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究其原因主要有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②江南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③战争少,社会相对稳定
④大运河的开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其中“站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
A.抗战胜利 B.开国大典 C.艰辛探索 D.对外开放
3、山东简称“鲁”与以下各项中哪一项关系最密切( )
A. 齐国综合实力远远强于鲁国
B. 老子及其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C. 孔子及其学说对后世影响巨大
D. 齐桓公“尊王攘夷”损害了周王的威信
4、如下图是漫画家张乐平创作于 1938 年的漫画《唯有军民合作,才能消灭敌》。解读该漫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踊跃参军,壮大力量
B.团结协作,共同抗日
C.联合英美,坚持抗战
D.军队主战,民众旁观
5、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下列诗句与史实的对应,正确的是( )
A.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巨鹿之战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抗金
C.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戚继光抗倭
D.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开元盛世
6、北宋词人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首词描写了我国古代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的双方是( )
A. 曹操军队与袁绍军队 B. 曹操军队与孙刘联军
C. 项羽军队与秦军主力 D. 前秦军队与东晋军队
7、全国科技活动周于5月19日正式启幕,假如你在现场看到了下列物品,哪些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 )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⑤⑥
8、下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活字印刷术的场景,这一场景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
A.沈括
B.李春
C.蔡伦
D.毕昇
9、观察下面的史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七七事变 D. 百团大战
10、俗话说“文史不分家”,文史全才的你一定可以知道下列诗词所评述的历史现象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在最后的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C.“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D.“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11、如图是目前流传下来的最早记载火药武器制作过程的书籍。书中描绘了炸药从弹弩发射的机械原理,记载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军用火器,分成火球类和火箭类。该书成书时间最有可能是( )
《武经总要》关于火药的记载
A.汉朝中期
B.唐朝前期
C.宋朝前期
D.元朝后期
12、一个旅行团想要了解欧洲最古老的文明。请问他们最佳的目的地是( )
A、法国 B、德国
C、希腊 D、英国
13、下图是钟繇书法作品,这种字体作为艺术出现的时期是( )
A.秦汉
B.三国两晋
C.隋唐
D.宋朝
14、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了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县城任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 管仲改革之时
B. 周平王动迁之际
C. 商鞅变法之后
D. 晋文公称霸中原之前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脑“神通广大”,最终会完全代替人脑的劳动
B. 21世纪将是“生物时代”
C. 我国是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载人航天器的国家
D. “多利”克隆技术将广泛应用于人类
16、《西方文明史》中写道,二战结束后,“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种“文明”的行为是( )
A.成立欧共体 B.参加“经互会”
C.加入北约组织 D.接受马歇尔计划
17、100多年来,电影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窄银幕到宽银幕、从普通影片到数码影片这样几个发展阶段。电影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工业,它对现代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为电影所代表的现代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
A. 科技的发展
B.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C. 现代文学艺术的多元化
D.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18、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 )
①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③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④ 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⑤政府采取措施,进行了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19、警示片《苏联亡国亡党20年祭》中说,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包围了政权;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苏联共产党“自己打败了自己”发生在
A. 新经济政策时期
B. 一五计划时期
C. 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D.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
20、凡尔赛体系建立后,遭到最严重削弱的国家是( )
A.英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
21、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华夫脱运动
①华夫脱党的成立:1918年,________等人向英国政府提出让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这些人后来发展为华夫脱党,华夫脱党的政治主张得到埃及人民的广泛支持
②华夫脱运动:1919年,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鲁尔等人,激起埃及人民的反英斗争。
③结果:迫于压力,殖民政府释放了扎格鲁尔等人。________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22、根据所提示的信息,请按要求写出与之相关的组织名称。
(1)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经济体 。
(2)2001年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加入的国际性贸易组织 。
(3)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是 。
23、1500年前后, 打破了各大洲彼此隔绝的状态,开启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门。1995年,______的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表现。
24、西汉_________主编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北朝贾思勰的《_________》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5、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卡德纳斯改革:1934年,________当选为墨西哥总统。改革内容
①政治:打击寡头势力,确立中央集权的________政治体制
②经济:推行________,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打破少数人占有大量土地的局面;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________,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
③文教:大力发展________,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26、《英雄交响曲》这首交响曲以法国大革命为题材,表现出________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敬仰和对共和革命英雄的崇拜感情。
27、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象征和灵魂。
(1) 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载体之一。
(2)春秋时期思想家 认为世界万物都有对立面,体现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秦朝为巩固统一,把 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4)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编写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8、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全球化 | 背景 |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____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____的趋势加强 |
★表现 | 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____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明显 | |
阻碍因素 | 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 | |
世界贸易组织 | 建立 | ____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
背景 | 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 | |
职能 | 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____、解决贸易争端等 | |
★作用 | 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29、约公元前(_____)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公元前221年(_____)(姓名)建立秦朝,是我国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国家。
30、国家之间交往既有合作交流又有竞争博弈。
(1)二战爆发前,三个法西斯国家组成了______军事侵略集团。
(2)20世纪30年代西方大国推行______政策,放纵了法西斯侵略。
(3)1923年7月凯末尔政府签订了《______》,土耳其取得了民族独立。
31、19世纪40年代,西方列强通过哪一次侵略战争导致了香港问题出现?写出与此相关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香港和澳门分别在什么时候回归祖国?香港和澳门最终能够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及其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32、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砥研前行的力量源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救国雪耻)
(1)1919年北京青年学生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什么?此次运动对中国的革命进程有何影响?
(战略转移)
(2)1934—1936年红军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共御外侮)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什么?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什么?
(保家卫国)
(4)1950—1953年为保家卫国进行的战争是什么?在战争中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嘆的英雄人物是谁?
(5)综合上述内容我们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
33、创新离不开科技的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谁成为了世界第一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哪个国家后来居上,成为资本主义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34、 中日是当今世界两个大国,近代日本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回顾两国关系的历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
——《人民日报: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
材料二“……正是在向日本法西斯发出最后通牒 20 天后,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并无条件投降,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
——摘自李克强总理在参观波茨坦会议旧址时的讲话
材料三 专家认为:将“八年抗战”修改为“十四年抗战”,充分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抗日斗争自觉性。部分历史学家表示,针对日本右翼歪曲侵略历史的行为,此次修改抗战时间是一次反击,有助于增强青少年和全民族的危机意识,推动抗战历史研究的深入。
(1)材料一反映的是近代日本发动的哪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为什么说它是命运转折点?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什么关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四年抗战”和“八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并从材料三中指出作出这一修改的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