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搭石》截取了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平凡镜头,歌颂了乡亲们如搭石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
B.《猎人海力布》中,海力布和小白蛇的对话为故事的发展和结局埋下了伏笔。
C.“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是场景描写。
D.《父爱之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课文以梦的形式呈现往事,饱含着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思念。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都是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
B.《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哪吒闹海》都是童话故事。
C.《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都是五言绝句,三首诗都洋溢着浓浓的爱国之情。
3、《农夫与幸运女神》中( )给了农夫三个愿望?
A.幸运女神 B.土地女神 C.自由女神
4、诗词乐园。
诗以传情:“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是虞世南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是陆游至死不忘祖国统一的热切追求;“_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是龚自珍对人才的渴求;“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是陶渊明对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的追求。
5、补充诗句。
__________,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箸笠,绿蓑衣,_______。
6、课文回顾。
1.《游子吟》中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最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2.《清贫》的作者是__________。结合课文说说你对“清贫”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中的“妻子”指___________,这句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军行》中抒发戌边将土杀敌报国豪情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鸟鸣涧》描写春山夜静,诗人内心闲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把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罗________布 大喜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头________气 心________手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不同 ________ ________不绝
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地形 ( )的山路 ( )的躺着
( )地指挥 ( )地瞄准 ( )地说
9、阅读《草船借箭》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从文中找出两组反义词。
( )——( ) ( )——( )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三个表现诸葛亮胸有成竹的词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为什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课文时,我们要会同原著进行对比,请找出下面文字在文中对应的语句。“箭如雨发”对应文中________________。“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对应文中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反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②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用“~~~~~”划出文中的排比句。
【2】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1)( )的殿堂 (2)( )的亭台楼阁
(3)( )的乡村田野 (4)( )的民族建筑
【3】圆明园的建筑风格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风景名胜( ):A、超过 B、优美的地方 C、能担任,能承受
(2)举世闻名( ):A、用鼻子嗅 B、知道 C、有名望
(3)武陵春色( ):A、情景,景象 B、颜色 C、脸上表现的神情
【5】本文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在内容上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昔日的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拓展阅读。
金线神针的故事
①从前有个孩子,名叫金线。他没了爸妈,家里只有一个生病的爷爷,靠自己天天上山砍柴买钱度日。
②一天,北风呼呼吹着,金线砍柴回家。天上纷纷扬扬飘起了雪花,他加快了脚步,走着走着,“哎哟!”脚被什么扎了一下,好痛啊!金线低头一看,原来是一根针,便捡了起来。他正缺一根针给爷爷补破衣哩。
③金线背柴回家,看见爷爷蜷缩在破被里冻得直抖,不由得泪水滚滚,便赶紧给爷爷煮了点儿粥,让他喝了暖暖身子,然后,自己坐在床边给爷爷补破被,金线手里拿着一块旧布,望着爷爷那千疮百孔的被子,鼻子又是一酸,心想:要是爷爷能有床新被子盖就好了。
④就在金线将针刺进旧布时,怪事发生了,那针竟自己飞针走线缝了起来,转眼间一床崭新的被子出现在眼前。爷爷惊呆了,金线乐坏了,举着针眉飞色算地说:“爷爷,这是我砍柴时拾到的根针,本想给您补衣服,一看到那千疮百孔的被子,就想着让爷爷能有床新被子盖,这针真的就缝出了新被子!”金线又用神针给爷爷缝了棉衣,破棉衣也变成了新棉衣。
⑤爷爷笑着对孙子说:“线儿啊,你快给隔壁的常奶奶也缝件新棉衣吧!她们家那么苦,还经常帮助我们,我们可不能忘了人家……”
⑥“爷爷说得是!不过,”金线打断爷爷的话,“我不但要给常奶奶缝棉衣,还要给常妹妹缝件花衣,还有村头的张爷爷、王婆婆、宋姑姑他们也都很困苦,我要给他们每人缝一件送去,我要让村里缺衣受冻的人都有新衣服穿!”说罢,又动手缝起衣服来。
⑦就这样,金线用手里的神针,赶着给村里和自己一样过着苦难生活的人们缝衣服。
【1】读完短文,可以知道“神针”能够____________ 。
【2】哪儿句话交代了金线家里的状况?请用“ ”画出来。
【3】金线为爷爷做了什么?请用简单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
【4】画“ ”的句子体现了金线的什么特点?请用几个词语概括出来。
___________
【5】想想金线还能用“神针”为乡亲们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12、请你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父爱之舟
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所以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那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初小毕业时,我考取了鹅山高小。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就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搬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1】在文中的“□”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用“________”画出文中外貌描写的句子。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自然段描写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选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
【2】人们要“紧走搭石”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3】读了这段话,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从“____”这个词语中,我感受到了一行人走搭石时的动作美;从“___”这个短语中,我体会到了走搭石时的声音美;从“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中,我想象到了走搭石时的画面美。
【4】搭石美,走搭石的乡亲们更美,你觉得他们美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
2.根据画线部分写词语。
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 )
3.文中由春天人们要脱去棉袄联想到 ,可见 。
15、阅读《谁会成为蚊子的大餐》
谁会成为蚊子的大餐
作者:王亚宏 来源:《意林》
我们在挑西瓜的时候,要么听声辨音,要么给西瓜相面,要么干脆就凭运气。可蚊子会选择谁作为大快朵颐的对象呢?科学研究表明,蚊子也有类似的“挑瓜术”,只不过,它们关注的,是人的一些生理指标。蚊子靠什么来选餐?
蚊子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其口味,主要依据是人身上的化学信息。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昆虫学家乔普·范·龙发现,蚊子会根据二氧化碳的“痕迹”寻找“美食”。当人们呼气时,从肺里呼出的二氧化碳并非立即与空气混合,而是暂时形成类似面包屑那样的团块状气流。蚊子跟踪的正是这种气流。通过特殊习性和感觉器官,蚊子跟踪人体留下的细微化学痕迹寻找叮咬对象。蚊子能根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痕迹辨别方向,为了更好地感知到二氧化碳浓度高的地方,它们会花更大的力气逆风飞行。
蚊子猎食的时候会用上所有的感官,但“嗅觉”更重要,研究发现,新陈代谢更快、体温更高、汗水更多的人更可能被蚊子叮咬。
我们身体产生的乳酸、呼出的二氧化碳会吸引蚊子。乔普·范·龙表示,利用二氧化碳痕迹,蚊子会锁定距离50米以内的“目标”。当蚊子靠近(距离小于一米)一群潜在的“受害者”时,它们的感觉器官开始读取各种参数,例如皮肤的温度,上面是否有蒸汽和微生物等。总体来说,色香味俱全的人会成为蚊子优先选择的进食目标。
蚊子选择这个人而非另一个人作为叮咬对象,其依据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皮肤上微生物菌落产生的化学成分。皮肤上的微生物会产生一种由300多种不同成分组成的“化学花束”。科学家指出,它的成分取决于环境和人的遗传结构。此前有研究显示,和其他男性相比,皮肤细菌成分更多样的男性被蚊子叮咬的可能性更低。
【1】蚊子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其口味的主要依据是哪一项?( )
A.年龄
B.皮肤厚度
C.衣服的颜色
D.人身上的化学信息
【2】下面的人最不容易被蚊子叮咬的是哪一项?( )
A.汗水更多的人
B.皮肤细菌成分更多样的男性
C.色香味俱全的人
D.新陈代谢更快、体温更高的人
【3】下面快速阅读本文的方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哪一项? ( )
A.王琳琳在阅读时遇到“大快朵颐”“团块状气流”等不理解的词语时,没有停下来,没有回读。
B.短文中有不少有趣的词语,如“挑瓜术”“长腿自助餐”“化学花束”等,李秀非常喜欢,于是来回多读几遍,体会作者生动的表达。
C.周楚带着“谁会成为蚊子的大餐”这个问题,一边阅读一边思考。
D.张萌萌在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时,看到第一句话,就知道这段话要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了。
【4】文中画线句中括号里的内容是否可以删去?试着说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明明是学校足球队的一员,每次踢完球后都是满身大汗,他有一个困扰——招蚊子。读了本文后,请你帮助明明解决一下他的困扰吧。(提示:说明原因并给出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故乡在广西,我爱故乡的漓江。
春天,原野上的春色,把漓江打扮得更美丽。绵绵细雨,增加了漓江的水量,催开了两岸鲜艳的野花。随着气候转暖,来漓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漓江像一条友谊的带子把祖国和世界人民连在一起。
夏天,漓江的水更清了。人们有的在江中游泳,有的在江中划船,有的玩水球,漓江洗去了人们的疲劳,使人感到轻松愉快。
秋天,桂花开了,漓江两案飘着醉人的桂花香。我们放学后,荡着小舟在漓江上游玩。那两岸的青峰分明地站在我们面前,同学们兴奋地抢着划桨。
冬天,漓江因为旱季到来水变浅了,但是那么清,山是那么绿。江畔的柑橘树已挂满了累累果实,人们开始紧张地收获。
漓江一年四季都很好。我喝漓江的水长大,一定要把漓江建设得更加美好。
【1】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文章中的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是按( )顺序写的。
【4】哪个自然段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它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金色的盒子
我的一个朋友三年前下岗了。妻子工资不高,儿子正在读小学,还有父母需要赡养——他的家庭负担很重。( )他找到了一份推销一种工业用试剂的工作,薪水不低,( )每月300桶的定量完成起来并不轻松。
随着月底的来临,没完成定额的朋友每天回家的脚步越来越沉重。儿子见状,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问:“爸爸,到今天还剩下几桶?”时间一长,他渐渐吃不消这“每日一问”。终于有一天,他大声叱喝儿子:“以后不许你再问我!”儿子wěi qu( )地走开了。期中考试后开家长会,老师表扬他儿子,说孩子非常懂事,懂得为家庭分忧,在用“担心”造句时写道:每到月底,我最担心爸爸完不成推销定额,他会很难过的。踏着月光从学校回家,这个中年男子落泪了。
在国外同样一个经济拮据的家庭,( )小女孩在圣诞节前将家里仅有的一卷美丽的金纸“zāo ta( )”了,( )受到了父亲的训斥。第二天,小女孩把一个糊着金纸的盒子作为礼物送给父亲,父亲打开一看,里面空空如也。他再次大声斥责小女孩说:“你不知道送给别人空盒子是不礼貌的吗?”女孩眼泪汪汪地说:“它不是空的,我把我的吻全吹进盒子里了,这些全都是给您的。”父亲听了,一下子愣住了……
其实,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一个这样的金色盒子,只是做父母的有时看不到而已。
【1】看拼音,在文中括号里写词语。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拮据:________________
(2)空空如也: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我”的一个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使得他家庭负担很重。
(2)“时间一长,他渐渐吃不消这每日一问’。”这句话中的“每日一问”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
父亲渐渐吃不消这“每日一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zāo ta”一词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
【5】想象写话。
那个父亲在听到女儿眼泪汪汪说的话后会怎么想、怎么说和怎么做呢?请你写几句话。(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后面习题。
桂花
八月,许多恒儿都已凋谢了,而桂花却怒放了。老远就能闻到一股香气。但花儿在哪儿呢?害羞的桂花躲在叶子后面哩!你看它,由五六个小瓣组成的小黄花,娇小玲珑,十分可爱,多么像藏在绿荫后面的害羞的小姑娘啊!
桂花,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没有玫瑰的浓艳重彩,没有菊花的千姿百态。它华美而不刺眼,显得那样朴素大方;花香而不刺鼻,闻着是那样的清新舒畅。
桂花榨出的油经过加工,可以制成美味可口的桂花糖,吃起来有一股桂花的香气。桂花还可以熏香茶,喝了这种香茶,满口清香。据说挂花还可以制成化妆品……它的用途真广啊!
我想,做人就应该像桂花那样,不争名利,不哗众取宠,却有益于人民,有利于社会。你认为呢?
【1】认真读短文,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的牡丹 (__________________)的玫瑰
(___________________)的菊花 (__________________)的桂花
【2】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请你也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_四个方面写出来桂花的特征。
【4】作者写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1945年从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至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留学,学习理论物理。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被派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节选自杨振宁《邓稼先》一文。杨振宁,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1】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请你列举几条之所以如此称呼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回答。
(1)能表明邓稼先为国防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
(2)能表明“两弹”爆炸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具体的事实,以表明邓稼先真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请用最简练的语言将句子的意思概括出来)
2.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要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将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3.爸爸常说:“记得改革开放前,我上小学那会儿,天天步行7公里上下学,中午还得饿肚子。”(改成转述句)
4.2014年9月28日是孔子诞生2565周年纪念日。中国多地举行盛大的“祭孔大典”,以表示对先贤的仰慕和追思。(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连成一句,再写一句孔子说过的话)
21、照样子,选择带点的关联词语另写一句话。
例: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在飞行。
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乌云密布,天空很快便暗下来了。(给句子后面补充内容,使句子更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勇敢实践
你通过马蜂窝嘛?如果捅过,请写出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吧。如果没有捅过,请假想那就是文章中的小主人公,试想当时你会是怎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