填序号,可以多选)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举例子  D.作比较

    (1)它离木星只有100万千米,如同一个大火球,喷着烟火围着木星的巨大身躯转。_____

    (2)木卫一的直径为3640千米,它与木星相比,好似一颗小米粒与篮球。_____

    3太空里的“调色板”是指_______,加上引号表示______

  •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幅壮锦

    从前,在大山脚下住着一位老妈妈和她的三个儿子。老妈妈织得一手好壮锦,靠卖壮锦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有一天,老妈妈在集市上看到一幅美丽的画,那画上有田园、房屋、花园、池塘和成群的鸡鸭牛羊。老妈妈满心欢喜,就买下了这幅画。她决心把画上那美丽的村庄织成一幅壮锦。

    老妈妈不分昼夜地织锦,松油灯把眼睛都熏坏了。眼泪淌到了锦上,老妈妈就在上面织成小河和池塘。鲜血滴在了锦上,老妈妈就在上面织成太阳。一连织了三年,美丽的壮锦终于织成了。老妈妈真高兴啊!

    忽然,一阵大风把壮锦卷上了天空,向东方飞去,一转眼就不见了。

    老妈妈着急地对大儿子说:“快去东方寻找壮锦,那是我的命根啊!”

    大儿子出发了。走了一个月,来到一个大山口,那里有一座石头房,门口坐着一位老奶奶,旁边有一匹石马。

    老奶奶说:“是东方太阳山的仙女把你妈妈的壮锦借去做样子了。你要去找,先要打落两颗牙齿,放在石马嘴里,等石马吃到第十颗杨梅果时,你就跨到它的背上,然后经过烈焰熊熊的火山和漂浮着冰块的大海,才能到达太阳山。如果不能坚持,就会丧命。我劝你还是不要去了,给你一盒金子,回家去吧。”

    大儿子害怕了,拿了金子,跑到大城市享乐去了。

    老妈妈病倒在床上,不见大儿子回来,又让二儿子去寻找。二儿子也是个贪生怕死的人,他拿了老奶奶的金子,也到大城市享乐去了。

    老妈妈病得骨瘦如柴,眼睛也哭瞎了。三儿子决心去把壮锦找回来。

    三儿子来到大山口,见到了老奶奶。他照老奶奶的话打落了两颗牙齿,然后跨上马。他咬紧牙关,忍着疼痛,翻过了烈焰熊熊的火山,渡过了漂浮着冰块的大海。终于到达了大海对面的太阳山。

    三儿子看见仙女们正在织锦,妈妈的那幅壮锦就摆在中央。三儿子说明了来意,仙女们答应织完后马上还给他。

    三儿子收好壮锦,马上往回赶。他没有想到,一位红衣仙女因为喜欢壮锦中的美景,把自己的像也织到了壮锦上。

    三儿子回到家里,妈妈已经奄奄一息了。他赶紧拿出壮锦,那耀眼的光彩把妈妈的眼睛都照亮了。

    一阵香风吹来,老妈妈住的茅草屋不见了,只见眼前是漂亮的房子、美丽的花园,和壮锦上织的一模一样。花园里有个红衣姑娘正在看花,原来她就是那个红衣仙女。

    三儿子和美丽的仙女结了婚,从此和妈妈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大儿子和二儿子用完了老奶奶给的金子,变成了两个叫花子。他们没脸去见妈妈和弟弟,只得到处去乞讨。

    【1】按要求写词语。

    (1)含“锦”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骨瘦如柴”结构相同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段选一选。

    (1)为妈妈找回壮锦的是______

    A.大儿子 B.二儿子 C.三儿子

    (2)找回的壮锦比原来的壮锦多了______

    A.金子 B.红衣姑娘 C.光彩

    【3】比较文中画“ ”的句子和下面的句子,说说哪句更好,为什么?

    他翻过了烈焰熊熊的火山,渡过了漂浮着冰块的大海,到达了大海对面的太阳山。

    _________________

    【4】故事中的三个儿子的结局分别是怎样的?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5】讲故事是为了让故事更生动,有时要“添油加醋”。请你将文中画“﹏﹏﹏”的情节“添油加醋”。(提示:儿子是怎么说的?仙女们是怎么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15分)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地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好似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的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qīlíng( ),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回国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赤道吹来的风缭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

    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huáqiáo( )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1)在文中音节后面的括号里填上相应的汉字(2分)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4分)

    大抵:

    眷恋:

    (3)用“——”画出文中赞美梅花的句子。读这些句子,我们体会到梅花这样的品质  

      (3分)

    (4)读文中画~~~~~~的句子,你想到了什么人,为什么会想到他?(3分)

    (5)这段话是外祖父对莺儿说的话,他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呢?(3分)

     

  • 12、阅读下面的内容

    令人惊艳的雪如意

       

    202010月,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地标性场馆雪如意揭开了面纱。站在附近的山顶望去,层林尽染中,银色的雪如意靠山静卧,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如意形象契合,令人惊艳。

    ②如果说由两个巨大支柱支撑、半悬浮于空中的顶峰俱乐部是雪如意柄首,那么,蜿蜒起伏的S形赛道便是它的柄身,最底部的结束区和观众区则是它的柄尾

    柄首雪如意最明显的标志。雪如意是世界上首个在顶部出发区设置大型建筑物的跳台滑雪场地,建筑内部面积达4100多平方米的顶峰俱乐部,将为观众提供前所未有的观赛视角。顶峰俱乐部的正下方是多功能层,一个外侧采用墨绿色玻璃及铝板幕墙装饰的建筑。从外侧看,它就是一栋普通的大楼,上面支撑起顶峰俱乐部,下面连接着赛道。

       

    ④站在顶峰俱乐部的多功能层一楼向下看赛道,“1749平台之下,便是雪如意柄身——赛道了。国外的跳台滑雪赛道大多建在土石方等填充物之上,雪如意则另辟蹊径,将168米长的赛道在了空中。从侧面看去,由87根支柱支撑的赛道,宛如一座身形柔美的高架桥这些支柱的高度从25米到25米不等,沿着山体将赛道平面的混凝土结构支撑起来,赛道距地面平均有20米高。这些支柱能帮助雪如意恰到好处地展露优美的S形曲线。比赛时,运动员从赛道上疾驰而下,并在雪如意最底部犹如标准足球场般大小的结束区完成动作。

    ⑤结束区左右两侧是观众区,这里共设置坐席4850个、站席5000个,与结束区共同构成雪如意柄尾,并与冰玉环相连。

    雪如意的落成,除了美,还攻克了一系列施工难题,创下了多项世界第一和世界之最。它是世界上首个采用全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和首个在顶部出发区设置大型悬挑建筑物的跳台滑雪场馆;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具设计感的跳台滑雪场馆,还有世界上最长的跳台滑雪赛道……

    雪如意体现了中国元素和绿色办奥运的理念,让现代建筑与自然山水、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可以说贯穿在了张家口赛区冬奥场馆设计建设的全过程中。

    (根据相关报道,选作时有改动)

    【1】根据文章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雪如意”是国际冬奥会地标性的场馆。( )

    (2)“雪如意”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如意”形象契合。( )

    (3)“雪如意”结束区的观众区共设置坐席5000个。( )

    (4)“雪如意”体现了中国元素和绿色办奥运的理念。( )

    【2】文章第④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表达的好处是 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是“雪如意”主体建筑的三大部分。

    【4】在文中第⑥自然段中,用波浪线画出具体说明“雪如意”创下世界之最的语句。

  •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骆驼耐饥耐渴、性情温顺、不畏风沙、善走沙漠,是沙漠地区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被世界公认为“沙漠之舟”。

    沙漠环境恶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很大,水源、植物稀少。骆驼长期在沙漠生活,身体机能具有一系列的适应能力。它的眼有两排又长又浓的睫毛,耳壳内有密生的耳毛,鼻孔内有挡风瓣膜,可以阻拦风沙的侵袭。它的足底有约0.5厘米厚的肉垫,可耐受沙漠70-80℃的高温或冬季的严寒。骆驼全身披有约10厘米长的褐色绒毛,冬天可以用来抗寒,夏季在绒毛与皮肤间形成降温的间隙,能防止高温辐射热。骆驼有惊人的耐力,在气温50℃、失水达体重的30%时,还能20天不饮水;它还能负重200公斤以每天75公里的速度连行4天。骆驼的驼蜂是用来储存脂肪的,最多时能盛50公斤脂肪,约占体重的1/5。骆驼的胃和肌肉能贮存一定量的水,它的胃一次可贮水近百公斤。因而,在一时找不到食物和水的情况下,它可以动用贮存的脂肪和水维持生命。另外,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3里内辨察和感觉到远处的水源,在茫茫的沙漠里,这个本领可谓至关重要。

    1读了第一段,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文中采用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一个句子,并把这样写的好处批注在旁边。

    3请你根据短文第二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骆驼的特点

    作用

    眼有睫毛、耳内有耳毛、鼻孔有挡风瓣膜

    阻挡风沙侵袭

     

     

     

     

     

  • 14、阅读课文片段。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wáng huáng)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如,péng  féng)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 )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我能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剔”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

    【2】选择括号内正确的读音,打“√”。

    【3】造句。

    不但……还……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波浪线划出文中的排比句。

    【5】我知道画直线句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6】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风景名_______: A、超过  B、优美的地方  C、能担任,能承受

    (2)举世_______:A、用鼻子嗅  B、知道   C、有名望

    (3)武陵春_______:A、情景,景象  B、颜色  C、脸上表现的神情

    【7】本文是从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三个方面来描写圆明园的,其中_________方面写得最详细。

    【8】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

    生命的一部分

    刘心武

    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懊丧得不行,手提包里的钞票及一些生活用品丢了固然可惜,但最可惜的是带出来的一本心爱的书。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上一本或几本最提神的书,出差时也同在家里一样,躺到床上后必然要读书,我不能想象,自己可以上床后不读书便安然入眠。但那一晚真够狼狈,临时去借书又不可能,躺在床上后,百无聊赖,浑身不自在,忽然,我眼光扫到了屋中书桌上的台历,啊,那不也可当作一本书吗?于是,我兴奋地跳下床,抓过台历,那是一本儿有关中外历史知识的台历,真棒!于是我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那一个夜晚就此免去了空虚和寂寞,我像往常一样读了书。

    在旅行途中,在火车上、飞机上,我自然更要读书。

    不可一日无书。古人早就倡导过抓紧榻上、厕上、马上的时间读书。仔细想来,马背上何等颠簸,古人却仍要抽空读书,我们今天的条件无论如何总要比马背上好,怎能荒废时间,整天不读一行书呢?

    自然,读书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传播知识的书,陶冶性灵的书,赏心悦目的书。但世上的书多如繁星,也很难说我们遇到的书都那么有价值,那么美妙,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经过几代读者考验,即经过时间老人筛选,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重点读。时下热门的书,可以拿来翻阅,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觉得确实好,则细读,倘若觉得虚有其名,粗读可矣。有一些偶然遭逢的书,无妨翻翻,发现某本书是“瞎糊弄”“骗钱货”,也不失为一种收获,因为可以悟出一些关于社会构成状况与人生面临抉择态势的道理。有的社会上普遍评价很一般的书,出于好奇心,我们总想拿来读读,其实只要不让逆反心理把我们的思绪推向混乱与偏颇,在好奇心驱使下,把那样的书拿来翻翻也无大碍,绝大多数读过一定数量好书的人,自然而然地会批判性地阅读。

    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 ,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 ,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

    爱书吧,从你识字开始,书应该是你不可离异的终生伴侣!

    【1】推想“百无聊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词语恰当地填在第六自然段的横线上。

    A.明亮而深邃             B.理智而富于创造性                 C.充实而丰富

    【3】作者阅读不同书籍的做法是:名著经典的书要_____________;时下热门的书,可以拿来__________,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偶然遭逢的书,无妨_________;社会上普遍评价很一般的书,会______________

  • 16、去年的树

    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的地方去。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了。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鸟儿问树根。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地响着。

    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儿:小姑娘,请你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个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儿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1)鸟儿来找树,没有找到,又去了哪些地方?最后有没有找到?

    (2)想一想树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填在下面的括号里。(3)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树 (   ) (   ) (   ) 灯火

    (3)鸟儿为什么要唱歌给灯火听?(2)

    (4)左右两边的句子怎样连起来才恰当,在它们之间画上线。(5)

    人类学家说 a树林是绿色的疗养院

    艺术家说 b树林是大自然的美容师

    经济学家说 c树林是人类的乐园

    生物学家说 d树林是生命的摇篮

    医学家说 e树林是绿色的银行

     

  • 17、阅读课文片段,完成后面练习。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捎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1】文段选自______写的古典名著__________的名场面。

    【2】画横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振得那山冈也动”体现了__________,由此可想到成语________

    【3】读这段文字,可以体会到武松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鸵鸟分布于非洲和阿拉伯半岛,主要生活在沙漠地区,是现代鸟类中体形最大的鸟。

    鸵鸟的双翅已经退化,不会飞翔,但在顺风及拐弯奔跑时,双翅展开,起着像帆一样的作用,能保持平衡,又能借助强劲风力,加快奔跑速度。鸵鸟善于奔跑,一步可以跨出7米远,时速可达60千米。当然它们不能一天到晚都跑得这么快,但即使在它们跑得疲倦时,也能胜过一匹快马。

    提到鸵鸟,人们往往认为,鸵鸟遇到危险的时候,如果来不及逃跑,就会把自己的头和颈平贴地面,钻进沙堆,以为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就会平安无事。其实,这是人们误解了鸵鸟。经过研究人员多次观察,从来没见过鸵鸟把头藏进沙里。实际上,鸵鸟不会这样愚蠢,因为把头埋进沙里,很快就会窒息死亡。有时鸵鸟把头贴近地面,是为了听远处的声音,或者是为了放松一下颈部的肌肉。年幼体弱的小鸵鸟,遇到敌害逼近时,常把身体紧贴地面。由于它们身上羽毛的颜色和黄草、黄沙相似,很容易瞒过敌害,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小鸵鸟的头颈也不钻进沙堆,而是两眼紧紧盯住敌害,做好随时逃离的准备。

    1文章介绍了鸵鸟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鸵鸟真的会把头藏进沙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描写鸵鸟善于奔跑?各找出文中的一个例子。

    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三:_________________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短文加上适当的题目,写在文首的横线上。

  • 19、课外阅读。

    夹竹桃(节选)

    ①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却是值得我最留念的花。

    ②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了自己的家门,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

    ③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里走出走进。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④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最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四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熏透了整个夏夜的香气也是令人难忘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总之,一年四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很美,变化亦多。

    ⑤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庭院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

    ⑥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地从花枝上袭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⑦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1】夹竹桃花开在____________三季里。

    【2】在文中“□”内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3】文章题目是“夹竹桃”,作者为什么在第④段写庭院中各种花卉,却只字未提夹竹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

    (1)月光下夹竹桃的影子的两个特点是( )( )

    A.叶影参差               B.浓浓烈烈               C.花影迷离                 D.一团模糊

    (2)文中的“亚洲”“非洲”指夹竹桃在月光下地图一般的影子,“游鱼”其实就是( ),“海轮”指的是( ),“大海”指的是( )

    A.飞蛾               B.墨竹             C.中间空白的地方             D.小虫子

    【5】第⑥段中“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一句在文中起____作用。句中的“此”指( )

    A.夹竹桃香气四溢            B.夹竹桃富有韧性             C.夹竹桃悄然不响

    【6】第⑥段中划线句子用了____修辞手法,蕴含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7】作者爱夹竹桃,是因为它有很多“妙处”,结合全文概括这些“妙处”(至少2处)。

    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8】用一组关联词(因果关系或转折关系),把第①段和第⑦段的内容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句子百花洲。

    (1)改拟人句。(1分)

    小鸟在枝头鸣叫。

     

    (2)改陈述句。(1分)

    难道这不是真理吗?

     

    (3)改感叹句。(1分)

    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4)扩句。(1分)

    小朋友来到公园。

     

     

  • 21、按要求写句子。

    (1)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晴急切地寻找那本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像是在屋檐下躲雨,你不好意思赶我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难道书对我还不重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句子创作沙龙(按要求完成句子)。

    1.我刻苦读书。(改为双重否定句)

    2.我怎能不感动呢?(改为陈述句)

    3.我津津有味地读着书店里的书。(缩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父母的爱是滋润的春雨,如绚烂的夏花,如静谧的秋月,更似温暖的冬日”。请打开这份珍贵的记忆,从一件件小事中再次感受父母对你无私而伟大的爱。把其中的一件印象最深的事记录下来。注意要写得真实感人。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