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分给亲属或功臣,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或“藩国”等。这种政治制度是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2、“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该广告词中提到爱迪生的贡献是
A. 改良蒸汽机
B. 研制成功耐用电灯泡
C. 改进内燃机
D. 制造汽车
3、“它结束了曾对20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也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材料中的“它”说明了
A.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 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败
C.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性
D. 马克思主义只能是空想
4、1927年,中共开始走向“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期间挫折重重,毛泽东借用成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来激励士气。毛泽东的“星星之火”指的是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根据地
C.井冈山会师
D.武昌起义
5、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联,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唐玄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 戚继光-抗击倭寇
C.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D. 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
6、1882年,日本第一条铁道马车正式开通,由两匹马拉行,一车可乘坐25人,所用车种,先是从欧洲进口,不久即由日本自行产制,之后成为东京最主要的大众交通工具。这是得益于明治政府实行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征兵制 D.提倡“文明开化”
7、在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国家颁布了许多重要的法律文献。下列文献属于法国的是
①《权利法案》
②《人权宣言》
③《拿破仑法典》
④《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1914年7月,德皇威廉二世借口“千载难逢的机会”向塞尔维亚宣战。这个“机会”是指
A.三国同盟成立
B.三国协约成立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9、1932年4月,民族资本家宋裴卿创办的天津东亚毛纺厂纺出第一批毛线,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事变刚刚过去半年,全国民众纷纷联合起来抵制日货。在这种情况下,宋裴卿将这批产品注册为“羝羊”牌,是取“抵制洋货”之意,志在创国货名牌,与洋货竞争。“□□□”应是
A.九一八 B.双十二 C.卢沟桥 D.八一三
10、德意法西斯大力援助西班牙叛军的目的有( )
①获取西班牙丰富的战略资源 ②控制西班牙,为发动大战作准备 ③切断英法与其海外殖民地的联系 ④形成对法国的战略包围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1、1993年,“一个联合欧洲12国,3.4亿人口的经济、政治实体诞生了”,它是
A.联合国
B.亚太经合组织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12、中国古代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如下表所示)。这表明
西汉汉平帝:褒成宣尼公 北宋宋真宗:至圣文宣王 明朝明世宗:至圣先师 清朝清世宗: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
A.孔子是春秋时影响最大的思想家
B.孔子为政以德的主张被广泛接受
C.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孔子对古代教育的发展贡献巨大
13、2017年8月29日,南京举办了《南京条约》签订175周年报告会,警示大家铭记历史。英国通过该条约侵占的中国领土是
A. 香港岛
B. 上海
C. 台湾
D. 厦门
14、1929年发生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是( )
①波及范围特别广 ②人民群众深受其害 ③持续时间比较长 ④大量商品被销毁 ⑤破坏性特别大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15、从1925年至1929年德、法、比等国的关税分别提高了29%、38%和50%。1931年,先后有25个国家将进口税率提高60%至100%。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A.法西斯上台执政
B.罗斯福新政干预经济
C.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D.世界大战的爆发
16、《海关十年报告》记载,1891年上海伦章造纸厂,该“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一百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此厂的产品在纳税方面并未享受什么特别优待的章程”。从上海伦章造纸厂的经营状况,最能体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A.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
B.获得充分发展,有相当规模
C.得到政府大力扶持与帮助
D.生产的产品难与外国商品竞争
17、下图所示历史事件所产生的影响是
A. 奠定了唐朝政权建立的基础
B. 密切了唐朝与周边政权的联系
C. 削弱了唐朝对地方的控制能力
D. 维护了唐朝边疆地区的安定
18、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是( )
A.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B.诺曼底登陆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19、马歇尔计划是一种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B. 美国进入全球扩张阶段
C. 通过经济手段控制欧洲
D. 形成西方集体防御体系
20、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书法艺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其中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是( )
A. 《宣示表》 B. 《兰亭集序》
C. 《张猛龙碑》 D. 《比丘道匠造像题记》
21、______年,秦朝建立,______年,明朝迁都北京。
22、在中国古代的春秋时期最早称霸的是:___________,而让法国在世界近代史上称霸欧洲的人物是 _____________ 。
23、1895年,《________》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________”构想的提出,推动了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24、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华夫脱运动
①华夫脱党的成立:1918年,________等人向英国政府提出让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这些人后来发展为华夫脱党,华夫脱党的政治主张得到埃及人民的广泛支持
②华夫脱运动:1919年,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鲁尔等人,激起埃及人民的反英斗争。
③结果:迫于压力,殖民政府释放了扎格鲁尔等人。________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25、新经济政策:实施者:________。过程:________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__________。意义:促进____________的恢复和发展。
26、以________为指导思想的文艺复兴,促进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1962年的________说明五六十年代美苏争霸战略优势在美国。
27、德国法西斯专政的暴政:
(1)纳粹党利用“_____” ,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_____人和_____;
(2)接着,纳粹党乘机解散了_____;
(3)纳粹政权为加强_____控制,还焚烧了大量的_____;
(4)疯狂迫害_____;
(5)希特勒大力发展_____,积极_____备战。
①_____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普遍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
②_____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③_____年,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28、1912年, (事件)的胜利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9年 的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9、内战爆发:
林肯贡献:为维护___________________和解放________________作出了杰出贡献,得到了美国人民衷心的爱戴与景仰,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30、________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31、韩国发展经济实行“不均衡增长”战略有什么好处?
32、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邱少云、黄继光等无数的英雄人物,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我们现在正处于和平年代,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为祖国建设做些什么?
33、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既能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也能改造人的客观世界,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古代的科技曾长期领先于世界,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哪一部科技著作? 中国古代科技传入欧洲,对近代欧洲社会转型产生了什么影响?
(2)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得益于哪一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指出近代西方把神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驱除出去的代表性的科学家各一位。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首先推动了英国的技术革新,请指出英国的技术革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及同时期中国的经济结构有何特点。
(3)请以法国为例,从思想和制度的革新角度分析近代自然科学在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中期迅速发展的原因。
(4)综上所述,请谈一谈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4、提高阅读、观察和理解的能力是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春,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是,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战争临近结束时,这种由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战后的国家利益越来越想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也因内部的不和而走上分裂……
——摘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列宁预言:“远东的全部外交使和经济史使人毫不怀疑,在资本主义基础上,要防止美日之间日益尖锐的冲突是不可能的。“
材料三 使纳粹国家接收无条件投降条款,惩办战犯、消灭纳粹党及其影响,会议还决定成立联合国。
材料四 近代英国政治家亨利·帕麦斯顿说:“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斯大林所说的“共同敌人”是谁?列出二战中“同盟国”团结合作打败共同敌人的两个事例。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大同盟”正式分裂的标志。
(3)二战中哪一事件证实了材料二中列宁的预言?
(4)材料三所述是哪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为战后哪一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5)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国家间合作或冲突的决定因素是什么?面对当前世界多极化趋势,中国应当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