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1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2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以及岩石体积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该群落只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C.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定
D.图中岩石体积的变化与植物的演替没有关系
2、医生给病人补液时输入的是质量分数0.9%的NaCl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输入药物时用质量分数0.9%的NaC1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作为药物的溶剂,其主要目的是( )
A.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B.维持人体内环境pH值的稳定
C.满足人体对Na+和Cl-的需要
D.满足人体细胞代谢活动的需要
3、洋葱根尖细胞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在某些细胞中观察到染色体组型
B.都需要 10%的盐酸处理使细胞相互分离
C.部分小鼠骨髓细胞中同时存在核膜和一对中心粒
D.部分洋葱根尖细胞的赤道面上形成了细胞板,将进一步发展成新的细胞壁
4、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工程和临床医学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巨大的应用。下列有关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检测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盒需要根据新冠病毒内部的核酸研制
B.将选择培养基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直接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
C.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可筛选出能产生单—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D.“生物导弹”中的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的结合抗原并杀死癌细胞
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霉素通过促进丝氨酸转变成生长素、抑制生长素分解等途径促进植物生长
B.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如NAA)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C.在成熟组织中合成的乙烯利可以促进果实成熟
D.细胞分裂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6、东亚飞蝗是我国历史上发生大蝗灾的主要元凶,在土壤含水率<15%的情况下,85%以上的受精卵可以孵化,一旦食物(植物幼嫩的茎、叶)等条件得到满足,很容易发生大爆发。下列因素中,对东亚飞蝗的繁衍、扩散起阻碍作用的是( )
A.充沛的降水
B.肥沃的土壤
C.连片的麦田
D.仅取食种子的鸟类
7、如图表示某农业生态系统部分物质循环过程,该系统获得了鱼、猪、蚕和粮食的全面丰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丰收的主要原因是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增加
B.蚕粪便喂鱼、鱼粉喂猪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C.粪便、塘泥作为肥料又归田,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
D.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
8、下面为钠离子和钾离子进出人体神经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膜的N侧上应该还分布有糖蛋白,以进行信息识别
B.钠一钾泵催化ATP分解的原理是能增大ATP水解所需的活化能
C.当神经细胞恢复静息电位时,K+通道打开,且钠一钾泵只对Na+开放
D.钠一钾泵能运输K+、Na+,也能催化ATP水解,但并不能说明其无特异性
9、下列关于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神经递质、血浆蛋白和抗体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C.Na+ 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K+ 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
D.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虽然产生较多的乳酸,但不会引起血浆pH 明显下降
10、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结合
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C.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
D.生态工程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11、让人们谈虎色变的艾滋病是由一种逆转录病毒,即HIV引起的,HIV存在于患者 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中,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患者丧失免疫功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艾滋病的传染性极强
B.生活中与患者握手易感染HIV
C.HIV能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形成DNA
D.补牙时,可因使用了病毒携带者使用过的而未消毒的器械而感染HIV
12、一场长达7个月的大火导致澳大利亚的凤头鹦鹉和食蜜鸟等一大批标志性物种以及大量珍贵植被正在消失。下列有关火灾对澳大利亚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不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火灾后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B.火灾导致澳大利亚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
C.火灾后随着次生演替的发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
D.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快速恢复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并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3、对于常见的生物群落,叙述错误的是( )
A.荒漠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如爬行动物体表覆盖鳞片、且以尿素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
B.草原生物群落中以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种,动物常为穴居或快速奔跑类型
C.森林生物群落中三七、人参等阴生植物在郁闭度较高的林下种群密度更大
D.同为森林生物群落,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多有艳丽的花朵和鲜艳多汁的果实,以吸引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而落叶阔叶林中植物多为风媒花
14、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②发烧时采用加盖棉被,增加排汗来辅助降低体温
③过氧化氢酶、载体、抗体、血浆蛋白不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④人体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⑤人体对花粉等过敏时,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液出,造成局部组织液增多
A.一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15、草方格沙障是用干的麦草、稻草和芦苇等扎成方格形状固定于沙中,并在方格中播撒固沙植物的种子,用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一种治沙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草方格能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的生长
B.该过程改变了演替的速度但没有改变演替的方向
C.微生物对草方格材料的分解改善了土壤的结构
D.该方法可增加治理区域的物种丰富度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病毒在生命系统中不属于细胞层次但属于个体层次
B.一株水稻的生命层次从简单到复杂依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
C.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及其细胞产物构成
D.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体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7、如图为受寒冷刺激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与激素分泌有关的结构,①②和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激素②促进激素③分泌的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激素③通过作用于垂体a,进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D.幼年时激素③分泌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智力低下
18、在生长素的发现史上,1913年丹麦植物学家波森·詹森进行了如图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结果支持达尔文的假说
B.黑暗处理后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
C.若使该实验更有说服力可增加对照组
D.温特通过分离化学物质改进了该实验
19、利用洋葱根尖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若想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恰当的操作是( )
A.坚持对一个细胞持续观察
B.调节显微镜的焦距
C.移动显微镜下的装片位置
D.调节显微镜的亮度
20、口腔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组织液②唾液和组织液③血浆和组织液④血液和组织液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1、下列关于成年人神经细胞各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树突增大了神经细胞膜面积,利于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
B.突触小体兴奋时可能释放肾上腺素
C.细胞体是染色质中DNA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
D.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是多种化学反应进行的场所
22、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已知c是分解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表示大气中的CO2库
B.a吸收的CO2量大于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
C.c能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D.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主要与e密切相关
23、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对某种生物而言,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B.所有生物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C.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某一阶段
D.A基因突变成a基因,a基因也可能再突变回A基因
24、下图表示同一环境中物种A与物种B的数量变化关系,二者之间存在食物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种A、B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B.信息可在物种A、B之间双向传递
C.物种A可能是植食性动物
D.物种A、B的数量变化是相互影响的
25、一同学做植物水培实验,全素标准培养液完全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矿质元素的种类和数量配制的,在培养过程中又及时添加该种培养液。第一周长势正常,第二周起出现缺素症状且越来越严重。第三周全株萎蔫,继而死亡,实验失败。请分析回答:
(1)既然配制的是全素标准培养液,为什么还会出现缺素症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采取怎样的补救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培养液中并不缺水,但植物到第三周竟然萎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事实也说明了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离子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为了解决第三周出现萎蔫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草莓原产南美,在我国各地广为栽培,其营养价值高,且有多种保健功效,却易受病毒感染。科学家常采用两种方法培育草莓新品种:其一,将草莓轻型黄边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SMYELV-CP)导入草莓基因组中培育转基因抗病毒草莓;其二,培育草莓脱毒苗。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培育转基因抗病毒草莓过程中,为保证SMYELV-CP的正常表达,基因表达载体上SMYELV-CP的首端应含有___________, 能被受体细胞的______所识别,以便催化转录过程。
(2)若要培育草莓脱毒苗,通常采取植株_______(部位)进行组织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目的基因导入草莓植株的细胞常采用农杆菌转化法。需先用Ca2+溶液处理农杆菌,使细胞处于一种_________的生理状态,这种细胞称为感受态细胞。
(4)获得的转基因草莓植株是否具有抗黄边病毒的特性,往往需要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鉴定,其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西北一些地区曾大量种植草莓,后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但由于降雨量少,致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的“小老头”状,结果防护林成了残败的“灰色长城”,这个案例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原理。
(6)目前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27、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动物的生殖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如图是胚胎工程技术 研究及应用的相关情况,供体 1 是良种荷斯坦高产奶牛,供体2是健康的黄牛,请据图回 答下列问题:
(1)应用1中获得的良种小牛性别为 _____。
(2)在应用 2、3、4 中,若要使精子和卵母细胞在体外成功结合,需要对精子进行处理,使其___________。得到的卵母细胞需要发育至 ________时期才能受精。受精过程中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是透明带反应和_____。
(3)应用 3 可解决良种动物快速大量繁殖的问题,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将________均等分割,否则将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4)应用 4 中细胞进行定向诱导,可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在胚胎干细胞培养 过程中除需要适宜的温度、无菌、无毒等环境条件以外,营养液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 无机盐、维生素、核苷酸、激素,还要加入_____;向培养液中通入 95%空气和 5%二 氧化碳,空气中的氧气参与细胞的代谢,二氧化碳可以维持培养基的 _____ 。
(5)胚胎工程是指对动物的早期胚胎或_____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 其中_____技术是胚胎工程其他技术的最后一道“工序”。
28、2017年10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创造出了12只健康的低脂肪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能获得更多的猪卵(母)细胞,在取卵(母)细胞前,通常需要注射__________来促进排卵。
(2)在获得的早期胚胎移植到胚胎受体前,需要对胚胎受体进行__________处理。对暂时不移植的早期胚胎,可采用__________法进行保存。
(3)移植的胚胎在受体内存活的生理学基础是受体对移入子宫的胚胎基本上不发生__________反应。
(4)胚胎移植的实质是__________。
29、如下表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
成分 | 含量 | 成分 | 含量 |
NaNO3 | 3 g | FeSO4 | 0.01 g |
K2HPO4 | 1 g | (CH2O) | 30 g |
琼脂 | 15 g | H2O | 1 000 ml |
MgSO4·7H2O | 0.5 g | 青霉素 | 0.1万单位 |
(1)根据培养基的原料,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的类型是_____,培养的微生物可能是_____。
(2)根据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依用途划分,则属于________培养基。
(3)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_________。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成分都溶化后分装前,要进行的是_________。
(4)细菌种群进化过程中,其主要作用的变异来源是(__________)
A.环境条件 B.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变异
(5)若用该培养液培养分解尿素的细菌,应除去的物质是______,应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 ,为检测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存在与否还应加入______变_______色。
30、干扰素是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和癌症的免疫活性蛋白质,若人的干扰素基因在大肠杆菌内表达,产生的抗病毒性较低且保存困难,若将第17位的半胱氨酸改造为丝氨酸,则生产出的干扰素的抗病毒性是原来的100倍,且可在70℃条件下保存半年,下图是构建干扰素工程菌的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③过程将B导入大肠杆菌,需用____________对大肠杆菌进行处理,使其处于_________态。
(2)要检测B是否导入大肠杆菌,将③过程后的大肠杆菌先接种于含_________的培养基上,然后将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接种在含_______的培养基上,在前者培养基上能生长而在后者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是导入B的工程菌。
(3)基因工程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之后,在短短40年间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成为生物科学核心技术,在农牧业、工业、环境、能源和医药卫生等方面展示出美好的前景,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上面是转基因抗冻番茄培育过程的部分示意图(ampr为抗氨苄青霉素基因),甲、乙表示相关结构或细胞。PstI酶和SmaI酶切割基因后将产生不同的黏性末端。图中甲代表的是___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提取鱼的抗冻蛋白基因以避免目的基因末端发生任意连接,用此二酶切割质粒产生的DNA片段有____________种。
31、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兼氧池→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回答问题:
(1)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2)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____(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____营养级。植物池中所有蛙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所固定的_______能。
(3)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4)_____________ 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 。
32、线粒体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细胞器之一。线粒体在细胞内是高度动态变化的,在细胞内不断分裂、融合,这一过程是由多种蛋白质精确调控完成的。
(1)线粒体是 _______________ 的主要场所,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从而可以 _______________ ,有利于酶的附着。
(2)真核细胞中线粒体的数目与其代谢强度成正比,一些衰老的线粒体也会被 _______________ 消化清除,所以线粒体的分裂在真核细胞内经常发生。
(3)研究发现,内质网与线粒体的分裂有关,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由图可知,马达蛋白牵引着 _______________ 沿着细胞骨架运输到 _______________ 。
②研究发现,细胞内Ca2+离子主要储存在内质网中,在细胞质基质中浓度较低,而马达蛋白表面有Ca2+离子结合位点。据此推测,受到调控信号的刺激后,内质网 _______________ 进而使线粒体在细胞内移动。
③由图可知, _______________ 形成细管状结构缠绕线粒体,使线粒体局部收縮,同时募集细胞质中游离的 _______________ ,在收缩部位形成蛋白复合物,不断收缩使线粒体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