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姿势(zī) 讲述(shù)
B.联欢(lián) 胸脯(pǔ)
C.撤走(zhé) 迅速(xùn)
D.布帘(lián) 情况(kàng)
2、“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反问
D.夸张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画的。
B、赵州桥是一座多么了不起的现代建筑。
C、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4、下列词语中有一个带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
A.闲散(sǎn)
B.呕吐(tù)
C.和弄(hé)
D.差异(chā)
5、根据提示写诗句。
(1)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杜牧《清明》)
(2)动物能告诉我们一些春天的信息,如《惠崇春江晚景》一诗中所写的诗句:“蒌蒿满地芦芽短,___。”
(3)居住在国外的爷爷,每逢中国的传统节日,会特别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正如王维所写的诗句:“_______,_______。”
6、给下列各字加减偏旁再组词。
1.日+光=晃(摇晃)
非+(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虽=(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伸——申(申请)
棕——(______)(______) (______)——(及)(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对诗的理解填空。
(1)《山行》的作者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这首诗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美景,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喜爱之情。
(2)《赠刘景文》是描写_________季的景色。作者是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物来描写的。
(3)《夜书所见》是_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写的一首诗,诗人客游在外,__________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8、读拼音,写词语。
ɡuī zé bǎo ɡuì huò zhě là zhú
9、阅读理解。
最后一份晚报
从一个饭店回家,已是晚上9点多钟。头昏胀得厉害,又没有出租车,我只好顺着公园边上的环形路,高一脚,浅一脚( )。走到一棵树下,一个影子忽然从树根下站起来,吓我一跳。
我借着路边的灯光,睁着蒙眬的眼睛看了看,是个10来岁的女孩。我清了清嗓子,镇定一下情绪,正准备走,那孩子在我身后喊:“叔叔,叔叔,你等一等!”我立定了,回过头来。“叔叔,你能不能帮我在那个报亭买张报纸?”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前方50米的地方果然有个报亭。“买报纸?”我有些惊讶。 嗯 买张 西江晚报 孩子边说边将一枚硬币放在我的掌心。我更奇怪了,心想:你怎么自己不去呢?但我没说出口。天这么黑,我一个大人,对孩子的这一点小要求不能不满足。拿着钱,我就过去了,买了报纸,转身往回走。
那孩子还是站在树底下。“你怎么站在树底下呢?”我问。“我怕被我妈看到了。”“你妈妈?你妈妈在哪?”“就是那个卖报纸的人。”我的酒醒了大半。“你怎么从你妈妈那儿买报纸呢?”我怔怔( )地看着小女孩问。
小女孩低头摩挲着手上的报纸,说:“我晚上给她送饭时,她还剩下一张报纸,说不卖掉,明天就没人买了。我在这里等她一个小时了,她肯定卖不掉。”
小女孩把报纸往我手里一塞:“叔叔,给你看吧。我回家了。”说完,她从树影底下跑开了。
1.加标点。
2.把画横线的词换成另外一个词,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3.读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觉得这个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想一想,你该向文中的小女孩学点什么?
4.如果给短文换一个题目,可以换为:
10、课内阅读。
一块奶酪
蚂蚁队长集合好队伍,向大家宣布:“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谁偷了嘴,就要受到处罚。”
一只小蚂蚁在队列里嘀咕:“要是偷嘴的是您呢?”蚂蚁队长说:“照样要受处罚。”
大家一听,都来劲了,争先恐后赶到运粮地点,抢着抬大的,搬重的,谁也不愿偷懒。
就在这时,蚂蚁队长发现了一块大奶酪。那块奶酪实在太大了,他左抬抬不起,右搬搬不动,只好叫来七八只小蚂蚁当助手。
奶酪多诱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口水。小蚂蚁们嘴叼着它,要做到不趁机舔一下,那要有多大的毅力,多强的纪律性啊!
蚂蚁队长叼着奶酪的一角往前拽着,也许是用力过猛,一下就把那个角拽掉了。盯着那一点儿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怎么办呢?他的心七上八下,只好下令:“休息一会儿!”
听到命令,大家放下奶酪,却不走开。
“大家分散开,哪里凉快就到哪里休息。”
大家依旧不动,眼睛望着别处,心却牵挂着那一点儿奶酪渣子。
蚂蚁队长生气了。他登上一块大石板,突然下令:“注意啦,全体都。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等小蚂蚁们消失在草丛中,他才大叫:“立——定!原地休息!”
这时,奶酪旁边只有蚂蚁队长,他偷个嘴,谁也看不见。他低下头,嗅嗅那点儿奶酪渣子,味道真香!可是,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一跺脚:“注意啦,全体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
小蚂蚁们从四面八方的草丛里走拢来了。当他们重新聚到奶酪旁边时,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1】蚂蚁们争先恐后地搬运粮食的原因是( )
A.听到蚂蚁队长说要和大家一起遵守规则,不搞特权,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B.想尽快把奶酪搬回去,这样大家好一起分着吃。
C.蚂蚁们非常爱劳动,都不会偷懒。
【2】文中划线部分的句子是_______描写,是蚂蚁队长在_______、_______。( )
A.动作描写;布置任务、制定规则
B.语言描写;布置任务、宣布纪律
C.神态描写;布置任务、制定规则
【3】文中“七上八下”所在的句子属于_______描写,写出了面对这点奶酪渣蚂蚁队长_______,想不出_______。( )
A.心理活动描写;左右为难;好办法
B.神态描写;左右为难;该怎么办
C.心理活动描写;非常想吃;怎么才能吃到
【4】下面对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短文中的蚂蚁们非常团结,齐心协力地搬运粮食。
B.蚂蚁们有着非常强的纪律,但蚂蚁队长除外,他一直想着怎么偷嘴。
C.蚂蚁队长虽然有过怕浪费,想自己吃掉奶酪渣的想法,但他最终还是用勇气战胜了奶酪的诱惑,表现出了作为队长以身作则、关爱弱小的品质,也赢得了蚂蚁们的敬佩。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有趣的小刺猬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刺猬的四(肢 枝)很短,跑起来很快。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 保卫)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bēi bèi)着瓜溜走了。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用“√”画出来。
【2】文章是围绕哪句关键句来写的?用“ ”画出来。
【3】读了短文中划“ ”的句子,我知道刺猬的硬刺有2个作用,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用“ ”画出选文的中心句。
【2】从选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说明赵州桥的具体情况。
桥长:_____________桥宽:_____________建造材料:_____________
外观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创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概括赵州桥的设计带来的三个好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灰雀(节选)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1】“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从“找遍”一词可以看出( )
A.列宁想抓住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
B.找不到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列宁很担心。
C.列宁以为灰雀死了,很伤心。
【2】“男孩说:‘没……我没看见。’”从男孩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他说话时的语气是___的。
【3】“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这两句话表现了列宁( )
A.对灰雀的担心和惋惜。
B.十分了解和熟悉灰雀的习性。
C.很确定灰雀飞走或冻死了。
【4】阅读选文第2、3自然段,按要求写一写。
(1)男孩听了列宁的话后想:_______
(2)列宁听了男孩的话后想:_______
【5】读完整篇课文,我们知道了,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最后(回来了没有回来),列宁(原谅了没有原凉)小男孩的错误。(在正确的答案下面打“/”)
14、阅读
五花山
我家住在大山里,你知道这里的山是什么颜色吗?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可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长 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可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上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只有松树不怕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光十色 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
【1】划去括号中不太准确的词
【2】短文按_____顺序,写了_____________ 重点写了________季的山的景色。
【3】秋天的山有哪些颜色,从短文中找出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4自然段是围绕哪个意思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 ”标出第4自然段中的一个比喻句。
15、课内阅读。
老屋(以 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 隆),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 往)了。
……
“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它这样想着,便准备往旁边倒去。“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 再)它门前响起,“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今天晚上有暴风雨,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
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 奏):“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
【1】用“/”划去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字。
【2】选文第一段的作用是交代老屋准备倒下去的原因:_____________。
【3】从老屋为了小猫再站一个晚上中可以看出老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6、按要求写句子。
(1)例句:小家伙摔得挺重的。(想象句子描写的情形,照样子写句子)
我高兴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鸟在树枝上叫。(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个学期我们阅读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稻草人》,在童话里交到了很多朋友。你最希望书中的谁来和你一起过寒假,照样子填写卡片。
卖火柴的小女孩 | _______ |
我想让她来我家里,和我一起过年,一起吃年夜饭。 | _______ |
18、口语交际
三年级1班的班干部是由同学轮流担任的,李华认为这样好,他说:“轮流担任班干部,能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李丽认为这样不好,她说:“应该由最合适的同学长期担任班干部,这样比较稳定。”你是怎样认为的?请说明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妈妈到超市买来毛巾、牙刷、香皂、铅笔等一些生活用品。(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
1.爸爸以经回家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刚放学回来就听见妈妈在煮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爷爷买了很多水果,有香蕉、橘子、西红柿和苹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穿着一身灰色的上衣,一顶蓝色的帽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清楚下面两个要求,然后选择一个,自拟题目写作文。
1.生活中,你或许仔细观察过一些事物和场景,或许经历过一些开心的事。回想下,哪一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就写哪一方面。不少于300字.
2.森林里,一只小松鼠在树枝上跳来跳去,一不小心掉到一只睡着的狼身上……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把故事编下去吧。注意要把故事写完整,过程写清楚哦!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