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精巧 适宜 无穷无进
B.讯期 懒惰 理所当然
C.称赞 修筑 难以值信
D.酬谢 宏伟 金碧辉煌
2、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吾矛之利 锋利
B.誉之日 荣誉
C.诲人不倦 教诲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鸟的天堂》一文,写出了早晨大榕树的静态美和傍晚鸟儿的动态美。
B.《落花生》一文,作者由花生的特点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这个道理。
C.《己亥杂诗》用奇特的想象表达了诗人期待杰出人物涌现,期待改革的愿望。
D.《牛郎织女》凸显了民间故事的浪漫主义色彩,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先补充词语,再任选一个词语造句。
哭笑( )( ) 风( )浪( ) ( )疾( )快
出谋( )( ) 心( )胆( ) ( )然( )敬
_________
5、按要求写句子。
(1)仿照例句,用对比的方法描述生活中的某种事物的特点。
例: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左右为难
大家说秦王不过是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要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不计其数
_____________
(3)读下面的语句,在括号里写出主要意思。
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 )
(4)“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_____
6、按课文填空。(没有学过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1.乡村四月闲人少,_________________。
2.恻隐之心,_________________。
3.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_________________,不可同世而立。
4._________________,必自毙。”
7、补充诗句。
__________,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箸笠,绿蓑衣,_______。
8、比一比,再组词。
绕( ) 赚( ) 萝( ) 亩( ) 侵( )
浇( ) 嫌( ) 箩( ) 苗( ) 浸( )
9、课内阅读。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填空。
这段话节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从“低矮,潮湿颓败,阴暗,犹如身在蒸笼”等词语中可以看出母亲挣钱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题。
①选文第二自然段主要是( )描写,突出了母亲挣钱十分不容易。
A.外貌描写 B.神态描写 C.环境描写 D.心理描写
②“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这句话运用了( )描写,表现了“我”当时的震惊。
A.外貌描写 B.神态描写 C.环境描写 D.心理描写
③作者在选段中反复使用“七八十个”这个词语,主要是想表达( )
A.小工厂极端拥挤闷热嘈杂的环境。 B.小工厂的人非常多。
C.小工厂的女人们都不算年轻了。 D.小工厂的老板不为员工着想。
【3】“我”看到了母亲挣钱的地方会是怎样的感受?
“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乐园。
心田上的百合花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
②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杂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杂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③百合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却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它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它们也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地开花:”在这悬崖边上,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
④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因为我想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⑤在杂草的鄙夷下,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白花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风景。这时候,杂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偏僻( ) 诞生( ) 不屑( ) 断崖( )
2.第②段中画”~~~”的语句体现了百合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杂草对百合的不屑,表现在哪儿?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4.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百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是百合身边的一株杂草,看到百合拼命积蓄力量想要开花时,你会对它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品味
陆游已气息奄奄。儿子要为他请郎中。
陆游摇头制止,说,没有用了。陆游的眼里有泪。陆游说,思念能用药治好吗?
儿子不懂
陆游的眼睛投向北方的天空,久久地,不愿回来。儿子懂了,很小的时候,父亲告诉他,故乡在遥远的北方。父亲已经用眼睛、手和语言告诉他千遍万遍了。
陆游继续写他的诗,他已经提不动笔了。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吐,让儿子一个字一个字地记。
儿子哭着劝父亲别写了!儿子很想问父亲,诗歌能够上阵杀敌吗?诗歌能够收复北方的大好江山吗?
还有一个冷酷的现实儿子没有告诉父亲,国人早已不读诗歌,国人喜欢的是杭州西湖湖畔的歌舞、暖风和醉醺醺的酒意。
陆游仍写。陆游说他得靠诗歌滋养生命和思念,思念故乡的时候,就抓一把诗解馋。陆游说,诗歌能让他的眼睛还亮着。
陆游要儿子听。陆游的脸一派紧张肃穆。
陆游吼,是地动山摇金戈铁马的杀戮之声啊!是金人攻我大宋城池啊!金人打过长江了!儿子知道父亲已是回光返照。
哪有什么杀戮之声啊!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那边传来的歌舞声、管弦声正一阵阵地漫溢过来,暖风、歌舞和酒肉已经把大宋的江山浸泡得酥软软、醉醺醺的。
但儿子不敢说。
陆游大吼,叫儿子赶快操家伙,金人杀来了。一句句的诗歌,如一支支复仇的箭,从陆游的嘴中飞射而出。陆游说,诗歌也能抗敌杀敌。
儿子让父亲静一静。一记响亮的巴掌打在儿子的脸上,陆游吼,十万火急的军情你还能静?
儿子不知所措。突然,陆游猛然跃起。随着一声巨吼,一道箭柱从陆游的嘴里冲出,刺破茅屋直射北方的天空。
那是父亲的鲜血啊!儿子急急追出,但哪里追得上?
那些鲜血已经飘飞向北方的天空。它们慢慢地组合成一首28字的绝句,在汴梁的上空久久徘徊。
写诗怎么会把人写死呢?儿子胆战心惊。
西湖那边歌舞仍然綿绵不断。能有好消息在家祭的时候告诉父亲吗?捧着那首带血的绝句,儿子一片茫然。
1.怎样理解“诗歌也能抗敌杀敌”这句话?
2.根据最后一自然段的内容推断,那首“28字的绝句”指的是《》,全文是,。,。
3.你能看出陆游作此诗时是怎样的时代背景吗?
4. 陆游,字务观,号 , (时代)著名诗人。我们学过他的诗有《 》和《 》。
5. “随着一声巨吼,一道箭柱从陆游的嘴里冲出,刺破茅屋直射北方的天空”的修辞手法是( )( )。
12、阅读。
人生第一课
杜怀超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入园的小朋友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图书馆里有许多架图书。小朋友们端端正正地坐在小板凳上,准备接受人生的第一课。
一位老师走到小朋友的前面,微笑着说:“小朋友,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
“好!”小朋友们齐声答道。
老师从书架上抽出了一本书。然后,她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童话故事。
“小朋友,”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讲了一个故事,他那幼稚的童声在图书馆里回荡。
虽然这位小朋友讲得语无伦次,但是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故事记录了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
又有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了一个“爸爸”,画了一个“妈妈”,还画了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她又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还在封面上写上了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以及“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从小朋友们写的一本本“书”中,随意抽出了一本,高高地举着,说:“小朋友,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可见,写书并不难。因为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我相信,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作家。”
课结束了,小朋友们都很高兴。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老师的某一种“灌输”。
◆幼儿园的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下编了他们人生的第一本“书”,认真读读这本书,看看书中都有哪些内容?
◆想一想:这位幼儿园老师向小朋友“灌输”了什么?
13、课内阅读。
鸟的天堂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乌声,到处都是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热闹”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热闹的景象;②(景象)繁盛活跃;③使场面活跃,精神愉快。文中“热闹”一词应选第________种解释;在“他只顾着看热闹完全不理会我在说什么”一句中,“热闹”应选第_______种。(填序号)
【2】选段主要运用了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的手法,写出了鸟的天堂________的景象。
【3】“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写出了鸟的____________;“有的……有的……有的”写出了鸟的______________。
【4】从画曲线句子中的“叫”“飞”“扑”等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慈母情深(节选)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1】给多义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闲:①没有事情做;②与正事无关的;③没事情做的时候
闲书_____ 闲工夫______ 农闲______
【2】理解句子。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母亲______、_______的描写,刻画出一位__________的母亲形象,表现出母亲十分______________“我”读书。
【3】认真读画“~”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登庐山
庐山耸立在江西省北部,东临潘阳湖,北临长江,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和妈妈乘坐着公共汽车去观赏那美丽动人的景色。
汽车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向山顶行驶,转过一个又一个山崖。山下面云雾缭绕,坐在汽车里往外面看,仿佛自己正像《西游记》里的神仙一样,腾云驾雾在空中飞行。远处高高的山峰时隐时现,好像是大海中岛屿,矗立在云浪之中。
到了山顶,庐山的大部分山景依稀可见,近处的风景特别优美。站在高处眺望,有的地方险峻惊人,有的地方瀑布飞泻,有的地方亭台耸立……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从山顶往下望,山下白云时聚时散、变化万端。一会儿好像是无数的仙女在这里跳舞;一会儿又变成一只野兽,好像正直盯着自己;一会儿又变成了海浪,从下面卷上来,真动人心魄。不同地点的云雾姿态各异,使你仿佛处在一个绝世的仙境里。
【1】作者写庐山时,主要写了在哪里看到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最动人心魄的景色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下的白云是怎样变化的?它们还会有什么变化,你能写出两个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摘抄短文中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语段阅读。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给这段文字添加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子是廉颇的__________描写,这说明廉颇知道__________,他改正错误的行动是:____________,表现出廉颇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17、阅读理解。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 它虽然不好看 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给画“ ”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父亲对“我”的希望是什么?请用“﹏﹏﹏”画出来。
【3】选文第一自然段用______的手法,把花生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比,突出花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作者在父亲的启发下,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要做____________,不要做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好读书
①因为你心灵饥渴,所以要读书。
②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前辈们用智慧探寻大自然的奥秘,以文字做下了永久的记录,便有了科学书;他们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探求规律,便有了历史书;他们思考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便有了哲学书;他们用生动的形象,表达人类的故事,便有了文学书。
③读书,自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走出课本读书,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那才是真正惬意的事情。读书要有选择,只要有阅读兴趣,适合自己的年龄层次和品味的书,我们都可以找出来读。但读书并非一味看热闹,也不能因贪多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只要看了,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一旦真正读懂了一本或几本书,你就能真正体味到读书的欢愉和乐此不疲,你的修养、素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④试想,在暖春的艳阳下,鸟儿鸣叫,百花飘香,你领略着自然的神奇,体味着人生的哲理,聆听着一位智慧老人的谆谆教导;在凉秋的灯下,万籁俱寂,你坐在桌前读书,无数鲜活的形象走到你面前,与你交谈……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⑤读书诱发了人的思绪,使想象超越时空 读书丰富了人的思想 使头脑充满智慧;读书开拓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丽。
⑥书给予人们的实在是太多 谁可不读书
【1】短文题目“好读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读书时,如果你不认识文中“谆谆教导”的“谆”字,需要查字典,应该用_________查字法,先查_________,再查_________。
【3】在文中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4】阅读文章要关注文章的结构,这篇短文的结构是_________。
【5】读完短文,我知道:书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读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6】第⑤段运用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读书的好处。请你仿照这段话再写一个结构相同的句子。
读书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 )( )人总是要死的( )有的重于泰山( )有的轻于鸿毛( )我如果就这样死了( )不是比鸿毛还轻吗( )我一定要活下去( )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 )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 , 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标点符号。
(2)“悲愤交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 司马迁“悲愤交加”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文中下划线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两组反义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最能体现司马迁的人生价值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这句话表达了司马迁( )
A .不怕牺牲。
B .仇恨当时的社会制度。
C .一定要完成编写《史书》这部著作的决心。
20、新句子学习。
(1)做对比。在横线上写出上下句子不同之处。
①太阳光芒四射,亮得很。
②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发现。句①只说“亮”的特点,句②在“特点”后,写“亮”的______。写得很生动,一是通过人、蚯蚓、______的感受来写;二是用了三个“______”字夸张地写,三是用了“______+表现”的构句写。
(3)学迁移。在“吵”的语境中,我会学着这样说:“___________ 。”
21、先读句子,注意加点部分,再任选一种情景仿写句子。
例: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外出玩耍忘了时间 考试成绩公布前 车站等车
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百花洲。请将下面的句子分别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突然,一群人拦住了高斯的去路。
把字句:
被字句:
23、习作。
社会是一所学校,生活是我们的良师。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学会了理解;在怒火中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让;在别人触犯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关心;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坚持……请你以“在_____中学会了___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完成习作,文章有条理,详略得当,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