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为某池塘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如图, T2之前的数据丢失)和该草鱼种群同化能量的分配及流向(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T2到T5时草鱼种群数量最可能呈S型增长
B.图中?代表的是草鱼种群产生的粪便中的能量
C.图中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A+B+C+D)
D.若池塘发生富营养化,鱼类主要因为缺少氧气而大量死亡
2、自然界中,植物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开花,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对日照时间的感知跟光敏色素有关,其信息传递类型是化学信息
B.该现象说明信息的来源可以是外界环境
C.日照时间对植物开花的调节本质上是对基因程序性表达的调控
D.可以通过人为地控制光照时间达到使花卉分批上市的目的
3、《联合国气候恋化框架公约》的主要目标是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为把升温幅度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才能降低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生态风险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问题
B.温室效应是生物圈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导致的,这是个全球性问题
C.岛国受温室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大,因为岛国的CO2排放量更大
D.为了尽快降低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应立即实现CO2的净零排放
4、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由于薇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
C.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捕食,则会导致估算结果偏低
5、某居民区组织了一次灭鼠活动,基本消灭了该居民区的褐家鼠,图为灭鼠后7年内该居民区褐家鼠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褐家鼠的种群数量可用标志重捕法获得
B.a点后数量少量增加的原因可能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C.b点年龄结构可能是增长型
D.c点鼠的数量为该居民区褐家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6、“蚂蚁森林”是支付宝客户端中的一项公益活动:用户通过步行、在线缴纳水电燃气费等“低碳”生活方式获取一定的“能量值”,用以在支付宝里养一棵虚拟的树。这棵“树”长大后,蚂蚁生态伙伴们就会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真正的树。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4月22日这项公益活动在荒漠化地区种植了约1 亿棵树,包括胡杨、红柳、梭梭树等,这些树种都是防风固沙的好品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蚂蚁森林”这项活动的持续开展,相应荒漠化地区将很快演替成真正的森林
B.随着植被的改善,相应荒漠化地区以正反馈调节为基础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不断增强
C.“低碳”生活能减少碳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但不利于碳循环平衡
D.胡杨、红柳、梭梭树等具有防风固沙的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7、已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表面具有多种蛋白,其中S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其吸附并侵入细胞。人体对S蛋白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可与S蛋白结合,使病毒无法吸附到人体细胞表面而阻止感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可检测到病毒抗体但检测不到病毒核酸
B.新冠病毒疫苗注射后有效的标志是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C.新冠灭活疫苗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灭活的病毒,其中含有S蛋白
D.首次注射新冠灭活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要增强免疫效果需再次接种
8、2019年中国绿发会就《循环经济促进法》的修订提出了诸多建议,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会人员提出要让循环经济之“圆”(如图所示)转起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B.循环经济系统的能量最终都来源于玉米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让循环经济之“圆”转起来的实质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循环经济可充分利用有机废弃物,提高了系统的效益和能量利用率
9、口腔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组织液②唾液和组织液③血浆和组织液④血液和组织液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巴西红耳龟是我国入侵物种之一。在其原产地,由于有鹭鸶、浣熊等众多野生天敌猎取龟卵、幼龟,巴西红耳龟的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巴西红耳龟在我国将一直呈“J”型增长
B.在原产地,龟卵、幼龟被天敌猎取导致巴西红耳龟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调查某湖泊中巴西红耳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
D.在巴西红耳龟种群数量达到K/2时防治,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11、图1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定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图2表示随着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变化导致胚芽鞘弯曲角度α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接触琼脂块一侧的胚芽鞘细胞的分裂速度加快,导致弯曲生长
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为Ⅰ时,胚芽鞘向左侧弯曲
C.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大于Ⅱ时,α值越来越大,胚芽鞘生长受到抑制
D.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为0时,胚芽鞘还能生长,可能是胚芽鞘中含有生长素
12、如图为受寒冷刺激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与激素分泌有关的结构,①②和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激素②促进激素③分泌的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激素③通过作用于垂体a,进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D.幼年时激素③分泌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智力低下
13、下图为人体产生情绪压力时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从反射弧的角度看,肾上腺髓质属于效应器,由此说明肾上腺髓质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B.激素d分泌量上升能使血糖升高,且肝细胞膜上存在激素d的特异性受体,由此推断激素d能促进肝糖原的合成
C.健康人体内激素c浓度不会持续过高,其原因是激素c的分泌受负反馈调节
D.若激素c能抑制T细胞对淋巴因子的合成和释放,则人长期情绪压力不能缓解免疫力会有所下降。
1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霉素通过促进丝氨酸转变成生长素、抑制生长素分解等途径促进植物生长
B.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如NAA)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C.在成熟组织中合成的乙烯利可以促进果实成熟
D.细胞分裂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15、对于常见的生物群落,叙述错误的是( )
A.荒漠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如爬行动物体表覆盖鳞片、且以尿素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
B.草原生物群落中以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种,动物常为穴居或快速奔跑类型
C.森林生物群落中三七、人参等阴生植物在郁闭度较高的林下种群密度更大
D.同为森林生物群落,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多有艳丽的花朵和鲜艳多汁的果实,以吸引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而落叶阔叶林中植物多为风媒花
16、下列物质中,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钙离子③神经递质④尿素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17、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酶①为解旋酶,酶②为DNA聚合酶
B.图示体现了边解旋边复制及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C.在复制完成后,甲、乙可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开
D.将该模板DNA置于15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占100%
18、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可表示从森林火灾之后开始的演替
B.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一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C.乙群落的演替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
D.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物种丰富度相同
19、下图表示人体内“脑—脾神经轴”的调节机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脑—脾神经轴”调节机制能对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B.若T淋巴细胞中乙酰胆碱受体基因表达量下降,可影响抗体生成。
C.适度压力刺激使“脑—脾神经”兴奋性提高,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D.乙酰胆碱在该调节过程中作为神经递质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20、可卡因是一种毒品,对人体有几种作用:①能阻断神经传导,产生局部麻醉的作用。②刺激神经系统,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③阻断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回收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产生愉悦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大规模在临床手术时使用可卡因作为局部麻醉剂
B.可卡因可能作用于交感神经,引起心率加快、血管收缩等效应
C.可卡因与突触前膜转运蛋白结合阻止了多巴胺释放
D.可卡因作用于脊髓中神经中枢的神经元,导致个体产生愉悦感
21、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所利用的原料是( )
A.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自身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自身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自身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
22、地球是个大家庭,人类是个共同体,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人类要合作应对。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应由发展中国家完成
B.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氟氯烃等化合物的大量排放
C.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小
D.“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会导致生物圈的碳循环受到阻碍
23、让人们谈虎色变的艾滋病是由一种逆转录病毒,即HIV引起的,HIV存在于患者 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中,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患者丧失免疫功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艾滋病的传染性极强
B.生活中与患者握手易感染HIV
C.HIV能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形成DNA
D.补牙时,可因使用了病毒携带者使用过的而未消毒的器械而感染HIV
24、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已知c是分解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表示大气中的CO2库
B.a吸收的CO2量大于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
C.c能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D.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主要与e密切相关
25、下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庭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若Ⅱ-7为纯合体,请据图回答:
(1)甲病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性遗传病;乙病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性遗传病。
(2)Ⅱ-5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Ⅲ-10的纯合体的概率是________。
(3)假设Ⅲ-10和Ⅲ-9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
26、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和改良奶牛的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①过程之前必须将采集的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至_________(填时期),而采集的精子则需用化学药物诱导_________。精子与卵子在发生上的重要区别是卵泡的形成和储备是在________完成的。
(2)过程②需在________(填培养液的名称)中继续培养,以检查受精状况和受精卵的发育能力。培养液中除含有无机盐、有机盐、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外,还需添加________等物质。
(3)过程③通常需选择发育到________阶段的_________(填雄性或雄性)胚胎才能进行,移植的胚胎能在普通母牛的子宫中存活,其生理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④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若发现改良奶牛产生的药用蛋白不稳定,在体外保存期短,则可通过对药用蛋白基因进行________来实现对现有药用蛋白的改造。
27、(一)正常细胞不能合成干扰素,但含有干扰素基因。我国科学家釆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干扰素a-2b已实现量产。具体做法是将产生干扰素的人白细胞的mRNA分离,反转录得到干扰素基因。将含有四环素、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质粒PBR322和干扰素基因进行双酶切,用连接酶连接。将重组载体DNA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导入大肠杆菌,在培养基中筛选培养,检测干扰素的表达量,选出高效表达的工程菌。请回答:
(1)在分化诱导因子作用下,正常细胞可以摆脱抑制、合成干扰素,该过程发生的实质是___________。
(2)据下图分析,构建重组载体DNA分子时,可以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限制酶对质粒pBR322和干扰素基因进行双酶切,目的是既能保证目的基因和质粒正向连接,又能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3)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中,然后将细菌涂布到含___________的选择培养基上培养,就可得到含质粒PBR322或重组质粒的细菌单菌落;再从每一个单菌落中挑取部分细菌转涂到含有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绝大部分是含有重组质粒的细菌,原因是___________。
(4)干扰素在体外保存非常困难,如果将其分子中的一个半胱氨酸变成丝氨酸,在-70°C 条件下可以保存半年。实现这一转变需要直接对___________进行修饰或改造,这属于蛋白质工程的范畴。
(二)科学家设计了以下流程,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对干扰素基因缺失的患者进行基因治疗。请回答:
(1)上图中进行的是________(填“体内”或“体外”)基因治疗,①过程中利用的生物工程技术手段称为________。若导入的干扰素基因序列为已知,则可通过________获取。
(2)ES细胞是由囊胚中的____________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具有____________性,可以将其培养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
(3)下列关于上述操作中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①②操作体现了上皮细胞具有全能性
B.③过程可以用农杆菌转化法进行基因导入
C.完成基因导入的细胞就具有了合成并分泌干扰素的能力
D.基因治疗依据的变异原理是基因重组
28、酵母菌等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几种微生物。请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应用与培养的问题:
(1)制作果酒时,对酵母菌生长和发酵有重要作用的条件是____________。该条件一般要控制在____________℃。控制好发酵条件,10 d后可得到散发着酒香的成品,此过程的原理是__________。
(2)家庭中利用成熟的葡萄酿制葡萄酒时,一般不需要特别添加纯正的酵母菌原因是____________。
(3)制作腐乳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主要分布在富含____________的土壤表层。
(5)微生物的鉴定:为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向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染料,该染料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再依据培养基中是否产生____________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29、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上,也可以发生在同一DNA的不同部位,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某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没有发生改变,从遗传密码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生物体进行_______________的过程中,主要包括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和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的重组。
(3)人工诱导多倍体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仙素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30、苹果素来享有“水果之王”的美誉,种植苹果可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但品相不好的苹果很难销售。某生物小组的同学们为了让品相不好的苹果能够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过程①和过程②所用微生物代谢类型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苹果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上的野生酵母菌,②中实验操作中控制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加入的新鲜苹果汁没有经过灭菌处理,但是在制出的果酒中基本检测不出酵母菌以外的杂菌,从生态学角度一是大量的酵母菌在与杂菌之间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二是果酒中的__________,从而淘汰掉杂菌。检验酒精常用的方法是在酸性条件下,酒精和_________反应。
(4)为了提高苹果出汁率,在压榨前可加入一定浓度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原材料,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发酵罐内果汁中不再产生__,说明果酒发酵基本完成。整个发酵过程中培养液的pH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
31、据图回答以下有关生态学的问题:
Ⅰ.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吃水稻中的蝗虫,对蝗虫进行了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实验还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模型。
(1)从模型建构的类型角度分析,图1模型属于_________模型,该模型表明,引入鸭子后该地区蝗虫的K值为___________。
(2)引入鸭子前,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_只。
(3)弃耕农田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最终将演替到相对稳定的______阶段。如图2所示的物种甲、乙、丙在演替的不同阶段开始生长,最终三者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为______________。
Ⅱ.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如图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请分析回答:
(4)在如图1中,B属于________,当受到外界破坏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______稳定性。
(5)若如图中的C产生60 mol氧气,则流入D的能量一般不超过相当于_______ mol葡萄糖的能量。在如图的食物链中,②/①-③的比值代表________(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32、马丁培养基是实验室常用的培养基之一。下列为马丁培养基的化学成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 含量 | 成分 | 含量 |
KH2PO4.3H2O | 0.1 g | 葡萄糖 | 1g |
MgSO4.7H2O | 0.05 g | 蛋白胨 | 0.5 g |
0.1%孟加拉红溶液 | 0.33mL | 琼脂 | 1.5~2 g |
2%去氧胆酸钠溶液 | 2 mL | H2O | 100 mL |
链霉素溶液(1×104μ /mL) | 0.33 mL | - |
(1)该培养基中加入了链霉素,能抑制细菌和放线菌,但真菌可以在上面生长,因此培养基是一种________培养基。
(2)葡萄糖能给微生物生长提供________和________。
(3)蛋白胨能给微生物生长提供________和________。
(4)培养基中KH2PO4.3H2O可给微生物提供含________的无机盐。
(5)琼脂的作用是作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