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三衢道中》写的是夏季的景色,“小溪泛尽却山行”中“尽”意思是尽头,“却”意思是再,又。
B.“绿阴不减来时路”中“阴”的意思是树荫。“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句中“走”的意思是跑。
C.“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意思:于是(宋国人)放下农具等候在树桩旁,希望能再次检到兔子。
D.“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滁州西涧》,本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2、下面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保存 传神 佳节 欧州
B.枚童 手册 并且 独自
C.设计 社会 借问 记录
D.工匠 经验 节省 景响
3、“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下面与例句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云彩像一片片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
B.风儿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C.星星像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在夜空中闪耀。
D.停在电线上的燕子就像五线谱上的音符。
4、《惠崇春江晚景》的作者是( )
A.唐代 李白
B.唐代 杜甫
C.宋代 苏轼
D.宋代 曾几
5、读拼音,写字词。
róng(_____)合 yàn(_____)子 méi(_____)花
广fàn(_____) duǎn(_____)小 lú yá(_____)
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瞬间( ) 消逝( )
似乎( ) 期望( )
7、解释加点的字词
1.春来江水绿如蓝:___________
2.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
3.春风送暖入屠苏:___________
4.山寺桃花始盛开:___________
5.绿阴不减来时路:___________
6.独怜幽草涧边生:___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yuān yāng ǒu ěr qiān xū xīn shǎng fǎng fú
fēn fāng mì fēng hú li xùn sù wēi wǔ
9、课内阅读。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1】用“仿佛”写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我”会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呢?你能说说你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也变成一朵荷花,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些什么呢?请你想象一下,把它们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A.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B.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C.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D.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1】我们可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画“______”的四句话?请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2】结合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语言的句子,我能体会到铁罐和陶罐的性格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罐不再理会铁罐”,结合陶罐的性格特点想一想,它会在心里对铁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选段。
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裁缝(feng fèng)说得有道理。于是,做衣服的事儿就算说定了。
不料,这位顾客第二天又跑到裁缝店来,说□我不做棉袄了□
□等到明年冬天□时间实在太长(zhăng cháng)□顾客提出□把我那棉袄里的棉花拽掉□改成夹(jiá jiā)袄□让我提前在秋天就能穿上合时的新衣服吧囗
【1】将文中加点字错误的读音划去。
【2】把文中画“ ”的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次急性子顾客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位顾客说:“我不做棉袄了!”
将上面这句话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里给短文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元宵节的灯
元宵节,灯是最让人难忘的,那色彩丰富的灯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的习俗。
灯,凝集着古代的智慧。我最喜欢的是“海盐滚灯”。在海盐长川坝一带有着令人赞不绝口的滚灯节目,谁会知道那灯还能与人翩翩起舞呢?不过,你看那托举、腾跳、侧手翻、倒立、窜扑、叠罗汉等高超的动作连成了一个个神奇的故事。你看那是“刘海撒金钱”,那是“仙鹤生蛋”,那是我最喜欢的“众星拱月”,我看见那个金灿灿的灯在舞艺高超的人的手上,充满了神力,一转眼,那灯从那人的脖子上照到了腰间,是多么璀璨啊!
当然,海宁陕石灯彩展也颇负盛名,那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的灯真是美啊!展示了灯的另一景观。桐乡乌镇走灯的习俗由来已久,男女老少沿街自南而北走过每座桥,在心中许下新一年的愿望,真温馨啊!
我喜欢嘉善余姚一带的“走马灯”,用竹条扎成的灯在慢慢地走着,照耀着黑暗中的一寸土地,表演的人拿着庞大的灯,向人们表演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最好看的是《白蛇传》和《三国演义》,马灯队每到一家,备受欢迎。我拿着灯,想起了古人的智慧。灯,让黑暗中充满了光明,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房;灯,让文化更加辉煌,传统得以延续。每到晚上,我就会想起灯,想起灯下的文明。
怎么样,元宵节的灯是不是很有文化韵味呢?
【1】元宵节是哪一天?( )
A.农历正月十五 B.农历五月十五
C.农历八月十五 D.农历十月十五
【2】“元宵节的灯是不是很有文化韵味呢?”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元宵节的灯很有文化韵味
B.难道元宵节的灯没有文化韵味吗
C.元宵节的灯不是很有文化韵味吗
D.元宵节的灯是没有文化韵味的
【3】下面关于元宵节的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海盐长川坝的“海盐滚灯”能看到人与灯翩翩起舞
B.海宁陕石灯彩展中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的灯真是美
C.嘉善余姚一带的“走马灯”全是用纸做的
D.色彩丰富的灯有着悠久的历史,体现了人们的智慧
【4】元宵节除了有看花灯这个习俗,还有哪些习俗呢?
_________________
【5】“灯,让黑暗中充满了光明,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房;灯,让文化更加辉煌,传统得以延续。”请你仿照这个句子写一写。
灯,________________;灯,______________。
13、阅读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1】这段话出自课文《________》。这一段话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段话,我感到这些自由飞翔的燕子给春天带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中“斜着身子”写出了燕子________的姿势;“唧唧地叫着”使我感受到燕子飞行时______________的心情;“横掠过”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练习。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成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这段话一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话讲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第二句话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句话讲为什么这种纸能传承下来。
【2】请用“﹏﹏﹏”勾划出具体写这种纸传承下来的原因的语句。
【3】串连起三句话,这一段话的内容主要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句子意思,给带点词语选择正确的理解,把番号填在括号里。
(1)吸收: ①吸取; ②组织或团体接受某人为成员。
A.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
B.少先队把我吸收为少先队员了。( )
(2)容易: ①做起来不费事; ②发生某种变化的可能性大。
A.喝生水容易生病。( )
B.用这种方法造成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 )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趣的小刺猬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 峰)利,门牙特别长。刺猬的四肢很短,跑起来很快。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quán juǎn)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 保卫)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bēi bèi)着瓜溜走了。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用“√”标出。
【2】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___”画出来。
【3】文章写刺猬,依次写了它的身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肢、_______、_______等,写出了它的外形特点。
【4】刺猬身上的刺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着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训练营。
(1)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鹿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才能(_______)让懒惰支配,它(______)一无所为。
(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并用所填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古代寓言凝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创作乐园。
(1)方帽子 为什么 戴 圆圆的头 呢 (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设法找到一些布,试着做了几顶圆帽子像碗一样扣在头上,很舒服。(仿
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快亮了,小胖驴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吃着千草。(用带点的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衙役们把枣核塞进钱褡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做错了事,心里很繁重。(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1】“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是什么描写?( )
A.神态 B.语言 C.心理 D.外貌
【2】想象妈妈说话时的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真是急死我了!”
19、修改病句。
(1)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都是我国传统节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清明上河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
1.自然科学对我很感兴趣。
________________
2.这是我的一本很有趣味的书。
________________
3.言行不一是一种极坏的。
________________
4.10月13日,终于戴上了红领巾。
________________
5.春天到了,一朵朵鲜花。
________________
21、想一想,写一写。
请你在下面的词语中任意选择三个(或以上)创编一个小故事,试着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
蜗牛 草地 乌龟 老鹰 森林 乌鸦 小河 大海 阳光
____________________