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①14-x=8,②7×5=35,③4÷0.9=1.8,④
=0,⑤79<8.3
,⑥15
,⑦
+20=75中,等式有(______)个,方程有(______)个。
2、如图:是一个长方体,它有( )条棱,它上面的面积是( )cm2,它的体积是( )cm3。
3、荷花池在喷泉的北偏东40°的方向上,这是以(______)为观测点。
4、连续2个自然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 (_____)
5、有5包糖果,用天平找出质量不足的一包,至少需要称(_____)次。
6、2+3+4+5+6+…+15+3×4×7×13,这道算式的结果是(______)数。(填“奇”或“偶”)
7、一个长方体水箱长,宽
,高
,占地面积是(______),体积是(______)。
8、已知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72dm3,它的底面积是9dm2,它的高是( )dm。
9、的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 ),化成最简分数是( )。
10、在括号里填上“>”“<”或“=”。
30×(____)30
×
(____)
×1(____)
×
(____)
×
(____)
×
(____)
×
11、旋转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_____)
12、是最简真分数,a的正整数值有6个。(______)
13、12÷6=2,所以12是倍数,6是因数.( )
14、a比b少c,列成式子是a-c=b或b-a=c (_______)
15、一个正方体木块的棱长总和是84厘米,它的体积是343立方厘米。( )
16、如果a÷ = c(a≠0),那么a﹤c。(______)
17、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记载“周三径一”,是指在同一个圆中,( )的3倍。
A.直径大约是半径
B.周长大约是直径
C.周长大约是半径
D.面积大约是直径
18、下面各题计算正确的是( )。
A.+
+
=
=
B.-
=
=1
C.-
-
=0
D.1--
=1-
=
19、在( )中可以同时看出两组数据增减变化情况。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复式折线统计图
20、长方体有( )个面,其中至少有( )个面是长方形
A. 6,2 B. 6,4 C. 6,3
21、一个盒子里装有3枝绿色和5枝红色的画笔,从中任意摸出1枝,摸到的( )是蓝色。
A.可能 B.一定 C.不可能
22、如图所示的统计图表示兔子和小狗的奔跑情况,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兔子6分钟跑了3千米
B.小狗比兔子跑得快
C.小狗跑3千米用了10分钟
23、估算。
412×297≈ 4.92×0.61≈ 27.495÷3.14≈
28×39≈ 587×8≈ 6285÷7≈
24、直接写得数。
25、求下面一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8,9,72]________
26、某班学生不足60人,去野炊时每3人一组或每4人一组都刚好分完,那么每5人一组能刚好分完吗?为什么?
27、(1)做这个没盖的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单位:分米)
(2)鱼缸装了高为3分米的水,现要把一块体积为20立方分米的铁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水会溢出吗?请列式计算说明。
28、把千克的铜,
千克的锌和
千克的锡熔合成青铜。青铜的总重量是多少?
29、公路的一边有一排广告牌,原来每两个广告牌之间的距离是30米,现在改为45米,如果起点的一个广告牌不移动,至少每隔多少米又有一个广告牌不需要移动?
30、五年级同学参加植树活动,参加人数在40到50之间,按照6人一组或8人一组都正好分完,五年级参加植树的同学至少有多少人?
31、一本故事书原价20元,现在每本按原价打九折出售。现价多少元?
32、巧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上课铃响了,王老师面带笑容走上讲台,他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这两道题:和
,你们会算吗?”同学们讨论了一会儿,小聪站起来说:“会算了,先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就可以了。”大家马上动手算了起来,一会儿大家就都做完了。王老师说:“你们很聪明,但我这还有几种方法,你们想听听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王老师说:“那同学们坐好,我开始讲了:
第一种:当相加的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分母没有公因数时,可以这样计算,例如:;
。
第二种:当相加的两个分数的分子是相同的非1整数,分母没有公因数时,可以这样计算,例如:,
。
第三种:在带分数加、减法计算中,可把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拆开分别相加、减,最后再合并起来,例如:。
第四种:如果两个分数都可以化成有限小数,那么可以先把它们化成小数,再计算,例如: 。
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下面老师出一道题考考大家:。你会算吗?
33、一个边长为8分米的正方形与一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已知长方形的长是10分米,宽是多少分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