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
A.在故乡时,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着桂花,收获着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带来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充盈着她的生活。这句话表达了母亲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B.杭州的桂花香气没有家乡的桂花香气浓郁,母亲说的是实话。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千真万确 确:符合事实的。
B. 相依为命 依:靠,仰赖。
C. 震天动地 震:惊恐或情绪过分激动。
D. 恋恋不舍 舍:放弃,不要了。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C.开始我看得天长日久,津津有味,就感到不过瘾了。
D.季羡林爷爷能将《水浒传》里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
4、根据意思写词语。
(1)全部看在眼里。(______)
(2)馋得口水要流下来,形容十分贪吃。(______)
(3)形容举动十分缓慢,丝毫不敢疏忽。(______)
5、听录音《松树的风格》,完成练习。
1.根据听到的内容完成填空。
松树,自古以来,多少人____________过它,把它作为____________品质的象征。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______
②我对松树怀有敬意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______
③要求人的甚多,给予人的甚少,这就是松树的风格。______
6、照样子,写词语。
①黏糊糊(ABB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②闪闪烁烁(AABB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古人以勤俭为美德。唐代的魏征曾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代的朱用纯曾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爱之舟》这篇课文以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呈现往事,描写了作者和父亲在一起的一个个生活场景,表现了父亲对作者_______________,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思念。
3.对于巴迪的作品,母亲的评价常常是“__________________”,父亲的评价常常是“_______________ ”,这两种极端的断言的共同出发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8、用带有“然”字的词语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真没想到,他小小年纪( )这么有志气。
(2)不出诸葛亮所料,第三天( )有大雾。
(3)他是省队的运动员,参加县运动会( )是小菜一碟。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圆明园中( )有金碧辉煌的殿堂( )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在“( )”里填上恰当的标点。
【2】由选段可知,圆明园的景观大致包括这几类: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二是根据_______________建造的,三是_____________。
【3】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介绍了圆明园中的建筑和景物,其艺术风格不仅富有诗意,而且还中西结合。
B.写出了漫步园内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的喜爱和赞叹之情。
C.这段话为后文圆明园遭到毁坏作铺垫。
D.这段话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总。
【4】仿写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我们的校园很美丽,有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1.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中能感受到这是条“大鲈鱼”?用“ ”画出来。
2.钓到这条大鲈鱼后,“我”和父亲的心情是 。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用“ ”画出来。
3.读选文中画“ ”的句子,写出“我”不想放掉鲈鱼的理由。
11、 《老人与海鸥(节选)》
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把饼干丁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您给海鸥取了名?”我忍不住问。
老人回头看了我一眼,依然俯身向着海鸥:“当然,哪个都有个名儿。”
“您认得出它们?”相同的白色翅膀在阳光下飞快闪过,我怀疑老人能否看得清。
“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独脚!老沙!起来一下!”
水面上应声跃起两只海鸥,向老人飞来。一只海鸥脚上果然闪着金属的光,另一只飞过来在老人手上啄食。啄食的那只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看来它就是独脚。老人边给它喂食边对它亲昵地说着话。
【1】上面几个自然段主要写的是( )。
A. 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
B. 老人十分节俭,不辞辛苦背大塑料袋为海鸥送餐。
C. 老人非常熟悉海鸥,不仅呼唤名字还亲切地说话。
【2】从“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一句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老人给海鸥起的名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段资料,结合第一自然段对老人的外貌描写,把你最想对老人说的话写下来。
资料: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人每月308元的退休金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惜买给海鸥,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无人机,有前途
①在旅游景区、影视拍摄基地,或是重大新闻现场。我们经常能看到无人机在空中忙碌地穿梭。那么到底什么是无人机呢?
②“无人机” 英文缩写为“UAV”,是“无人驾驶飞机”的简称,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纵,或有车载计算机完全和间歇地自主操作的不载人飞机。我们熟悉的无人机,通常指的是鞋带携带载荷飞行的无人机机身,完全意义上的无人机,指的是有无人机平台、任务载荷、起降系统、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操作手等组成的“无人机系统”。
③常见的无人机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固定翼,顾名思义就是翅膀形状固定,靠通过机翼的风提供升力;第二种是直升机,特点是靠一个或两个主旋翼提供升力;第三种是多旋翼,就是具有四个或者更多多旋翼的直升机。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具有不同的优势。固定翼机飞行速度快、高度高,飞行覆盖面积大,抗风能力强,比较适合全管段巡航、通讯巡航、航拍等工作。直升飞机飞行高度低、速度慢,比较适合短距离巡航、高清摄影和对地目标监控与跟踪,还可以定点悬停,在各种情况下均可起降。
④无人机具有成本低、零伤亡、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可以代替传统的有人驾驶飞机执行“3D”的任务——即“Dull”(枯燥) “Dirt” (脏) “Danɡerous” (危险) 的任务。无人机用途广泛,被业界宠爱有加。军事上,可用于侦察监视,对地攻击,通讯中继、靶标模拟等,是“得力好伙伴”; 民用上,可用于科学研究、气象观测、货物配送、娱乐体验等,是“百变小能手”。
⑤无人机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我国约有150家无人机生产企业,产品达1000多种,基于预测的国际数据以及对我国市场的乐观预判,到2020年,美国小型无人机总销量将从2016年的250万架飙升到700万架,其中消费级无人机有430万架,另有270万架用于商业目的,2025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750亿元。其中军用无人机市场约占7%,民用无人机市场约占93%。
⑥无人机毕竟是机器,其可靠性还取决于系统复杂程度和外部使用环境,五人机系统中任意设备的故障都将影响任务执行,无人机使用的任意环节出现差错都将影响飞行安全,这需要制造商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1】本文第④段从哪两个方面来说明“无人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⑤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国约有150家无人机生产企业”一句中的“约”能否删去?请结合句子,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小型无人机总销量将从2016年的250万架飙升到700万架”一句中的“飙升”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画线处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如果删去好不好?请联系全文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拱桥
老臣
拱桥是一个人,不是一座桥。
我认识他时,他的腰已经很弯,人也已经很老。那时,他在村庄东边的一座老石屋里,已经当了许多年的校长。
说是校长,其实是抬举他,因为他只管一个老师,那老师也就是他自己。
下雨天,他的弯背就成了一座真的拱桥。校舍三面倚山,一面临沟。我和其他十来个学生,上学放学都是要过沟的。那条四丈宽的沟,雨天浊流滚滚。水( )仅齐校长的膝盖,( )对十来岁的孩子来说却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了。没有木桥、石桥、铁桥,只有校长这座肉做的桥。一次,洪水把我们隔在这边,校长便从对岸过来,在水中蹚来蹚去。我是不好意思让他背的,一是觉得自己平时太捣蛋对不起他,二是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能再让人背,尤其是让一个老人去背。最后,八个同学都被背到了对岸,只剩下我了,再没办法躲。他浑身湿透,喘气的声音像是在拉风箱。
“来吧,孩子。”拱形的脊背一动不动,静等我伏在上面。
我急得要哭了,我该怎么办呢?
“别不好意思,爷背孙子嘛。该上课了,快来。咱爷儿俩得赶紧过去,同学们在等呢。”他不容拒绝地说道。
临上岸时,校长趔趄(liè qiè,身体歪斜,脚步不稳)一下,但我并没有掉下去,因他宽大的手紧紧扳着我。
“这不过来了吗?”他说。是的,过来了,我从桥上滑下,落在坚实的大地上,站着。
校长却没有站着,而是瘫坐在地,大张着缺牙的嘴倒气,苦笑着脸,说:“老了,老了,我背你们爹妈时,可不是这副模样。”他的模样,真像一座坍塌(tān tā,倒塌)的拱桥。
喘了一会儿,他站起来,我们拥着他走向老旧的教室。二青靠近我,说:“校长背你过河,( )走的,( )爬的。”“爬”用来说人是贬义,我讨厌他说校长“爬”,便狠踹了他一脚。
许多年过去,我过的桥比小时候走的路还多,但我忘不了那座拱桥。那座宽厚、踏实、温热的血肉拱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不但……而且…… 一边……一边……
不是……而是…… 虽然……但是……
【2】“我”不好意思让校长背的原因是什么?请在文中用“ ”画出来。
【3】对“他浑身湿透,喘气的声音像是在拉风箱”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表现了校长的劳累,体现出他作为教师的责任和奉献。
B.校长全身被气势汹汹的洪水打湿了,他感冒了。
C.他已经背了八个学生,此时他已很劳累,喘着气,并且喘气的声音是低沉的。
【4】“临上岸时,校长趔趄一下,但我并没有掉下去,因他宽大的手紧紧扳着我。”从句中的“扳”字你体会到( )
A.校长担心自己摔倒,所以紧紧扳着“我”。
B.校长对“我”的爱护以及害怕“我”受到伤害的紧张。
C.“我”太重了,校长差点儿背不动“我”,所以要用手扳着。
【5】读完文章,我认识了一位_______、________(填两个恰当的四字词语)的校长。他这样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拱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短文,完成问题。
航天员的太空生活
①太空是个充满魅力的世界,太空生活更富有神秘色彩。随着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的正式开讲,去太空生活更成为许多富有探险精神的青少年梦寐以求的事。在太空生活,微重力(失重)会给人带来一些麻烦,但这正是太空生活的特色和乐趣所在。那么航天员是如何在太空生活的呢?
②太空食品是由航天系统的专家们精心研制开发的,品种丰富多彩。每餐饭都是用食品袋提前包好,每个食品袋上均标有哪一天哪一餐的字样,每袋食品仅供一名宇航员食用。太空食品均为脱水食品,临吃前要用注射器注入一定数量的水,然后放进烤箱里加热食用。
③太空吃饭的规矩很多。太空舱内备有简易餐桌,餐桌具有磁性,能吸住金属餐具。吃饭时,航天员必须先把脚固定在地板上,身体也用座椅上的带子系紧以免飘动。端碗要轻柔,动作太猛,饭会从究里飘出去。夹菜要夹准、夹牢,最好用又子。食物进嘴时要快,以免食物“飞走”。吃饭时要细嚼慢四,严禁说话聊天。边吃边说会使嘴里嚼碎的食物碎末飞出嘴外,造成生活舱的环境污染,同时稍不注意还会吸进鼻胶,极易发生危险。
④在太空,无法遵循地球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习惯。由于空间站宇宙飞船或航天飞机等载人飞行器的飞行高度通常在400千米左右,绕地球飞行一圈的时间约一个半小时,24小时内日出日落会交替许多次,宇航员只好机械地按钟点安排工作和睡觉。
⑤太空人睡姿奇特,这是由于在失重环境中,航天员失去了在地面时的上下感觉,处于飘浮状态造成的。在太空舱内睡觉只要不危及舱内设备和人员安全,到处都可以睡。为了获得安全感,航天员一般睡在特别的小床上或固定的睡袋里。用睡袋睡觉是一个好方法,睡袋拉紧后能给人体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人消除摇摇欲坠的恐慌感,而且手脚不会飘浮在外,避免了手脚对舱内仪器设备的碰撞,增加了安全性。
⑥由于太空的失重环境,在地球上非常简单的洗脸、刷牙、理发、洗澡等日常活动,到了太空都变成很麻烦和复杂的事,宇航员采用各种办法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是合理简化洗脸刷牙步骤。洗脸一般用湿毛巾一擦就行了。其次,使用方便合理的器材和设备。比如,太空使用的洗发液是一种特制的免冲型洗发液,它在失重条件下能变成十分细小的颗粒,洗头时很容易带走头上的污垢,洗完后用毛中一擦,洗发液和污垢就可清除得一干二净。第三,严格遵守操作和使用规程。如理发必须两人合作,一人剪,一人用吸尘器吸剪下的头发。如果不遵守两人合作的理发规矩,就会严重污染环境。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本文按照宇航员的太空食品、吃饭规矩、作息习惯、睡觉方式、日常活动这五个方面介绍了有趣的太空生活。( )
(2)宇航员吃的太空食品全部是脱水食品,吃饭前要先注水再加热。( )
(3)在太空中生活,也像在地球上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4)在太空中理发,必须两人合作,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合作能力。( )
【2】太空吃饭的规矩很多,下面错误的一项是( )
A.吃饭前先把双脚和身体固定
B.端碗动作不能太猛
C.食物进嘴时要慢
D.吃饭时不能边吃边聊
【3】在太空中,宇航员一般会在固定的睡袋里睡觉,这样睡觉的好处是:一、_______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中的画线语句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表达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内容或你收看的“天宫课堂”的授课内容,谈谈你的收获或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母亲的菜园
①这个季节,母亲的菜园里已经是生机盎(ànɡ)然了。
②架上,黄瓜顶花带刺,或翠绿细长或粗壮脆嫩,鲜亮得让人垂涎欲滴;一嘟噜一嘟噜的豆角从叶片的缝隙间垂挂下来,白里带紫的豆角花默默地绽放。西红柿秧上缀满了西红柿,红的光泽莹润,青的绿中吐白,果实累累,枝条上不得不缚上矮架来支撑;肥硕的茄子挤满秧枝,紫嘟嘟的像脸蛋似的彰显笑容;壮实、疯长的倭(wō)瓜秧爬满了整个栅栏,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墙,黄色的喇叭形花朵正芬芳吐蕊呢。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其间,蹿出的几朵韭菜花正冒着特殊的香气。
③母亲不和我们住在一起,她自己住在老宅。在老宅的前院,有一块空地,那就是母亲的菜园。“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墙边的小草泛绿的时候,母亲便在她的菜园里忙碌起来。60多岁的母亲用铁锹一锨锨把土翻松,用菜耙把土块打碎。土地翻浆,菜畦(qí)里的泥土湿润而又细滑,泥土被母亲整理得如炕面一样平坦。她再用平耙搂出一条条畦埂,用脚踩实。母亲做出来的菜畦规整好看,像精致的艺术品。她做起这些粗重的活有些吃力,但是,她握把工具的样子依然娴熟、稳当。
④她在一个畦里种上黄瓜、豆角、丝瓜等家常菜,然后留两个畦空着。她在朝阳的墙边,育出西红柿和茄子秧,等冷风不会再刮坏秧苗的时节,再移栽进菜畦里。母亲还在菜园的边角空闲的地方扔上几粒蚕豆,或剜(wān)几个小坑,埋进几粒甜瓜籽,等到麦收的季节,蚕豆就会开花结荚,甜瓜就会瓜熟蒂落,好吃的煳蚕豆被端上饭桌,脆甜的甜瓜让孩子们的眼睛不离园边。在麦子打苞的时节,母亲还要在篱笆边撒上倭瓜籽,让栅栏边缀满大大小小的倭瓜。
⑤母亲是个勤快人,在园子里种菜已经有几十个年头了。以前,那几畦菜的确丰富了我家的餐桌,而且亲戚或街坊邻居在串门走之前,母亲总会从园内摘些黄瓜、西红柿、豆角之类的蔬菜让他们带走。现在,大多数农户的院子被房子和畜舍等建筑挤占得满满登登,剩余的院落( )打上了水泥地板,( )成了养花种草的空间,没有地方种菜了。再说,大家都富裕了,每天都去市场买菜吃,谁还稀罕劳神费力弄园子种些廉价的蔬菜呢?然而,母亲依然默默地侍弄着她的菜园。蔬菜成熟的季节,母亲是吃不了多少蔬菜的,她把鲜嫩的蔬菜摘下来不辞辛苦地送给我们吃,笑呵呵地说:“吃妈种的菜,保证是绿色无农药的,呵呵!”她还经常把现摘的蔬菜用篮子盛着送给左邻右舍尝鲜。
⑥母亲的年岁大了,种菜很辛苦,我们劝母亲不要种菜了。妻子说:“大家都买菜吃,您不要费那样大的力气侍弄菜园了,何况,您这么大年纪了,真要是闪了胳膊扭了腰多让我们担心啊!”母亲摆着手说:“几十年了,都习惯啦,不种菜心里空落落的。在园子里种菜,自己不仅锻炼了身体,还能借送菜的时候常常看看你们,更能联络邻里感情!我心里高兴啊!”
⑦我深深地被母亲的话触动了。我明白了,母亲的菜园里不仅生长了很多蔬菜,还生长了母亲许多的爱和牵挂!
【1】在第⑤段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请用文中的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第②段所描绘的景象。
_____________
【3】摘抄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主要反映了母亲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母亲的菜园里不仅生长了很多蔬菜,还生长了母亲许多的爱和牵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一两句话表达你对自己母亲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忆读书(节选)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中“越看越明白”的含义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第一次读书是在舅父杨子敬指导下进行的
B.“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主要是说母亲催促她睡觉,而她还想读书,于是哭了
C.作者在一知半解读书时,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是因为它们之间的读音很相近
D.“我决定咬了牙”写出了作者决定自己读书时毅然决然的内心感受
【4】结合全文说说,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课内文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 欢快)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天空蓝(幽幽 悠悠)的,又高又远。
【1】联系上下文,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
【2】本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修辞手法。
A.拟人
B.比喻
C.排比、拟人
【4】作者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园子里是自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这些事物的自由,是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在这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不禁想起了曾经在电视上看到的一幕:那是一次在云南高原最边远、最(孤僻 偏僻)、只有十二名学生的某彝族小学里举行的升旗仪式。新课 标第 一 网
那所学校条件很差,十二名穿着破旧的学生在操场上排成两队。女老师用庄重的语调宣布:升国旗仪式开始。三个男孩儿正步走出队列,迅速来到旗杆下拴好了国旗。女老师又宣布:奏国歌!只见几个学生变戏法般捧起一张张鲜绿的树叶贴到唇边,一个学生吹起了羊角,两个学生吹响了唢呐。一曲别有韵味的国歌,在这树叶、羊角、唢呐声的合奏下,随着晨风在山间回荡。鲜艳的五星红旗随着国歌那铿锵的旋律冉冉升起。
面对此情此景,我的心被深深地(震动 震撼)了。山里孩子的学习、生活条件都没我们好,但他们举行的升旗仪式同样(庄重 庄严)、神圣。
“……前进!前进!前进!进!”那鲜艳的五星红旗,那站在红旗下的十二名学生,他们的升旗仪式,将和眼前的这次升旗仪式一起永远铭记在我的心头。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用“/”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3】山里孩子的升旗仪式有什么特别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由山里孩子的升旗仪式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主题阅读拓展。
孟姜女哭长城(节选)
丈夫被抓走之后,孟姜女实在放心不下,就一连几夜为丈夫赶做寒衣,要亲自去长城寻找丈夫。她的爹娘看她那执拗的样子,拦也拦不住,就答应了。
孟姜女打点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寻夫的行程。饿了,啃口干粮;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坐在路边歇歇脚。有一天,她问一位打柴的白发老伯伯:“老伯伯,这儿离长城还有多远?”老伯伯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幽州,长城还在幽州的北面。”孟姜女心想:就是长城远在天边,我也要走到天边找我的丈夫!
孟姜女刮着风也走,下着雨也走。一天,她走得筋疲力尽,浑身发冷。她刚想歇歇脚,谁知竟一下子昏倒了。她苏醒过来,才发觉自己是躺在老大娘家的热炕上。老大娘给她熬红糖姜水,她千恩万谢,感激不尽。她出了点汗,觉得身子轻了一点,就挣扎着起来继续赶路。老大娘含着泪花拉住她说:“我知道你找丈夫心切,可你身上热得像火炭一样,我能忍心让你走吗?你再看看你的脚,都成血疙瘩了,哪还是脚呀!”孟姜女一看自己的脚,都成了血疙瘩了。她在老大娘家又住了两天,病没好利索就又动身了。老大娘一边掉泪,一边嘴里说着:“这是多好的媳妇呀!老天爷呀,你行行好,让天下的夫妻都团聚吧!”历经千辛万苦,孟姜女终于到了丈夫修长城的地方。
【1】《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的是( )
A. 《牛郎织女》 B. 《梁山伯与祝英台》
C. 《白蛇传》 D. 《孔雀东南飞》
【2】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孟姜女寻找丈夫的意志很坚定?画“ ”。
【3】找出孟姜女苏醒后老大娘说的话画上“____”。从老大娘的话里你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句话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孟姜女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照样子写句子
例:外祖父轻轻地刮去画上的污迹。
外祖父轻轻地把画上的污迹刮去。
画上的污迹被外祖父轻轻地刮去。
①你一定要保存好这幅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外祖父递给我一个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下面的句子,写出主要意思。
(1)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一定都见过这样的情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搭石给人们带来方便。搭石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我会写作。
学习了本单元课文,你一定对说明性文章有了更多的了解,请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种事物,把它介绍给别人,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可以写一种小动物,可以写一种植物,也可以写一种物品。注意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描述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